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它在培养目标上具有技能性和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针对性、实践性以及能力性,从其本质来说,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应该就是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克服现有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投入与教育经费不足、规模发展与学生就业的矛盾等缺点,充分认识“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作用,探讨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建立社会实践的科学机制已迫在眉睫。
一、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矛盾
(一)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投入与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高等教育的共性。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薄弱,设备设施简陋,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尽管我国对教育投入的总量不断增加,但是学生平均占有教育经费数却相对减少。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一种廉价教育,其办学成本往往要超过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经费投入不足仍将成为困扰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规模发展与学生就业的矛盾
近几年全国高等教育扩招,主要增加的是高职(专科)名额,因此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就业情况如何,将决定高等职业教育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个人与家庭的问题,而是牵涉到整个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凡是与企业结合紧密的学校,其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培养的学生素质较高,受社会和企业欢迎和接受的程度也高。
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对发展现代高职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有效扩大办学经费投入
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教育领域,有效扩大办学经费的投入,对于解决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投入与教育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校企合作有效促进就业
在合作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研究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和岗位需求提出岗位技能人才素质标准,使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生产建设一线需要,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切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就业,也可从根本上解决规模发展与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
(三)有利于提高“双师”素质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舞台,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的要求,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生产技术和实践素质。
(四)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学校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能在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环境氛围中受到锻炼,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技术、提高能力。
三、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建立高职教育中社会实践的科学机制
(一)社会实践的积极意义
1 实现思想教育中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贡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使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思想和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做到在“知”的基础上达到“信”,从而指导“行”。
2 实现技能教育中课堂教学与社会的平稳衔接
课堂教育是强调逻辑的阐释、推理的论证以及间接经验的传承,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传授和累积、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从而使得受教育者拥有一技之长。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师生获知一线的技能资讯和情报,从而使他们的技能培养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社会实践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
1 建设教师队伍功能
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充足的实践经验,从而在实际技能的丰富和拓展上能给学生更多的指导。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可能全部由一线的熟练工程师来充实,因此高职教师在社会实践中,无论是以员工角色顶岗工作,还是以指导老师身份参与实际操作,或是以参观学习和科研课题研讨等方式进行,都将起到促进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功能。
2 优化课程体系功能
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通过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检验理论知识,还可以检验课程体系,从而根据实际做出灵活的调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其中,将碰到的问题反馈给指导老师,从而实现课程体系有意或无意的优化功能。
3 提升技术素养功能
当今社会人才构成体系基本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种,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其培养的高职毕业生是介于工程型与技能型之间的技术型人才,他们将占据社会分工体系中的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智能型操作岗位。
4 推动校企合作功能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掌握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体现这一目标的直接评委——企业将决定这一目标的效用。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实现灵活的校企合作将是决定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
5 推广就业品牌功能
商品变成消费品惊险的一跃是由消费者做出的,而高职院校要成功地将学生变成员工则是由企业来把握的。在这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就业品牌的打造直接决定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呼吸空间。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的良好素质使他们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也使学院在酒店业界享有良好的口碑。
(三)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教育中社会实践科学机制的探索
1 以逐步完善的制度建立社会实践的科学机制
将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明确实践环节的比例和计划安排,建立明确科学的指标,并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以防止和纠正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随意性和不平衡性。高职教育的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要求教师在理论讲解的同时,要更多地进行实践指导。高职教师只有经常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深入基层,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完善。
2 以日益精彩的内容建立社会实践的科学机制
在内容上科学界定社会实践的基本功能、地位和作用,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开展社会实践,从而保障实践效果的科学机制。并且实践活动要体现时代主题。只有富有时代性、具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因此,要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明确活动的主题和指导思想,赋予实践活动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开展,实现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3 以更加科学的管理建立社会实践的科学机制
