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通过培训促进“特岗教师”专业发展以使其尽快更好地适应教师岗位的问题,我们对全国实施“特岗计划”的省份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调研结果显示,虽然“特岗教师”从本质上说属于普通新教师的一员,但同时又是新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在来源、身份、岗位、待遇等方面的特殊性,导致他们的专业信念、从教素质、从教心理等与普通新教师存在差异。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培训目标、内容、模式、方法、制度等方面要在“特”字上下功夫。
【关键词】特岗教师;培训
“特岗教师”这一特殊教师群体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形成缘起于2006年国家《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的颁布与实施。“特岗计划”实施6年以来,为农村地区补充了21余万名年轻的高学历教师,缓解了中西部农村地区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等问题,为促进教育公平,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已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的重要渠道[1]。在此背景下,探索如何使特岗教师“留得住、用得好、成长快”的长效机制,以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成了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中必须考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与此相关联的是怎样的培训才对“特岗教师”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在三年试用期内尽快成长,适应本职岗位。本课题组以此问题为视角,对特岗教师培訓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以期为解决“特岗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提供参考。
1. 调研设计 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现必须解决七个基本问题:一是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二是掌握学员个体学习特征;三是准确揭示培训目标;四是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五是优化培训师资资源;六是发挥培训主体的参与作用;七是全程监测和控制培训质量。[2]为此,本调研特设计如下:
1.1 调研目的
1.1.1 了解培训者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及对“特岗教师”普遍欠缺的专业能力的判断与评价;
1.1.2 了解培训对象的从教困难、培训需求和愿望;
1.1.3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探索提高“特岗教师”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策略。
1.2 调研内容
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的设计以有效教师培训必须解决的七个基本问题为基础,调查培训需求、目标、内容、模式、管理、质量等方面的现状,侧重了解培训的“前移后拓”情况。
1.3 调研方法
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查阅资料等相结合的方法。课题组经研究决定采取典型抽样的方式,通过保持调研对象的典型性来确保调研数据的代表性。
1.4 样本描述
通过典型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岳阳市平江县、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四川德阳市中江县、云南楚雄州双柏县的“特岗教师”为样本,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6份(大部分问卷由课题组在上述四县增补的主研人员邮回),回收率82.60%,与四省102位“特岗教师”、不同级别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特岗教师”工作的相关领导、教师培训机构的专家乃至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1.4.1 样本性别、学历、是否为师范类毕业和任教学段结构
在受聘“特岗教师”中,女性的比例占64.04%,大大超过男性,本科毕业者占84.62%;专科学历及非师范类毕业者所占比例较小,分别是15.38%和12.83%;农村初中任教者比例是69.23%,远远大于小学。
1.4.2 样本受聘年份结构
从2008至2011年,各地受聘“特岗教师”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特岗教师”已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的重要渠道,从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事的领导访谈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1.4.3 样本受聘岗位结构
样本受聘岗位结构分为专业对口和教非所学两类岗位,专业对口占43.58%,不对口占56.42%。由此可见,在“特岗教师”这一特殊教师群体中,教非所学的现象十分普遍,样本中超过一半的“特岗教师”现在所教的学科不是他们在读大学时所学的专业。
2. 调研结果分析及结论
2.1 统计分析
2.1.1 “特岗教师”的特殊性分析
“特岗教师”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来源特殊
“特岗教师”的招聘对象“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可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3]。由此可知,特岗教师从来源上有师范生也有非师范生;有的具有从教经验,有的不具从教经验;有的有教师资格证,有的不具教师资格;有的在家乡学校任教,有的远离家乡等。
(2)岗位特殊
“特岗教师”的服务岗位是中西部地区偏远农村和贫困山区义务教育基础薄弱的学校。如甘肃省规定2012年招聘的“特岗教师”必须“到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原‘两基’攻坚县、地震重灾县、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名族自治县和少小名族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4]。说明特岗教师的服务岗位异常艰苦,更需坚定的职业信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身份特殊
“特岗教师”不是编制内正式教师,有三年合同期,三年内不入教师的事业编,三年合同期满经考核合格本人又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继续任教的,才能被录用为正式教师。故家人、普通教师、学生家长或周围群众对其身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在与“特岗教师”的访谈中,不少老师提及在前几年,人们认为选择特岗的都是迫不得已难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不然谁愿意到这么偏远、贫穷落后、消息闭塞、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教书呢?即使受聘“特岗教师”,人们认为自己也不过是教师队伍中的合同工或临时工等等,这些误解使“特岗教师”支援偏远农村地区的从教热情和职业荣誉感大大降低。 (4)待遇特殊
