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课改要求初中的历史学科不仅要教授学生历史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因此,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文本将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此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提供帮助。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164
历史核心素养是体现历史学科育人的主要方式,更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为基础进行教学的历史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所掌握,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认识历史,促进其自身历史思维的提高,大力推进良好历史品质的形成[1]。因此,要如何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下文章将进行探析,并提出几点相关对策。
一、转变历史教学理念,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要想使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够充分的掌握理解,以及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历史专业素质进行不断的提升,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研究、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被应试教育所约束。初中历史教师在教授知识时,要将历史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更加容易。
例如,教师在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由于现在和平的生活環境,使得学生对战争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向学生播放由于战争带来的各种灾难视频,然后问问学生:“上个世纪,人类发生了规模空前的战争,同学们知道是哪场战争吗?”教师摒弃了传统的“口述式”教学,而是在课堂上通过其他战争视频来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不仅很好调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通过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而对世界和平产生更加珍惜的情感。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战争除了给生活环境带来迫害,还对什么产生了影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研究,促使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激发。
二、掌握历史相关元素,提高时间概念
初中历史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学科知识内容,要想真正的了解历史发展与掌握历史知识,就要对历史的相关元素有足够的认识,例如历史事件、发生时间、人物现象等[2]。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相关元素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时间概念,同时还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进行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对各种历史事件彼此间的联系有更充分的了解。
例如,教师在教授《古代日本》一课时,学生对于现代日本的了解大部分都停留在影视剧与媒体中,对古代日本的发展就显得比较迷茫。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日本传承已久的民族文化,如日本国旗、日本和服、富士山等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对比当今日本的民族文化,古代日本发生了哪些变化?”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日本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让学生明白历史的进程离不开发展与传承。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历史中的古代日本向哪国进行了学习?”让学生利用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古代日本的改革依据的是中国唐朝制度。”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日本的发展与中国唐朝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通过历史元素掌握知识,帮助学生在提高时间概念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历史理解
对学生进行检验历史知识的关键标准,是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固有理解,而获得对历史能够进行阐述的技能。所以,初中的历史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特别是在分析部分历史事件时,教师要对学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鼓励[3]。
例如,在教授《美国的独立》一课时,教学难点是对这场独立战役的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站在多种角度去看待分析这场战役。首先,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美国国旗”的由来开展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形成历史。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请同学讨论美国爆发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结合自己的观点与相关的历史知识,对这场独立战役的历史意义进行深挖,站在不同的视角去尝试解析历史,使学生自身的历史理解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这也是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初中历史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知识理解能力。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敢于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历史的感悟更加深刻,促使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塑造,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莉. 初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9, 000(043):140.
[2] 沈富荣.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J]. 天津教育, 2019(8):139-140.
[3] 田甜.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01):P.270-270.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164
历史核心素养是体现历史学科育人的主要方式,更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为基础进行教学的历史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所掌握,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认识历史,促进其自身历史思维的提高,大力推进良好历史品质的形成[1]。因此,要如何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下文章将进行探析,并提出几点相关对策。
一、转变历史教学理念,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要想使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够充分的掌握理解,以及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历史专业素质进行不断的提升,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研究、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被应试教育所约束。初中历史教师在教授知识时,要将历史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更加容易。
例如,教师在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由于现在和平的生活環境,使得学生对战争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向学生播放由于战争带来的各种灾难视频,然后问问学生:“上个世纪,人类发生了规模空前的战争,同学们知道是哪场战争吗?”教师摒弃了传统的“口述式”教学,而是在课堂上通过其他战争视频来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不仅很好调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通过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而对世界和平产生更加珍惜的情感。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战争除了给生活环境带来迫害,还对什么产生了影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研究,促使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激发。
二、掌握历史相关元素,提高时间概念
初中历史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学科知识内容,要想真正的了解历史发展与掌握历史知识,就要对历史的相关元素有足够的认识,例如历史事件、发生时间、人物现象等[2]。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相关元素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时间概念,同时还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进行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对各种历史事件彼此间的联系有更充分的了解。
例如,教师在教授《古代日本》一课时,学生对于现代日本的了解大部分都停留在影视剧与媒体中,对古代日本的发展就显得比较迷茫。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日本传承已久的民族文化,如日本国旗、日本和服、富士山等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对比当今日本的民族文化,古代日本发生了哪些变化?”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日本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让学生明白历史的进程离不开发展与传承。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历史中的古代日本向哪国进行了学习?”让学生利用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古代日本的改革依据的是中国唐朝制度。”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日本的发展与中国唐朝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通过历史元素掌握知识,帮助学生在提高时间概念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历史理解
对学生进行检验历史知识的关键标准,是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固有理解,而获得对历史能够进行阐述的技能。所以,初中的历史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特别是在分析部分历史事件时,教师要对学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鼓励[3]。
例如,在教授《美国的独立》一课时,教学难点是对这场独立战役的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站在多种角度去看待分析这场战役。首先,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美国国旗”的由来开展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形成历史。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请同学讨论美国爆发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结合自己的观点与相关的历史知识,对这场独立战役的历史意义进行深挖,站在不同的视角去尝试解析历史,使学生自身的历史理解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这也是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初中历史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知识理解能力。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敢于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历史的感悟更加深刻,促使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塑造,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莉. 初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9, 000(043):140.
[2] 沈富荣.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J]. 天津教育, 2019(8):139-140.
[3] 田甜.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01):P.27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