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脑心综合征(cardio-cerebral syndrome, CCS)指脑组织出现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包括脑出血及脑缺血疾病)以及颅脑创伤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一组症状。目前CCS受人们广泛关注,有文献报道出血性脑卒中CCS总发生率达57.14%。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出血性脑卒中136例,其中有61例符合CCS诊断标准。现对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的观察,做出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资料均系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经头颅CT和/或腰穿确诊, (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入院前无明确的心脏病史,包括冠心病、瓣膜病、心律失常等。(3)发病在2d内入院。136例住院病例中男92例,女44例,年龄18~84岁,平均58.3岁。按脑出血病灶位于基底核区(含丘脑) 64例、脑干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脑叶38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140例,与病例组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患者入院即行心电图检查,并于次日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查血清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检查结果异常、病情危重及病情进展者于发病后7d、14d复查,可疑急性心肌梗死者随时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CS发生率 本组患者中CCS的总发生率为44.85%,86.9%在发病1周内发生,不同的出血部位其CCS发生率。(见表1)。
表1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CCS发生率比较
2.3心肌酶譜异常及复查 61例CCS患者32例心肌酶谱异常,占52.46%。并于发病后7d、14d复查, 7d内心肌酶谱处于高峰, 14d时逐渐恢复正常(见表3)。
表3 61例脑出血并发CCS心肌酶谱异常患者动态变化 (x±s )
136例脑出血患者伴发心电图异常61例,对照组心电图异常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脑出血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
3.讨论
3.1 CCS的发病机制 脑功能损伤程度对心脏的影响已有许多临床实验证实。出血性卒中患者CCS的发生率高于缺血性卒中。目前研究认为CCS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急性脑损伤后产生脑血流循环障碍、缺氧、脑水肿或病变的直接作用,使脑对心脏的调节作用紊乱,心脏的活动受交感、副交感的双重支配,而支配心脏活动的高级自主神经中枢位于丘脑、脑干及边缘系统,并存在明确的神经传导途径。
3.1.2神经体液调节作用紊乱急性脑部病变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进一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与收缩,造成心肌缺血和心肌酶升高。
3.1.3心、脑血管病变存在共同的基础疾病及病理基础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是其共同常见病因,因此,当脑部发生病变时,易使已存在的心脏增添新的负担,从而诱发心脏疾病发生。
3.1.4急性脑损伤早期常伴有血糖升高、低血钙、血三碘甲状原氨酸、甲状腺素降低、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酸碱平衡失调。同时自由基水平在脑缺血后12~24h升达高峰,自由基通过作用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反应,以上均可损害心肌功能,引起心电图异常、心肌酶升高。
3.2 CCS临床特点
3.2.1CCS的发生时间本组患者中53例(86.9% ) CCS在一周内发生,这与脑水肿高峰期在一周内相关。
3.2.2脑出血部位:脑干>蛛网膜下腔>基底核区(含丘脑) >脑叶,但前三者发生率远大于脑叶(P<0.05),有文献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CCS的发生率高达78.8%。本组CCS发生率为51.85%,可能与出血量、年龄、基础病等样本构成因素差异有关。
3.2.3CCS的ECG特征主要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部分为传导阻滞、Q-T延长、个别心肌梗死,与文献报道一致。
3.2.4心肌酶谱异常本组CCS患者在发病2~7d内心肌酶最高, 2周后大多恢复正常,这与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多引起心肌缺血损伤、甚至坏死,从而大量释放造成心肌酶增高。其中1例在发病15d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与其出血量较大、脑水肿、持续使用脱水剂有关。因此对一些特殊病例要动态监测心电图、心肌酶谱变化,以了解心脏受损及恢复情况。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对出血性卒中要高度关注心脏情况。
参考文献
[1]曹起龙,罗颜.心脑,脑心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3, 1 (1): 10-13.
[2]张晋康,郭曙光,黎宝莲.蛛网膜下腔出血至脑心综合征113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8, 13 (4): 285.