“特岗教师”的工资性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下拨,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并按人均年*万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特岗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凡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年收入水平高于*万元的,高出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担[6]。由于上述四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特岗教师”在具有普通新教师共性的同时,在专业素质、职业态度、从教心理、职业规划、工作境遇以及社会认可度等方面与普通新教师存在差异,有效“特岗教师”的培训工作必须针对这些差异,在“特”字上下工夫。
2.1.2 “特岗教师”培训需求数据分析
课题组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中,从培训内容、模式、方法、管理和培训时间等方面征求老师们的看法,具体分析如下:
(1)培训内容需求
问卷表中,对于“在教育教学实际中,你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知识或技能是什么?”这一问题的选择,主要集中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所教学科知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学基本功、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等;“特岗教师”们认为最欠缺的是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这与一般新教师的知识特征相符合;其次是所教学科的知识;认为自己缺乏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所占比例也比较大。这三种知识的缺乏在“特岗教师”中具有普遍性。
对照问卷表中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我们发现:欠缺教学基本功者大多为非师范类毕业生、欠缺学科知识者基本上是暂时处于教非所学的岗位上。
在与“特岗教师”的访谈中,老师们认为,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使用他们一般都还行,关键是如何与所教学科进行整合的问题,再者,边远农村学校条件有限,会用但没条件用,平时教学只能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科书,现代教育技术日渐生疏。“特岗教师”依据报考条件,受聘者绝大部分是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接受本科专业的师范培养时所学的是中学生心理学,中学本学科的教材教法,安排在初中任教还好,但如果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感觉一切又要在实践中去摸索、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尤其边远农村地区学龄儿童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如何与其沟通、依据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这方面感觉有一定困难。
(2)培训模式需求
对“特岗教师”在模式上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你喜欢的培训模式有哪些”这一问题,依据问卷数据统计发现,“特岗教师”对问卷中列举的培训模式在选择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他们首先倾向于校本培训和送培上门的培训模式,其次是混合模式,再次是集中培训。
(3)培训方法需求
“特岗教师”喜欢的培训方法有:听取优秀同行经验介绍、进行教研活动、教学研讨、观摩相关名师课堂教学演示、教育教学案例评析、与培训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在培训方法的选择倾向上,调查对象大部分未选“培训专家系统授课与讲座”。
(4)培训管理需求
目前,“特崗教师”培训的过程管理,培训对象认为需要加强的主要集中在培训需求调研、对培训对象心理特征的把握、培训课程的确定以及培训后的跟踪服务上。通过访谈,特岗教师们认为,对他们的培训把大目标定位于新入职教师岗位适应性的提高上,符合“特岗教师”的新教师特征,但“特岗教师”还有一些普通新教师不具备的特性,培训者需进一步研究,才能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更好促进“特岗教师”的专业成长。
(5)培训时间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特岗教师”岗前集中培训的实际时间是:53.58%的受训教师反映是3集中培训时间;15.38%的受训者反映是1天;17.95%的受训者反映是1周时间;另有13.09%的受训者反映是2周时间。
对于“你认为培训多少天时间较为合理?”这一问题,有64.10%的“特岗教师”认为10天左右较为合理;28.21%的老师认为3天时间较为合理;7.69%的老师认为1周时间较为合理。
2.1.3 培训者对“特岗教师”培训的看法
“培训者”特指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使用“特岗教师”的设岗学校的相关领导和培训专家。我们通过访谈和查阅培训资料的方法进行研究,现归纳如下:
(1)年轻热情足,职业信念急需巩固
云南双柏县教育局人事股李股长、四川中江县教育局人事股黄股长、甘肃天水麦积区教育局人事股胡股长、湖南平江县教育局童副局长等一致认为,“特岗教师”普遍比较年轻,年龄都在20——30岁之间,绝大部分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朝气蓬勃,给乡村课堂注入了“新活力”,给乡村教师汇入了“新血液”,也给乡村教育带来了“新天地”,然而,他们选择“特岗教师”职业的最初动机各不相同:有的确喜爱并热衷从事农村教育工作者,但也不乏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或被优惠政策吸引而来者。由此可见,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虽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特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能够扎根基层,一辈子献身于偏远农村的教育事业,更何况农村生活环境艰苦。刘铁芳教授曾论及:农村教育需要那种真正能理解乡村、理解乡村少年境遇、扎根乡村社会、又有远见、心智活泼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才真正是乡村教育值得信赖的薪火。故对乡村教师的素质要求绝不仅仅是知识的多少和学历的高低,还必须包含对乡村社会的亲近与广博的关爱[6]。所以如果没有对农村教育事业的热爱,没有扎根农村的精神状态,势必影响其教育教学行为和在边远落后农村工作的持久性。
(2)综合素质强,实践素质有待提升
在与用人单位相关领导主要是样本学校的校长和教务主任的访谈中得知,由于“特岗教师”绝大部分是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少数非师范类毕业生也都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所以综合素质都较强,但从教的实践素质在许多方面还需加强。例如,双柏县法脿中学教务处尹主任认为:“他们不缺乏教育理论,但对当前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认识和理解不足,他们能把握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但对农村少年儿童尤其是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缺少认识,难于因材施教……”;中江县清河镇中学王校长认为:“如果任教所学专业学科,他们不缺学科知识,但在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变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方面有所困难。他们对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熟悉,但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学生的难点和疑点难于把握,且往往难于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教育因素。他们现代教育技术素养不低,但不能把它很好地整合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之中等等”。这说明“特岗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实践素质有待提升。 (3)学历水平高,专而不博矛盾突出
