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运输统计是行业管理工作的基础,统计信息是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调节交通运输市场发展的重要参考。
交通运输统计必须确保数据质量,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基础性、服务性和咨询监督功能,以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统计应重点发挥两个作用:一是基础性作用,统计工作应当是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工作的基础,科学决策、宏观调控离不开统计工作;二是服务作用,交通运输统计要面向社会各界公开有关信息,如市场经营主体、科研教学单位、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
当前形势下,交通运输统计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是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有些不顺,难以取得准确的统计数据。出租车、公交车等若干部门职责交叉,统计内部体制存在综合统计与专业统计双重组织体系,导致报表、数据的某些混乱现象。由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行业统计,有其优势,组织比较严密,工作效率较高;但也存在一些劣势,收集来的统计信息社会服务性较差,绝大部分统计信息是为政府的管理工作服务的,真正服务于运输企业经营以及社会公众的统计信息很少。
二是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我们的决策方式基本上是先有决策,再找数据依据;并且如果出现决策失误,领导往往不会承担相应责任。这种决策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统计工作不受重视,成为其他业务工作的捎带的、零散的工作。统计数据质量不高,分析工作薄弱也是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的重要因素
三是统计队伍建设力度不大。统计岗位需要一批业务水平、技术水平、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但目前,交通运输统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很少接受统计专业培训,有的对统计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统计范围、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都知之甚少。更无法对重要的统计指标进行验证评估。
运输统计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用在统计方面的精力不足。同时,各业务科室领导也相对更加重视自己分管的具体业务工作,对本业务的长远发展情况缺乏统计与调查研究。统计工作人员自身也比较缺乏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日常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往往重报表、轻调查,把报表布置下去,再汇总起来就认为完成了任务,缺乏对交通运输业战略性全局性问题、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主动调查研究;重传统、轻创新,主要依靠交通部布置的交通运输统计报表来获取资料,而对一些效果较好、省时省力的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专家调查等较少采用。
四是缺乏研究、完善统计调查方法的积极性。在统计调查过程中,部分运输经营业户对调查配合程度不够,虚报、漏报、瞒报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情况影响了统计调查数据的质量。被调查业户在接受调查访问时,会出现对调查时间段记忆不确切的情况,对前几天的工作情况往往回忆不起来或者回忆不准确;部分车主接受调查,有思想顾虑,主观上有意隐瞒运输量,夸大停驶车日、空驶的可能性。调查所产生的误差往往会严重影响推算结果。面对这些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统计工作人员没有积极研究解决的办法。
五是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缺陷:缺少市场景气指数指标、市场供求平衡指标、平均运价指数指标;缺少价值量指标;缺少一些反映行业发展新趋势如物流、快速货运、高速客运、汽车租赁等方面的指标。交通运输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适合市场经济要求和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的统计指标体系,尚不能为宏观调控和信息发布提供有力的支撑。
统计工作中抽样调查的主体性地位尚未建立起来。一直以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大都采用全面报表的来汇总数据,抽样调查数据只是发挥补充作用。
六是交通运输统计报表与行业信息化建设结合不够紧密。目前,交通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与统计报表软件没有做到信息共享。我们的统计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信息杂乱,与国际接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及时反映交通运输市场发展动态的新指标少,以统计数据为主的"信息产品"多,各种报表不少,而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产品少,统计分析报告多是一些简要分析,而真正有价值的决策建议少。
在当前形势中,解决交通运输统计新问题的构思: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尤其需要准确、及时、全面的交通运输统计信息的支撑,以使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在准确把握交通运输经济运行中各种要素的数量界限基础上。这就要求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紧紧围绕行业发展需要,开展统计调查,对复杂多变的运输经济运行态势进行灵敏反应、分析和检测,为行业管理部门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提供参数,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优质服务。交通运输统计要适时调整指标体系,及时反映交通运输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线特征,为交通运输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交通运输统计要变事后统计为事中统计、事前统计,变被动统计为主动统计。利用统计资料做好经常性统计分析,预测运输市场发展方向,针对行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走出去,深入基层和现场,进行调查研究,为行业管理提供建设性分析意见,促进运输效益提高。
要形成以政府统计为主导,企业统计、民间统计合理分工、相互配合,统计产品为行业、社会所共享的社会化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体制和产品结构。
要加强对交通运输统计标准化的研究,对交通运输统计的各个流程、环节,数据来源、数据采集等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统计制度和方法体系,实现统计信息采集标准化、统计信息处理标准化、统计服务标准化,使整个交通运输统计工作按标准体系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交通运输统计要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需要,用现代统计理论指导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的开展,用现代化的设备和现代化的软件技术武装统计,培养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的统计专业人才,建立适应形势需要的现代化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体系,实现统计技术手段现代化、统计信息处理现代化和统计职能发挥现代化。
随着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交通运输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政府统计很难全面满足社会各方对微观信息多样化的需求。而大力发展民间统计,由民间统计来承担更多的微观信息的调查和咨询服务功能,不但可以更好地满足交通运输市场和社会公众的需求,而且可使政府统计更多的把精力集中到交通运输宏观统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方面。