【摘要】脑心综合征(cardio-cerebral syndrome, CCS)指脑组织出现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包括脑出血及脑缺血疾病)以及颅脑创伤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一组症状。目前CCS受人们广泛关注,有文献报道出血性脑卒中CCS总发生率达57.14%。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出血性脑卒中136例,其中有61例符合CCS诊断标准。现对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的观察,做出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资料均系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经头颅CT和/或腰穿确诊, (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入院前无明确的心脏病史,包括冠心病、瓣膜病、心律失常等。(3)发病在2d内入院。136例住院病例中男92例,女44例,年龄18~84岁,平均58.3岁。按脑出血病灶位于基底核区(含丘脑) 64例、脑干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脑叶38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140例,与病例组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患者入院即行心电图检查,并于次日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查血清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检查结果异常、病情危重及病情进展者于发病后7d、14d复查,可疑急性心肌梗死者随时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CS发生率 本组患者中CCS的总发生率为44.85%,86.9%在发病1周内发生,不同的出血部位其CCS发生率。(见表1)。
表1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CCS发生率比较
2.3心肌酶譜异常及复查 61例CCS患者32例心肌酶谱异常,占52.46%。并于发病后7d、14d复查, 7d内心肌酶谱处于高峰, 14d时逐渐恢复正常(见表3)。
表3 61例脑出血并发CCS心肌酶谱异常患者动态变化 (x±s )
136例脑出血患者伴发心电图异常61例,对照组心电图异常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脑出血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
3.讨论
3.1 CCS的发病机制 脑功能损伤程度对心脏的影响已有许多临床实验证实。出血性卒中患者CCS的发生率高于缺血性卒中。目前研究认为CCS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急性脑损伤后产生脑血流循环障碍、缺氧、脑水肿或病变的直接作用,使脑对心脏的调节作用紊乱,心脏的活动受交感、副交感的双重支配,而支配心脏活动的高级自主神经中枢位于丘脑、脑干及边缘系统,并存在明确的神经传导途径。
3.1.2神经体液调节作用紊乱急性脑部病变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进一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与收缩,造成心肌缺血和心肌酶升高。
3.1.3心、脑血管病变存在共同的基础疾病及病理基础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是其共同常见病因,因此,当脑部发生病变时,易使已存在的心脏增添新的负担,从而诱发心脏疾病发生。
3.1.4急性脑损伤早期常伴有血糖升高、低血钙、血三碘甲状原氨酸、甲状腺素降低、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酸碱平衡失调。同时自由基水平在脑缺血后12~24h升达高峰,自由基通过作用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反应,以上均可损害心肌功能,引起心电图异常、心肌酶升高。
3.2 CCS临床特点
3.2.1CCS的发生时间本组患者中53例(86.9% ) CCS在一周内发生,这与脑水肿高峰期在一周内相关。
3.2.2脑出血部位:脑干>蛛网膜下腔>基底核区(含丘脑) >脑叶,但前三者发生率远大于脑叶(P<0.05),有文献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CCS的发生率高达78.8%。本组CCS发生率为51.85%,可能与出血量、年龄、基础病等样本构成因素差异有关。
3.2.3CCS的ECG特征主要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部分为传导阻滞、Q-T延长、个别心肌梗死,与文献报道一致。
3.2.4心肌酶谱异常本组CCS患者在发病2~7d内心肌酶最高, 2周后大多恢复正常,这与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多引起心肌缺血损伤、甚至坏死,从而大量释放造成心肌酶增高。其中1例在发病15d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与其出血量较大、脑水肿、持续使用脱水剂有关。因此对一些特殊病例要动态监测心电图、心肌酶谱变化,以了解心脏受损及恢复情况。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对出血性卒中要高度关注心脏情况。
参考文献
[1]曹起龙,罗颜.心脑,脑心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3, 1 (1): 10-13.
[2]张晋康,郭曙光,黎宝莲.蛛网膜下腔出血至脑心综合征113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8, 13 (4):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