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对于书面语言而言,口头语言有三个不同的特点:瞬时性、流动性和交互性。把握好这三个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在英语听力训练中运用相应的策略和技巧,对于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十分重要。
【关键词】瞬时性;流动性;交互性
在中学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既是现实生活交际的需要,又是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策略。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听的能力是最基础的。听与说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这两种能力的获得是不可分离的听对说有双重的影响:一是与人交流首先得听懂别人的话语,然后才能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或愿望;二是要学会用流利的英语与人交流,多模仿、多运用。听与读也有间接的联系。听与读都属于接受信息类,正像说与写属于产出信息类一样。不同的是,在相同的单位时间里,通过听所获得的信息量远大于通过读所获得的信息量,而且听懂了的东西比读懂了的东西印象要深刻一些,更易于呈现与复述。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终生的英语学习和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的途径是多样的,多听固然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多听与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和策略結合起来,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不同。阅读是针对书面文字的,而听是针对口头语言的。前者依赖于人的视觉感知,后者则依赖于人的听觉感知。如果把书面文字比作固体的话,那么口头语言就是流体了。相对于书面语言而言,口头语言有三个不同的特点:瞬时性、流动性和交互性。把握好这三个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在英语听力训练中运用相应的策略和技巧,对于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十分重要。
1.瞬时性 口头语言是一种声波,通过空气振动传播。话语传入我们耳朵后,很快就会消失,我们只能靠大脑的短时记忆力记住所听到的内容。如果听懂了,我们便很容易记住,我们的大脑也就能轻而易举的分析整理。否则,听到的话会一边耳朵进,一边耳朵出(one ear in, and one ear out)。因此,我们在听英语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不仅要全神贯注的听,而且要边听边思考。
2.流动性 口头语言是连续的语言。虽然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有短暂的停顿,但从整体来说,口头语言具有连续性和流动性。初学英语者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听单个的词很好懂,反应也较快,可是一听起句子和对话起来,就有些困难了。有时,一段对话中每个单词都听懂了,可是整段的意思却不大懂或误解。如:Jenny, look, up, to, her, teacher, Mr. Smith, she, listen, to, his, advice这些词单独听都很容易听懂,但是,对于下面的两句话,有的学生就不一定能听得懂。
Jenny looks up to her teacher Mr. Smith. She listens to his advice.
珍妮很尊重她的老师史密斯先生。她听从他的劝告。
有鉴于此,我认为,中学阶段学生训练英语听力时应该以听话语篇段为主、单词和单句为辅,要多留心说话人的语流和语速,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3.交互性 一个对话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行的。即使是演讲或授课,其相互间的交流也是存在的,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下去。因此,我们听英语时,要注意语篇所涉及的主题、说话人的表达意图,以及交流中的起、承、转、合过程。请看下面的例子:
A: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post office ?
B:Go straight ahead. Turn left at the first turning and then walk for five minutes. The post office is just on your right. You can't miss it.
甲:劳驾,请问去最近的邮局该怎么走?
乙:笔直往前走,在第一个转弯处向左转,然后走五分钟。邮局就在你的左边。你不会看不见的。
在这段话中,Excuse me(劳驾)就是“起”,即引出话题,英语中叫做striking up a conversation 。甲的回答就是“承”,也就是给乙所需要的信息。有时,“承” 并非提供新信息,而是表达答话人的态度或意愿。例如:
A: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walk after supper?
B:Yes, I'd love to .
甲:你愿意晚饭后散散步吗?
乙:非常愿意。
A:How about having a cup of coffee?
B:Ok . Thank you.
甲:来杯咖啡怎么样?
乙:好,谢谢。
这两段对话中,第一个说话人是发出邀请,第二个说话人是做出反应,表示接受。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其附录三“功能意念项目表”列举的66个功能意念项中,道歉、邀请、请求、允许、提供帮助、约会、就餐、建议等功能项目都属于此类。当然,做出的反应也不一定都是接受,有时可以是拒绝。这便是交际过程中的所谓“转”,即第二个说话人的应答与第一个说话人的期待相左或意义转折。例如:
A:I was hoping we both would be in the discussion class.