四川中江县教育局人事股黄股长介绍:“特岗教师”学历以全日制本科以上为主,专科学历者仅占极少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中属于高学历,他们在岗位上主要担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工作,任教科目涵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其中以语、数、外三科为主,其次是音、体、美等。而当地农村初中教师岗位的实情使得“特岗教师”教非所学现象非常严重,在农村小学,一位教师常常要教几门学科,甚至要包教一个班的各科教学,而且由于需要,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就需调换。这种情况要求“特岗教师”具有全科型教师的素养,而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实行的是分科培养模式,毕业生知识过于专业,教师知识“专而不博”的现象在“特岗教师”中凸显出来,有的教非所学“特岗教师”在岗位上显得很不适应。
(4)培训类别新,因材施培亟待探索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教师进修学校李新华校长多年来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对“特岗教师”培训,他的看法是:教师培训要据类别不同因材施培,“特岗教师”是2006年以来在教师群体中新出现的一个特殊教师群体,他们是新教师、小学或初中某一学科教师、班主任等,但他们更是“特岗教师”,故要针对“特岗”而培。该校负责培训教务工作的杨家祥老师(数学科培训指导教师)详细介绍了他们在“特岗教师”培训上的探索:双柏县对新聘“特岗教师”的培训分两个阶段,即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和任期内学科教研员跟踪指导,目标定位于新教师上岗适应性培训上,使其尽快进入角色,胜任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内容以分学科进行“课堂教学六项技能”训练为重点,并对学员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双柏县教育改革及发展趋势”、“现代教育新理念”等方面的通识培训,通识培训内容采用讲座和研讨的方法,“课堂教学六项技能”采用学科教研员个别指导的方法。
(5)绝对数量多,培训力度需要加强
相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师数量,“特岗教师”虽然只占极小的一部分,但特岗计划实施6年来,全国“特岗教师”的数量已超过20万,而且2012年“特岗计划”实施省将扩大招聘数量,以四川和甘肃省为例:四川省人事处特岗办戴主任介绍,截止2011年四川省共录用15401名“特岗教师”,2012年计划招聘3000人;甘肃省师范教育处特岗办张主任提供的资料表明,甘肃省现有在岗“特岗教师”13366人,2012年计划录用3100人 。由此可见,“特岗教师”已经成为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专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所在学校义务教育的质量。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要靠教师本人自身努力外,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培训支持可加快其发展速度,而现实是,对特岗教师的培训仅限于岗前适应性水平上,后续培训明显不足,而且,有的还由于种种原因培训略显仓促。
2.2 结论
综合上述调研情况,我们发现当前对“特岗教师”的培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2.1 目标定位缺乏精确性
依据调查,目前对“特岗教师”培训目标基本定位于新教师岗前适应性培训上。显然,这种定位只看到“特岗教师”是新入职教师的特点,对他们与其他新教师不同的特殊性认识不足,从而使培训目标的精确度大打折扣。
2.2.2 内容确定缺乏针对性
由于培训目标定位不精确,导致培训内容的确定缺乏针对性。调查显示,应聘“特岗教师”被录用后不到岗、中途离岗、合同期满后转岗的大有人在,从报考“特岗”的大学毕业生的最初动机看,要使他们“留得住”,一方面需要加强职业道德尤其是爱岗敬业方面的教育,以坚定其职业信念;另一方面由于“特岗教师”一般来自外地,疏于当地风土人情,因此心理的孤独感強烈,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在特殊岗位上能够进行心理自我调适等,而这些方面的培训内容在实际中往往被轻描淡写。
2.2.3 模式设计缺乏科学性
调查显示,目前“特岗教师”培训在运行上采用的是新教师培训模式,即“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内容和时间——培训机构确定课程菜单——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实施培训”的模式;在组织上采用的是集中的模式。这样虽然对参训学员有较强的制约性,且容易实施,但没有充分考虑其特殊性,且参训教师是被动培训。
2.2.4 方法选择缺乏灵活性
要选择到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需要考虑到培训的目的、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者自身特点、培训时间、培训设备与条件等因素。然而,和“特岗教师”的访谈表明,目前他们参加过的岗前培训,形式上通常是与其他新聘教师一起的集中培训,方法上大多采用培训专家专题主题讲座,这样的培训学员参与度不是很高,往往使得培训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2.2.5 计划安排缺乏持续性
目前对“特岗教师”的培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制度,培训的随意性较大。据调查,各地对“特岗教师”的岗前培训在招聘特岗教师的文件中都有明文规定,例如甘肃省教育厅规定“各地要安排拟聘特岗教师参加不少于一周的岗前培训”;四川省教育厅规定了岗前培训的内容、形式等。这说明教育行政部门对岗前培训非常重视,但对其上岗后的后续培训缺少计划和安排。
3. 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对“特岗教师”的有效培训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在目标定位、内容确定、模式构建、方法选择以及制度健全等方面要在“特”字上下功夫。
3.1 完善培训目标
完善的“特岗教师”培训目标要具有全面性、具体性和层次性。全面性指培训目标应规定“特岗教师”通过培训后在教育教学认知、教育教学情感和教育教学技能三大领域所达到的效果标准;具体性指通过培训后学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层次性表现在:一是要体现其专业发展从适应岗位到合格教师,再从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的阶段层次,二是要体现三大领域目标的层次性;三是要体现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层次性。 依据“特岗教师”的特殊性,培训目标在符合上述三特性基础上应侧重于教育教学情感的激发和教育教学认知水平的提高,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培训激发他们热爱儿童,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情感,培养吃苦耐劳奉献乡村教育的精神,提升语言表达、组织教学、教学监控、人际沟通、诊断学习困难等方面的能力。
