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长:15分钟
制作时间:2005年至2006年
类型:剧情片
设备:SONY-150PD,DVCAM,
后期软件:premiere pro 1.5
吧主说话:
初看这部影片,总让我想起王家卫风格的电影,在浑噩之间讲述一个故事。很多人说《疯狂的石头》有点像盖里奇的电影,但很少有人说“石头”不够成功。学生在校期间拍出这样的影片,用苏夏老师的话说:“不错,有高人指点。”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男青年心事的短片。
“外在的故事”讲述了哥哥犯了“事”被公安通缉,决定要离开重庆这座大城市。他走之前,决定去看望大学在读的弟弟。这一天是弟弟的生日,哥哥来了,公安也来了……
“内在的故事”讲述了哥哥在这座城市里的那一段心事。
而两个故事之间,交织着一个关于重庆这座大城市的一段解放前后的往事。
导演阐述:
我的心得:在重庆生活久了发现这是一个充满质感的城市,所以很想拍摄一部关于重庆的短片;对历史题材的野心太大,失望也就越大。王力应该在不同的影片中追求各种不同的、属于自己的风格。在对电影没有完全掌握之前,老老实实多做拍摄实验,别提风格两个字!王力还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期对电影的观摩和摄影学习,两年内不能拍摄超过10分钟的剧情片。
吧主:请两位老师谈谈对这部影片的感想。
陈磊:《重庆往事》是一部给评委们带来惊喜的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当中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尽管得的是二等奖。作品来自重庆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前在此类活动中较少听说过的学校,但这次通过《重庆往事》使许多人知道了这所学校。
苏夏:首先,影片表现了他人即“定时炸弹”。现实中这颗未爆的定时炸弹成为一种永远的隐患,带来焦虑与恐慌,足以使人失去安全感。而在“有人即有江湖,有利益就有恩怨”的世界上,每个“他人”(无论亲疏远近),都如同谭良埋下的定时炸弹,“何时”以及“在哪里”爆炸,都难以预料。——沈良五十年后重返故地,没想到会命丧黄泉,炸死他的,不是五十年前的“定时炸弹”,而是丑陋的“人性炸弹”;“我”曾救过长毛一命,而长毛最终却成为犹大,将“我”送上十字架,“我”对这颗“人性炸弹”的爆炸显然毫无思想准备;但更让人吃惊的“炸弹”还在后面:“我”的所有行为目标与生活内容就是赚钱供弟弟读书,即使做贼,也是为了“早点给弟弟凑够学费”,“其实我的生活怎么样,被抓了坐牢都无所谓,只是不能让弟弟知道,我不想看到弟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但爱的施予者又一次被爱的接受者出卖,当“我”手捧为弟弟庆祝生日的蛋糕时,警察来了,一直平静沉默的弟弟做了全片里唯一一个表情动作:肯定地点了点头。“我”最终被自己最爱的人送上“天堂”或“阎王殿”,这颗“人性炸弹”显然最有力量,足以炸碎人所有的爱与信任……
谭良在逃离大陆时曾埋下十颗定时炸弹,如今,九颗已经爆炸,还剩下一颗,正如沈良所言:“你晓得”。
吧主:请对这部影片的影像风格及剧作结构作以评价。
陈磊:影片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一些时空关系的穿插,故事由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讲当代生活在重庆,以小偷小摸为生的哥哥的故事,另一条线索则涉及到了解放前有关重庆的历史,使得故事具有了厚重感。
影片从头至尾贯穿着叙事旁白,影像整体基调偏阴冷,期间插入了一些解放前的纪录片资料,与影片很和谐,没有明显的唐突,并且很好的烘托出了作品所需的气氛,甚至让人感到了重庆那浓雾潮湿的空气。作品的镜头运用很有个性,让人联想到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在这部作品中显得很恰当。主角的表演也值得称道,将主人公孤独忧郁的气质很好的展现了出来,有点象梁朝伟塑造的一些角色,并且长的也有些像。如果从大学生影像展的角度看这部影片,它在各个方面已经显得相当成熟,编剧、导演、摄影、表演、剪辑等等,是部值得推荐的作品。