B:Me, too, Amy. But 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registration, the course was closed.
甲:我当时希望我俩都能上讨论课。 乙:我也一樣,艾米。可当我去报名时,这门课已经报完名了。
在这段对话中,第一说话人(即Amy)的期待(两人都能上讨论课)没能实现,第二个说话人的回答暗示:艾米上的班名额已满,不再登记了,他(或她)不可能和艾米一起上讨论课了。又例如:
A:Mike used to practice law.
B:But now he is a college dean.
甲:麦克过去一直从事法律工作。
乙:但现在他是一所大学的系主任。
在这里转折是很明显的。出来有标志性转折词but之外,谓语的时态和句子的语意亦形成对照。第一句话的谓语动词用一般过去时,第二句话的谓语动词用了一般现在时;第一句话的意思是:麦克曾经是律师,第二句话的意思是:麦克现在是大学的系主任。也就是说,第一句叙述过去的情况,而第二句话说的是现在的状况。很明显麦现在的工作情况与过去不一样了,这表明他中途调换了工作。至于“合”的过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将几个说话人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出的结论;在较长的语篇中,则需要将几个部分的意义归纳起来得出一个中心思想。例如:
A:What shall we do today?
B:I don't feel like going out . The weather is so wet.
A:Personally, I'm planning to visit a clothes show but I would love to stay with you.
甲:我们今天干什么?
乙:我不大想出去。天气太湿了。
甲:就我个人而言,我正打算去看看服装展览,但是我还是愿意留下来陪你。
甲邀请乙一起出去,但乙险天气不好不想出去。甲本想去看一场服装展览,但为了陪甲就打算留下来。对上面全部的信息归纳,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甲和乙最终决定呆在家里,哪儿也不去。
起、承、转、合这四个过程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具体的语篇中,有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过程同时存在。因此,听英语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地把握和分析这些过程,做到应用自如。
一旦我们明白了英语听力理解与阅读理解的区别,弄清了口头语言瞬时性、流动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掌握了语篇的“起、承、转、合”的连贯关系,我们就懂得了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的部分技巧和策略,在通过反复的实践,我们的英语听力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瞬时性;流动性;交互性
在中学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既是现实生活交际的需要,又是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策略。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听的能力是最基础的。听与说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这两种能力的获得是不可分离的听对说有双重的影响:一是与人交流首先得听懂别人的话语,然后才能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或愿望;二是要学会用流利的英语与人交流,多模仿、多运用。听与读也有间接的联系。听与读都属于接受信息类,正像说与写属于产出信息类一样。不同的是,在相同的单位时间里,通过听所获得的信息量远大于通过读所获得的信息量,而且听懂了的东西比读懂了的东西印象要深刻一些,更易于呈现与复述。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终生的英语学习和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的途径是多样的,多听固然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多听与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和策略結合起来,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不同。阅读是针对书面文字的,而听是针对口头语言的。前者依赖于人的视觉感知,后者则依赖于人的听觉感知。如果把书面文字比作固体的话,那么口头语言就是流体了。相对于书面语言而言,口头语言有三个不同的特点:瞬时性、流动性和交互性。把握好这三个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在英语听力训练中运用相应的策略和技巧,对于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十分重要。
1.瞬时性 口头语言是一种声波,通过空气振动传播。话语传入我们耳朵后,很快就会消失,我们只能靠大脑的短时记忆力记住所听到的内容。如果听懂了,我们便很容易记住,我们的大脑也就能轻而易举的分析整理。否则,听到的话会一边耳朵进,一边耳朵出(one ear in, and one ear out)。因此,我们在听英语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不仅要全神贯注的听,而且要边听边思考。
2.流动性 口头语言是连续的语言。虽然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有短暂的停顿,但从整体来说,口头语言具有连续性和流动性。初学英语者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听单个的词很好懂,反应也较快,可是一听起句子和对话起来,就有些困难了。有时,一段对话中每个单词都听懂了,可是整段的意思却不大懂或误解。如:Jenny, look, up, to, her, teacher, Mr. Smith, she, listen, to, his, advice这些词单独听都很容易听懂,但是,对于下面的两句话,有的学生就不一定能听得懂。
Jenny looks up to her teacher Mr. Smith. She listens to his advice.
