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不仅限于智力,而是期望他们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沟通、团队协作和应急事件的处理等综合素质;大学体育教学运用拓展训练,可以很好的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使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得到良好提升形成优秀人格,有效提升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质量。将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融合起来,以学生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预判风险意识和让学生正视困难战胜困难,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身心健康、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总之,拓展训练实在传统体育学习模式下进化来的,拓展训练的发展绝对有利于体育教学的进步,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拓展训练;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81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021-01
引言: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不仅限于智力,而是期望他们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沟通、团队协作和应急事件的处理等综合素质;大学作为国家的人才基地,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中重点。
现如今,拓展训练已经成为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传统体育教学的创新;拓展训练的开展,学生有效提高了心理素质、人际交往沟通、团队协作和应急事件的处理等综合素质,它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拓展训练概述
起初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锻炼,德国哈恩博士感在1990年左右发现了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并把它命名为拓展训练,在1970年正式制定相应的训练措施在学校实行。
拓展训练从它被发明出来就具有积极意义,其特点是需要参与者共同协作、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才能成功。
拓展训练,这种新型的体验学习的方式,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活动来说,它运动形式多样,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困惑等问题进行。全部的活动仅靠一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合作才能共赢;让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团队的力量,从心底感受孤胆英雄、单枪匹马的无奈,提高团队凝聚力,提升集体荣誉感。在活动中感受个性和团体,挑战极限,挖掘潜在能力,升华合作共赢理念。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现状
当前,随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拓展训练已经渐渐与大学体育教学相容。但是拓展训练的展开,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师团队和专业的场地器材。目前由于我国高校的拓展训练基地和预想的还有很大差异,教师队伍也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导致拓展训练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存在,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要求。而且如果高校高成本投入拓展训练,会给学校其他课程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所以根据现阶段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得出:各高校在拓展训练中出现不稳定因素不能及时解决,拓展训练在大学的全面开展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拓展训练在大学的发展还有待提升)
(三)高校拓展训练的教学
拓展训练的项目包含多种运动形式,分类多样化。教师要以现有的资源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改善相关课程,将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融合起来,达到更好的体育训练目的。
(1)循序开展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以科学训练为原则,由一些操作简单、安全保守的校内项目逐渐向校外拓展;在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实践技能后,再开展野外生存、野外定西等复杂校外项目。因地制宜,根据教学环境和已有条件循序开发更多的拓展训练课程和场地器材;使拓展训练更好的融入大学体育课程中去。
(2)拓展训练的创新形式
拓展训练使根据环境特点来进行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利用资源逐步探索完成项目。观察周围是否能够完成项目,像信任背摔是不适合在山地等条件下实施的。如果经费允许,可以搭建一些简单的辅助器材。逐步完善体育教学拓展训练项目。
(四)大学体育教学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
当前中国发展需要综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拓展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参与者的团结合作精神,其制定的项目无一不是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促使学生培养更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的能力,为自身发展提供动力。
大学体育教学运用拓展训练,可以很好的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使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得到良好提升形成优秀人格,有效提升大学体育教學改革的质量。将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融合起来,以学生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预判风险意识和让学生正视困难战胜困难,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身心健康、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五)结语
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是一方面,增强学生体质更是重要。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反复枯燥的讲解某一项目的技术,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的操作实现目标,学生完全丧失了自主创新学习。但拓展训练是历来传统体育教学的创新,把室内课堂学习与户外趣味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室内体育走近社会亲近自然,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程在更加完善的同时还增加了趣味。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教学更加合乎当代社会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更加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朱睿.大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探究[A].体育时空,2016,(9):1009-9328
[2] 陈义.大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分析[A].当代体育科技,2015,(2):2095-2813
总之,拓展训练实在传统体育学习模式下进化来的,拓展训练的发展绝对有利于体育教学的进步,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拓展训练;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81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021-01
引言: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不仅限于智力,而是期望他们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沟通、团队协作和应急事件的处理等综合素质;大学作为国家的人才基地,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中重点。
现如今,拓展训练已经成为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传统体育教学的创新;拓展训练的开展,学生有效提高了心理素质、人际交往沟通、团队协作和应急事件的处理等综合素质,它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拓展训练概述
起初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锻炼,德国哈恩博士感在1990年左右发现了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并把它命名为拓展训练,在1970年正式制定相应的训练措施在学校实行。
拓展训练从它被发明出来就具有积极意义,其特点是需要参与者共同协作、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才能成功。
拓展训练,这种新型的体验学习的方式,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活动来说,它运动形式多样,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困惑等问题进行。全部的活动仅靠一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合作才能共赢;让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团队的力量,从心底感受孤胆英雄、单枪匹马的无奈,提高团队凝聚力,提升集体荣誉感。在活动中感受个性和团体,挑战极限,挖掘潜在能力,升华合作共赢理念。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现状
当前,随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拓展训练已经渐渐与大学体育教学相容。但是拓展训练的展开,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师团队和专业的场地器材。目前由于我国高校的拓展训练基地和预想的还有很大差异,教师队伍也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导致拓展训练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存在,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要求。而且如果高校高成本投入拓展训练,会给学校其他课程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所以根据现阶段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得出:各高校在拓展训练中出现不稳定因素不能及时解决,拓展训练在大学的全面开展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拓展训练在大学的发展还有待提升)
(三)高校拓展训练的教学
拓展训练的项目包含多种运动形式,分类多样化。教师要以现有的资源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改善相关课程,将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融合起来,达到更好的体育训练目的。
(1)循序开展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以科学训练为原则,由一些操作简单、安全保守的校内项目逐渐向校外拓展;在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实践技能后,再开展野外生存、野外定西等复杂校外项目。因地制宜,根据教学环境和已有条件循序开发更多的拓展训练课程和场地器材;使拓展训练更好的融入大学体育课程中去。
(2)拓展训练的创新形式
拓展训练使根据环境特点来进行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利用资源逐步探索完成项目。观察周围是否能够完成项目,像信任背摔是不适合在山地等条件下实施的。如果经费允许,可以搭建一些简单的辅助器材。逐步完善体育教学拓展训练项目。
(四)大学体育教学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
当前中国发展需要综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拓展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参与者的团结合作精神,其制定的项目无一不是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促使学生培养更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的能力,为自身发展提供动力。
大学体育教学运用拓展训练,可以很好的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使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得到良好提升形成优秀人格,有效提升大学体育教學改革的质量。将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融合起来,以学生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预判风险意识和让学生正视困难战胜困难,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身心健康、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五)结语
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是一方面,增强学生体质更是重要。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反复枯燥的讲解某一项目的技术,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的操作实现目标,学生完全丧失了自主创新学习。但拓展训练是历来传统体育教学的创新,把室内课堂学习与户外趣味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室内体育走近社会亲近自然,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程在更加完善的同时还增加了趣味。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教学更加合乎当代社会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更加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朱睿.大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探究[A].体育时空,2016,(9):1009-9328
[2] 陈义.大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分析[A].当代体育科技,2015,(2):2095-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