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八法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4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开闸法
  教《纪念刘和珍君》一文,若问:鲁迅在文中不止一次提到,“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此处的“中国人”仅指反动当局及其走狗文人,还是泛指全体中国人。学生要回答这一题,须懂得当时鲁迅对中国人的认识是模糊的,既看不透敌人的反动本质,也看不到群众身上先进、坚强的一面。“三•一八”惨案之后,鲁迅对中国人才有了新的具体的认识:当局者是凶残的,中国女性临难是从容的。学生能据此答出“中国人”泛指所有的中国人,就可把握住文章的主题了。
  二、围剿法
  《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文,若直接问:为什么要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学生往往不知从哪里回答好。因此,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1.在研究现状方面我们有哪些缺点?
  2.在研究历史方面我们存在什么问题?
  3.在学习国际革命经验方面我们有何不足?
  4.在以上三个方面当时有哪些极坏的典型?
  三、激射法
  若以“砖头”为题,写一篇文章,能从哪些方面立意呢:
  ——砖头是在烈火中燃烧而成的,普普通通的出身——泥巴,经过烈火燃烧,变得十分坚硬,经得起重压,经得起风吹雨打,有着一副铮铮铁骨。
  ——一块砖头看起来不起眼,它不像栋梁那样显赫,但你把它用来奠基、铺路、筑亭、建楼,他都乐意,甚至用来砌花坛,砌道路围墙,砌厕所,它也在所不惜,毫无怨言。
  ——即使你把它安在角落,安在底层,它都是心甘情愿地在那里,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砖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不圆滑。
  ——砖头与砖头能亲密无间地团结在一起合成墙。
  ——砖头在高大的建筑中,外面泥上了石灰或敷上了水泥,默默无闻地作出奉献。
  ——砖头个体小,可以任意搬动,听从分配。
  四、步步登高法
  如教《雨中登泰山》时,曾问:作者写他在爬盘道时欣赏到什么景物?(各具形态的松树),为什么要写松树?(从松树身上吸取力量,勇攀十八盘),松树给了作者和我们什么启示?(不畏艰险,顽强奋斗)。
  五、悬念法
  如上《祝福》一文前,可问:作品中的“我”是于年底返回故乡的,照理应是十分欣喜的,可是,为什么刚回来就一再表示“我明天决计要走了”?这说明“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若不认真读完全文,仔细思考,就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
  六、 连珠法
  上《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可在学生预习后提出以下一连串问题:
  ——本文写于什么时候?(1926年4月1日,“三•一八”惨案后两周)
  ——什么人给什么人作记?(老师、作者给学生、读者作记)
  ——教师为什么称学生为“君”?(表崇敬)
  ——刘和珍哪些方面值得崇敬?
  此法可与“围剿法”结合使用。
  七、点拨法
  如,有个句子要学生回答是单句还是复句:“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画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就是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对此,有的学生不能回答。不妨改问:这句中的两个动词“看出”和“嵌”是不是同一对象发出的动作?学生能答出“不是”,也就能悟出全句是单句,“看见”之后和所有成分均是“看见”的宾语。
  八、投石击波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教通俗,学生容易一读而过,我们不妨可问:“文中有两处写到偷听奸人的谈话,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学生欲答好此问,须从情节安排,详略处理,悬念设置等方面去考虑,课文就得认真读了。
  
  
其他文献
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音乐可以使不同信仰的人们和谐沟通;音乐也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所以音乐是美妙的,它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受到美的享受。我作为一位农村音乐教师,努力从实际出发,树立教学新理念,克服音乐器材不足等教学条件限制,在音乐教学中注重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模式格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感受、学习和发展音乐的能力方法,为最终表现、创造音乐,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我
期刊
一、“教学五步”  “五步教学法”简明地概括为:情境、问题、假设、推论、验证的五步。  第一阶段:教师给儿童准备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应该从儿童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开始。这是一个与现在生活的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与此同时给予一些暗示,使儿童有兴趣了解某个问题,以便获得某种为现在生活所要求的经验。  第二阶段:在这个情境中须能产生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也就是帮助学生确定问题所在
期刊
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表述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以讲分数乘法应用题为例,教学中首先找正确单位“1”,其次找所求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所求量的分率,然后求出分率所对应的数量,即用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所对应的量。例如:一条公路长750千米,修了全长的■,还剩多少千米?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的量,即公路长7
期刊
在激烈的篮球竞赛中,紧逼战术是一种积极的、有效且带有很强攻击性的防守战术,具有突然性、攻击性,攻守转化性,是篮球比赛临场技战术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迅速完成攻守转化的重要手段。是现代篮球运动中最积极、最有效、最实战的防守战术。  紧逼战术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防守技战术,具有突然性,应变性,通过紧逼战术克敌制胜,因此紧逼时机的选择要恰当、实用、 突变,这样紧逼防守的威力才能更加充分的显现,最后取得比
期刊
材料一: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这样的评论:“花之绝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非名花。”根据这段话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材料二:俗话说:“牡丹花大空入目,枣花虽小结成实。”就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则  议论文,题目自拟。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各自作文,命题立意却是截然不同的。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命题者提到了两种事物,对等地指出了它们的优点和缺点:牡丹花好看但不结果实,荔枝好吃却不开花。这就很明
期刊
21世纪的国际教育改革是以“为理解而教”为指导理念的。在数学教育倍受重视的今天,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当然也对“理解”予以了千百倍的关注,并从各个角度构建既有理论支撑,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模式,但关于数学学习中的理解障碍的诊断与矫正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因此,本文试图从数学理解障碍的生成机制出发,简要阐述如何诊断学生的理解障碍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数学理解障碍的生成机制  理解是学习的关
期刊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某事”,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英语学习应摒弃以往过分注重语法语、词汇的学习的现象,重视情景的创设和实践的尝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合作与交流,锻炼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是学生键康成长的摇篮。因此班主任要设法创建一个优雅舒适、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学生置身于这种优雅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学习。班主任工作最初看来没什么事情,但是有人却深陷其中,痛苦不堪,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等到渗透真谛,班主任又显得游刃有余。本文从实际出发,凭借当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对如何进行科学管理班级,讲究策略方面提出了若干管理策略。  一、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摆正自己和学生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一、教师引导,激发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期刊
一、日常管理做到“勤”和“细”  “勤”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即勤了解、勤观察、勤发现、勤解决。这要求班主任须做到腿勤、眼勤、嘴勤。要经常深入课堂、生活,勤与学生沟通,勤向科任老师了解,勤同家长联系,从而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不使问题与矛盾扩大和激化,不给管理工作留下隐患。  “细”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