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声乐;演唱技巧;情感表达
对于所有学习声乐的人来说,都应当了解声乐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密切联系。追根到底,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精髓是演唱的最高境界,也是表演的最终目的,而情感的完美呈现需要专业的演唱技巧做技术支撑因此,声乐演唱号隋感表达相互影响。在演唱过程中,如果单一的追求情感而忽略技巧,则会让音乐失去审美观,如果为了追求技巧的表达而忽视了情感,最会使得歌曲缺乏感情。
一、技巧与情感的重要性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从各个角度去品鉴都是完美的,所以在追求恰当的发声的同时,还要投入相应的情感。缺少技巧,情感无从附着,缺少情感,再好的技巧也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情感和技巧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任何一个都是作品的缺陷。为了让歌唱技术与情感完美结合,我们在训练时,可以将有意境的歌词融入声部练习中。举个例子:我们分析《小河淌水》这首歌的时候,发现这首充满意境的歌上下句段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上句曲调高昂,节奏自由,让人感觉到悠然自得;下句旋律柔婉,节奏从容,让人觉得情深意浓。分析出意境之后,用这种意境来统一声音,最后用情感带動声音。从歌曲演绎的艺术讲,声音只是语言层面上的表达手法,唱歌的终极效果是要达到用“声”诉“唱”、用“唱”显“情”。注明诗人白居易曾写道:“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这句诗表达了先祖们对声音和情感格外注重。特别是在表演传统民族歌曲中,表演者会使用到独具民族特色的声音,同时配合音乐所用一些眼神和手势,不仅刺激了观众的视觉、听觉神经,也表达了歌曲的思想内涵,都使得音乐的表达效果更丰富。
二、把握作品的内涵
一首歌中,歌词是最主要的部分,歌词的语言艺术关系着整个歌曲的情感方向,往往一首歌曲在只看歌词的情况下,就能体会到创作者想要传递的情绪,就像读一首诗一样,只需要从文字表面,就能感受出字里行间的情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愫。毫不夸张的说,通过语言就能完全呈现出事物的内在情感。由于歌词在歌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歌曲被创作者们赋予了强烈的情感,通过歌曲来传递情感,让听众在不同角度上受到影响。每一首歌在表演之前,都应该认真的分析歌曲的背景和情感,掌握整首歌的编曲架构、曲调形式和节奏变化等,认真思考每个部分要采用哪种演绎方式,才能最直接最彻底的表达歌曲的情感,所以,“不唱无情曲,不为无情唱”,这是每个音乐人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一个优秀的歌手必须具备精湛的演绎技巧和对情感的揭破能力,但是拥有这两者的不一定就是一名出色的歌手。因为一名优异的表演者,还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情操、生活阅历、艺术修养,需要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刻意的伪造某种情感就像修建一座空中楼阁,经不起推敲,只有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才是最真实、最自然、最无可挑剔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通过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来辅助我们对情感的掌握。比如说《孟姜女》这首音乐作品,其创作时代是在秦始皇在位时期,当时秦始皇正为修建长城而抓走大量壮丁,民怨极深,这首歌就是对百姓的反抗精神的真实写照。该曲由四个部分组成,描写最多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孟姜女不远千里寻找丈夫的这一段,这一节着重讲述了孟姜女的寻夫之路的艰苦和不惧困难的艰辛,运用了大量的长音,所以,演唱者在表演的时候气息功底一定要深厚,底气要足,否则无法演绎出一种虽不知前路如何,但依旧寻找丈夫的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情感,更无法表达出得知自己辛苦寻找的丈夫已经离世的崩溃。
三、以情带声,追求忘我境界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演唱者,他们在舞台上僵硬地站着唱歌,仅仅是用正确的音调把歌词唱了一遍,整个演唱过程中面无表情,四肢无处安放,眼神慌乱,丝毫感觉不到演唱者想要表达什么的情感,或者是在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旋律中,情感的表达忽然停止,做着一些与情感毫不相关的动作,在歌词演唱结束后匆忙下台,留下似乎很多余的尾律,破坏了整个歌曲的情感完整度。音乐的演唱作为舞台表演的一种,不仅仅要表达歌曲的情感,还要注重整个舞台的演绎效果,在表演的过程中,给观众的不只是听觉体验,还有视觉体验,巧妙地添加一些舞台动作,吸引观众眼球,带动观众情绪,营造出与歌曲情绪相符合的艺术氛围,这才能让听众欣赏并享受音乐艺术。没有理解歌曲的意境,没有创造性的舞台情景,没有情感的演唱,就是被动的音乐表演,这种表演是无法得到观众肯定的。那么要怎样让舞台效果更好呢?首先,必须分析清楚歌曲的情境,对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情境设计,其次,在表演过程中保持轻松自然的状态,保证情感的真实流露,而不是刻意伪造,把握歌曲中的表演方式,让自己感觉置身于歌词所描绘的情境中,最终达到忘记真我的状态,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忘我”。
结论
任何学习都是没有止境的,在声乐的探究之路上,我们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穷尽毕生精力去探寻音乐的魅力,发现新的演绎技术,让音乐作品能更好的呈现出本身的情感,从而赋予他们时代的生命特征。只有让音乐技术与情感相互融合,才能让歌曲的表达更加细腻,更加独特,最后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艺术需求。