3.2 夯实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夯实要建立在培训目标完善的基础上。依据调研结果,对“特岗教师”培训首先要分岗前与后续两个培训阶段。后续培训要分学科、教段和专题三个培训层次。学科培训分专业对口和缴费所学两种类型;教段培训分小学和初中两种类型;专题培训分班主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教育科研三种培训类型。
不同类别的培训在内容上侧重点不同:
岗前培训强调教师岗位的适应性,培训重点应放在教师通识上,具体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班主任工作、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当地风俗人情等。
后续培训重点在提高上,强调使其在某一具体教师岗位从适应到合格再到优秀,如上图所示,后续培训有多种具体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的目的和内容,但无论哪种类型,都应把班主任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等作为同识内容。另外,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小学“特岗教师”培训在设计目标和内容时应全科考虑。
3.3 创新培训模式
对于运行模式,以教师培训有效性实现必须解决的七个基本问题为依据,在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认为“特岗教师”培训运行模式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或教师培训机构对培训进行需求调研——分析“特岗教师”的特殊性——确定课程菜单——遴选师资——实施培训——质量监控——总结评价。
对于组织模式,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特岗教师”的特殊性、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等,不同类别的培训应采用不同模式或几种模式混合的模式:岗前培训宜采用“集中 + 小组或个别指导”模式,可以县为单位把当年拟聘全部“特岗教师”安排在一起培训,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按拟聘学科分组或个别指导,如果拟聘人数较少则和其他新教师一起进行或派往邻县培训;后续培训可采用灵活多变符合实际情况的混合模式,通常是集中、远程、校本、送培到校、光盘等的不同组合[7],如:“集中 + 校本”、“远程 + 校本”、“远程 + 集中”、“送培到校 + 校本”、“送培到校 + 集中”、“光盘 + 校本”、“光盘 + 集中”、“远程+ 集中+ 校本”等模式。由于后续培训要分学科、学段和专题,所以受培训对象数量的制约,要依据情况选用县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培训。
3.4 择优培训方法
岗前培训在组织模式上侧重于集中面授,培训方法多用专家专题讲座,如果培训专家课堂设计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学员感觉枯燥乏味,所以培训课堂应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家的讲座应综合案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任务驱动法、问题探究法、示范模仿法等,这样培训才能生动有趣,富于实效。
后续培训在组织模式上主要有集中和校本研训,侧重于以校为本,在培训方法上,依据调研结果,一般认为值得推广、富于实效的方法有:一是“一对一”结对子以老带新的师徒式方法;二是教研组活动的方法(听课、竞课、评课等);三是课题研究法;四是监督自学法;五是教学反思总结法;六是给“特岗教师”压担子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校本培训并不意味着以本校为本,也可采用派“特岗教师”到教育教学较先进的实验学校观摩学习,现场培训,甚至可以以县或学区为范围,安排到条件好的城镇学校轮岗一定时间。
后续培训还有远程或送教到校等组织模式,方法主要有专家答疑、网上交流、专家现场指导等。
3.5 健全培训制度
3.5.1 制定“特岗教师”培训三年发展规划
要使“特岗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素质等方面在三年时间内可持续发展,国家、“特岗计划”实施省、市和县都要认真研究,尽快制定出台符合本级本地实情的内容全面科学的“特岗教师”培训三年发展规划,为“特岗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有计划、有步骤的外部支持,避免培训的随意性和流于形式。通过网上搜索发现,仅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教育局制定了《惠农区特岗教师培养方案(2012年——2014年)》,方案涉及培养对象是自2009年来聘任的特岗教师,内容主要是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课件制作、说课及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训练。
3.5.2 完善培训质量全程管理和學员考核评价制度
在“特岗教师”培训质量全程管理与学员考核评价制度方面,要重视培训的“前移”和“后拓”。集中培训前要认真做好需求调研、课程设置、学员特点分析以及遴选培训专家的工作,调查表明,“特岗教师”刚从大学毕业,在大学课堂上听惯了专家教授的学术报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知识比较欠缺,他们更喜欢一线优秀教师上课,所以专家教授与教学一线教师的作为培训专家的比例一定要向一线优秀教师倾斜;集中培训中要严格管理,认真执行各项培训纪律;集中培训后要做好考核评优、资料整理、经验总结和注意对学员的跟踪服务工作。要把对学员培训的考核与评价与激励以及当前实行的中小学教师学分制度结合起来,促进“特岗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5.3 设立专项资金并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根据财政部和教育部制订的资金管理办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当年师训经费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岗教师”培训,制订项目资金管理细则,做好各级各类“特岗教师”培训经费预算,合理使用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特岗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各级各类培训顺利实施。
目前,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例如,甘肃省教育厅2012年计划300万元经费用于“特岗教师”省级培训,设有“特岗教师”学科培训项目,具体由兰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实施;另外还有复式培训项目和边小学校“特岗教师”培训项目,具体采用聘请专家送教上门的方法实施。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通过“特岗教师”们自身的努力,“特岗教师”的明天会更好;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明天也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新闻办公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对话教育热点2010[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29.
[2] 余 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2).
