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成熟文字,是汉字之源、中国文化之根。通过研究甲骨文在识字教学、古诗教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在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中的运用。发现学生学习甲骨文后,对识字更感兴趣,用字更加准确,也更喜欢祖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甲骨文;启蒙推广;文化传承;综合国力
一、甲骨文推广教学的研究
1、初识甲骨文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一年级时,一个班级的学生识字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同学在幼儿园认识了很多字,有的识字量有限。教生字时,学过的孩子上课不想听,如果不讲,没学过的孩子又不会写。怎样才能做到让学过与没学过的孩子都喜欢听呢?于是在教生字的时候我把一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几种形态都写出来,给他们讲字的演变过程,还给他们讲字中蕴含的历史传统文化的内涵。
比如教“家”字的时候。我先给他们讲了一个明太祖朱元璋“释家”的故事。然后把“家”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简化字几种形态都写出来。据此讲解“家”字产生的经过。宝盖头是房子,豕是猪。那“家”字为什么不是屋下是“人”,是“牛”或者是“鸡”呢?为什么偏偏是“猪”呢?原来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先民已经在驯养猪了。猪一直是农家饲养的主要家畜。家里养不养猪以及养猪的多少,曾经一度是一个家庭贫富的标志。有猪的家庭生活就能安定下来,“家”正是在那个时候“人猪共室”的实际反映。这就是古人构思创造“家”字的依据。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知道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也明白了每一个甲骨文都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与精髓。
2、激发学生学习甲骨文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我就给孩子们提要求,如果上课认真,完成了学习任务,就奖励几个甲骨文让他们猜,学习认真纪律好就多猜几个。没达到老师的要求就少猜。孩子们特别喜欢猜甲骨文,为了多猜几个甲骨文,他们上课表现非常棒。
记得有一次上课,孩子们很认真,为了奖励他们,我写了几个甲骨文让他们猜。当我出示甲骨文“竹”这个字时,班上有一个男孩猜对了。我问他为什么猜是“竹”字。他说他们老家的山上种了竹子,就是这个样子。那一刻我真的非常惊讶,惊讶于从没学过的古文字孩子竟然可以认出来,惊讶于孩子平时的观察能力,创造甲骨文字的先祖是多么了不起。接着,我给孩子们普及了“竹”文化。竹,质朴无华,不刚不柔;婆娑有致,清雅秀洁;伐而复生,四时常茂,因此竹有坚强的性格和恬雅的风度。因此,人们将松、竹、梅合称为“岁寒三友”。竹有节骨乃坚,而无心品自端,好像人们的高风亮节和虚心的好品德,所以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和崇敬。所以竹成了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我还给他们讲了“竹林七贤”的故事。孩子们一个个都听得入了神。
3、用甲骨文设计作品,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
随着甲骨文认识的越来越多,我发现孩子们已不满足单纯的认识甲骨文了。于是,我又启发他们用甲骨文作画。记得教完“道”之后,一位同学用金文“道”创作了一副作品。作品的正中间用彩色笔写了一个大大的金文“道”,边上画了美丽的小花。这幅画表达的意思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走过去,前面会有一片美好的景色等着你。这幅画不仅仅是黄晴同学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表现,更难能可贵的是孩子的悟“道”。另一位同学用甲骨文“家”、“警”、“畏”、“月”四个甲骨文字编了一个故事用一组四幅的连环画画了下来。故事内容:一个小偷趁着夜晚去偷别人家的财物,被守門的狗发现了,很害怕(畏惧)逃走了。告诉我们不太要做坏事,伸手必捉。
4、甲骨文与传统节日紧密相连
每到一些传统节日,我也会带着孩子们一起用甲骨文来布置板报。比如: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有赛龙舟食棕等习俗。我和孩子们一起,出了端午赛龙舟的黑版报。上面用甲骨文写了“庆端午赛龙舟”几个字。龙头龙尾交给美术老师完成,龙身用孩子们办的端午小报,船上赛龙舟的人用一排甲骨文人表示。船上的鼓用甲骨文鼓。全部由学生完成。遇到二十四节气时,我也会用甲骨文中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
二、甲骨文推广在教学中的意义
以前教学中我发现不仅有些生字很多孩子容易写错,对于古诗文的学习也感到很难。不仅是因为学生学习不得法,死记硬背,不理解字义所致。在教生字的时候,我也没有从中国传统文化层面去讲解,祖先造字是有历史渊源的,是有道理的,应该挖掘字所蕴含的文化思想智慧。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态,虽然离我们久远,但在学习中依然可以由形及义,由义求形,由义断音,也可以由音测义,或从声旁断字音。如果让中小学生掌握这些规律,加上了解甲骨文到今字的演变知识,对他们理解和使用今天的汉字势必有很大的帮助。
三、小学推广甲骨文在文化传承中不可代替的作用
要传承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做好中国字的传承,而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而甲骨文是汉字之源,是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现代汉字之源,是中国文化之根。所以要传承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甲骨文的传承必不可少。要学好甲骨文字学不容易,需要童子功。
教师要通过在小学开展甲骨文教学来挖掘有理想,有志于研究甲骨文,发扬传统文化的人。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埃及学家商博良也是小时接触过古埃及象形文字,长大后保持这一兴趣爱好,成功破译罗塞塔石碑。现在有4000多个甲骨文,只能认定2000多个,其中还有争议,在小学教学中以基本可以确认的部分甲骨文进行推广学习,主要以象形文字为主,如“山”、“水”、“日”、“月”等,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甲骨文与国家综合实力发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哈弗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中共十九大报告也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文化是国家的根脉,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认识文化的价值,重视文化建设,才能大力发展,大有作为。
我们无法准确无误地解读公元前十五世纪的文字,我们只能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传承,在传承中弘扬,在弘扬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参考文献
