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毕业季,大批莘莘学子怀揣激情和梦想准备投身社会的大熔炉,成就自己的人生规划和未来。他们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海投”简历,他们不是在面试就是奔波在去面试的路上,四处碰壁后,很多人表示:“感觉今年工作特别难找!”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99万,加上2012届未就业的大学生,需就业的大学生总数超过720万。而受经济形势影响,用人单位需求总量并未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有的用人单位甚至削减了用人计划,“史上最难就业季”不再是耸人听闻的传言。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广西以桂林市为试点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试点探索工作,为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桂林模式”。
据悉,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桂林生源毕业生突破2.4万人,驻桂林11所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6万人,创历史新高,且近年来,桂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走在广西的前列,因此在该市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具有较强的典型示范意义。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自2012年7月挂牌成立以来,共帮助14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驻桂林高校初次就业率由2013年3月统计的三成提升至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六成,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一个月里,就业率再次提升了10多个百分点,超过八成。
整合,19项服务“一站式”搞定
设在桂林市人才市场三楼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整洁宽敞、明亮温馨,分为接待咨询区、事务办理区和自助服务区三个功能区。在这里,每天都能遇见不同类型的高校毕业生,他们虽然经历不同,但“省时、省事、省力、贴心”是每一位体验过“一站式”服务大厅服务的毕业生们共同的感受。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过程链条,需要有良好的就业观念、明晰的就业思路、专业的就业指导、适应社会需求的就业能力、尽可能多的就业渠道、及时有效的岗位信息、实用的求职技巧、无后顾之忧的人事代理服务等,而毕业生要想在一处得到这些,几乎不可能。为方便毕业生就业,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在服务内容上创新整合毕业生就业所涉业务,从局内到局外,体现“一站式”理念。首先在桂林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原有的涉及毕业生就业的毕业生报到、改派、档案接收、户口转接、求职登记、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7个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整合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内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二层机构的业务,提炼出就业见习、见习基地、基层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培训、就业失业登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指导、权益维护、贷款贴息、社会保险咨询等12个服务项目,并将这些服务项目集中到“一站式”服务大厅内,实现局内服务的集中和优化。
同时,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在局内19项服务项目整合的基础上,还向局外拓展,将涉及毕业生的服务拓展到市内相关职能部门,如组织部、教育局、共青团市委、工商局、金融部门等,通过多部门联动的形式,邀请这些部门大学生村官项目、农村特岗教师项目、西部志愿者项目、小额担保贷款、微型企业扶持等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服务进入“一站式”服务大厅。
服务项目的整合,避免了高校毕业生“一事多次跑”或“一事多处跑”,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搭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服务平台。目前在一家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李恒回想起自己找工作时的艰辛,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路奔波”。他说:“没找到工作时,要经常奔走于各大招聘会;找到工作了,又要去落实档案、户口;托管了档案,又要忙着报考各类考试。一路下来,跑了不下3个部门,由于对各部门办公场所和办事流程不熟悉,还常常跑错地方。现在好了,只要事先电话咨询办事流程、所需材料,跑一趟就能把事办完。”
延伸,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并无先例可循,所有的探索实践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站式”服务大厅的项目集中了,地点确定了,但让人不解的是,前来办理业务的毕业生并不多。经调研,桂林的很多高校建有两个校区,而毕业生们所在的校区一般距离市区较远。他们只在要参加招聘会时才会到市区。为此,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打破以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毕业生离校后工作”的思路,将服务前移至毕业生离校前,为就业工作赢得更充分、更黄金的时间,也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优势。2013年4月,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作站挂牌成立,随后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包括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等在内的11所驻桂林高校相继成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工作站。
“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工作站的设立,目的在于将“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服务项目挪入校园工作站,在工作站完成基础性工作,同时,在各工作站投资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宣传栏,把就业创业服务从市场前移到校园,从城区前移到郊区,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让毕业生就业更贴心,更省时省力,更便捷高效。
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作站站长黄少波说:“工作站在高校挂牌,建立了一种沟通协调机制,是服务工作的一种新尝试。”
不少毕业生表示,“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工作站让毕业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了解到服务大厅的相关服务项目。“以前见习要外出办理手续,现在在校园里就可办妥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毕业生马冉冉高兴地说。