[3][5] 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
[4] 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2012年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细则》,甘教厅[2012].77号.
[6] 刘铁芳.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J].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2008.
[7] 胡建球、汪文华.教师培训模式整合的基本思路[J]. 河北教育(综合版),2010,(3).
【关键词】特岗教师;培训
“特岗教师”这一特殊教师群体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形成缘起于2006年国家《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的颁布与实施。“特岗计划”实施6年以来,为农村地区补充了21余万名年轻的高学历教师,缓解了中西部农村地区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等问题,为促进教育公平,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已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的重要渠道[1]。在此背景下,探索如何使特岗教师“留得住、用得好、成长快”的长效机制,以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成了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中必须考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与此相关联的是怎样的培训才对“特岗教师”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在三年试用期内尽快成长,适应本职岗位。本课题组以此问题为视角,对特岗教师培訓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以期为解决“特岗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提供参考。
1. 调研设计 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现必须解决七个基本问题:一是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二是掌握学员个体学习特征;三是准确揭示培训目标;四是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五是优化培训师资资源;六是发挥培训主体的参与作用;七是全程监测和控制培训质量。[2]为此,本调研特设计如下:
1.1 调研目的
1.1.1 了解培训者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及对“特岗教师”普遍欠缺的专业能力的判断与评价;
1.1.2 了解培训对象的从教困难、培训需求和愿望;
1.1.3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探索提高“特岗教师”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策略。
1.2 调研内容
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的设计以有效教师培训必须解决的七个基本问题为基础,调查培训需求、目标、内容、模式、管理、质量等方面的现状,侧重了解培训的“前移后拓”情况。
1.3 调研方法
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查阅资料等相结合的方法。课题组经研究决定采取典型抽样的方式,通过保持调研对象的典型性来确保调研数据的代表性。
1.4 样本描述
通过典型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岳阳市平江县、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四川德阳市中江县、云南楚雄州双柏县的“特岗教师”为样本,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6份(大部分问卷由课题组在上述四县增补的主研人员邮回),回收率82.60%,与四省102位“特岗教师”、不同级别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特岗教师”工作的相关领导、教师培训机构的专家乃至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1.4.1 样本性别、学历、是否为师范类毕业和任教学段结构
在受聘“特岗教师”中,女性的比例占64.04%,大大超过男性,本科毕业者占84.62%;专科学历及非师范类毕业者所占比例较小,分别是15.38%和12.83%;农村初中任教者比例是69.23%,远远大于小学。
1.4.2 样本受聘年份结构
从2008至2011年,各地受聘“特岗教师”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特岗教师”已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的重要渠道,从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事的领导访谈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1.4.3 样本受聘岗位结构
样本受聘岗位结构分为专业对口和教非所学两类岗位,专业对口占43.58%,不对口占56.42%。由此可见,在“特岗教师”这一特殊教师群体中,教非所学的现象十分普遍,样本中超过一半的“特岗教师”现在所教的学科不是他们在读大学时所学的专业。
2. 调研结果分析及结论
2.1 统计分析
2.1.1 “特岗教师”的特殊性分析
“特岗教师”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来源特殊
“特岗教师”的招聘对象“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可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3]。由此可知,特岗教师从来源上有师范生也有非师范生;有的具有从教经验,有的不具从教经验;有的有教师资格证,有的不具教师资格;有的在家乡学校任教,有的远离家乡等。
(2)岗位特殊
“特岗教师”的服务岗位是中西部地区偏远农村和贫困山区义务教育基础薄弱的学校。如甘肃省规定2012年招聘的“特岗教师”必须“到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原‘两基’攻坚县、地震重灾县、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名族自治县和少小名族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4]。说明特岗教师的服务岗位异常艰苦,更需坚定的职业信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身份特殊
“特岗教师”不是编制内正式教师,有三年合同期,三年内不入教师的事业编,三年合同期满经考核合格本人又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继续任教的,才能被录用为正式教师。故家人、普通教师、学生家长或周围群众对其身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在与“特岗教师”的访谈中,不少老师提及在前几年,人们认为选择特岗的都是迫不得已难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不然谁愿意到这么偏远、贫穷落后、消息闭塞、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教书呢?即使受聘“特岗教师”,人们认为自己也不过是教师队伍中的合同工或临时工等等,这些误解使“特岗教师”支援偏远农村地区的从教热情和职业荣誉感大大降低。 (4)待遇特殊
