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是英特尔公司的策略投资机构,主要围绕英特尔的战略发展方向,对具有创新科技的公司进行投资。自开创以来已在全球投资1000多家企业,投资额超过30亿美元。因其产业投资机构的特性,所以把获得财务回报和对产业的战略作用作为英特尔投资的两条投资原则,对能够推动产业发展但经济回报较晚的企业做出了特殊的资本和资源支持,且持有时间更有弹性,丰富了创业者的融资渠道。
2007年8月,英特尔投资中国区总代表叶冠泰在北京接受了本刊专访,解析产业投资在创业投资和全球技术创新领域的重要地位。
《创业邦》:英特尔投资一般会关注哪些行业?
叶冠泰(以下简称叶):英特尔作为全球科技业的领导者,我们其实对非常宽广的IT领域都有很大的兴趣。其中包含了无线领域、软件、硬件,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我们觉得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方向是:内容的数字化趋势使得包括无线和有线的宽带接入都需要公司去解决持续不断地提升速度的问题;互联网的普及,促进诞生的一些新的应用,其中包括分享方面的应用;还有网络基础建设部分,基础建设能够提高整个互联网和产业的进步。
《创业邦》:作为战略性投资,怎样来发现潜在的机会?
叶:创业投资的一个要点是在市场还没有开始之前就进行,它需要一个准备期,同样研发也需要一些准备时间。其实我们早在6年前,就进入了中国数字电视的芯片市场。现在我们不光是看这个领域,而是在看下一个机会,比如怎样能够更快速地做无线接入。现在大家都在等待3G的到来,3G的技术其实国内外都差不多成熟,马上就要开动了。所以我们现在看的是3.5G、4G的技术。英特尔比较看好WiMax的技术,在英国已经开始了,我们希望在中国看到这样的项目。
《创业邦》:在中国也会这么前瞻地对4G等技术进行投资吗?
叶:任何产业的发展我们都会看它的历史。计算机的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接入的速度越来越快。手机从1G到2.5G到3G,也是越来越快的。随着互联网的内容不断膨胀,尤其是影音文件在手机上的传输问题要解决。技术绝对会往前走,3G在中国是还没有发展起来,在欧洲已经发展不错了。4G在中国看来遥远,但在欧洲已经开始进入制定标准的阶段。
从时间和国际范围两个角度来看,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在国内会起来的,当然不见得是我们投资的公司会发展起来,但对产业的兴起很有信心。如果我们前瞻一点,利用专业知识,看准一个比较有潜力成为标准的技术,就可以大胆地去尝试。因为一旦成功,回报率非常高。虽然时间点不太好选择,但好的团队,好的技术,好的市场几个因素综合起来,迟早会有回报。
《创业邦》:做投资决策的时间点是怎么考虑的,特别是在做一些长远的战略投资上?
叶:2001年我们在中国投资了一家做数字电视标准的公司——凌讯科技。很高兴在去年,这个标准变成了中国数字电视的标准,有点苦尽甘来的味道。的确,标准的形成和产业密不可分,通常一个公司是没有办法左右一个产业,不确定性非常大。可是英特尔投资有一个特殊性,和我们战略投资的特性有关,对产业的形成在时间上是非常有耐心的,也看得很长远。只要这个产业我们觉得有必要跟踪,而且有信心,就会去做一些投资,然后等待市场成熟的那一天。
《创业邦》:退出的考虑和回报时间的要求是怎样的?
叶:我们对任何形式的退出都可以考虑,除了IPO我们有很多并购案例。我们不像一般的风险投资机构,不用考虑融了一笔资金,多长时间要还回去。这样如果期限快到了,手中的公司还没有退出,就会有很大的压力。有些公司我们持有了超过10年,不是我们不希望退出,这个问题是可以个别去讨论的。如果有的公司希望上市,我们也很高兴;有的公司要是觉得做私有公司更容易发展,我们经常也是支持的。
回报的时间我们要求不一样,如果一个做应用的项目,市场已经存在,竞争对手的规模也已经很大,如果我们投资的公司不能迅速做大,那就不会有太多的耐心——因为市场已经存在,你做得不好就是执行力的问题,或是对市场了解不够。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耐心未必就比别的VC来得久。可是有时候我们的眼光看得比较远,在觉得很有潜力但市场还不明朗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做投资。当然还是要求公司有非常强的执行力。
《创业邦》:如何在财务回报和战略效应上做出平衡?
