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文化知识不如培养科学文化素质。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应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角的独幕剧,应彻底改变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全面实行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成败。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机会,让学生在没有顾忌、没有压力的宽松的心态中,发表自己的的所思所见,以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尊重每个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以平等的姿态积极参与讨论,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踊跃,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强化,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那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就无从谈起。语文课中,学生只有人人都动起来,去认真地读课文、议问题、辩是非、谈心得,才能不断积累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可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自问自讲等,这些做法忽视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语言,领悟文本情感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与体验的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一种快乐享受。
三、发扬民主,展现个性
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机会,让学生在没有顾忌、没有压力的宽松的心态中,发表自己的的所思所见,以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尊重每个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以平等的姿态积极参与讨论,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踊跃,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强化,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中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纷沓而致的各种思潮,往往随心所欲不能择善从之,因而思想教育在作文情感教学中首当其冲。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者主体的参与教学很难有所成就。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确立民主教育思想,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去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许多成功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学习积极性高,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他一走上讲台,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微笑。提问学生应该微笑,指导帮助学生时应该微笑。让学生从微笑中缩短与老师的距离,体现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创造一种平等的氛围。既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开发自身的指挥又使学生感悟到对人应该是友善的、平等的、民主的。特别是对于班内一些性格内向,比较腼腆的同学,一个甜甜的“请”字,可以温暖他们那冰冷的心灵;一个善意的微笑,可以鼓起他们大胆回答问题,主动探求真理的勇气。微笑是人格高尚的象征,而那动不动就横眉竖眼,大声呵斥,甚至大打出手的行为是人格低下的表现。
四、关爱学生,师生互动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爱祖国、爱职业、爱学生。爱祖国才能为祖国的的繁荣昌盛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合格的建设人才;爱教师职业,才能以苦为乐,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断探求教育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完成从“教书匠”到“学者型”的转变;爱学生,才能尊重理解学生,平等民主的对待学生。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济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才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以教师的真诚换取学生的信任,以教师的爱心换取学生的尊重,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挥洒在育人的园地里,这其实就是一种崇高的人格。
语文就是生活,这种生活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语文也是一种美的教育,在这美育中“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变得更温柔,眼前的对象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使人人能在保持生存以外,还能去享受人生。知道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更知道了人生的可爱,人与人的感情便不其而然的更加浓厚起来。”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借助文学“使人的心灵得到沟通,使我们体会到他人有不幸、有苦恼、有无奈、有希望和绝望,由欲求和矛盾,又奋进和退缩,有欢喜和惆怅,那都是人的生活,人的色彩,人的气息。”在这心灵的沟通中,老师得到了心灵的提升,课堂成了老师们生命的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心地善良的人,首先一点就是爱人。”也就是说,我们教书育人必须与学生交朋友,只有真诚热爱学生,以情入手,师生情感相通了,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平等对待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哪怕是一个纪律性很差的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对待,对待学生的弱点、缺点以至错误,要给予真诚的、热情的、严肃的、朋友般的批评、教育和帮助,我们必须积极并且热情的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去,经常亲密无间的与学生促膝谈心,对好学生和差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差生要多投入一份爱心,多加一份注意,了解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精心观察,善于研究,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而决不能歧视、讽刺和挖苦,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
第二、真诚感化学生。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以实际行动去打动学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心平气和的放下架子,心安理得的进行换位思考,心甘情愿的与学生交朋友,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就是说作为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要达到师生情感相通就必须给孩子一颗诚挚的爱心。平时同学若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我们应该尽力而为。中学生自理能力还比较差,我们要经常送给他们亲人般的温暖,同学们生病,老师主动送他们到卫生室,并给他们介绍卫生保健知识;课余时间,老师经常和他们打成一片,久而久之,良师益友的形象就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第三、宽容理解学生。我们强调师生情感相通,提倡宽容和理解学生,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职责,甚至姑息学生的缺点,而是既要真诚宽容的对待学生,又要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我们对待有过错的学生,更要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批评方法。如果学生表示认错该过,我们就要表示相信,表示欢迎;对待违纪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不要动不动就在班上公开批评。尤其是学生在遇到失败,受到挫折时更希望有人理解他,我们对这些学生的看法一定要一分为二,避免片面性,防止绝对化。千万不要因为某个学生有了过错,就来个借题发挥,无中生有,说的学生一无是处,里里外外都不是人。中学生自控能力还比较差,我们要允许他们有过错。学生有过错不要紧,主要看你如何去引导他们面对错误和改正错误。我们要有宽容大量的博大胸怀,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答应了为学生保密,就一定要说到做到。老师对学生宽容,学生也就学会了对别人宽容,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也就换来了学生对别人的尊重与理解。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应该讲究一点教育艺术,善于从学生的眼睛里看出其内心世界的细微活动,及时地表示关切,理解,伸出热情之手,用真情去感化他们,学生就愿意向老师吐露自己的内心秘密,这样才有可能使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四、表扬激励学生。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品尝成功的喜悦。看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一个微笑的进步,教师都应及时给以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品尝到成功的滋味,这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极为有利。特别是班内中等以下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山处于劣势,成功时少,失败时多,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严重时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做出一些不利于班集体和他个人的事情。对于这样的学生,最关键的问题是让他们树立足够的自信心,从而鼓起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勇气。