“特岗教师”的工资性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下拨,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并按人均年*万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特岗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凡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年收入水平高于*万元的,高出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担[6]。由于上述四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特岗教师”在具有普通新教师共性的同时,在专业素质、职业态度、从教心理、职业规划、工作境遇以及社会认可度等方面与普通新教师存在差异,有效“特岗教师”的培训工作必须针对这些差异,在“特”字上下工夫。
2.1.2 “特岗教师”培训需求数据分析
课题组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中,从培训内容、模式、方法、管理和培训时间等方面征求老师们的看法,具体分析如下:
(1)培训内容需求
问卷表中,对于“在教育教学实际中,你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知识或技能是什么?”这一问题的选择,主要集中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所教学科知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学基本功、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等;“特岗教师”们认为最欠缺的是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这与一般新教师的知识特征相符合;其次是所教学科的知识;认为自己缺乏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所占比例也比较大。这三种知识的缺乏在“特岗教师”中具有普遍性。
对照问卷表中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我们发现:欠缺教学基本功者大多为非师范类毕业生、欠缺学科知识者基本上是暂时处于教非所学的岗位上。
在与“特岗教师”的访谈中,老师们认为,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使用他们一般都还行,关键是如何与所教学科进行整合的问题,再者,边远农村学校条件有限,会用但没条件用,平时教学只能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科书,现代教育技术日渐生疏。“特岗教师”依据报考条件,受聘者绝大部分是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接受本科专业的师范培养时所学的是中学生心理学,中学本学科的教材教法,安排在初中任教还好,但如果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感觉一切又要在实践中去摸索、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尤其边远农村地区学龄儿童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如何与其沟通、依据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这方面感觉有一定困难。
(2)培训模式需求
对“特岗教师”在模式上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你喜欢的培训模式有哪些”这一问题,依据问卷数据统计发现,“特岗教师”对问卷中列举的培训模式在选择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他们首先倾向于校本培训和送培上门的培训模式,其次是混合模式,再次是集中培训。
(3)培训方法需求
“特岗教师”喜欢的培训方法有:听取优秀同行经验介绍、进行教研活动、教学研讨、观摩相关名师课堂教学演示、教育教学案例评析、与培训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在培训方法的选择倾向上,调查对象大部分未选“培训专家系统授课与讲座”。
(4)培训管理需求
目前,“特崗教师”培训的过程管理,培训对象认为需要加强的主要集中在培训需求调研、对培训对象心理特征的把握、培训课程的确定以及培训后的跟踪服务上。通过访谈,特岗教师们认为,对他们的培训把大目标定位于新入职教师岗位适应性的提高上,符合“特岗教师”的新教师特征,但“特岗教师”还有一些普通新教师不具备的特性,培训者需进一步研究,才能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更好促进“特岗教师”的专业成长。
(5)培训时间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特岗教师”岗前集中培训的实际时间是:53.58%的受训教师反映是3集中培训时间;15.38%的受训者反映是1天;17.95%的受训者反映是1周时间;另有13.09%的受训者反映是2周时间。
对于“你认为培训多少天时间较为合理?”这一问题,有64.10%的“特岗教师”认为10天左右较为合理;28.21%的老师认为3天时间较为合理;7.69%的老师认为1周时间较为合理。
2.1.3 培训者对“特岗教师”培训的看法
“培训者”特指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使用“特岗教师”的设岗学校的相关领导和培训专家。我们通过访谈和查阅培训资料的方法进行研究,现归纳如下:
(1)年轻热情足,职业信念急需巩固
云南双柏县教育局人事股李股长、四川中江县教育局人事股黄股长、甘肃天水麦积区教育局人事股胡股长、湖南平江县教育局童副局长等一致认为,“特岗教师”普遍比较年轻,年龄都在20——30岁之间,绝大部分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朝气蓬勃,给乡村课堂注入了“新活力”,给乡村教师汇入了“新血液”,也给乡村教育带来了“新天地”,然而,他们选择“特岗教师”职业的最初动机各不相同:有的确喜爱并热衷从事农村教育工作者,但也不乏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或被优惠政策吸引而来者。由此可见,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虽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特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能够扎根基层,一辈子献身于偏远农村的教育事业,更何况农村生活环境艰苦。刘铁芳教授曾论及:农村教育需要那种真正能理解乡村、理解乡村少年境遇、扎根乡村社会、又有远见、心智活泼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才真正是乡村教育值得信赖的薪火。故对乡村教师的素质要求绝不仅仅是知识的多少和学历的高低,还必须包含对乡村社会的亲近与广博的关爱[6]。所以如果没有对农村教育事业的热爱,没有扎根农村的精神状态,势必影响其教育教学行为和在边远落后农村工作的持久性。
(2)综合素质强,实践素质有待提升
在与用人单位相关领导主要是样本学校的校长和教务主任的访谈中得知,由于“特岗教师”绝大部分是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少数非师范类毕业生也都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所以综合素质都较强,但从教的实践素质在许多方面还需加强。例如,双柏县法脿中学教务处尹主任认为:“他们不缺乏教育理论,但对当前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认识和理解不足,他们能把握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但对农村少年儿童尤其是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缺少认识,难于因材施教……”;中江县清河镇中学王校长认为:“如果任教所学专业学科,他们不缺学科知识,但在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变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方面有所困难。他们对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熟悉,但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学生的难点和疑点难于把握,且往往难于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教育因素。他们现代教育技术素养不低,但不能把它很好地整合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之中等等”。这说明“特岗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实践素质有待提升。 (3)学历水平高,专而不博矛盾突出