对于所有学习声乐的人来说,都应当了解声乐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密切联系。追根到底,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精髓是演唱的最高境界,也是表演的最终目的,而情感的完美呈现需要专业的演唱技巧做技术支撑因此,声乐演唱号隋感表达相互影响。在演唱过程中,如果单一的追求情感而忽略技巧,则会让音乐失去审美观,如果为了追求技巧的表达而忽视了情感,最会使得歌曲缺乏感情。
一、技巧与情感的重要性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从各个角度去品鉴都是完美的,所以在追求恰当的发声的同时,还要投入相应的情感。缺少技巧,情感无从附着,缺少情感,再好的技巧也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情感和技巧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任何一个都是作品的缺陷。为了让歌唱技术与情感完美结合,我们在训练时,可以将有意境的歌词融入声部练习中。举个例子:我们分析《小河淌水》这首歌的时候,发现这首充满意境的歌上下句段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上句曲调高昂,节奏自由,让人感觉到悠然自得;下句旋律柔婉,节奏从容,让人觉得情深意浓。分析出意境之后,用这种意境来统一声音,最后用情感带動声音。从歌曲演绎的艺术讲,声音只是语言层面上的表达手法,唱歌的终极效果是要达到用“声”诉“唱”、用“唱”显“情”。注明诗人白居易曾写道:“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这句诗表达了先祖们对声音和情感格外注重。特别是在表演传统民族歌曲中,表演者会使用到独具民族特色的声音,同时配合音乐所用一些眼神和手势,不仅刺激了观众的视觉、听觉神经,也表达了歌曲的思想内涵,都使得音乐的表达效果更丰富。
二、把握作品的内涵
一首歌中,歌词是最主要的部分,歌词的语言艺术关系着整个歌曲的情感方向,往往一首歌曲在只看歌词的情况下,就能体会到创作者想要传递的情绪,就像读一首诗一样,只需要从文字表面,就能感受出字里行间的情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愫。毫不夸张的说,通过语言就能完全呈现出事物的内在情感。由于歌词在歌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歌曲被创作者们赋予了强烈的情感,通过歌曲来传递情感,让听众在不同角度上受到影响。每一首歌在表演之前,都应该认真的分析歌曲的背景和情感,掌握整首歌的编曲架构、曲调形式和节奏变化等,认真思考每个部分要采用哪种演绎方式,才能最直接最彻底的表达歌曲的情感,所以,“不唱无情曲,不为无情唱”,这是每个音乐人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一个优秀的歌手必须具备精湛的演绎技巧和对情感的揭破能力,但是拥有这两者的不一定就是一名出色的歌手。因为一名优异的表演者,还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情操、生活阅历、艺术修养,需要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刻意的伪造某种情感就像修建一座空中楼阁,经不起推敲,只有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才是最真实、最自然、最无可挑剔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通过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来辅助我们对情感的掌握。比如说《孟姜女》这首音乐作品,其创作时代是在秦始皇在位时期,当时秦始皇正为修建长城而抓走大量壮丁,民怨极深,这首歌就是对百姓的反抗精神的真实写照。该曲由四个部分组成,描写最多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孟姜女不远千里寻找丈夫的这一段,这一节着重讲述了孟姜女的寻夫之路的艰苦和不惧困难的艰辛,运用了大量的长音,所以,演唱者在表演的时候气息功底一定要深厚,底气要足,否则无法演绎出一种虽不知前路如何,但依旧寻找丈夫的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情感,更无法表达出得知自己辛苦寻找的丈夫已经离世的崩溃。
三、以情带声,追求忘我境界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演唱者,他们在舞台上僵硬地站着唱歌,仅仅是用正确的音调把歌词唱了一遍,整个演唱过程中面无表情,四肢无处安放,眼神慌乱,丝毫感觉不到演唱者想要表达什么的情感,或者是在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旋律中,情感的表达忽然停止,做着一些与情感毫不相关的动作,在歌词演唱结束后匆忙下台,留下似乎很多余的尾律,破坏了整个歌曲的情感完整度。音乐的演唱作为舞台表演的一种,不仅仅要表达歌曲的情感,还要注重整个舞台的演绎效果,在表演的过程中,给观众的不只是听觉体验,还有视觉体验,巧妙地添加一些舞台动作,吸引观众眼球,带动观众情绪,营造出与歌曲情绪相符合的艺术氛围,这才能让听众欣赏并享受音乐艺术。没有理解歌曲的意境,没有创造性的舞台情景,没有情感的演唱,就是被动的音乐表演,这种表演是无法得到观众肯定的。那么要怎样让舞台效果更好呢?首先,必须分析清楚歌曲的情境,对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情境设计,其次,在表演过程中保持轻松自然的状态,保证情感的真实流露,而不是刻意伪造,把握歌曲中的表演方式,让自己感觉置身于歌词所描绘的情境中,最终达到忘记真我的状态,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忘我”。
结论
任何学习都是没有止境的,在声乐的探究之路上,我们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穷尽毕生精力去探寻音乐的魅力,发现新的演绎技术,让音乐作品能更好的呈现出本身的情感,从而赋予他们时代的生命特征。只有让音乐技术与情感相互融合,才能让歌曲的表达更加细腻,更加独特,最后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艺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