叶:衡量我们的投资价值有两把尺子,财务回报,必须要够;然后在我们战略范围之内。
我们现在的战略范围其实也扩大到了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开发对整个社会都很重要,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公司对环境和社会负有责任。我们内部对财务回报的要求和一般的VC差不多,个人的收入也会和财务回报挂钩,现在更强化了财务回报和投资者的绩效。
《创业邦》:英特尔近期投资了提供正版网络影音下载的服务商 ViDeOnline(万视网讯),是出于战略考虑吗?
叶:正版产品在中国绝对是有潜力的,毕竟任何消费者都想看到好的内容,如果好的内容都赚不到钱,市场迟早都会崩溃的。虽然盗版现在很猖獗,可是我们也看到政府打击盗版的措施和力度在不断加强。刚才说过,时间上我们是很有耐心的。我们希望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尽量把好的正版内容带进中国,希望有好的发展。我们也不会支持任何非正版的公司,不会去投资它。
《创业邦》:芯片业的小公司在技术融合的大趋势下,还有没有发展的机会和合作的可能性?和大公司会互补发展还是会产生冲突?
叶:肯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英特尔主要还是关注中央处理芯片,但无论是在笔记本电脑、台式机,还是类似于手机等移动的电子产品中,其实都需要有配套的电子芯片。我们做了一些核心的芯片,还有很多是需要合作的,比如现在的电子产品需要很长的电池寿命时间,而控制电源的芯片不是我们擅长的;比如电脑和家用电器也会不断地连接,这些家用电器的芯片也不是我们所擅长的,所以都需要合作。
《创业邦》:谈到创新,您觉得中国市场的创新应该是走应用创新,还是走技术驱动创新的路子?
叶:中国不是没有技术创新,只不过技术创新的项目没有应用创新那么多。其实这两个方向都是挺重要的,应用创新也是很好的切入点,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储备,可以快速切入市场,等到储备了一定的资金之后,再去做技术上的创新,这是一个过程的问题。两个方向都重要,不能分开,但是应用被抄袭的机会也比较高,所以一个公司要成为常青的公司,需要不断创新,迟早会走到技术这个方向。
《创业邦》:小公司如何保护创新的成果?
叶:除了法律保护、本身的技术壁垒够高,还要和资本市场保持良好的关系,取得资源,尤其是财务的资源。一个公司不可能保证永远是在往上走,肯定是有上上下下的起伏,如果在变动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财务的帮助,有助于它形成持续创新的能力。
《创业邦》:英特尔持续创新的秘诀在哪里?
叶:这是技术积累的问题。IT是技术含量蛮高的产业,一代一代之间需要不断发展下去。技术积累的优势是不断强化的,英特尔一年投入数十亿美金作为研发基金。
小公司最大的优点是速度,需要持续不断地增加技术积累,在哪里站稳了脚步,就需要从那个点继续往前发展。当发展太快的时候,往往对人员管理的机制没有调适好,发展得太过分散。这时就要先把有效的人员管理做到,然后有计划地去推进。
《创业邦》:英特尔在产业领域投资企业之后,会怎样帮助他们和上下游的企业合作?
叶:首先我们有一个特别的优势,我们是世界级的科技公司,人员分布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直接投资在33个国家,财富榜前边1000位的公司都是我们客户。
我们有一个“英特尔投资技术日”活动,全球范围内,每一周会有一次活动,全年50到60次活动,每次请一个财富榜1000位以上级别的大型公司高层来见我们投资的公司。一方面,这些大公司非常需要知道新的创新想法,大公司不见得会有能力做一些小的产品,或者服务到一些新的层面。而这些小公司很难有机会去见这些大公司的人,就算见到也不见得就是决策级别的人,我们用这个方法去做联动。
去年,我们投资的400多家企业都参与了这项计划,约75%的公司都得到了下一步的接触。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使得我们创造性地把企业间的联动做得这么频繁和高效。
除此之外,自1991年以来,英特尔投资已经投了40多个国家的近1,000家公司。拿数字电视来说,是有中国地面标准,这些标准某种程度上和美国、欧洲、日本的标准有类似的地方。我们除了在中国投了数字电视芯片的公司,在法国也投资了做欧洲标准的公司,在美国投资了做美国标准的公司,这些公司都有很强的互动性,技术上有很多的可参照性,其中欧洲数字电视的进程是比较快的,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验,我们就可以传授给其他国家的公司,整体上这些企业都会得到非常好的互动性。这是仅仅在中国投资的VC比较难做到的。
2007年8月,英特尔投资中国区总代表叶冠泰在北京接受了本刊专访,解析产业投资在创业投资和全球技术创新领域的重要地位。
《创业邦》:英特尔投资一般会关注哪些行业?
