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就听说班上有个“女汉子”X——胆子大、男孩子气、爱打架……是个令周围同学害怕,老师苦恼的“狠角色”。但和X慢慢接触后,我发现她其实是个很可爱的孩子——礼貌、善良、乐于助人。只是,她坚信武力是解决麻烦的最好方式,所以人缘不太好。
为了帮X走出“孤立无援”的困境,我开始尝试运用正面管教的工具。正面管教由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提出,是一种主张不严厉惩罚孩子也不娇纵孩子的管教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引导孩子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提升各种生活能力。
一、善用“共情”
共情就是接纳并认可孩子的负面情绪,教会孩子“感觉没有错,但行为不可以”。这种处理方式的关键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试着把孩子的想法说出来。
一次大课间时,我正准备去教室上课。迎面跑来两个学生,神情紧张,看见我,仿佛松了一口气。其中一个学生说:“老师,您快去看看,X把别班的一个男生打了。”
听到“打架”这个词时,我头一下大了,赶紧小跑过去,边跑边问:“他们为什么打架?”
“好像是那个男生骂了她。”另一个学生回答。
一到教室,打架结束了,X不在教室。我大致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原来那个被打男生和X认识,常开X的玩笑,估计是这次玩笑开大了。
上课铃声一响,X回来了,却是一脸的无所谓。下课后,我在教室走廊拦住了她,问:“你没事吧?”她看了我一眼,没吱声。“我知道你现在心情很不好,他一定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惹你生气了……”我还没说完,X就脱口而出:“他活该,谁叫他骂我。”说完,自己却忍不住哭了起来。
“如果别人骂我,我也会很生气的,说不定也会动手,不过得看骂了什么。”听我这样一说,X抽泣着问:“如果别人骂你妈妈,你会动手吗?”“啊?那肯定会揍他!我上初中时,也跟一个男孩打过架,因为他把我爸爸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我一本正经地回答。
X停止了哭泣,开始认真地听我说,我继续回忆:“那时我力气小,还没动手,那个男生就一下把我推开了。”X破涕为笑:“我是女汉子,力气大。”
我摸了摸她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女汉子是内心强大,不是外表强悍。下次遇到力气比你更大的怎么办?你知道吗,我爸爸知道我和同学打架后,他告诉我,用武力解决是最笨的办法,也是最让他担心的办法。”
经过这次交谈,X很快就对我这个“后妈”信服起来,她甚至还跟她的妈妈说:“何老师最懂她。”
二、巧施“鼓励”
鼓励不是赞美。赞美像糖果,会让孩子上瘾,容易趋向取悦他人,那样的自我价值并不是自信,而是他信。而鼓励,则是帮助孩子发展性格的长处和能力,培养自信心。德雷克斯曾说过:“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受到鼓励的孩子。”
X正是这样的孩子,她不仅需要老师的鼓励,更需要来自同学的肯定。期末调座位时,按照孩子们达成的共识:前12名的同学有权利选择3位同学作为自己的团队成员。这样的座位选择,简单来说就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但它同样存在缺陷,因为我们班49个人,所以总有一个学生会“落单”。我的解决办法是让“单着”的那个人坐“神奇座位”(讲台侧面的单桌座位。班级舆论是:只要坐在那里,就会学习进步、表现进步。所以称之为“神奇座位”)。
调座位的前两天, X跑来找我:
“老师,我可以申请坐那个您所说的‘神奇座位’吗?”
“可以啊,不过那个座位离黑板近,长期坐那儿对眼睛不好。还有,坐那儿没有和小组在一起,容易孤单……”我故意将弊处告诉她。
“嗯,我知道。”
“那你想好了吗?”
“嗯!”
“这样,我也再想想,明天早上再决定吧。”
“嗯,谢谢老师!”
很明显,她并不是真想坐那儿,而是担心会落单。与其被冷落,还不如自己主动扮“高冷”。我悄悄地找到一个和她一样内心敏感却更加坚强的女孩,坦诚地告诉了她X的“处境”。孩子总是善良的,尽管有所疑虑,她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让X加入她所带领的小组。那天下午的“座位大选”,X自然没有落单。那天晚上,我收到了X 的短信:“老师,我想好了,一个人坐确实会孤单,还是加入小组吧!”很明显,同学的选择让她受到了鼓励,至少在那个时刻,X找到了归属感。这对于她,无疑很重要!