以点面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专业和生活老师的双重指导来进行社会实践,以及时总结、长抓不懈的理念来坚持社会实践,从而保障实践的科学性。点面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施行双线指导,由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专业指导,由政治辅导老师进行生活指导,把实践总结和经验升华为一项重要制度确定下来,力争实现社会实践的常态化。
一、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矛盾
(一)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投入与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高等教育的共性。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薄弱,设备设施简陋,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尽管我国对教育投入的总量不断增加,但是学生平均占有教育经费数却相对减少。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一种廉价教育,其办学成本往往要超过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经费投入不足仍将成为困扰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规模发展与学生就业的矛盾
近几年全国高等教育扩招,主要增加的是高职(专科)名额,因此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就业情况如何,将决定高等职业教育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个人与家庭的问题,而是牵涉到整个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凡是与企业结合紧密的学校,其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培养的学生素质较高,受社会和企业欢迎和接受的程度也高。
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对发展现代高职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有效扩大办学经费投入
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教育领域,有效扩大办学经费的投入,对于解决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投入与教育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校企合作有效促进就业
在合作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研究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和岗位需求提出岗位技能人才素质标准,使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生产建设一线需要,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切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就业,也可从根本上解决规模发展与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
(三)有利于提高“双师”素质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舞台,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的要求,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生产技术和实践素质。
(四)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学校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能在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环境氛围中受到锻炼,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技术、提高能力。
三、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建立高职教育中社会实践的科学机制
(一)社会实践的积极意义
1 实现思想教育中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贡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使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思想和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做到在“知”的基础上达到“信”,从而指导“行”。
2 实现技能教育中课堂教学与社会的平稳衔接
课堂教育是强调逻辑的阐释、推理的论证以及间接经验的传承,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传授和累积、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从而使得受教育者拥有一技之长。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师生获知一线的技能资讯和情报,从而使他们的技能培养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社会实践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
1 建设教师队伍功能
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充足的实践经验,从而在实际技能的丰富和拓展上能给学生更多的指导。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可能全部由一线的熟练工程师来充实,因此高职教师在社会实践中,无论是以员工角色顶岗工作,还是以指导老师身份参与实际操作,或是以参观学习和科研课题研讨等方式进行,都将起到促进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功能。
2 优化课程体系功能
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通过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检验理论知识,还可以检验课程体系,从而根据实际做出灵活的调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其中,将碰到的问题反馈给指导老师,从而实现课程体系有意或无意的优化功能。
3 提升技术素养功能
当今社会人才构成体系基本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种,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其培养的高职毕业生是介于工程型与技能型之间的技术型人才,他们将占据社会分工体系中的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智能型操作岗位。
4 推动校企合作功能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掌握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体现这一目标的直接评委——企业将决定这一目标的效用。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实现灵活的校企合作将是决定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
5 推广就业品牌功能
商品变成消费品惊险的一跃是由消费者做出的,而高职院校要成功地将学生变成员工则是由企业来把握的。在这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就业品牌的打造直接决定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呼吸空间。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的良好素质使他们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也使学院在酒店业界享有良好的口碑。
(三)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教育中社会实践科学机制的探索
1 以逐步完善的制度建立社会实践的科学机制
将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明确实践环节的比例和计划安排,建立明确科学的指标,并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以防止和纠正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随意性和不平衡性。高职教育的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要求教师在理论讲解的同时,要更多地进行实践指导。高职教师只有经常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深入基层,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完善。
2 以日益精彩的内容建立社会实践的科学机制
在内容上科学界定社会实践的基本功能、地位和作用,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开展社会实践,从而保障实践效果的科学机制。并且实践活动要体现时代主题。只有富有时代性、具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因此,要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明确活动的主题和指导思想,赋予实践活动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开展,实现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3 以更加科学的管理建立社会实践的科学机制
以点面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专业和生活老师的双重指导来进行社会实践,以及时总结、长抓不懈的理念来坚持社会实践,从而保障实践的科学性。点面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施行双线指导,由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专业指导,由政治辅导老师进行生活指导,把实践总结和经验升华为一项重要制度确定下来,力争实现社会实践的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