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回大概是来真的了。
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纺织行业组织的大规模游说活动,早在一年前就已揭开帏幕。其核心内容是反对取消纺织品配额,认为这将在全球范围引起纺织服装业的灾难。中国则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现在,游说变成了实质性行动。
10月8日起,美国全国纺织组织协会(NCTO)、美国制造贸易行动联盟(AMTAC)、美国全国纺织协会(NTA)、美国全国缝制产品工业协会(SEAMS)、美国全国棉花协会(NCC)、美国纤维制造商协会(AFMA)以及一家名为“团结起来!”(UNITE HERE!)的美国劳工组织组成的联盟,对从中国进口的六类纺织品提出实施或延长“特殊保障措施”的申请,理由是“可能造成市场混乱”。
根据WTO《纺织品服装协议》约定,2005年1月1日,延续了30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将被全面废除(参见《财经》2004年9月5日号《纺织品后配额时代来临》)。但是,如果上述“特殊保障措施”获得通过,实际作用等于配额“重生”。
所谓“特殊保障措施”(以下简称“特保措施”),源于中国在加入WTO时签订的一些特别限制条款。据其规定,WTO成员有权以“造成市场混乱”为由,对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采取临时限制措施;其中,纺织品的进口增幅不得高于最近12个月水平的7.5%,羊毛的增幅则被限制在6%以内。但采取“特保措施”有时间限制,一般为期一年。
“如果说六个月前纺织品问题还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足够重视,如今,政府对纺织业可能引发的严重失业问题已必须严阵以待。”美国全国纺织组织协会(NCTO)总裁约翰逊(Cass Johnson)对《财经》说。
在“大选”前提出申请
随着如期取消配额大局已定,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利用各种限制性协议或约定,力图未来对中国的出口商品设置更多的门槛。“特保措施”加上“反倾销”,已成为美国等在“后配额时代”对中国纺织品业进行限制和打压的主要方法。据WTO有关文件,“特保措施”的有效期直至2008年12月31日。
美国六家行业组织联盟已要求政府在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对来自中国的六大类纺织品和服装设限,规定每年的进口增长率不能超过7.5%;涉及商品包括针织衬衫和高级针织内衣、男衬衫、卡其布短裤和牛仔裤、女宽松上衣、裙子和女童装等六项。
六联盟同时宣布以后将递交其它四项进口设限申请,涉及毛制裤子、棉制床单、合纤长丝布及棉纱,并将对美国已于2003年12月24日实施“特保措施”的晨浴衣、胸衣和针织布三类纺织品提出延长特保措施的申请。
该联盟称,上述10项特保申请涉及金额约19.6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纺织服装总额的13.8%;这样,中国总计13项纺织品将直面来自“特保措施”的威胁。
10月8日的特保申请目前已呈至美国商务部辖下的纺织品协定执行委员会(CITA)。按照程序,美国政府须在接获申请的15个工作日后作出决定。其时为11月1日,美国大选的前一天。
一些联盟成员表示,选择这个时间提出申请“与大选并无关系”。根据CITA规定,一旦实施“特保措施”的申请被接受,政府会有30天时间进行公开听证,CITA需在公开听证60天内作出最后决定。
美国全国纺织组织协会(NCTO)总裁约翰逊解释说,按照WTO规定,申请者不得要求政府在配额取消前作出最后决定。根据时间计算,2005年1月中下旬即配额取消后的短期内,将是“特保措施”是否最终实施的关键时段。
美国制造贸易行动联盟(AMTAC)媒体发言人伍德(Lloyd Wood)对《财经》表示,大多数有关“特保措施”的申请,都是在行业实际受到损失后再操作的。但这次联盟的申请理由是中国纺织业已带来“扰乱市场的威胁”,这是基于来自中国的纺织品的持续大幅增长做出的。因此他很有信心这一申请最后被美国政府接纳。
“特保措施”难以回避
伍德的信心来自于纺织业在美国的影响力。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但其本土纺织业仍然强大,并与美国民众最关心的失业问题紧密相联。
仅在1997年至2001年间,美国纺织业丧失了18万个工作岗位,比美国目前整个钢铁业的就业人口还要多。联盟称,如果政府不干预,美国将有失去65万个工作职位的风险。这几乎是目前美国纺织制造业人口的总和。
据美国劳工部数据,到今年7月,美国纺织制造业从业人口超过69万,其中美国纺织原料厂就业人数23.5万,纺织成品厂18.1万人;服饰制造厂28.1万人。