此外,桂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还联合市内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职能的相关部门和高校,把“一站式”服务大厅搬到了双选会现场,给更多的毕业生带去就业指导、求职登记、就业失业登记、社保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并在会场设立“一站式”自助服务区,让毕业生通过电脑、网络等现代化设备,自助体验“一站式”服务。在双选会上的“一站式”自助服务区体验了网上求职的广西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小李说:“双选会上‘一站式’服务大厅提供的项目中,既有企业职位咨询,又有专家就业指导,还有网上求职自助服务,服务更集中、更专业化和一体化,让我们求职更方便、更快捷。” 联动,让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主要职能部门有高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部门有工商局、市委组织部、团市委、教育局、财政局、税务局、金融部门等。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但从实际效果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分散,各职能部门各行其是,沟通不顺畅,优势不整合,供需不对称,形不成合力,导致效率不高,各类政策不能落地,资金扶持执行困难。对此,“一站式”服务大厅首先在服务项目上进行了突破,通过各类活动载体,让各职能部门实现横向联动,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
与高校联动,共同推进就业。“一站式”服务大厅通过邀请驻桂林11所高校、桂林市工商局、桂林市财政局等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参加“政、校对接会”的形式,一方面向高校讲解政府的扶持政策,演示各部门联动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要性,推介“一站式”服务大厅开展的各类促就业活动;另一方面,与各与会高校展开讨论,收集各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支持、缺乏哪些资源、有哪些困难及对“一站式”服务大厅工作的建议等信息。通过对接会,高校由原来被动地接受服务,变成主动要求服务,实现了政府与学校的直接对话。
同时,“一站式”服务大厅通过在各高校设立工作站和向区内、区外高校发函的方式,收集本地生源就业和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建立了本地生源就业和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数据库,对毕业生实现有效跟踪服务,履职尽责,发挥优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效地承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彻底解决毕业生一离校就流失的问题。截至2013年6月,“一站式”服务大厅共收集了6614名毕业生的信息,基本实现了桂林生源和桂林市内高校毕业生的全覆盖。
与职能部门联动,共同服务就业。“一站式”服务大厅首创与市委组织部、工商局、税务局、金融部门等联动,邀请各职能部门进入大型毕业生双选会现场,当场为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微型企业注册资金补贴、“基层四项目”(即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咨询,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体验等。
桂林医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高东对“一站式”服务给出了“主动有为、优势带动、务实有效”的评价。他说,“一站式”服务搭建的平台,让国家的各项政策穿过高校的围墙,真正进入了校园,落到学生们的身上,为高校带来了就业工作的便利,解决了长期以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困难。
创新,打出促进就业“组合拳”
“现在的农村还是道路泥泞、牛粪猪粪随处可见吗?”“社会主义新农村究竟是何模样?”“面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群众,应怎样开展工作?”关于基层、农村、农民的这一大堆疑问,来自驻桂林11所高校的毕业生们在临桂县中庸乡合峰村参加“桂林市2013年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体验日”活动时得到了解答。活动中,毕业生们通过实地参观和考察,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了解基层工作的环境、氛围、条件、工作难度等。此外,活动还安排了服务“基层四项目”代表谈体会、传经验,安排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和市教育局负责人就基层项目的相关政策回答了毕业生的提问。参加活动的毕业生纷纷表示,愿意投身基层服务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热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服务基层体验日”是桂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为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创新举措,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属首创。据桂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安平介绍,作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的首个试点,桂林市抓住了“三条主线”(即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联动“四大主体”(即政府、高校、企业、学生),打出了一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组合拳”,搭建起“沟通无障碍、对接零距离、服务全方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平台,多项工作开创全区甚至全国的先河。
除“服务基层体验日”活动外,“一站式”服务大厅还创新开发了“企业职场体验”“求职体验”“就业服务体验”“军营体验”等活动,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从而顺利实现就业。2013年4月27日,广西首档电视招聘节目“职在必得”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举办。活动通过“讲授+体验”、“点评+指导”的形式,让毕业生亲身体验企业面试,挑战高质量的就业机会,通过毕业生和企业的直接对话,立体阐释企业的用人标准、岗位要求、职业素养等,增进了就业市场供需双方的了解。
创业是最积极的就业形式。作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试点,桂林市在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方面也做了很多亮点工作。2013年6月,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市工商局、商贸局、工信委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团体联合举办了以“创业·创意·创造”为主题的“赢在桂林”——首届桂林市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对创业项目进行评选和推荐,来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医学院的3个项目在现场与企业签订了投资意向书。代表创意团队发言的曾一表示,这次比赛的经历将是自己创业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通过比赛,他锻炼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团队而言,他们缺乏对市场和政策的了解,缺乏对项目长远的考虑,这些都是通过评委们的点评后才发现的问题。他们非常感谢大赛组委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还为毕业生提供从项目开发到开业指导、融资、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已为27个创业项目设立了“创业‘一条龙’服务卡”,定期和不定期地了解这些创业项目所遇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困难。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已找准了重点,破解了难点,创出了亮点,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其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构成了一套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组合拳”,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具有明显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获得了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一致好评。李安平表示,下一步桂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根据桂林旅游服务产业迅速发展的特点,挖掘出更多的服务性岗位,使每一个想就业的毕业生,都能找到岗位。