四川中江县教育局人事股黄股长介绍:“特岗教师”学历以全日制本科以上为主,专科学历者仅占极少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中属于高学历,他们在岗位上主要担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工作,任教科目涵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其中以语、数、外三科为主,其次是音、体、美等。而当地农村初中教师岗位的实情使得“特岗教师”教非所学现象非常严重,在农村小学,一位教师常常要教几门学科,甚至要包教一个班的各科教学,而且由于需要,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就需调换。这种情况要求“特岗教师”具有全科型教师的素养,而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实行的是分科培养模式,毕业生知识过于专业,教师知识“专而不博”的现象在“特岗教师”中凸显出来,有的教非所学“特岗教师”在岗位上显得很不适应。
(4)培训类别新,因材施培亟待探索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教师进修学校李新华校长多年来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对“特岗教师”培训,他的看法是:教师培训要据类别不同因材施培,“特岗教师”是2006年以来在教师群体中新出现的一个特殊教师群体,他们是新教师、小学或初中某一学科教师、班主任等,但他们更是“特岗教师”,故要针对“特岗”而培。该校负责培训教务工作的杨家祥老师(数学科培训指导教师)详细介绍了他们在“特岗教师”培训上的探索:双柏县对新聘“特岗教师”的培训分两个阶段,即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和任期内学科教研员跟踪指导,目标定位于新教师上岗适应性培训上,使其尽快进入角色,胜任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内容以分学科进行“课堂教学六项技能”训练为重点,并对学员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双柏县教育改革及发展趋势”、“现代教育新理念”等方面的通识培训,通识培训内容采用讲座和研讨的方法,“课堂教学六项技能”采用学科教研员个别指导的方法。
(5)绝对数量多,培训力度需要加强
相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师数量,“特岗教师”虽然只占极小的一部分,但特岗计划实施6年来,全国“特岗教师”的数量已超过20万,而且2012年“特岗计划”实施省将扩大招聘数量,以四川和甘肃省为例:四川省人事处特岗办戴主任介绍,截止2011年四川省共录用15401名“特岗教师”,2012年计划招聘3000人;甘肃省师范教育处特岗办张主任提供的资料表明,甘肃省现有在岗“特岗教师”13366人,2012年计划录用3100人 。由此可见,“特岗教师”已经成为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专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所在学校义务教育的质量。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要靠教师本人自身努力外,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培训支持可加快其发展速度,而现实是,对特岗教师的培训仅限于岗前适应性水平上,后续培训明显不足,而且,有的还由于种种原因培训略显仓促。
2.2 结论
综合上述调研情况,我们发现当前对“特岗教师”的培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2.1 目标定位缺乏精确性
依据调查,目前对“特岗教师”培训目标基本定位于新教师岗前适应性培训上。显然,这种定位只看到“特岗教师”是新入职教师的特点,对他们与其他新教师不同的特殊性认识不足,从而使培训目标的精确度大打折扣。
2.2.2 内容确定缺乏针对性
由于培训目标定位不精确,导致培训内容的确定缺乏针对性。调查显示,应聘“特岗教师”被录用后不到岗、中途离岗、合同期满后转岗的大有人在,从报考“特岗”的大学毕业生的最初动机看,要使他们“留得住”,一方面需要加强职业道德尤其是爱岗敬业方面的教育,以坚定其职业信念;另一方面由于“特岗教师”一般来自外地,疏于当地风土人情,因此心理的孤独感強烈,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在特殊岗位上能够进行心理自我调适等,而这些方面的培训内容在实际中往往被轻描淡写。
2.2.3 模式设计缺乏科学性
调查显示,目前“特岗教师”培训在运行上采用的是新教师培训模式,即“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内容和时间——培训机构确定课程菜单——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实施培训”的模式;在组织上采用的是集中的模式。这样虽然对参训学员有较强的制约性,且容易实施,但没有充分考虑其特殊性,且参训教师是被动培训。
2.2.4 方法选择缺乏灵活性
要选择到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需要考虑到培训的目的、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者自身特点、培训时间、培训设备与条件等因素。然而,和“特岗教师”的访谈表明,目前他们参加过的岗前培训,形式上通常是与其他新聘教师一起的集中培训,方法上大多采用培训专家专题主题讲座,这样的培训学员参与度不是很高,往往使得培训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2.2.5 计划安排缺乏持续性
目前对“特岗教师”的培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制度,培训的随意性较大。据调查,各地对“特岗教师”的岗前培训在招聘特岗教师的文件中都有明文规定,例如甘肃省教育厅规定“各地要安排拟聘特岗教师参加不少于一周的岗前培训”;四川省教育厅规定了岗前培训的内容、形式等。这说明教育行政部门对岗前培训非常重视,但对其上岗后的后续培训缺少计划和安排。
3. 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对“特岗教师”的有效培训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在目标定位、内容确定、模式构建、方法选择以及制度健全等方面要在“特”字上下功夫。
3.1 完善培训目标
完善的“特岗教师”培训目标要具有全面性、具体性和层次性。全面性指培训目标应规定“特岗教师”通过培训后在教育教学认知、教育教学情感和教育教学技能三大领域所达到的效果标准;具体性指通过培训后学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层次性表现在:一是要体现其专业发展从适应岗位到合格教师,再从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的阶段层次,二是要体现三大领域目标的层次性;三是要体现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层次性。 依据“特岗教师”的特殊性,培训目标在符合上述三特性基础上应侧重于教育教学情感的激发和教育教学认知水平的提高,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培训激发他们热爱儿童,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情感,培养吃苦耐劳奉献乡村教育的精神,提升语言表达、组织教学、教学监控、人际沟通、诊断学习困难等方面的能力。
3.2 夯实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夯实要建立在培训目标完善的基础上。依据调研结果,对“特岗教师”培训首先要分岗前与后续两个培训阶段。后续培训要分学科、教段和专题三个培训层次。学科培训分专业对口和缴费所学两种类型;教段培训分小学和初中两种类型;专题培训分班主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教育科研三种培训类型。