美国纺织品制业协会(ATMI)相信,纺织品配额一旦取消,中国纺织品对美国同行的冲击将更具毁灭性。因为中美劳动力成本相差悬殊:美国工人平均时薪为9.89美元,中国由于拥有大量农村劳动人口,平均时薪可始终保持在0.88美元的水平;中国政府实行10%的出口退税政策;人民币估值偏低,为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带来30%-40%的价格优势。
美中贸易委员会主席柯白(Robert A.Krapp)告诉《财经》:“美国纺织业并未真正死掉,它也不会安静地就此死去。”
世界经济研究所资深顾问盖瑞(Gary Clyde Hufbauer)在他的报告中则指出,美国的市场需求正在下降,但生产力则在相对快速地增长;而在中国,需求与生产力都在快速增长。盖瑞认为,美国毫无疑问会有限制措施出台,但是目前还不会有成熟的整体措施。
“只会针对某几种中国的出口量增长非常快的产品,而且限制措施不会是生硬地限制进口,而是容忍一定幅度的增长。”盖瑞表示,“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还会继续增加。”
美国商务部发言人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引用了今年9月美国商务部副部长阿尔多纳斯(GrantAldonas)访华时谈到纺织品问题时的表态:“可以肯定,美国一定会遵守WTO承诺取消纺织品配额;同样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会充分行使在WTO双边协议中所获得的权力。”
阿尔多纳斯特别指出,美国的纺织业有权在WTO的框架下提出特保申请。“政府将仔细审查每件申请,只要美国业界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我们便会代表他们行使贸易法规或协议。”
拉票筹码
但是,美国大选当前,一切争论都可被看做是两党拉票的筹码。中美贸易委员会主席柯白认为:“美国纺织业人士在政治上对议会有很大的影响力。”
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2003年创下了1240亿美元的单国贸易逆差历史新高,今年更可能高达1400亿美元。由此,一年140亿美元的纺织品贸易显然分量不轻。事实上,贸易问题已成为美国总统大选的热点议题,焦点正集中在纺织品行业。
观察家们认为,民主党更倾向于在经济问题上团结收入较低的普通工人;共和党人也会争取这部分人的选票,但相比之下,布什比克里更倾向于“自由贸易”。
日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谴责美国总统布什未能保护美国就业市场,使纺织和服装业免遭不公平贸易的冲击,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冲击。“每个人都希望看到,布什政府在面临严重情形时,将会毫不迟疑地执行贸易法。”克里说。
另一方面,布什政府也已暗示可能会支持纺织行业联盟的请求。这使中国纺织品行业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不过,在研究中美贸易的中国专家看来,美国的总统候选人的态度“相当微妙”。布什如果当选,可能会比克里会给予纺织工人的支持要少些;如果克里当选,他也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即中国进口货物使美国的低收入者减少了支出。因此,很难估计他是否会为维护几十万工人的利益,冒险去提高全美国服装支出费用。
高特律师事务所律师马鸿基(MatthewMcConkey)分析,美国纺织品业主要集中在南部,即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阿拉巴马等州,大多已是布什的票区。无论纺织品问题将如何解决,这些州很可能都只会投布什的票。因此,纺织品问题在今年的大选中,可能并不像过往那样举足轻重。
纵然如此,美国各界普遍认为,两党在纺织品问题上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分歧。为了在失业问题上得分,他们都会倾向于支持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申请获得批准。这是中国企业必须直面的。
发生在10月22日的“袜子事件”已是一个不祥之兆——布什政府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袜子实施配额限制,其进口数量增幅限制在当前水平的7.5%以内。这远低于最近几年实际的增幅水平。据美国方面公布的数据,2003年中国共向美国出口了2.65亿双袜子,较2002年的6960万双有大幅增长。
布什政府的这个决定,是根据今年6月美国纺织业提起的一项请求作出的。美国商务部掌管进口的助理部长詹姆斯(James Jochum)说:“很显然,中国进口数量迅猛增长。”美国每打进口袜子的平均价格从11.54美元下降至5.11美元,美国生产商的市场占有率从2001年的83%降至2003年的68%左右。
继袜子之后,13类中国纺织品命运堪忧。
不要忽视反倾销
不过,即使在美国,也并非所有人支持打击来自中国的纺织品。