[1] 《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许辉)
[2] 《汉字演变500例》(李乐毅)
关键词:甲骨文;启蒙推广;文化传承;综合国力
一、甲骨文推广教学的研究
1、初识甲骨文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一年级时,一个班级的学生识字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同学在幼儿园认识了很多字,有的识字量有限。教生字时,学过的孩子上课不想听,如果不讲,没学过的孩子又不会写。怎样才能做到让学过与没学过的孩子都喜欢听呢?于是在教生字的时候我把一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几种形态都写出来,给他们讲字的演变过程,还给他们讲字中蕴含的历史传统文化的内涵。
比如教“家”字的时候。我先给他们讲了一个明太祖朱元璋“释家”的故事。然后把“家”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简化字几种形态都写出来。据此讲解“家”字产生的经过。宝盖头是房子,豕是猪。那“家”字为什么不是屋下是“人”,是“牛”或者是“鸡”呢?为什么偏偏是“猪”呢?原来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先民已经在驯养猪了。猪一直是农家饲养的主要家畜。家里养不养猪以及养猪的多少,曾经一度是一个家庭贫富的标志。有猪的家庭生活就能安定下来,“家”正是在那个时候“人猪共室”的实际反映。这就是古人构思创造“家”字的依据。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知道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也明白了每一个甲骨文都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与精髓。
2、激发学生学习甲骨文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我就给孩子们提要求,如果上课认真,完成了学习任务,就奖励几个甲骨文让他们猜,学习认真纪律好就多猜几个。没达到老师的要求就少猜。孩子们特别喜欢猜甲骨文,为了多猜几个甲骨文,他们上课表现非常棒。
记得有一次上课,孩子们很认真,为了奖励他们,我写了几个甲骨文让他们猜。当我出示甲骨文“竹”这个字时,班上有一个男孩猜对了。我问他为什么猜是“竹”字。他说他们老家的山上种了竹子,就是这个样子。那一刻我真的非常惊讶,惊讶于从没学过的古文字孩子竟然可以认出来,惊讶于孩子平时的观察能力,创造甲骨文字的先祖是多么了不起。接着,我给孩子们普及了“竹”文化。竹,质朴无华,不刚不柔;婆娑有致,清雅秀洁;伐而复生,四时常茂,因此竹有坚强的性格和恬雅的风度。因此,人们将松、竹、梅合称为“岁寒三友”。竹有节骨乃坚,而无心品自端,好像人们的高风亮节和虚心的好品德,所以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和崇敬。所以竹成了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我还给他们讲了“竹林七贤”的故事。孩子们一个个都听得入了神。
3、用甲骨文设计作品,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
随着甲骨文认识的越来越多,我发现孩子们已不满足单纯的认识甲骨文了。于是,我又启发他们用甲骨文作画。记得教完“道”之后,一位同学用金文“道”创作了一副作品。作品的正中间用彩色笔写了一个大大的金文“道”,边上画了美丽的小花。这幅画表达的意思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走过去,前面会有一片美好的景色等着你。这幅画不仅仅是黄晴同学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表现,更难能可贵的是孩子的悟“道”。另一位同学用甲骨文“家”、“警”、“畏”、“月”四个甲骨文字编了一个故事用一组四幅的连环画画了下来。故事内容:一个小偷趁着夜晚去偷别人家的财物,被守門的狗发现了,很害怕(畏惧)逃走了。告诉我们不太要做坏事,伸手必捉。
4、甲骨文与传统节日紧密相连
每到一些传统节日,我也会带着孩子们一起用甲骨文来布置板报。比如: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有赛龙舟食棕等习俗。我和孩子们一起,出了端午赛龙舟的黑版报。上面用甲骨文写了“庆端午赛龙舟”几个字。龙头龙尾交给美术老师完成,龙身用孩子们办的端午小报,船上赛龙舟的人用一排甲骨文人表示。船上的鼓用甲骨文鼓。全部由学生完成。遇到二十四节气时,我也会用甲骨文中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
二、甲骨文推广在教学中的意义
以前教学中我发现不仅有些生字很多孩子容易写错,对于古诗文的学习也感到很难。不仅是因为学生学习不得法,死记硬背,不理解字义所致。在教生字的时候,我也没有从中国传统文化层面去讲解,祖先造字是有历史渊源的,是有道理的,应该挖掘字所蕴含的文化思想智慧。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态,虽然离我们久远,但在学习中依然可以由形及义,由义求形,由义断音,也可以由音测义,或从声旁断字音。如果让中小学生掌握这些规律,加上了解甲骨文到今字的演变知识,对他们理解和使用今天的汉字势必有很大的帮助。
三、小学推广甲骨文在文化传承中不可代替的作用
要传承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做好中国字的传承,而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而甲骨文是汉字之源,是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现代汉字之源,是中国文化之根。所以要传承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甲骨文的传承必不可少。要学好甲骨文字学不容易,需要童子功。
教师要通过在小学开展甲骨文教学来挖掘有理想,有志于研究甲骨文,发扬传统文化的人。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埃及学家商博良也是小时接触过古埃及象形文字,长大后保持这一兴趣爱好,成功破译罗塞塔石碑。现在有4000多个甲骨文,只能认定2000多个,其中还有争议,在小学教学中以基本可以确认的部分甲骨文进行推广学习,主要以象形文字为主,如“山”、“水”、“日”、“月”等,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甲骨文与国家综合实力发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哈弗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中共十九大报告也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文化是国家的根脉,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认识文化的价值,重视文化建设,才能大力发展,大有作为。
我们无法准确无误地解读公元前十五世纪的文字,我们只能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传承,在传承中弘扬,在弘扬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参考文献
[1] 《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许辉)
[2] 《汉字演变500例》(李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