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理论研究课
1.1 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或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要他们怎样的密切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5分钟开个好头。
1.2 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应取消。在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时不多的情况下,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已无效益可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思考题可以是用已学知识构思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是分析学生上机过程中某个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设计排除的方法。
1.3 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
1.4 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追踪新技术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特点之一,由于有关新技术的教学内容对设备要求较高,一般学校设备更新的速度目前还不能与之同步。
2. 上机操作课
2.1 根据教育部规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投影片,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率教学的需要。
2.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难度。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2.3 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條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aps for windows或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music作曲,用foxbase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t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两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四)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尽量与英语学习结合,要常抓不懈。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拿出五分钟的时间练习指法。前期键位感觉的训练必须用键盘、模拟键盘或自制的键盘卡进行,后期传感速度的训练在课余任务时间均可方便地进行。
3. 课外实践
3.1 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
3.1.1 程序设计小组。中小学各个阶段的程序设计课外实践应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只有心理素质好、文化课成绩优异、熟练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学生才有可能在较高级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此项培训应从小学抓起。在小学LOGO语言编程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好苗子升人中学后,应使其参加中学程序设计兴趣小组,继续学习Basic或Pascal语言的程序设计。
3.1.2 应用技术小组。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要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创作美术作品;谱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相册、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2 课外实践的机时可由学校、家庭双方解决。学校在保证教学机时的前提下,可利用课外活动、寒暑假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时机。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不少工薪家庭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一部分课外实践,以缓解学校时机的不足。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今天,我国已把科教兴国作为发展国力的基本策略。教育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爱国敬业,具备两个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因此,如何在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
1.1 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或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要他们怎样的密切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5分钟开个好头。
1.2 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应取消。在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时不多的情况下,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已无效益可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思考题可以是用已学知识构思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是分析学生上机过程中某个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设计排除的方法。
1.3 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
1.4 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追踪新技术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特点之一,由于有关新技术的教学内容对设备要求较高,一般学校设备更新的速度目前还不能与之同步。
2. 上机操作课
2.1 根据教育部规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投影片,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率教学的需要。
2.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难度。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2.3 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條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aps for windows或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music作曲,用foxbase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t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两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四)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尽量与英语学习结合,要常抓不懈。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拿出五分钟的时间练习指法。前期键位感觉的训练必须用键盘、模拟键盘或自制的键盘卡进行,后期传感速度的训练在课余任务时间均可方便地进行。
3. 课外实践
3.1 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
3.1.1 程序设计小组。中小学各个阶段的程序设计课外实践应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只有心理素质好、文化课成绩优异、熟练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学生才有可能在较高级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此项培训应从小学抓起。在小学LOGO语言编程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好苗子升人中学后,应使其参加中学程序设计兴趣小组,继续学习Basic或Pascal语言的程序设计。
3.1.2 应用技术小组。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要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创作美术作品;谱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相册、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2 课外实践的机时可由学校、家庭双方解决。学校在保证教学机时的前提下,可利用课外活动、寒暑假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时机。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不少工薪家庭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一部分课外实践,以缓解学校时机的不足。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今天,我国已把科教兴国作为发展国力的基本策略。教育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爱国敬业,具备两个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因此,如何在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