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商协会的执行董事劳拉(Laura E. Jones)认为,外界对“中国将主宰美国各类服装产品市场”的担忧及对就业损失的估计,有些夸大其词。“限制贸易可能会在政治上得分,但无助于帮助美国制造商进行竞争。”他说。
来自中国的反响则更加激烈。10月26日,中国商务部强烈抗议美国的决定,并警告称,中国政府将保留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商会更列举数据说明,美国纺织业联盟对中国13项产品提出的“扰乱市场”的指控是没有根据的,更违背了WTO公平贸易的原则;中国对美国上述商品的出口既没有激增,也没有以低于其他国家的价格出运,在美国市场中所占份额也很小,且价格普遍高于美国进口同类商品的平均价格,不可能对美国产业构成威胁。
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商会举例说,200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棉制裤子数量同比下降11.18%,2004年1-7月降幅进一步加大为37.5%,并在美国进口市场仅占1.3%的份额。事实上,加勒比地区及墨西哥、越南才是裤子的主要来源地,其进口量占美国进口市场的40.9%。“以1.3%的份额指控中国构成美国纺织产业市场扰乱的威胁,是一种贸易歧视。”
但是,美国政府举措的潜在影响仍不容低估。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盖瑞认为,目前美国的措施同样会在欧洲和中国其他的潜在市场出现,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都可能效仿。
欧盟国家纺织业本身也相当庞大。中国纺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欧盟会密切关注美国的动向。如果美国最近的一系列“特保措施”都成功实施,欧盟的行业组织肯定也会敦促政府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此外,受“特保措施”影响被美国拒于门外的中国其他出口货品,也将受到欧盟经济体的特别监视,他们会担心这些产品可能直接从美国市场转入自家大门。
高特律师事务所律师马鸿基向中国的行业组织和企业提出这样的告诫:不要在外国正式实施“特保措施”或发起反倾销诉讼后才做出反应;必须认清现实,从现在就开始捍卫自己的权力。
他还认为,虽然申请“特保措施”的案例在近期比较频繁,但国外行业组织很可能在之后转向使用其他贸易保护工具,比如反倾销。因为后者的实施时间更长,对中国企业是一种更长期的威胁。
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纺织行业组织的大规模游说活动,早在一年前就已揭开帏幕。其核心内容是反对取消纺织品配额,认为这将在全球范围引起纺织服装业的灾难。中国则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现在,游说变成了实质性行动。
10月8日起,美国全国纺织组织协会(NCTO)、美国制造贸易行动联盟(AMTAC)、美国全国纺织协会(NTA)、美国全国缝制产品工业协会(SEAMS)、美国全国棉花协会(NCC)、美国纤维制造商协会(AFMA)以及一家名为“团结起来!”(UNITE HERE!)的美国劳工组织组成的联盟,对从中国进口的六类纺织品提出实施或延长“特殊保障措施”的申请,理由是“可能造成市场混乱”。
根据WTO《纺织品服装协议》约定,2005年1月1日,延续了30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将被全面废除(参见《财经》2004年9月5日号《纺织品后配额时代来临》)。但是,如果上述“特殊保障措施”获得通过,实际作用等于配额“重生”。
所谓“特殊保障措施”(以下简称“特保措施”),源于中国在加入WTO时签订的一些特别限制条款。据其规定,WTO成员有权以“造成市场混乱”为由,对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采取临时限制措施;其中,纺织品的进口增幅不得高于最近12个月水平的7.5%,羊毛的增幅则被限制在6%以内。但采取“特保措施”有时间限制,一般为期一年。
“如果说六个月前纺织品问题还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足够重视,如今,政府对纺织业可能引发的严重失业问题已必须严阵以待。”美国全国纺织组织协会(NCTO)总裁约翰逊(Cass Johnson)对《财经》说。
在“大选”前提出申请
随着如期取消配额大局已定,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利用各种限制性协议或约定,力图未来对中国的出口商品设置更多的门槛。“特保措施”加上“反倾销”,已成为美国等在“后配额时代”对中国纺织品业进行限制和打压的主要方法。据WTO有关文件,“特保措施”的有效期直至2008年12月31日。
美国六家行业组织联盟已要求政府在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对来自中国的六大类纺织品和服装设限,规定每年的进口增长率不能超过7.5%;涉及商品包括针织衬衫和高级针织内衣、男衬衫、卡其布短裤和牛仔裤、女宽松上衣、裙子和女童装等六项。