苏夏:重庆的“往事”是多重意义上的,既有“我”的“往事”,沈良的“往事”,又有“重庆”的“往事”,此片采用一个套层结构,“我”的故事中套着“沈良”的故事,“沈良”的故事中套着“谭良”的故事,如此一来,将故事的时空拓宽加深,于是一个简单的当下故事就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对于沈良而言,五十年前的重庆以及当时惊心动魄的故事,已经成为“往事”,“50多年过去了,人老了,还是当年那个人,城未老,却不是当年那座城”,所谓“存王败寇”,以前的“精神堡垒”变成了“解放碑”,旧地重游,只能有无限的怅惘与怀旧,感慨历史沧桑,风云际会……“我”本来是无历史感的,“不要问我关于重庆的往事,我一概不知”,但死亡却使“我”自身成为“历史”,于是,死前所发生的一切,也成为“往事”。而所有的故事,“我”的,或者“沈良”的,都发生在重庆,这个本来并无温度的城市于是便被生存在它里面的人赋予了内涵与表情,使它本身具有了“历史”。
导演不仅用“过去时态”的“往事追踪”来拓展时空,而且,还加入了不无魔幻色彩的“未来时态”,死亡并非终结,“我将一次又一次地死去,以此明白生命是无穷无尽的”,虽然这种积极的语调与姿态与前面的阴冷氛围有点不搭,稍显突兀,但不得不承认,正因为这个讲述方式,使得故事的格局大气了不少。
看得出,导演王力在叙事的结构上做出了很大的探索,用“外在的故事”套加了“内在的故事”,两个故事又交织着一个城市的故事,时空跳跃处理得较流畅,掌控能力相当不错。摄影有一种朴实动人的原始稚气,随意而不做作,没有太多匠心,较为准确地传达出边缘而落寞的情绪状态。但太多的旁白显得有些拖沓,有令人生厌之危险。音乐的处理上也需要调整,剪辑节奏上再下功夫。——总体而言,瑕不掩玉,《重庆往事》作为一个学生作品,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大家都看好这部作品。
制作时间:2005年至2006年
类型:剧情片
设备:SONY-150PD,DVCAM,
后期软件:premiere pro 1.5
吧主说话:
初看这部影片,总让我想起王家卫风格的电影,在浑噩之间讲述一个故事。很多人说《疯狂的石头》有点像盖里奇的电影,但很少有人说“石头”不够成功。学生在校期间拍出这样的影片,用苏夏老师的话说:“不错,有高人指点。”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男青年心事的短片。
“外在的故事”讲述了哥哥犯了“事”被公安通缉,决定要离开重庆这座大城市。他走之前,决定去看望大学在读的弟弟。这一天是弟弟的生日,哥哥来了,公安也来了……
“内在的故事”讲述了哥哥在这座城市里的那一段心事。
而两个故事之间,交织着一个关于重庆这座大城市的一段解放前后的往事。
导演阐述:
我的心得:在重庆生活久了发现这是一个充满质感的城市,所以很想拍摄一部关于重庆的短片;对历史题材的野心太大,失望也就越大。王力应该在不同的影片中追求各种不同的、属于自己的风格。在对电影没有完全掌握之前,老老实实多做拍摄实验,别提风格两个字!王力还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期对电影的观摩和摄影学习,两年内不能拍摄超过10分钟的剧情片。
吧主:请两位老师谈谈对这部影片的感想。
陈磊:《重庆往事》是一部给评委们带来惊喜的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当中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尽管得的是二等奖。作品来自重庆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前在此类活动中较少听说过的学校,但这次通过《重庆往事》使许多人知道了这所学校。