叶冠泰(以下简称叶):英特尔作为全球科技业的领导者,我们其实对非常宽广的IT领域都有很大的兴趣。其中包含了无线领域、软件、硬件,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我们觉得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方向是:内容的数字化趋势使得包括无线和有线的宽带接入都需要公司去解决持续不断地提升速度的问题;互联网的普及,促进诞生的一些新的应用,其中包括分享方面的应用;还有网络基础建设部分,基础建设能够提高整个互联网和产业的进步。
《创业邦》:作为战略性投资,怎样来发现潜在的机会?
叶:创业投资的一个要点是在市场还没有开始之前就进行,它需要一个准备期,同样研发也需要一些准备时间。其实我们早在6年前,就进入了中国数字电视的芯片市场。现在我们不光是看这个领域,而是在看下一个机会,比如怎样能够更快速地做无线接入。现在大家都在等待3G的到来,3G的技术其实国内外都差不多成熟,马上就要开动了。所以我们现在看的是3.5G、4G的技术。英特尔比较看好WiMax的技术,在英国已经开始了,我们希望在中国看到这样的项目。
《创业邦》:在中国也会这么前瞻地对4G等技术进行投资吗?
叶:任何产业的发展我们都会看它的历史。计算机的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接入的速度越来越快。手机从1G到2.5G到3G,也是越来越快的。随着互联网的内容不断膨胀,尤其是影音文件在手机上的传输问题要解决。技术绝对会往前走,3G在中国是还没有发展起来,在欧洲已经发展不错了。4G在中国看来遥远,但在欧洲已经开始进入制定标准的阶段。
从时间和国际范围两个角度来看,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在国内会起来的,当然不见得是我们投资的公司会发展起来,但对产业的兴起很有信心。如果我们前瞻一点,利用专业知识,看准一个比较有潜力成为标准的技术,就可以大胆地去尝试。因为一旦成功,回报率非常高。虽然时间点不太好选择,但好的团队,好的技术,好的市场几个因素综合起来,迟早会有回报。
《创业邦》:做投资决策的时间点是怎么考虑的,特别是在做一些长远的战略投资上?
叶:2001年我们在中国投资了一家做数字电视标准的公司——凌讯科技。很高兴在去年,这个标准变成了中国数字电视的标准,有点苦尽甘来的味道。的确,标准的形成和产业密不可分,通常一个公司是没有办法左右一个产业,不确定性非常大。可是英特尔投资有一个特殊性,和我们战略投资的特性有关,对产业的形成在时间上是非常有耐心的,也看得很长远。只要这个产业我们觉得有必要跟踪,而且有信心,就会去做一些投资,然后等待市场成熟的那一天。
《创业邦》:退出的考虑和回报时间的要求是怎样的?
叶:我们对任何形式的退出都可以考虑,除了IPO我们有很多并购案例。我们不像一般的风险投资机构,不用考虑融了一笔资金,多长时间要还回去。这样如果期限快到了,手中的公司还没有退出,就会有很大的压力。有些公司我们持有了超过10年,不是我们不希望退出,这个问题是可以个别去讨论的。如果有的公司希望上市,我们也很高兴;有的公司要是觉得做私有公司更容易发展,我们经常也是支持的。
回报的时间我们要求不一样,如果一个做应用的项目,市场已经存在,竞争对手的规模也已经很大,如果我们投资的公司不能迅速做大,那就不会有太多的耐心——因为市场已经存在,你做得不好就是执行力的问题,或是对市场了解不够。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耐心未必就比别的VC来得久。可是有时候我们的眼光看得比较远,在觉得很有潜力但市场还不明朗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做投资。当然还是要求公司有非常强的执行力。
《创业邦》:如何在财务回报和战略效应上做出平衡?