六联盟同时宣布以后将递交其它四项进口设限申请,涉及毛制裤子、棉制床单、合纤长丝布及棉纱,并将对美国已于2003年12月24日实施“特保措施”的晨浴衣、胸衣和针织布三类纺织品提出延长特保措施的申请。
该联盟称,上述10项特保申请涉及金额约19.6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纺织服装总额的13.8%;这样,中国总计13项纺织品将直面来自“特保措施”的威胁。
10月8日的特保申请目前已呈至美国商务部辖下的纺织品协定执行委员会(CITA)。按照程序,美国政府须在接获申请的15个工作日后作出决定。其时为11月1日,美国大选的前一天。
一些联盟成员表示,选择这个时间提出申请“与大选并无关系”。根据CITA规定,一旦实施“特保措施”的申请被接受,政府会有30天时间进行公开听证,CITA需在公开听证60天内作出最后决定。
美国全国纺织组织协会(NCTO)总裁约翰逊解释说,按照WTO规定,申请者不得要求政府在配额取消前作出最后决定。根据时间计算,2005年1月中下旬即配额取消后的短期内,将是“特保措施”是否最终实施的关键时段。
美国制造贸易行动联盟(AMTAC)媒体发言人伍德(Lloyd Wood)对《财经》表示,大多数有关“特保措施”的申请,都是在行业实际受到损失后再操作的。但这次联盟的申请理由是中国纺织业已带来“扰乱市场的威胁”,这是基于来自中国的纺织品的持续大幅增长做出的。因此他很有信心这一申请最后被美国政府接纳。
“特保措施”难以回避
伍德的信心来自于纺织业在美国的影响力。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但其本土纺织业仍然强大,并与美国民众最关心的失业问题紧密相联。
仅在1997年至2001年间,美国纺织业丧失了18万个工作岗位,比美国目前整个钢铁业的就业人口还要多。联盟称,如果政府不干预,美国将有失去65万个工作职位的风险。这几乎是目前美国纺织制造业人口的总和。
据美国劳工部数据,到今年7月,美国纺织制造业从业人口超过69万,其中美国纺织原料厂就业人数23.5万,纺织成品厂18.1万人;服饰制造厂28.1万人。
美国纺织品制业协会(ATMI)相信,纺织品配额一旦取消,中国纺织品对美国同行的冲击将更具毁灭性。因为中美劳动力成本相差悬殊:美国工人平均时薪为9.89美元,中国由于拥有大量农村劳动人口,平均时薪可始终保持在0.88美元的水平;中国政府实行10%的出口退税政策;人民币估值偏低,为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带来30%-40%的价格优势。
美中贸易委员会主席柯白(Robert A.Krapp)告诉《财经》:“美国纺织业并未真正死掉,它也不会安静地就此死去。”
世界经济研究所资深顾问盖瑞(Gary Clyde Hufbauer)在他的报告中则指出,美国的市场需求正在下降,但生产力则在相对快速地增长;而在中国,需求与生产力都在快速增长。盖瑞认为,美国毫无疑问会有限制措施出台,但是目前还不会有成熟的整体措施。
“只会针对某几种中国的出口量增长非常快的产品,而且限制措施不会是生硬地限制进口,而是容忍一定幅度的增长。”盖瑞表示,“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还会继续增加。”
美国商务部发言人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引用了今年9月美国商务部副部长阿尔多纳斯(GrantAldonas)访华时谈到纺织品问题时的表态:“可以肯定,美国一定会遵守WTO承诺取消纺织品配额;同样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会充分行使在WTO双边协议中所获得的权力。”
阿尔多纳斯特别指出,美国的纺织业有权在WTO的框架下提出特保申请。“政府将仔细审查每件申请,只要美国业界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我们便会代表他们行使贸易法规或协议。”
拉票筹码
但是,美国大选当前,一切争论都可被看做是两党拉票的筹码。中美贸易委员会主席柯白认为:“美国纺织业人士在政治上对议会有很大的影响力。”
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2003年创下了1240亿美元的单国贸易逆差历史新高,今年更可能高达1400亿美元。由此,一年140亿美元的纺织品贸易显然分量不轻。事实上,贸易问题已成为美国总统大选的热点议题,焦点正集中在纺织品行业。
观察家们认为,民主党更倾向于在经济问题上团结收入较低的普通工人;共和党人也会争取这部分人的选票,但相比之下,布什比克里更倾向于“自由贸易”。
日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谴责美国总统布什未能保护美国就业市场,使纺织和服装业免遭不公平贸易的冲击,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冲击。“每个人都希望看到,布什政府在面临严重情形时,将会毫不迟疑地执行贸易法。”克里说。