据悉,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桂林生源毕业生突破2.4万人,驻桂林11所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6万人,创历史新高,且近年来,桂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走在广西的前列,因此在该市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具有较强的典型示范意义。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自2012年7月挂牌成立以来,共帮助14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驻桂林高校初次就业率由2013年3月统计的三成提升至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六成,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一个月里,就业率再次提升了10多个百分点,超过八成。
整合,19项服务“一站式”搞定
设在桂林市人才市场三楼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整洁宽敞、明亮温馨,分为接待咨询区、事务办理区和自助服务区三个功能区。在这里,每天都能遇见不同类型的高校毕业生,他们虽然经历不同,但“省时、省事、省力、贴心”是每一位体验过“一站式”服务大厅服务的毕业生们共同的感受。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过程链条,需要有良好的就业观念、明晰的就业思路、专业的就业指导、适应社会需求的就业能力、尽可能多的就业渠道、及时有效的岗位信息、实用的求职技巧、无后顾之忧的人事代理服务等,而毕业生要想在一处得到这些,几乎不可能。为方便毕业生就业,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在服务内容上创新整合毕业生就业所涉业务,从局内到局外,体现“一站式”理念。首先在桂林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原有的涉及毕业生就业的毕业生报到、改派、档案接收、户口转接、求职登记、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7个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整合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内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二层机构的业务,提炼出就业见习、见习基地、基层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培训、就业失业登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指导、权益维护、贷款贴息、社会保险咨询等12个服务项目,并将这些服务项目集中到“一站式”服务大厅内,实现局内服务的集中和优化。
同时,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在局内19项服务项目整合的基础上,还向局外拓展,将涉及毕业生的服务拓展到市内相关职能部门,如组织部、教育局、共青团市委、工商局、金融部门等,通过多部门联动的形式,邀请这些部门大学生村官项目、农村特岗教师项目、西部志愿者项目、小额担保贷款、微型企业扶持等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服务进入“一站式”服务大厅。
服务项目的整合,避免了高校毕业生“一事多次跑”或“一事多处跑”,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搭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服务平台。目前在一家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李恒回想起自己找工作时的艰辛,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路奔波”。他说:“没找到工作时,要经常奔走于各大招聘会;找到工作了,又要去落实档案、户口;托管了档案,又要忙着报考各类考试。一路下来,跑了不下3个部门,由于对各部门办公场所和办事流程不熟悉,还常常跑错地方。现在好了,只要事先电话咨询办事流程、所需材料,跑一趟就能把事办完。”
延伸,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并无先例可循,所有的探索实践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站式”服务大厅的项目集中了,地点确定了,但让人不解的是,前来办理业务的毕业生并不多。经调研,桂林的很多高校建有两个校区,而毕业生们所在的校区一般距离市区较远。他们只在要参加招聘会时才会到市区。为此,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打破以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毕业生离校后工作”的思路,将服务前移至毕业生离校前,为就业工作赢得更充分、更黄金的时间,也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优势。2013年4月,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作站挂牌成立,随后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包括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等在内的11所驻桂林高校相继成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工作站。
“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工作站的设立,目的在于将“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服务项目挪入校园工作站,在工作站完成基础性工作,同时,在各工作站投资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宣传栏,把就业创业服务从市场前移到校园,从城区前移到郊区,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让毕业生就业更贴心,更省时省力,更便捷高效。
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作站站长黄少波说:“工作站在高校挂牌,建立了一种沟通协调机制,是服务工作的一种新尝试。”
不少毕业生表示,“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工作站让毕业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了解到服务大厅的相关服务项目。“以前见习要外出办理手续,现在在校园里就可办妥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毕业生马冉冉高兴地说。
此外,桂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还联合市内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职能的相关部门和高校,把“一站式”服务大厅搬到了双选会现场,给更多的毕业生带去就业指导、求职登记、就业失业登记、社保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并在会场设立“一站式”自助服务区,让毕业生通过电脑、网络等现代化设备,自助体验“一站式”服务。在双选会上的“一站式”自助服务区体验了网上求职的广西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小李说:“双选会上‘一站式’服务大厅提供的项目中,既有企业职位咨询,又有专家就业指导,还有网上求职自助服务,服务更集中、更专业化和一体化,让我们求职更方便、更快捷。” 联动,让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主要职能部门有高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部门有工商局、市委组织部、团市委、教育局、财政局、税务局、金融部门等。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但从实际效果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分散,各职能部门各行其是,沟通不顺畅,优势不整合,供需不对称,形不成合力,导致效率不高,各类政策不能落地,资金扶持执行困难。对此,“一站式”服务大厅首先在服务项目上进行了突破,通过各类活动载体,让各职能部门实现横向联动,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
