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9月份,我开始执教第一个以法语为第一外语的班级。法语作为高考外语考察的正式科目,和英语和日语一样是由来已久的,只是知道的人并不多。法语班的学生要依靠高考的法语成绩来帮他们打开进入优质大学的通道。自此,我的工作内容和目标都更多地偏向了应试的需求。
既然要应试、得高分,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扎根课本。而我们在市面上能找到的教材寥寥无几。针对高考编写的仅有北京外国语大学编撰的《法语》(1、2、3册)。多年来,一代代的法语老师都是深耕这三本教材来备战高考。我任教十年来,每日必做的功课就是拿出课本备课,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习惯和方法。备课的顺序是按照词汇、课文、语法、练习四个版块依次进行。
具体细节不再赘述,但有几处工作当中摸索出来的心得值得提一下。
首先词汇部分,课本每一课都配有中文释义的单词表。学生们通常习惯背诵中文释义。但是很多时候,课本上标注的中文释义是该词在文中的具体解释,很可能并不是原词汇在法语中的常用释义。例如sauter一词,《法语》2文中释义为“爆炸”,然而该词最常于表达“跳跃、跳动”,离开了课文中的具体语境,“爆炸”的释义无法成立。基于上述原因,对每一课的词汇表都需要重新摸牌,避免中文释义。我选择使用专门针对法国中小学生编撰的法语原版词典,用简单的法语来解释词汇表里的生单词。每个单词至少选择词典中的前三条(最常用)释义并配以例句。此外,针对不同词类要做好“衍生教学”,及时做好同根动词、形容词、副词、不同词尾名词的归纳总结。例如:学到动词租赁louer可以同步介绍locataire租户、loyer租金以及location租赁(名词)。尤其重要的是高频使用的词汇一定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可替换它们的同义词(近义词),做好了这一部分的日常积累,高考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的得分可以大大提高。
课文的精读精讲过程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托,这一部分备课的难点在于如何把学生“留在课堂”。精讲课文相对来说是教师连续解说时间较长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过程。如何在清晰、完整讲述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备课过程中把需要讲解的内容分拆成几个部分,保证十分钟左右能出现一个学生的兴趣点,把逐渐涣散的注意力再度拉回课堂。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式:
一、提问,适合在课文内容较为枯燥、语法现象相对明显时使用。可以结合刚刚讲解的内容设计需要学生复述、转换形式的任务指定学生回答;
二、穿插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时事和文化常识。例如讲到法国行政区划时,用各地的特色美食的介绍甚至做法来串讲文章内容。这就需要大量阅读,有意识地搜集法国乃至欧洲社会文化相关资料进行储备。
第三、设计学生的课堂口语表达。在文章涉及讨论性强的社会问题、哲学问题或者以对话形式呈现的时候,尤其适合进行该训练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他们自行设计表达的形式和内容,加以肢体语言做当堂展示。
语法毫无疑问是外语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法语》教材的课程编排中每一课都有相应的语法内容。但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机械记忆,没有真正理解,无法灵活运用的情况;很多时候,当进入新的一课时,学生会很自然地把上一课的语法抛诸脑后。那么经过半个学期左右的时间,最早学习的语法内容变得陌生。在长期的教学摸索中,我逐渐总结归纳出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语法部分。
首先,第一时间关上课本,使用更为系统完整的《法语语法》来准备教学内容。我常用三个版本的《法语语法》,分别是由北外系的法语泰斗陈振尧先生编撰、《法语》教材主编马晓宏老师编撰和上外系专家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合著的版本。三个版本各有侧重,我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选取其中适用于高中教学的部分,摘录经典例句,设计贴合课文和学生兴趣的例句;
接下来打开课本,根据课本的教学要求修改或者补充前期准备的资料熟读记忆,达到脱稿盲讲水平;
另外按照两到三课的节奏,需要把有关联的语法点进行一次专题小节串讲,这就需要整合前面几课的内容设计一个专题综合讲义。以先将来时为例,如果不与简单将来时和现在完成时联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同样发生在将来的动作,何时需要表达“将来的完成”,如何表达这种在将来已经发生的概念。法语常用时态(temps)约十种,考察要求十二种,配合常用语式(mode)(直陈式、被动式、命令式、虚拟式、条件式)灵活使用,如果单一、分割地讲解时态,对学生无异于周期性地陷入迷惑,并且越来越迷惑。“联系”的思维在教学过程里面一定要贯穿始终。
练习是对学习的知识的操练,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始终让练习的准备比授课进程先行一步。和课本一样,法语学科找不到很多教辅和练习册,除开课本配套的课后练习,学生平时的练习都需要我自行设计和准备。练习出现的时机要紧扣课本教学的进度,量要适度(太多是对学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太少又达不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形式要多样(词形转换、句型转换、短文改写、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命题书面表达),内容要有意识地增加趣味性(可以从时事和涉及运动、时尚、娱乐的法语原版材料中提取素材),最后要把握节奏“杀回马枪”,时不时把前期学习的知识点(尤其与当下教授内容相关联的)掺杂到作业内容里面帮助学生回顾,加深记忆。