爱是教育的前提,只要你真诚的充当学生好朋友,以你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学生,用你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师生情感相通了,学生才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声,教师才能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教育学生的最好契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就必须树立适应现代发展的人才观和师生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书是为了育人,只有把人教好了,才能更好的教书。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学得轻松有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适应新课改的语文课堂教学。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成败。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机会,让学生在没有顾忌、没有压力的宽松的心态中,发表自己的的所思所见,以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尊重每个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以平等的姿态积极参与讨论,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踊跃,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强化,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那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就无从谈起。语文课中,学生只有人人都动起来,去认真地读课文、议问题、辩是非、谈心得,才能不断积累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可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自问自讲等,这些做法忽视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语言,领悟文本情感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与体验的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一种快乐享受。
三、发扬民主,展现个性
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机会,让学生在没有顾忌、没有压力的宽松的心态中,发表自己的的所思所见,以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尊重每个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以平等的姿态积极参与讨论,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踊跃,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强化,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中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纷沓而致的各种思潮,往往随心所欲不能择善从之,因而思想教育在作文情感教学中首当其冲。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者主体的参与教学很难有所成就。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确立民主教育思想,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去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许多成功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学习积极性高,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他一走上讲台,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微笑。提问学生应该微笑,指导帮助学生时应该微笑。让学生从微笑中缩短与老师的距离,体现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创造一种平等的氛围。既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开发自身的指挥又使学生感悟到对人应该是友善的、平等的、民主的。特别是对于班内一些性格内向,比较腼腆的同学,一个甜甜的“请”字,可以温暖他们那冰冷的心灵;一个善意的微笑,可以鼓起他们大胆回答问题,主动探求真理的勇气。微笑是人格高尚的象征,而那动不动就横眉竖眼,大声呵斥,甚至大打出手的行为是人格低下的表现。
四、关爱学生,师生互动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爱祖国、爱职业、爱学生。爱祖国才能为祖国的的繁荣昌盛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合格的建设人才;爱教师职业,才能以苦为乐,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断探求教育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完成从“教书匠”到“学者型”的转变;爱学生,才能尊重理解学生,平等民主的对待学生。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济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才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以教师的真诚换取学生的信任,以教师的爱心换取学生的尊重,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挥洒在育人的园地里,这其实就是一种崇高的人格。
语文就是生活,这种生活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语文也是一种美的教育,在这美育中“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变得更温柔,眼前的对象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使人人能在保持生存以外,还能去享受人生。知道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更知道了人生的可爱,人与人的感情便不其而然的更加浓厚起来。”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借助文学“使人的心灵得到沟通,使我们体会到他人有不幸、有苦恼、有无奈、有希望和绝望,由欲求和矛盾,又奋进和退缩,有欢喜和惆怅,那都是人的生活,人的色彩,人的气息。”在这心灵的沟通中,老师得到了心灵的提升,课堂成了老师们生命的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心地善良的人,首先一点就是爱人。”也就是说,我们教书育人必须与学生交朋友,只有真诚热爱学生,以情入手,师生情感相通了,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平等对待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哪怕是一个纪律性很差的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对待,对待学生的弱点、缺点以至错误,要给予真诚的、热情的、严肃的、朋友般的批评、教育和帮助,我们必须积极并且热情的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去,经常亲密无间的与学生促膝谈心,对好学生和差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差生要多投入一份爱心,多加一份注意,了解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精心观察,善于研究,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而决不能歧视、讽刺和挖苦,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
第二、真诚感化学生。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以实际行动去打动学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心平气和的放下架子,心安理得的进行换位思考,心甘情愿的与学生交朋友,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就是说作为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要达到师生情感相通就必须给孩子一颗诚挚的爱心。平时同学若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我们应该尽力而为。中学生自理能力还比较差,我们要经常送给他们亲人般的温暖,同学们生病,老师主动送他们到卫生室,并给他们介绍卫生保健知识;课余时间,老师经常和他们打成一片,久而久之,良师益友的形象就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第三、宽容理解学生。我们强调师生情感相通,提倡宽容和理解学生,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职责,甚至姑息学生的缺点,而是既要真诚宽容的对待学生,又要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我们对待有过错的学生,更要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批评方法。如果学生表示认错该过,我们就要表示相信,表示欢迎;对待违纪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不要动不动就在班上公开批评。尤其是学生在遇到失败,受到挫折时更希望有人理解他,我们对这些学生的看法一定要一分为二,避免片面性,防止绝对化。千万不要因为某个学生有了过错,就来个借题发挥,无中生有,说的学生一无是处,里里外外都不是人。中学生自控能力还比较差,我们要允许他们有过错。学生有过错不要紧,主要看你如何去引导他们面对错误和改正错误。我们要有宽容大量的博大胸怀,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答应了为学生保密,就一定要说到做到。老师对学生宽容,学生也就学会了对别人宽容,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也就换来了学生对别人的尊重与理解。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应该讲究一点教育艺术,善于从学生的眼睛里看出其内心世界的细微活动,及时地表示关切,理解,伸出热情之手,用真情去感化他们,学生就愿意向老师吐露自己的内心秘密,这样才有可能使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四、表扬激励学生。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品尝成功的喜悦。看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一个微笑的进步,教师都应及时给以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品尝到成功的滋味,这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极为有利。特别是班内中等以下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山处于劣势,成功时少,失败时多,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严重时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做出一些不利于班集体和他个人的事情。对于这样的学生,最关键的问题是让他们树立足够的自信心,从而鼓起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勇气。
爱是教育的前提,只要你真诚的充当学生好朋友,以你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学生,用你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师生情感相通了,学生才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声,教师才能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教育学生的最好契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就必须树立适应现代发展的人才观和师生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书是为了育人,只有把人教好了,才能更好的教书。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学得轻松有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适应新课改的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