与高校联动,共同推进就业。“一站式”服务大厅通过邀请驻桂林11所高校、桂林市工商局、桂林市财政局等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参加“政、校对接会”的形式,一方面向高校讲解政府的扶持政策,演示各部门联动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要性,推介“一站式”服务大厅开展的各类促就业活动;另一方面,与各与会高校展开讨论,收集各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支持、缺乏哪些资源、有哪些困难及对“一站式”服务大厅工作的建议等信息。通过对接会,高校由原来被动地接受服务,变成主动要求服务,实现了政府与学校的直接对话。
同时,“一站式”服务大厅通过在各高校设立工作站和向区内、区外高校发函的方式,收集本地生源就业和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建立了本地生源就业和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数据库,对毕业生实现有效跟踪服务,履职尽责,发挥优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效地承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彻底解决毕业生一离校就流失的问题。截至2013年6月,“一站式”服务大厅共收集了6614名毕业生的信息,基本实现了桂林生源和桂林市内高校毕业生的全覆盖。
与职能部门联动,共同服务就业。“一站式”服务大厅首创与市委组织部、工商局、税务局、金融部门等联动,邀请各职能部门进入大型毕业生双选会现场,当场为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微型企业注册资金补贴、“基层四项目”(即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咨询,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体验等。
桂林医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高东对“一站式”服务给出了“主动有为、优势带动、务实有效”的评价。他说,“一站式”服务搭建的平台,让国家的各项政策穿过高校的围墙,真正进入了校园,落到学生们的身上,为高校带来了就业工作的便利,解决了长期以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困难。
创新,打出促进就业“组合拳”
“现在的农村还是道路泥泞、牛粪猪粪随处可见吗?”“社会主义新农村究竟是何模样?”“面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群众,应怎样开展工作?”关于基层、农村、农民的这一大堆疑问,来自驻桂林11所高校的毕业生们在临桂县中庸乡合峰村参加“桂林市2013年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体验日”活动时得到了解答。活动中,毕业生们通过实地参观和考察,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了解基层工作的环境、氛围、条件、工作难度等。此外,活动还安排了服务“基层四项目”代表谈体会、传经验,安排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和市教育局负责人就基层项目的相关政策回答了毕业生的提问。参加活动的毕业生纷纷表示,愿意投身基层服务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热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服务基层体验日”是桂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为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创新举措,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属首创。据桂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安平介绍,作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的首个试点,桂林市抓住了“三条主线”(即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联动“四大主体”(即政府、高校、企业、学生),打出了一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组合拳”,搭建起“沟通无障碍、对接零距离、服务全方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平台,多项工作开创全区甚至全国的先河。
除“服务基层体验日”活动外,“一站式”服务大厅还创新开发了“企业职场体验”“求职体验”“就业服务体验”“军营体验”等活动,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从而顺利实现就业。2013年4月27日,广西首档电视招聘节目“职在必得”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举办。活动通过“讲授+体验”、“点评+指导”的形式,让毕业生亲身体验企业面试,挑战高质量的就业机会,通过毕业生和企业的直接对话,立体阐释企业的用人标准、岗位要求、职业素养等,增进了就业市场供需双方的了解。
创业是最积极的就业形式。作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试点,桂林市在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方面也做了很多亮点工作。2013年6月,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市工商局、商贸局、工信委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团体联合举办了以“创业·创意·创造”为主题的“赢在桂林”——首届桂林市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对创业项目进行评选和推荐,来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医学院的3个项目在现场与企业签订了投资意向书。代表创意团队发言的曾一表示,这次比赛的经历将是自己创业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通过比赛,他锻炼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团队而言,他们缺乏对市场和政策的了解,缺乏对项目长远的考虑,这些都是通过评委们的点评后才发现的问题。他们非常感谢大赛组委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还为毕业生提供从项目开发到开业指导、融资、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已为27个创业项目设立了“创业‘一条龙’服务卡”,定期和不定期地了解这些创业项目所遇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困难。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已找准了重点,破解了难点,创出了亮点,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其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构成了一套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组合拳”,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具有明显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获得了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一致好评。李安平表示,下一步桂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根据桂林旅游服务产业迅速发展的特点,挖掘出更多的服务性岗位,使每一个想就业的毕业生,都能找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