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科的诸类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阅读教学(也包括整个语文教学)中还没有彻底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学校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因而导致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轻视或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这些现象严重阻碍着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如何突破现有的阅读教学模式。做到创新教学呢?
一、充分认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语文课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除了具有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的职能外,同时还兼有丰富知识、培养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提高写作技巧的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按照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规定,语文课是重要的基础工具课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听、说、读、写这四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不能相互代替”。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对这四者不能平均使用时问和精力。这主要是因为听、说能力虽然也重要,也应下气力培养和提高,但毕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时间和众多场合随时都可进行实践和训练,而课上训练时完全可以少用些时间,与此相反。读、写能力则要在一定的识字基础上,主要靠上学之后养成。加之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更困难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读写能力的学习和训练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读和写这两种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中,二者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和时间。这是因为阅读是吸收和积累,写作是表达和输出。没有阅读的吸收和积累,写作就难以进行。所以,阅读应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之一。阅读能力提高了,也能促进昕、说能力的提高。总之,只有切实认真地抓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可能全面推动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更为基础的能力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二、不断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 对文本的解读先整体感知后美点赏析
笔者在教很多文章的时候都是按这样的思路来设计课堂的。先让学生通过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体会个别的美句。同时,结合具体的文章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方说在教学《山的那一边》中,笔者让学生总结并整理学习文章的方法。先从整体上把握: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文章结构(或作者的写作思路)等方面来学习。再作局部探究:可以从语言方面和写作方法等方面来思考,前一方面有可以考虑语言的风格、修辞的运用等等。在《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中,开始让学生默读课文,让他们懂得了默读和朗读的不同要求及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学生慢慢明白文章应该怎样鉴赏。让学生掌握这种鉴赏文章的方法,明白整体阅读和细节品味的不同目的和作用,这样一来,学生以后就会自己赏析文章了。
2 读文章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获取美的感受
笔者常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文章时,感觉自己就是个看客,而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好像和自己没有关系,所以不能深入理解文章。笔者常用的方法就是要学生假设自己就是文中的某个人物,切身设想一下在当时情景中的感受。比如笔者在教《孙权劝学》时,第一环节读全文,笔者分别提出了三个有梯度的要求:第一次读的要求是准确:第二次读的要求是流利:第三次读的要求是读出人物的语气。前两个要求都能达到。第三次读学生就不能读出孙权、吕蒙和鲁肃三个人物不同的身份特征了。这时就让他们各自想象成自己喜欢的那个人物,设想在当时情景下,应该怎么说话。这样的假想让他们很感兴趣,再给他们点鼓励,学生的进取心就上来了,好像自己就成了君主、大臣了。感觉读得很有气氛,效果很不错。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语文阅读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质的飞跃。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都得到充分地发挥,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发挥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审美感受
优美的语言固然会使学生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但是单纯的文字对于习惯于感性思维的中学生来讲,是难以消化吸收的o,这样就产生了学生讨厌语文课的现象。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多媒体能够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使声音和画面并存,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和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化的图画,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产生感情共振。又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播放《封神榜》中比干劝谏纣王的影像,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什么是“直谏”,这种劝谏方式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美。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阶段,他们往往只对直接刺激于感官的事物感兴趣。然而,中学生的情感又是易于被激发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就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人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其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笔者在教学曹操的乐府诗《观沧海》时,在课件中引入一段曹操东临大海,即兴赋诗影像。学生完全陶醉在那浩瀚的沧海,那雄浑的声音,那博大的胸怀之中。学生们进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人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用老师苦口婆心地进行讲解,学生对诗歌所体现的诗人豪迈的襟怀已经完全感受到了。
3 把握教材关键,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得以顺利突破。《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多种云的形态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文章虽然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各种云的形态,但是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词。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这时,该是多媒体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笔者通过多种途径查找到相应的云的图片,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使学生对每一种云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阅读文章,对文章的写法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就突破了。
一、充分认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语文课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除了具有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的职能外,同时还兼有丰富知识、培养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提高写作技巧的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按照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规定,语文课是重要的基础工具课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听、说、读、写这四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不能相互代替”。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对这四者不能平均使用时问和精力。这主要是因为听、说能力虽然也重要,也应下气力培养和提高,但毕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时间和众多场合随时都可进行实践和训练,而课上训练时完全可以少用些时间,与此相反。读、写能力则要在一定的识字基础上,主要靠上学之后养成。加之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更困难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读写能力的学习和训练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读和写这两种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中,二者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和时间。这是因为阅读是吸收和积累,写作是表达和输出。没有阅读的吸收和积累,写作就难以进行。所以,阅读应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之一。阅读能力提高了,也能促进昕、说能力的提高。总之,只有切实认真地抓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可能全面推动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更为基础的能力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二、不断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 对文本的解读先整体感知后美点赏析
笔者在教很多文章的时候都是按这样的思路来设计课堂的。先让学生通过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体会个别的美句。同时,结合具体的文章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方说在教学《山的那一边》中,笔者让学生总结并整理学习文章的方法。先从整体上把握: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文章结构(或作者的写作思路)等方面来学习。再作局部探究:可以从语言方面和写作方法等方面来思考,前一方面有可以考虑语言的风格、修辞的运用等等。在《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中,开始让学生默读课文,让他们懂得了默读和朗读的不同要求及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学生慢慢明白文章应该怎样鉴赏。让学生掌握这种鉴赏文章的方法,明白整体阅读和细节品味的不同目的和作用,这样一来,学生以后就会自己赏析文章了。
2 读文章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获取美的感受
笔者常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文章时,感觉自己就是个看客,而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好像和自己没有关系,所以不能深入理解文章。笔者常用的方法就是要学生假设自己就是文中的某个人物,切身设想一下在当时情景中的感受。比如笔者在教《孙权劝学》时,第一环节读全文,笔者分别提出了三个有梯度的要求:第一次读的要求是准确:第二次读的要求是流利:第三次读的要求是读出人物的语气。前两个要求都能达到。第三次读学生就不能读出孙权、吕蒙和鲁肃三个人物不同的身份特征了。这时就让他们各自想象成自己喜欢的那个人物,设想在当时情景下,应该怎么说话。这样的假想让他们很感兴趣,再给他们点鼓励,学生的进取心就上来了,好像自己就成了君主、大臣了。感觉读得很有气氛,效果很不错。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语文阅读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质的飞跃。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都得到充分地发挥,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发挥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审美感受
优美的语言固然会使学生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但是单纯的文字对于习惯于感性思维的中学生来讲,是难以消化吸收的o,这样就产生了学生讨厌语文课的现象。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多媒体能够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使声音和画面并存,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和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化的图画,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产生感情共振。又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播放《封神榜》中比干劝谏纣王的影像,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什么是“直谏”,这种劝谏方式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美。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阶段,他们往往只对直接刺激于感官的事物感兴趣。然而,中学生的情感又是易于被激发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就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人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其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笔者在教学曹操的乐府诗《观沧海》时,在课件中引入一段曹操东临大海,即兴赋诗影像。学生完全陶醉在那浩瀚的沧海,那雄浑的声音,那博大的胸怀之中。学生们进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人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用老师苦口婆心地进行讲解,学生对诗歌所体现的诗人豪迈的襟怀已经完全感受到了。
3 把握教材关键,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得以顺利突破。《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多种云的形态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文章虽然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各种云的形态,但是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词。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这时,该是多媒体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笔者通过多种途径查找到相应的云的图片,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使学生对每一种云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阅读文章,对文章的写法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就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