另一方面,布什政府也已暗示可能会支持纺织行业联盟的请求。这使中国纺织品行业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不过,在研究中美贸易的中国专家看来,美国的总统候选人的态度“相当微妙”。布什如果当选,可能会比克里会给予纺织工人的支持要少些;如果克里当选,他也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即中国进口货物使美国的低收入者减少了支出。因此,很难估计他是否会为维护几十万工人的利益,冒险去提高全美国服装支出费用。
高特律师事务所律师马鸿基(MatthewMcConkey)分析,美国纺织品业主要集中在南部,即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阿拉巴马等州,大多已是布什的票区。无论纺织品问题将如何解决,这些州很可能都只会投布什的票。因此,纺织品问题在今年的大选中,可能并不像过往那样举足轻重。
纵然如此,美国各界普遍认为,两党在纺织品问题上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分歧。为了在失业问题上得分,他们都会倾向于支持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申请获得批准。这是中国企业必须直面的。
发生在10月22日的“袜子事件”已是一个不祥之兆——布什政府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袜子实施配额限制,其进口数量增幅限制在当前水平的7.5%以内。这远低于最近几年实际的增幅水平。据美国方面公布的数据,2003年中国共向美国出口了2.65亿双袜子,较2002年的6960万双有大幅增长。
布什政府的这个决定,是根据今年6月美国纺织业提起的一项请求作出的。美国商务部掌管进口的助理部长詹姆斯(James Jochum)说:“很显然,中国进口数量迅猛增长。”美国每打进口袜子的平均价格从11.54美元下降至5.11美元,美国生产商的市场占有率从2001年的83%降至2003年的68%左右。
继袜子之后,13类中国纺织品命运堪忧。
不要忽视反倾销
不过,即使在美国,也并非所有人支持打击来自中国的纺织品。
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商协会的执行董事劳拉(Laura E. Jones)认为,外界对“中国将主宰美国各类服装产品市场”的担忧及对就业损失的估计,有些夸大其词。“限制贸易可能会在政治上得分,但无助于帮助美国制造商进行竞争。”他说。
来自中国的反响则更加激烈。10月26日,中国商务部强烈抗议美国的决定,并警告称,中国政府将保留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商会更列举数据说明,美国纺织业联盟对中国13项产品提出的“扰乱市场”的指控是没有根据的,更违背了WTO公平贸易的原则;中国对美国上述商品的出口既没有激增,也没有以低于其他国家的价格出运,在美国市场中所占份额也很小,且价格普遍高于美国进口同类商品的平均价格,不可能对美国产业构成威胁。
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商会举例说,200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棉制裤子数量同比下降11.18%,2004年1-7月降幅进一步加大为37.5%,并在美国进口市场仅占1.3%的份额。事实上,加勒比地区及墨西哥、越南才是裤子的主要来源地,其进口量占美国进口市场的40.9%。“以1.3%的份额指控中国构成美国纺织产业市场扰乱的威胁,是一种贸易歧视。”
但是,美国政府举措的潜在影响仍不容低估。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盖瑞认为,目前美国的措施同样会在欧洲和中国其他的潜在市场出现,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都可能效仿。
欧盟国家纺织业本身也相当庞大。中国纺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欧盟会密切关注美国的动向。如果美国最近的一系列“特保措施”都成功实施,欧盟的行业组织肯定也会敦促政府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此外,受“特保措施”影响被美国拒于门外的中国其他出口货品,也将受到欧盟经济体的特别监视,他们会担心这些产品可能直接从美国市场转入自家大门。
高特律师事务所律师马鸿基向中国的行业组织和企业提出这样的告诫:不要在外国正式实施“特保措施”或发起反倾销诉讼后才做出反应;必须认清现实,从现在就开始捍卫自己的权力。
他还认为,虽然申请“特保措施”的案例在近期比较频繁,但国外行业组织很可能在之后转向使用其他贸易保护工具,比如反倾销。因为后者的实施时间更长,对中国企业是一种更长期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