三、多做“选择”
“选择轮”是指在遇到不可调和的问题时,提供几个其他选择,这些选择是孩子和老师(家长)共同商议后提出的。它能将不可调和的问题转化成孩子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
对于敏感、脆弱的X,我经常让她自己做选择。前文所说的“打人事件”,最后的处理就是X自己所做的选择。记得当X情绪平复下来,坦诚地跟我说打架的心情其实并不好过时,我问她:“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觉得怎么处理心情会好点?”她回答:“那肯定不能再动手了,我也不想打架,但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控制情绪。”我明白这个“不知道”是大实话,于是继续启发她:“情绪不好的时候,我就听音乐,你喜欢听音乐吗?”这下,X的办法“蜂拥而至”,她兴奋地说:“学校不让带电子产品,那是违规的。不能听音乐,那我可以哼哼歌啊,还可以去操场跑跑步、打打篮球……”
我很高兴,但还是有点担心,于是又问她:“如果你太生气了,根本挪不开步子怎么办?”X一脸坚定地对我说:“我可以深呼吸,您上次做考试指导时说过深呼吸可以平复心情。”
我知道X很孝顺,否则上次也不会大打出手,于是又启发她:“妈妈作为你的监护人,需要为你的行为买单,你舍得让她难过吗?而那个被打孩子的妈妈又会多么的心疼。”听了我的话,X惭愧地点了点头,说她下次绝对不会这样做了。最后,X还主动提出要向被打同学以及他的妈妈道歉。
【案例反思】
现在的X,温婉平和,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生气了、伤心了也总能找到恰当的方式疏解情绪。
当然,她的变化,是多种教育方式、多种教育力量合作的结果。但无论什么力量,都没有爱的力量强大。没有爱的教育,再多的工具和方法,也都将无济于事。
(作者单位: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四川成都
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就听说班上有个“女汉子”X——胆子大、男孩子气、爱打架……是个令周围同学害怕,老师苦恼的“狠角色”。但和X慢慢接触后,我发现她其实是个很可爱的孩子——礼貌、善良、乐于助人。只是,她坚信武力是解决麻烦的最好方式,所以人缘不太好。
为了帮X走出“孤立无援”的困境,我开始尝试运用正面管教的工具。正面管教由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提出,是一种主张不严厉惩罚孩子也不娇纵孩子的管教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引导孩子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提升各种生活能力。
一、善用“共情”
共情就是接纳并认可孩子的负面情绪,教会孩子“感觉没有错,但行为不可以”。这种处理方式的关键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试着把孩子的想法说出来。
一次大课间时,我正准备去教室上课。迎面跑来两个学生,神情紧张,看见我,仿佛松了一口气。其中一个学生说:“老师,您快去看看,X把别班的一个男生打了。”
听到“打架”这个词时,我头一下大了,赶紧小跑过去,边跑边问:“他们为什么打架?”