不同类别的培训在内容上侧重点不同:
岗前培训强调教师岗位的适应性,培训重点应放在教师通识上,具体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班主任工作、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当地风俗人情等。
后续培训重点在提高上,强调使其在某一具体教师岗位从适应到合格再到优秀,如上图所示,后续培训有多种具体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的目的和内容,但无论哪种类型,都应把班主任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等作为同识内容。另外,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小学“特岗教师”培训在设计目标和内容时应全科考虑。
3.3 创新培训模式
对于运行模式,以教师培训有效性实现必须解决的七个基本问题为依据,在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认为“特岗教师”培训运行模式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或教师培训机构对培训进行需求调研——分析“特岗教师”的特殊性——确定课程菜单——遴选师资——实施培训——质量监控——总结评价。
对于组织模式,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特岗教师”的特殊性、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等,不同类别的培训应采用不同模式或几种模式混合的模式:岗前培训宜采用“集中 + 小组或个别指导”模式,可以县为单位把当年拟聘全部“特岗教师”安排在一起培训,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按拟聘学科分组或个别指导,如果拟聘人数较少则和其他新教师一起进行或派往邻县培训;后续培训可采用灵活多变符合实际情况的混合模式,通常是集中、远程、校本、送培到校、光盘等的不同组合[7],如:“集中 + 校本”、“远程 + 校本”、“远程 + 集中”、“送培到校 + 校本”、“送培到校 + 集中”、“光盘 + 校本”、“光盘 + 集中”、“远程+ 集中+ 校本”等模式。由于后续培训要分学科、学段和专题,所以受培训对象数量的制约,要依据情况选用县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培训。
3.4 择优培训方法
岗前培训在组织模式上侧重于集中面授,培训方法多用专家专题讲座,如果培训专家课堂设计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学员感觉枯燥乏味,所以培训课堂应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家的讲座应综合案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任务驱动法、问题探究法、示范模仿法等,这样培训才能生动有趣,富于实效。
后续培训在组织模式上主要有集中和校本研训,侧重于以校为本,在培训方法上,依据调研结果,一般认为值得推广、富于实效的方法有:一是“一对一”结对子以老带新的师徒式方法;二是教研组活动的方法(听课、竞课、评课等);三是课题研究法;四是监督自学法;五是教学反思总结法;六是给“特岗教师”压担子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校本培训并不意味着以本校为本,也可采用派“特岗教师”到教育教学较先进的实验学校观摩学习,现场培训,甚至可以以县或学区为范围,安排到条件好的城镇学校轮岗一定时间。
后续培训还有远程或送教到校等组织模式,方法主要有专家答疑、网上交流、专家现场指导等。
3.5 健全培训制度
3.5.1 制定“特岗教师”培训三年发展规划
要使“特岗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素质等方面在三年时间内可持续发展,国家、“特岗计划”实施省、市和县都要认真研究,尽快制定出台符合本级本地实情的内容全面科学的“特岗教师”培训三年发展规划,为“特岗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有计划、有步骤的外部支持,避免培训的随意性和流于形式。通过网上搜索发现,仅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教育局制定了《惠农区特岗教师培养方案(2012年——2014年)》,方案涉及培养对象是自2009年来聘任的特岗教师,内容主要是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课件制作、说课及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训练。
3.5.2 完善培训质量全程管理和學员考核评价制度
在“特岗教师”培训质量全程管理与学员考核评价制度方面,要重视培训的“前移”和“后拓”。集中培训前要认真做好需求调研、课程设置、学员特点分析以及遴选培训专家的工作,调查表明,“特岗教师”刚从大学毕业,在大学课堂上听惯了专家教授的学术报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知识比较欠缺,他们更喜欢一线优秀教师上课,所以专家教授与教学一线教师的作为培训专家的比例一定要向一线优秀教师倾斜;集中培训中要严格管理,认真执行各项培训纪律;集中培训后要做好考核评优、资料整理、经验总结和注意对学员的跟踪服务工作。要把对学员培训的考核与评价与激励以及当前实行的中小学教师学分制度结合起来,促进“特岗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5.3 设立专项资金并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根据财政部和教育部制订的资金管理办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当年师训经费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岗教师”培训,制订项目资金管理细则,做好各级各类“特岗教师”培训经费预算,合理使用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特岗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各级各类培训顺利实施。
目前,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例如,甘肃省教育厅2012年计划300万元经费用于“特岗教师”省级培训,设有“特岗教师”学科培训项目,具体由兰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实施;另外还有复式培训项目和边小学校“特岗教师”培训项目,具体采用聘请专家送教上门的方法实施。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通过“特岗教师”们自身的努力,“特岗教师”的明天会更好;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明天也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新闻办公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对话教育热点2010[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29.
[2] 余 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2).
[3][5] 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
[4] 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2012年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细则》,甘教厅[2012].77号.
[6] 刘铁芳.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J].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2008.
[7] 胡建球、汪文华.教师培训模式整合的基本思路[J]. 河北教育(综合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