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 意趣无穷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指先抒情,后写景;借景抒情指先写景,后抒情。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感情色彩,景物是客观的,但若不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想要写进作品,就必须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清人王夫之曾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也就是说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源自作者情感的触发,给它赋予了色彩,而情感的表达体现在文章的景色描写中,共同构成文章的一部分,形成情真景浓的意境。无论是景中含情,或是情中含景,都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这也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三种表达方式,即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1)景中藏情式:景中藏情最重要是“点情”,即集中笔墨全力写景,不刻意去追求用文字表达何种情感,只刻画出鲜活的生活图景,却在描绘景物的文字之外于合适之处用带浓郁感情色彩的字、词、句轻轻点出。(2)情中见景式:情中见景的目的是营造“情景交融”意境,让读者在浓郁的“情”中体悟到清晰的景,体悟到最真挚最浓郁的情,从而得到美的享受。(3)情景并茂式:这一类表达方式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抒情与写景在此达到了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的程度。
   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因此,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进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下笔之前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正所谓“亮景写喜情,暗景写悲情”,由此决定写景材料的取舍、详略及顺序。例如:鲁迅在《故乡》中,是这样描写故乡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没能享受阳光雨露,在寒风的摧残下,只能是“断”了,“抖”着。一个“断”字,何等伤痛;一个“抖”字,何等凄惨;由静到动,何等传神。此情此景,“我”心伤故乡之情,已跃然纸上。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景与情可谓是有机交融。
  故乡的炊烟
  ◎周成新
   清晨,我在海陵岛乡村的道路上晨练。突然被附近民居里飘出的炊烟所陶醉,多么亲切的炊烟啊! 多年不见了,它缥缈如云,朦胧似梦,此刻,它让我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何时,恍惚又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
   许多年前,在故乡的每一座瓦房或茅草房的前边,都有一根矗立的烟囱。
   站在防洪堤上,将目光凝聚在我的村庄,就会看到几十根、甚至上百根烟囱里冒出来的青烟,这样的景象,比任何一幅山水风景画都壮观十倍。
   小时候,天刚亮,母亲就會系上围裙点燃起灶火,瞬间我家烟囱里的炊烟袅袅升起。灶坑前,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她把一根根柴禾添进炉膛,将锅里的水烧沸。不一会,我就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然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
   后来,我去县城读高中,有时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来,远远地看见村庄周围的树林里弥漫的炊烟,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回家的步伐。因为我知道:炊烟里有柴草的味道,夹杂着淡淡葱花、辣椒的飘香和着诱人的饭香。
   故乡的土地上长满了庄稼,有水稻、棉花、油菜和高粱,它们都是乡亲们赖以生存和用以解决温饱问题的食粮。秋收过后,像水稻秆,棉花秆,乡亲们的家里屋外都堆满了这些柴草,用它们来煮熟庄户人家的一日三餐。
   早晨,当一家烟囱里的炊烟升起,袅袅炊烟随着轻风升腾起来。于是,二大爷家的,大伯家的,三婶家的,不多时,整个村庄都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味:“咵咵咵”的切菜声、“噼噼啪啪”的柴火声,红红的灶膛、浓浓的炊烟……
   伴随着初升的太阳,缕缕炊烟掠过屋顶,如雾般随风飘荡,在故乡的上空打着旋,转着圈,像恋家的游子一样,舍不得离开却又不得不走,它们亲密地拥抱着、追逐着、嬉戏着,你扯它的衣服、它拉你的手,一起向高处、向远处,越走越淡,散也散在一起。
   炊烟从未离开村庄,它们的气息游走在房檐下、缠绕在南瓜藤的茎蔓间、萦纡在树梢上、掩藏在草垛里,回荡在鸟鸣中,还有那村边优哉游哉流淌着的小溪底,那一块鹅卵石与另一块鹅卵石的缝隙间……
   炊烟总是让人感觉温暖的,那烟火的味道和着饭香,让远行的人感到安心。无论你走多远、离开多久,当你看到那片炊烟,你就会知道:房檐还在、南瓜藤还在、树梢还在、草垛还在,还有你所钟爱的鸟鸣与鹅卵石、养育你的村庄与土地、看着你长大的父老乡亲都还在。
   很久以前,父亲手指炊烟对我说:“人活着就是要像这炊烟,向高处走,向远方走。”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父亲远望的目光,记住了炊烟的方向,记住了头顶那一片纯净湛蓝的天空。
   我一直想,我离开炊烟的时候,一定要是满怀希望的,我相信连那无言的炊烟都会为我感到骄傲!
   后来,我如愿远行。从故乡到县城上高中,从县城到省城读大学,又从省城到广州工作……
   我在我和炊烟都憧憬的城市里,奔波于生活,浪迹在异乡,艰难地在城市里穿行着。但是,我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中,总会时时怀念起故乡,怀念起那炊烟飘动的村庄。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
   去年冬天,我回老家探望母亲,正好赶上红薯成熟的时节,母亲幸福地对我说:“九满,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烤红薯了,给你烤两个吧!”那天,母亲在土灶里烤着红薯,小心谨慎、翻来覆去慢慢烤,生怕稍不留神就会把红薯烤糊烧黑。红薯烤熟的时候,母亲长叹一声:“唉!人老了,手脚不麻利了,还是烤糊了。”母亲的神态,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我吃着母亲亲手烤制的红薯,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知道,这烤红薯分明是一颗拳拳的慈母之心啊!