“好像是那个男生骂了她。”另一个学生回答。
一到教室,打架结束了,X不在教室。我大致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原来那个被打男生和X认识,常开X的玩笑,估计是这次玩笑开大了。
上课铃声一响,X回来了,却是一脸的无所谓。下课后,我在教室走廊拦住了她,问:“你没事吧?”她看了我一眼,没吱声。“我知道你现在心情很不好,他一定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惹你生气了……”我还没说完,X就脱口而出:“他活该,谁叫他骂我。”说完,自己却忍不住哭了起来。
“如果别人骂我,我也会很生气的,说不定也会动手,不过得看骂了什么。”听我这样一说,X抽泣着问:“如果别人骂你妈妈,你会动手吗?”“啊?那肯定会揍他!我上初中时,也跟一个男孩打过架,因为他把我爸爸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我一本正经地回答。
X停止了哭泣,开始认真地听我说,我继续回忆:“那时我力气小,还没动手,那个男生就一下把我推开了。”X破涕为笑:“我是女汉子,力气大。”
我摸了摸她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女汉子是内心强大,不是外表强悍。下次遇到力气比你更大的怎么办?你知道吗,我爸爸知道我和同学打架后,他告诉我,用武力解决是最笨的办法,也是最让他担心的办法。”
经过这次交谈,X很快就对我这个“后妈”信服起来,她甚至还跟她的妈妈说:“何老师最懂她。”
二、巧施“鼓励”
鼓励不是赞美。赞美像糖果,会让孩子上瘾,容易趋向取悦他人,那样的自我价值并不是自信,而是他信。而鼓励,则是帮助孩子发展性格的长处和能力,培养自信心。德雷克斯曾说过:“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受到鼓励的孩子。”
X正是这样的孩子,她不仅需要老师的鼓励,更需要来自同学的肯定。期末调座位时,按照孩子们达成的共识:前12名的同学有权利选择3位同学作为自己的团队成员。这样的座位选择,简单来说就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但它同样存在缺陷,因为我们班49个人,所以总有一个学生会“落单”。我的解决办法是让“单着”的那个人坐“神奇座位”(讲台侧面的单桌座位。班级舆论是:只要坐在那里,就会学习进步、表现进步。所以称之为“神奇座位”)。
调座位的前两天, X跑来找我:
“老师,我可以申请坐那个您所说的‘神奇座位’吗?”
“可以啊,不过那个座位离黑板近,长期坐那儿对眼睛不好。还有,坐那儿没有和小组在一起,容易孤单……”我故意将弊处告诉她。
“嗯,我知道。”
“那你想好了吗?”
“嗯!”
“这样,我也再想想,明天早上再决定吧。”
“嗯,谢谢老师!”
很明显,她并不是真想坐那儿,而是担心会落单。与其被冷落,还不如自己主动扮“高冷”。我悄悄地找到一个和她一样内心敏感却更加坚强的女孩,坦诚地告诉了她X的“处境”。孩子总是善良的,尽管有所疑虑,她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让X加入她所带领的小组。那天下午的“座位大选”,X自然没有落单。那天晚上,我收到了X 的短信:“老师,我想好了,一个人坐确实会孤单,还是加入小组吧!”很明显,同学的选择让她受到了鼓励,至少在那个时刻,X找到了归属感。这对于她,无疑很重要!
三、多做“选择”
“选择轮”是指在遇到不可调和的问题时,提供几个其他选择,这些选择是孩子和老师(家长)共同商议后提出的。它能将不可调和的问题转化成孩子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
对于敏感、脆弱的X,我经常让她自己做选择。前文所说的“打人事件”,最后的处理就是X自己所做的选择。记得当X情绪平复下来,坦诚地跟我说打架的心情其实并不好过时,我问她:“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觉得怎么处理心情会好点?”她回答:“那肯定不能再动手了,我也不想打架,但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控制情绪。”我明白这个“不知道”是大实话,于是继续启发她:“情绪不好的时候,我就听音乐,你喜欢听音乐吗?”这下,X的办法“蜂拥而至”,她兴奋地说:“学校不让带电子产品,那是违规的。不能听音乐,那我可以哼哼歌啊,还可以去操场跑跑步、打打篮球……”
我很高兴,但还是有点担心,于是又问她:“如果你太生气了,根本挪不开步子怎么办?”X一脸坚定地对我说:“我可以深呼吸,您上次做考试指导时说过深呼吸可以平复心情。”
我知道X很孝顺,否则上次也不会大打出手,于是又启发她:“妈妈作为你的监护人,需要为你的行为买单,你舍得让她难过吗?而那个被打孩子的妈妈又会多么的心疼。”听了我的话,X惭愧地点了点头,说她下次绝对不会这样做了。最后,X还主动提出要向被打同学以及他的妈妈道歉。
【案例反思】
现在的X,温婉平和,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生气了、伤心了也总能找到恰当的方式疏解情绪。
当然,她的变化,是多种教育方式、多种教育力量合作的结果。但无论什么力量,都没有爱的力量强大。没有爱的教育,再多的工具和方法,也都将无济于事。
(作者单位: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