交通运输统计必须确保数据质量,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基础性、服务性和咨询监督功能,以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统计应重点发挥两个作用:一是基础性作用,统计工作应当是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工作的基础,科学决策、宏观调控离不开统计工作;二是服务作用,交通运输统计要面向社会各界公开有关信息,如市场经营主体、科研教学单位、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
当前形势下,交通运输统计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是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有些不顺,难以取得准确的统计数据。出租车、公交车等若干部门职责交叉,统计内部体制存在综合统计与专业统计双重组织体系,导致报表、数据的某些混乱现象。由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行业统计,有其优势,组织比较严密,工作效率较高;但也存在一些劣势,收集来的统计信息社会服务性较差,绝大部分统计信息是为政府的管理工作服务的,真正服务于运输企业经营以及社会公众的统计信息很少。
二是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我们的决策方式基本上是先有决策,再找数据依据;并且如果出现决策失误,领导往往不会承担相应责任。这种决策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统计工作不受重视,成为其他业务工作的捎带的、零散的工作。统计数据质量不高,分析工作薄弱也是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的重要因素
三是统计队伍建设力度不大。统计岗位需要一批业务水平、技术水平、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但目前,交通运输统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很少接受统计专业培训,有的对统计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统计范围、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都知之甚少。更无法对重要的统计指标进行验证评估。
运输统计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用在统计方面的精力不足。同时,各业务科室领导也相对更加重视自己分管的具体业务工作,对本业务的长远发展情况缺乏统计与调查研究。统计工作人员自身也比较缺乏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日常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往往重报表、轻调查,把报表布置下去,再汇总起来就认为完成了任务,缺乏对交通运输业战略性全局性问题、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主动调查研究;重传统、轻创新,主要依靠交通部布置的交通运输统计报表来获取资料,而对一些效果较好、省时省力的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专家调查等较少采用。
四是缺乏研究、完善统计调查方法的积极性。在统计调查过程中,部分运输经营业户对调查配合程度不够,虚报、漏报、瞒报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情况影响了统计调查数据的质量。被调查业户在接受调查访问时,会出现对调查时间段记忆不确切的情况,对前几天的工作情况往往回忆不起来或者回忆不准确;部分车主接受调查,有思想顾虑,主观上有意隐瞒运输量,夸大停驶车日、空驶的可能性。调查所产生的误差往往会严重影响推算结果。面对这些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统计工作人员没有积极研究解决的办法。
五是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缺陷:缺少市场景气指数指标、市场供求平衡指标、平均运价指数指标;缺少价值量指标;缺少一些反映行业发展新趋势如物流、快速货运、高速客运、汽车租赁等方面的指标。交通运输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适合市场经济要求和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的统计指标体系,尚不能为宏观调控和信息发布提供有力的支撑。
统计工作中抽样调查的主体性地位尚未建立起来。一直以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大都采用全面报表的来汇总数据,抽样调查数据只是发挥补充作用。
六是交通运输统计报表与行业信息化建设结合不够紧密。目前,交通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与统计报表软件没有做到信息共享。我们的统计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信息杂乱,与国际接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及时反映交通运输市场发展动态的新指标少,以统计数据为主的"信息产品"多,各种报表不少,而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产品少,统计分析报告多是一些简要分析,而真正有价值的决策建议少。
在当前形势中,解决交通运输统计新问题的构思: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尤其需要准确、及时、全面的交通运输统计信息的支撑,以使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在准确把握交通运输经济运行中各种要素的数量界限基础上。这就要求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紧紧围绕行业发展需要,开展统计调查,对复杂多变的运输经济运行态势进行灵敏反应、分析和检测,为行业管理部门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提供参数,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优质服务。交通运输统计要适时调整指标体系,及时反映交通运输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线特征,为交通运输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交通运输统计要变事后统计为事中统计、事前统计,变被动统计为主动统计。利用统计资料做好经常性统计分析,预测运输市场发展方向,针对行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走出去,深入基层和现场,进行调查研究,为行业管理提供建设性分析意见,促进运输效益提高。
要形成以政府统计为主导,企业统计、民间统计合理分工、相互配合,统计产品为行业、社会所共享的社会化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体制和产品结构。
要加强对交通运输统计标准化的研究,对交通运输统计的各个流程、环节,数据来源、数据采集等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统计制度和方法体系,实现统计信息采集标准化、统计信息处理标准化、统计服务标准化,使整个交通运输统计工作按标准体系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交通运输统计要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需要,用现代统计理论指导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的开展,用现代化的设备和现代化的软件技术武装统计,培养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的统计专业人才,建立适应形势需要的现代化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体系,实现统计技术手段现代化、统计信息处理现代化和统计职能发挥现代化。
随着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交通运输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政府统计很难全面满足社会各方对微观信息多样化的需求。而大力发展民间统计,由民间统计来承担更多的微观信息的调查和咨询服务功能,不但可以更好地满足交通运输市场和社会公众的需求,而且可使政府统计更多的把精力集中到交通运输宏观统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