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计算教学的生活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如何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捕捉 提示 生活现象 生活时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74-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即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说,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教学中,学生只会用数学知识解题,而不会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社会实践中实际问题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走与实际生活融合的数学教学之路,就显得十分重要。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计算教学传统的大题量机械训练、为算而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阻碍学生思维发展。
  一、捕捉“生活现象”,创设情境。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计算方法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方法,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其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求的有效方法之一。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自己家本月和上月的用电数,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家用了多少度电?”上课时学生运用信息进行汇报、交流、讨论共同解决产生的问题。这样利用算电费的生活现象,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但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且使学生产生了参与新知识探究的浓厚兴趣。也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
  二、联系“生活画面”,揭示规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时往往难以解释和接纳新的概念和方法,而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生动鲜活的生活现实,学生就能感悟、领会所学知识,从而构建数学模型。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合在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教学“连加法的简便运算”一课,我为学生创设一个“课堂购物”的情境:书包76元,电风扇124元,足球44元,自行车236元。如果给你300元只买两件东西,你准备买哪些?如果有余,还剩多少元?这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敞开思路,寻求购物的方案。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交流。学生列出所有算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有哪些发现?
  300-44-124=132 300-(44+124)=132
  300-76-124=100 300-(76+144)=100
  300-44-236=20 300-(44+236)=20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然后全班交流。此时,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再写几道连减法题目,算一算,是不是符合这个规律?用什么样的形式,能把这个规律表达出来呢?这样,就使学生大脑高度兴奋的状态下,既紧张又轻松地揭示了a-b-c=a-(b+c)的数学规律。又如教学乘法加法混合运算时,我出示了肯德基的几种商品单价图表,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有的学生提出:我要买两个汉堡和一杯可乐用多少钱?就引出算式:十乘以二加五得多少的混合运算式题,并对运算顺序合理性进行理解,在让学生谈本课感受时,有的学生说到:我会用学到的知识了;还有的说我知道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了等等,把计算数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设计“生活情景”,开展演练。
  数学知识应加以演练才得以巩固,数学技能也应加以反复才能习得。传统的计算教学枯燥往往是练习时要求的单一化造成的,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使学生对计算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成一定的能力是计算教学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反复枯燥的大题量的练习。如:教学“元角分简单计算”时,根据书本要求,老师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且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四、开放“生活时空”,发展思维。
  数学教学的时空范围,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小课堂”,应突破课时和教室的空间,更多地容入社会“大课堂”,体现大数学教育观这也是数学教学教育性的重要体现。开放数学教学的时空,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研究生活中的数字规律,组织丈量土地,估算油漆墙壁的面积,开办“数学超市”模拟计划等等活动,无一不体现着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后,课后让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又如在学习了1000以内的加减法后,让学生去收集本校各年级每天喝牛奶的瓶数,算一算全校一天喝了多少牛奶。在乘法口算课后练习,老师又让学生根据家里的情况,制定一份购物计划。在教学如何计算“百分率”后,设计让学生计算咱们班学生每天的出勤率是多少,计算每次单元测试咱们班的优秀率、及格率分别是多少等等开放性的题目。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而且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陶行知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 既然课堂教学是一种生活,我们就要体现生活给课堂带来的效果,那就是改造原本枯燥的、单调的课堂生活,使它变成能让学生接受的、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能让学生向往的一种境地。计算教学的生活化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对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必需亲历数学学习的探索过程”。因此,建立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前准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参与方式等各个环节始终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为学生的“学”创造条件与机会,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 学生 学习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
“嘘,嘘,小声点,这是爸爸的秘密,不许告诉你妈。”当这句话从我耳畔响起后,我、爸爸跟妈妈的私房钱“捉迷藏”便正式开始了。  那天,我和爸爸两人在家,爸爸在书房看书,我在客厅里玩。无意间,我在空调上的小船下发现了一个红包,打开红包,我顿时一惊,里面有几百元钱呢!我开心地拿着红包跑到了书房对爸爸说:“爸爸你快看,我在空调上发现了几百元钱,厉害吧!”说着,我便挥舞着手中的红包。不知怎的,爸爸看到红包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