叶:衡量我们的投资价值有两把尺子,财务回报,必须要够;然后在我们战略范围之内。
我们现在的战略范围其实也扩大到了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开发对整个社会都很重要,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公司对环境和社会负有责任。我们内部对财务回报的要求和一般的VC差不多,个人的收入也会和财务回报挂钩,现在更强化了财务回报和投资者的绩效。
《创业邦》:英特尔近期投资了提供正版网络影音下载的服务商 ViDeOnline(万视网讯),是出于战略考虑吗?
叶:正版产品在中国绝对是有潜力的,毕竟任何消费者都想看到好的内容,如果好的内容都赚不到钱,市场迟早都会崩溃的。虽然盗版现在很猖獗,可是我们也看到政府打击盗版的措施和力度在不断加强。刚才说过,时间上我们是很有耐心的。我们希望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尽量把好的正版内容带进中国,希望有好的发展。我们也不会支持任何非正版的公司,不会去投资它。
《创业邦》:芯片业的小公司在技术融合的大趋势下,还有没有发展的机会和合作的可能性?和大公司会互补发展还是会产生冲突?
叶:肯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英特尔主要还是关注中央处理芯片,但无论是在笔记本电脑、台式机,还是类似于手机等移动的电子产品中,其实都需要有配套的电子芯片。我们做了一些核心的芯片,还有很多是需要合作的,比如现在的电子产品需要很长的电池寿命时间,而控制电源的芯片不是我们擅长的;比如电脑和家用电器也会不断地连接,这些家用电器的芯片也不是我们所擅长的,所以都需要合作。
《创业邦》:谈到创新,您觉得中国市场的创新应该是走应用创新,还是走技术驱动创新的路子?
叶:中国不是没有技术创新,只不过技术创新的项目没有应用创新那么多。其实这两个方向都是挺重要的,应用创新也是很好的切入点,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储备,可以快速切入市场,等到储备了一定的资金之后,再去做技术上的创新,这是一个过程的问题。两个方向都重要,不能分开,但是应用被抄袭的机会也比较高,所以一个公司要成为常青的公司,需要不断创新,迟早会走到技术这个方向。
《创业邦》:小公司如何保护创新的成果?
叶:除了法律保护、本身的技术壁垒够高,还要和资本市场保持良好的关系,取得资源,尤其是财务的资源。一个公司不可能保证永远是在往上走,肯定是有上上下下的起伏,如果在变动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财务的帮助,有助于它形成持续创新的能力。
《创业邦》:英特尔持续创新的秘诀在哪里?
叶:这是技术积累的问题。IT是技术含量蛮高的产业,一代一代之间需要不断发展下去。技术积累的优势是不断强化的,英特尔一年投入数十亿美金作为研发基金。
小公司最大的优点是速度,需要持续不断地增加技术积累,在哪里站稳了脚步,就需要从那个点继续往前发展。当发展太快的时候,往往对人员管理的机制没有调适好,发展得太过分散。这时就要先把有效的人员管理做到,然后有计划地去推进。
《创业邦》:英特尔在产业领域投资企业之后,会怎样帮助他们和上下游的企业合作?
叶:首先我们有一个特别的优势,我们是世界级的科技公司,人员分布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直接投资在33个国家,财富榜前边1000位的公司都是我们客户。
我们有一个“英特尔投资技术日”活动,全球范围内,每一周会有一次活动,全年50到60次活动,每次请一个财富榜1000位以上级别的大型公司高层来见我们投资的公司。一方面,这些大公司非常需要知道新的创新想法,大公司不见得会有能力做一些小的产品,或者服务到一些新的层面。而这些小公司很难有机会去见这些大公司的人,就算见到也不见得就是决策级别的人,我们用这个方法去做联动。
去年,我们投资的400多家企业都参与了这项计划,约75%的公司都得到了下一步的接触。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使得我们创造性地把企业间的联动做得这么频繁和高效。
除此之外,自1991年以来,英特尔投资已经投了40多个国家的近1,000家公司。拿数字电视来说,是有中国地面标准,这些标准某种程度上和美国、欧洲、日本的标准有类似的地方。我们除了在中国投了数字电视芯片的公司,在法国也投资了做欧洲标准的公司,在美国投资了做美国标准的公司,这些公司都有很强的互动性,技术上有很多的可参照性,其中欧洲数字电视的进程是比较快的,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验,我们就可以传授给其他国家的公司,整体上这些企业都会得到非常好的互动性。这是仅仅在中国投资的VC比较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