苏夏:首先,影片表现了他人即“定时炸弹”。现实中这颗未爆的定时炸弹成为一种永远的隐患,带来焦虑与恐慌,足以使人失去安全感。而在“有人即有江湖,有利益就有恩怨”的世界上,每个“他人”(无论亲疏远近),都如同谭良埋下的定时炸弹,“何时”以及“在哪里”爆炸,都难以预料。——沈良五十年后重返故地,没想到会命丧黄泉,炸死他的,不是五十年前的“定时炸弹”,而是丑陋的“人性炸弹”;“我”曾救过长毛一命,而长毛最终却成为犹大,将“我”送上十字架,“我”对这颗“人性炸弹”的爆炸显然毫无思想准备;但更让人吃惊的“炸弹”还在后面:“我”的所有行为目标与生活内容就是赚钱供弟弟读书,即使做贼,也是为了“早点给弟弟凑够学费”,“其实我的生活怎么样,被抓了坐牢都无所谓,只是不能让弟弟知道,我不想看到弟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但爱的施予者又一次被爱的接受者出卖,当“我”手捧为弟弟庆祝生日的蛋糕时,警察来了,一直平静沉默的弟弟做了全片里唯一一个表情动作:肯定地点了点头。“我”最终被自己最爱的人送上“天堂”或“阎王殿”,这颗“人性炸弹”显然最有力量,足以炸碎人所有的爱与信任……
谭良在逃离大陆时曾埋下十颗定时炸弹,如今,九颗已经爆炸,还剩下一颗,正如沈良所言:“你晓得”。
吧主:请对这部影片的影像风格及剧作结构作以评价。
陈磊:影片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一些时空关系的穿插,故事由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讲当代生活在重庆,以小偷小摸为生的哥哥的故事,另一条线索则涉及到了解放前有关重庆的历史,使得故事具有了厚重感。
影片从头至尾贯穿着叙事旁白,影像整体基调偏阴冷,期间插入了一些解放前的纪录片资料,与影片很和谐,没有明显的唐突,并且很好的烘托出了作品所需的气氛,甚至让人感到了重庆那浓雾潮湿的空气。作品的镜头运用很有个性,让人联想到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在这部作品中显得很恰当。主角的表演也值得称道,将主人公孤独忧郁的气质很好的展现了出来,有点象梁朝伟塑造的一些角色,并且长的也有些像。如果从大学生影像展的角度看这部影片,它在各个方面已经显得相当成熟,编剧、导演、摄影、表演、剪辑等等,是部值得推荐的作品。
苏夏:重庆的“往事”是多重意义上的,既有“我”的“往事”,沈良的“往事”,又有“重庆”的“往事”,此片采用一个套层结构,“我”的故事中套着“沈良”的故事,“沈良”的故事中套着“谭良”的故事,如此一来,将故事的时空拓宽加深,于是一个简单的当下故事就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对于沈良而言,五十年前的重庆以及当时惊心动魄的故事,已经成为“往事”,“50多年过去了,人老了,还是当年那个人,城未老,却不是当年那座城”,所谓“存王败寇”,以前的“精神堡垒”变成了“解放碑”,旧地重游,只能有无限的怅惘与怀旧,感慨历史沧桑,风云际会……“我”本来是无历史感的,“不要问我关于重庆的往事,我一概不知”,但死亡却使“我”自身成为“历史”,于是,死前所发生的一切,也成为“往事”。而所有的故事,“我”的,或者“沈良”的,都发生在重庆,这个本来并无温度的城市于是便被生存在它里面的人赋予了内涵与表情,使它本身具有了“历史”。
导演不仅用“过去时态”的“往事追踪”来拓展时空,而且,还加入了不无魔幻色彩的“未来时态”,死亡并非终结,“我将一次又一次地死去,以此明白生命是无穷无尽的”,虽然这种积极的语调与姿态与前面的阴冷氛围有点不搭,稍显突兀,但不得不承认,正因为这个讲述方式,使得故事的格局大气了不少。
看得出,导演王力在叙事的结构上做出了很大的探索,用“外在的故事”套加了“内在的故事”,两个故事又交织着一个城市的故事,时空跳跃处理得较流畅,掌控能力相当不错。摄影有一种朴实动人的原始稚气,随意而不做作,没有太多匠心,较为准确地传达出边缘而落寞的情绪状态。但太多的旁白显得有些拖沓,有令人生厌之危险。音乐的处理上也需要调整,剪辑节奏上再下功夫。——总体而言,瑕不掩玉,《重庆往事》作为一个学生作品,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大家都看好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