珍妮很尊重她的老师史密斯先生。她听从他的劝告。
有鉴于此,我认为,中学阶段学生训练英语听力时应该以听话语篇段为主、单词和单句为辅,要多留心说话人的语流和语速,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3.交互性 一个对话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行的。即使是演讲或授课,其相互间的交流也是存在的,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下去。因此,我们听英语时,要注意语篇所涉及的主题、说话人的表达意图,以及交流中的起、承、转、合过程。请看下面的例子:
A: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post office ?
B:Go straight ahead. Turn left at the first turning and then walk for five minutes. The post office is just on your right. You can't miss it.
甲:劳驾,请问去最近的邮局该怎么走?
乙:笔直往前走,在第一个转弯处向左转,然后走五分钟。邮局就在你的左边。你不会看不见的。
在这段话中,Excuse me(劳驾)就是“起”,即引出话题,英语中叫做striking up a conversation 。甲的回答就是“承”,也就是给乙所需要的信息。有时,“承” 并非提供新信息,而是表达答话人的态度或意愿。例如:
A: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walk after supper?
B:Yes, I'd love to .
甲:你愿意晚饭后散散步吗?
乙:非常愿意。
A:How about having a cup of coffee?
B:Ok . Thank you.
甲:来杯咖啡怎么样?
乙:好,谢谢。
这两段对话中,第一个说话人是发出邀请,第二个说话人是做出反应,表示接受。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其附录三“功能意念项目表”列举的66个功能意念项中,道歉、邀请、请求、允许、提供帮助、约会、就餐、建议等功能项目都属于此类。当然,做出的反应也不一定都是接受,有时可以是拒绝。这便是交际过程中的所谓“转”,即第二个说话人的应答与第一个说话人的期待相左或意义转折。例如:
A:I was hoping we both would be in the discussion class.
B:Me, too, Amy. But 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registration, the course was closed.
甲:我当时希望我俩都能上讨论课。 乙:我也一樣,艾米。可当我去报名时,这门课已经报完名了。
在这段对话中,第一说话人(即Amy)的期待(两人都能上讨论课)没能实现,第二个说话人的回答暗示:艾米上的班名额已满,不再登记了,他(或她)不可能和艾米一起上讨论课了。又例如:
A:Mike used to practice law.
B:But now he is a college dean.
甲:麦克过去一直从事法律工作。
乙:但现在他是一所大学的系主任。
在这里转折是很明显的。出来有标志性转折词but之外,谓语的时态和句子的语意亦形成对照。第一句话的谓语动词用一般过去时,第二句话的谓语动词用了一般现在时;第一句话的意思是:麦克曾经是律师,第二句话的意思是:麦克现在是大学的系主任。也就是说,第一句叙述过去的情况,而第二句话说的是现在的状况。很明显麦现在的工作情况与过去不一样了,这表明他中途调换了工作。至于“合”的过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将几个说话人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出的结论;在较长的语篇中,则需要将几个部分的意义归纳起来得出一个中心思想。例如:
A:What shall we do today?
B:I don't feel like going out . The weather is so wet.
A:Personally, I'm planning to visit a clothes show but I would love to stay with you.
甲:我们今天干什么?
乙:我不大想出去。天气太湿了。
甲:就我个人而言,我正打算去看看服装展览,但是我还是愿意留下来陪你。
甲邀请乙一起出去,但乙险天气不好不想出去。甲本想去看一场服装展览,但为了陪甲就打算留下来。对上面全部的信息归纳,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甲和乙最终决定呆在家里,哪儿也不去。
起、承、转、合这四个过程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具体的语篇中,有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过程同时存在。因此,听英语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地把握和分析这些过程,做到应用自如。
一旦我们明白了英语听力理解与阅读理解的区别,弄清了口头语言瞬时性、流动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掌握了语篇的“起、承、转、合”的连贯关系,我们就懂得了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的部分技巧和策略,在通过反复的实践,我们的英语听力水平就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