   每一次离家前,母亲一大清早就会在厨房里给我煮鸡蛋、做面条,还有我最喜欢吃的故乡风味。我也会守在母亲的身边,帮她老人家打理着灶火,炊烟飘满了整个厨房,炊烟的味道是呛人的。此刻,不知道我的泪水和母亲的泪水是被炊烟呛出来的,还是用炊烟来掩饰心里的离别忧伤……
   多少年来,那淡淡妖娆的炊烟一直轻盈飘缈在我的记忆中,它如一幅永不褪色的多彩画卷,定格在我的心里,缠绕在我的心头,牵引着我思乡的脚步。不管我回到故乡还是行走到异国他乡,只要看到那飘悠升起的炊烟,闻到空中散发燃烧柴草的清香,我的心中就会感觉到少有的温馨。
  (选自《散文百家》2017年第12期)
  【各抒己见】
   老师:情景交融是写作技法中很常见的一种。它包含的范围也很大,有寓情于景,也有借景抒情。可以情景相融,也可以情景相生。一篇优秀的散文,一定是饱含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故乡的炊烟》这篇散文,主题是怀念故乡,表达思乡之情,那么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华生:老师,我认为这篇散文是情景相融的,是合在一起的,不是分开的。
   熊茂:我赞成华生同学的观点。作者在行文过程中,采用时间顺序,串联儿时、读高中时的炊烟,字里行间都是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老师:大家的理解都是正确的,那么有谁愿意详细地举例说明一下呢?
   胡丽:作者在回忆读高中时的炊烟时,有这样一句话:“炊烟里有柴草的味道,夹杂着淡淡葱花、辣椒的飘香和着诱人的饭香。”我认为这句话就体现了作者对故土的深切感情。
   杨拓:“炊烟总是让人感觉温暖的,那烟火的味道和着饭香,让远行的人感到安心”“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等,这些句子都是情景相融的表现。
   老师:对的。看来大家都掌握了这一技法。情景交融其实在这篇文章中的体现还有很多,希望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熟练、灵活地将这一技巧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创造佳作。
其他文献
历史人物与我们隔了许多个年代,但那些闪光的思想却没有横亘在彼岸。穿越时空,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风雨,穿过岁月的长河,去贴近文人贤士的治国思想,去了解时间筛选的文化遗珠。与灵魂对话,与日月同辉。  苏东坡突围(节选)  ◎余秋雨  ……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
期刊
关于记叙类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同学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了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了什么样的人;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弄清记叙类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  【阅读训练一】  风吹端午  万华伟   夏至来临,百毒之虫、湿气浊气
期刊
入乎其内   在这篇短文中,鲁迅通过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观点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具体内容如下:   1.“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既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强,而故意毁灭遗产的“昏蛋”。对于这些貌似警惕性很高、革命性很强的“孱头”和“昏蛋”,鲁迅透过表面现象,看出了他们的实质。鲁迅清醒地、坚决地
期刊
錢锺书(钱仰先,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字默存,号槐聚,中国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江苏无锡人,毕业于清华大学,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钱锺书是现代文坛上独一无二的以讽刺为基调的小说家,其作品多深刻揭示社会和人性阴暗面,将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鞭挞得无所遁形,代表著作有《围城》《谈艺录》等。他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别是在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
期刊
文题呈现  请以“心中的彩虹”为题,描写一下你身边的事,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8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心中的彩虹”是概念型作文,须对“彩虹”进行概念分析。“彩虹”作为自然界的景观,是“雨后初晴”的光学现象,是多种色彩的融合。从“彩虹”的形状来看,它像桥梁一样,可以连接两端。 
期刊
一天,他到柏林图书馆中国书编目室去看一位德国朋友,瞧见地板上一大堆民国初年上海出的期刊,《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大中华》《妇女杂志》全有。信手翻着一张中英文对照的广告,是美国纽约什么“克莱登法商专门学校函授部”登的,说本校鉴于中国学生有志留学而无机会,特设函授班,将来毕业,给予相当于学士、硕士或博士之证书,章程函索即寄,通讯处纽约第几街几号几之几。方鸿渐心里一动,想事隔二十多年,这学校不知是否存
期刊
入乎其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都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
期刊
月明风清,琼浆甘醇,那娇嫩、柔弱,让人怜惜的,是卵。   一眼望断,年华峥嵘,那萌发、蠕动、伫立销魂的,是生命。小巧而玲珑,一丝一缕,悄然深入人心。它们无比稚纯,无比醇正。也许这生命已沉浸在万物之间,交融、灵动;也许这苒苒物华已渐渐地休止,浅淡、凝怨。   郁葱桑叶,思绪渺邈,那明朗、净远,循序渐进的,是生长。在微弱的阳光下,在绵绵的雨露里。也许是些许酸辛,但潜藏着的是喜悦和欢歌;也许是由衷激赏,
期刊
来自深秋的叹息   一腔热血来不及挥洒,李贺的一生是天空中彩色的烟花,只绽放了那么一瞬间,就消失了。这样的遗憾,是诗歌史上的一大“意难平”。   白居易笔下的秋,是“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孤寂;李清照笔下的秋,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离愁别绪;而李贺笔下的秋,是“桐风惊心壮士苦”的郁郁不得志。他的心里,有什么不能解开的“壮士苦”呢?   萧瑟秋风吹过,惊到了对时间流逝敏感的他,原来,到深秋了。一年将
期刊
童年,如珍珠,在辽阔浩瀚的大海上闪闪发光;童年,如星辰,在幽黑深邃的夜空中耀眼发辉;童年,如鲜花,在朝气蓬勃的清晨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感谢时光老人,把童年编成一本最真最美的书印在我们的心坎里。  童年笨事  ◎赵丽宏  如果回想一下,每个人儿时都做过一些笨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