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指出:“传统的认识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一般来说,教学者没有看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传统的语文教学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活动性,没有重视学习的过程。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活动的学习就会形成无源之河,无本之木。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新教材设置诸多活动是想以活动替代以往的简单的语文练习,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在课题的实施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课的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的新颖开放、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把这一最能体现语文特色的课程利用好,也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思考的一个重点问题。
结合高一语文“现当代诗歌单元”的教学实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我设计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诗意的微醺》。本次活动安排了诗歌朗诵比赛、诗歌鉴赏研究、尝试诗歌写作三个小专题。三个小专题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的层次:梳理积累——研究探讨——创作体验,即吸收——研究——表达运用。目的是通过这样一次综合性学习获得多方面的积累和体验。
在现当代诗歌单元学习之余,我布置学生读朱光潜先生的《诗与趣味的培养》这篇文章,并让学生以“我与诗”为话题写读后感或谈谈对诗的认识,在学生的读后感中我读到了同学们内心深处对诗意的渴望,对美的追寻。学生内心深处对诗意的渴望,对美的追寻感动着我,我觉得学生和我一样一直期待着与诗意作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这就是我设计这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专题“尝试诗歌写作”的构想背景。在活动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第一环节——追寻诗意
现代诗《诗意的回眸》,教师配乐朗诵导入,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真诚的情感、灵动的想象,让学生用一句精练的话来描述或概括:“诗是什么?”、“诗像什么?”这首诗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思考与对诗意的表达,学生反映十分热烈,畅所欲言,把自己在学习后对诗的认识都大胆地说出来,他们对诗的概括或简练或形象,充分升华了对诗歌的理性认识。在学生发言之后,我概括出了诗歌的特点:内容的抒情性,材料的形象性,语言的概括性,节奏的音乐性。又结合“名家说诗”,升华学生对诗的认识。
第二环节——我们离诗意有多远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发现、寻找自己作文、随笔中富有诗意的句段,或把摘抄的精美文段拿出来与同学分享,而让其他同学用一句话点评,点出传达诗意的技巧或自己的感受和启发。通过捡拾学生散落在平时作文里的诗意,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拉近自己与诗意的距离,鼓励学生发掘诗意的眼光。证明诗一直与我们同在,因为诗与生活、与生命息息相关。于是,第三环节的我们能不能创造诗意,鼓励他们现场创作诗歌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第三环节———我们能不能创造诗意
这一环节,通过提供情境画面或诗题,用富有想象力、召唤力的文字诱引学生的诗情,并提出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不要追求长度,只要传达出真诚的情感、灵动的想象、思想的火花或美的意象,有中心,语句通畅压韵即合乎基本要求。
学生创作诗歌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就本组的诗歌进行交流点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请小组负责人展示小组的优秀作品,并作精要的点评。本环节让学生的诗意、才情得到及时的展示,学生流露出展示自己作品的渴求和激情。
第四环节——我们还能拥有多少诗意
以作业形式向课外延伸,开阔视野,鼓励学生到自然中去捕捉诗意:一花一菩提,一水一世界;山川草木,四季物语……;到人海中去发现诗意:从行色匆匆的陌生人脸上解读爱怨情仇……;到古诗里去点化诗意:喝同一条文化之河水,自然处处有默契……
课后,我和备课组的老师共同努力,在我们年级的学生创办了一份《雏鹰》文学报,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了延续性,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文学报的创办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不断开展写作实践并颇有收获,不少学生被吸纳为校“涛声”文学社的骨干,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在校刊上发表。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活动,学生终于发现,诗意一直潜藏在我们的血管里。我们也终于证明,诗意并没有将我们离弃。其实,学习写诗,并不是这次语文活动的唯一目的,我更想通过读诗、品诗、写诗,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真诚、丰富而敏感的心。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结合高一语文“现当代诗歌单元”的教学实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我设计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诗意的微醺》。本次活动安排了诗歌朗诵比赛、诗歌鉴赏研究、尝试诗歌写作三个小专题。三个小专题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的层次:梳理积累——研究探讨——创作体验,即吸收——研究——表达运用。目的是通过这样一次综合性学习获得多方面的积累和体验。
在现当代诗歌单元学习之余,我布置学生读朱光潜先生的《诗与趣味的培养》这篇文章,并让学生以“我与诗”为话题写读后感或谈谈对诗的认识,在学生的读后感中我读到了同学们内心深处对诗意的渴望,对美的追寻。学生内心深处对诗意的渴望,对美的追寻感动着我,我觉得学生和我一样一直期待着与诗意作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这就是我设计这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专题“尝试诗歌写作”的构想背景。在活动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第一环节——追寻诗意
现代诗《诗意的回眸》,教师配乐朗诵导入,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真诚的情感、灵动的想象,让学生用一句精练的话来描述或概括:“诗是什么?”、“诗像什么?”这首诗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思考与对诗意的表达,学生反映十分热烈,畅所欲言,把自己在学习后对诗的认识都大胆地说出来,他们对诗的概括或简练或形象,充分升华了对诗歌的理性认识。在学生发言之后,我概括出了诗歌的特点:内容的抒情性,材料的形象性,语言的概括性,节奏的音乐性。又结合“名家说诗”,升华学生对诗的认识。
第二环节——我们离诗意有多远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发现、寻找自己作文、随笔中富有诗意的句段,或把摘抄的精美文段拿出来与同学分享,而让其他同学用一句话点评,点出传达诗意的技巧或自己的感受和启发。通过捡拾学生散落在平时作文里的诗意,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拉近自己与诗意的距离,鼓励学生发掘诗意的眼光。证明诗一直与我们同在,因为诗与生活、与生命息息相关。于是,第三环节的我们能不能创造诗意,鼓励他们现场创作诗歌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第三环节———我们能不能创造诗意
这一环节,通过提供情境画面或诗题,用富有想象力、召唤力的文字诱引学生的诗情,并提出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不要追求长度,只要传达出真诚的情感、灵动的想象、思想的火花或美的意象,有中心,语句通畅压韵即合乎基本要求。
学生创作诗歌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就本组的诗歌进行交流点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请小组负责人展示小组的优秀作品,并作精要的点评。本环节让学生的诗意、才情得到及时的展示,学生流露出展示自己作品的渴求和激情。
第四环节——我们还能拥有多少诗意
以作业形式向课外延伸,开阔视野,鼓励学生到自然中去捕捉诗意:一花一菩提,一水一世界;山川草木,四季物语……;到人海中去发现诗意:从行色匆匆的陌生人脸上解读爱怨情仇……;到古诗里去点化诗意:喝同一条文化之河水,自然处处有默契……
课后,我和备课组的老师共同努力,在我们年级的学生创办了一份《雏鹰》文学报,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了延续性,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文学报的创办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不断开展写作实践并颇有收获,不少学生被吸纳为校“涛声”文学社的骨干,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在校刊上发表。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活动,学生终于发现,诗意一直潜藏在我们的血管里。我们也终于证明,诗意并没有将我们离弃。其实,学习写诗,并不是这次语文活动的唯一目的,我更想通过读诗、品诗、写诗,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真诚、丰富而敏感的心。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