我个人有一个小技巧,把比较难理解的课文段落抠词设计成完形填空,在课文讲解完以后一到两个课时作为课堂练习限时让学生闭卷完成,这个练习能激发学生理解复杂句型和段落的“内驱力”,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操练他们独立解读复杂句型句式的能力。
老师的日常工作就是教书,备课是上课的准备工作。我个人每上一个课时的课,大约需要2.5个课时的时间来备课,前期准备充分以后,上课的过程就相对轻松了,具体细节不赘述。较以往來说,现在的学生对教学形式的重视程度大幅度增加,单一的插科打诨已经不够用。如今要想把控课堂,“吹拉弹唱”是最基本的技能,要适当了解年轻人关注的话题,与他们“共情共声共气”;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感觉力不从心,只好更认真地备课授课,期望以诚动人了。
关于备课这样平凡的日常工作,开始时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可写,到了这里竟然发现停不下笔,过去八年的平凡日常,也有很多值得回望的地方。既然做了总结,也就好比打包了一个阶段的过去,感觉能够更轻松地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篇幅所限,不再赘述,不足之处请各位行家谅解,恳请惠正。
2013年9月份,我开始执教第一个以法语为第一外语的班级。法语作为高考外语考察的正式科目,和英语和日语一样是由来已久的,只是知道的人并不多。法语班的学生要依靠高考的法语成绩来帮他们打开进入优质大学的通道。自此,我的工作内容和目标都更多地偏向了应试的需求。
既然要应试、得高分,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扎根课本。而我们在市面上能找到的教材寥寥无几。针对高考编写的仅有北京外国语大学编撰的《法语》(1、2、3册)。多年来,一代代的法语老师都是深耕这三本教材来备战高考。我任教十年来,每日必做的功课就是拿出课本备课,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习惯和方法。备课的顺序是按照词汇、课文、语法、练习四个版块依次进行。
具体细节不再赘述,但有几处工作当中摸索出来的心得值得提一下。
首先词汇部分,课本每一课都配有中文释义的单词表。学生们通常习惯背诵中文释义。但是很多时候,课本上标注的中文释义是该词在文中的具体解释,很可能并不是原词汇在法语中的常用释义。例如sauter一词,《法语》2文中释义为“爆炸”,然而该词最常于表达“跳跃、跳动”,离开了课文中的具体语境,“爆炸”的释义无法成立。基于上述原因,对每一课的词汇表都需要重新摸牌,避免中文释义。我选择使用专门针对法国中小学生编撰的法语原版词典,用简单的法语来解释词汇表里的生单词。每个单词至少选择词典中的前三条(最常用)释义并配以例句。此外,针对不同词类要做好“衍生教学”,及时做好同根动词、形容词、副词、不同词尾名词的归纳总结。例如:学到动词租赁louer可以同步介绍locataire租户、loyer租金以及location租赁(名词)。尤其重要的是高频使用的词汇一定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可替换它们的同义词(近义词),做好了这一部分的日常积累,高考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的得分可以大大提高。
课文的精读精讲过程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托,这一部分备课的难点在于如何把学生“留在课堂”。精讲课文相对来说是教师连续解说时间较长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过程。如何在清晰、完整讲述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备课过程中把需要讲解的内容分拆成几个部分,保证十分钟左右能出现一个学生的兴趣点,把逐渐涣散的注意力再度拉回课堂。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式:
一、提问,适合在课文内容较为枯燥、语法现象相对明显时使用。可以结合刚刚讲解的内容设计需要学生复述、转换形式的任务指定学生回答;
二、穿插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时事和文化常识。例如讲到法国行政区划时,用各地的特色美食的介绍甚至做法来串讲文章内容。这就需要大量阅读,有意识地搜集法国乃至欧洲社会文化相关资料进行储备。
第三、设计学生的课堂口语表达。在文章涉及讨论性强的社会问题、哲学问题或者以对话形式呈现的时候,尤其适合进行该训练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他们自行设计表达的形式和内容,加以肢体语言做当堂展示。
语法毫无疑问是外语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法语》教材的课程编排中每一课都有相应的语法内容。但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机械记忆,没有真正理解,无法灵活运用的情况;很多时候,当进入新的一课时,学生会很自然地把上一课的语法抛诸脑后。那么经过半个学期左右的时间,最早学习的语法内容变得陌生。在长期的教学摸索中,我逐渐总结归纳出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语法部分。
首先,第一时间关上课本,使用更为系统完整的《法语语法》来准备教学内容。我常用三个版本的《法语语法》,分别是由北外系的法语泰斗陈振尧先生编撰、《法语》教材主编马晓宏老师编撰和上外系专家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合著的版本。三个版本各有侧重,我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选取其中适用于高中教学的部分,摘录经典例句,设计贴合课文和学生兴趣的例句;
接下来打开课本,根据课本的教学要求修改或者补充前期准备的资料熟读记忆,达到脱稿盲讲水平;
另外按照两到三课的节奏,需要把有关联的语法点进行一次专题小节串讲,这就需要整合前面几课的内容设计一个专题综合讲义。以先将来时为例,如果不与简单将来时和现在完成时联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同样发生在将来的动作,何时需要表达“将来的完成”,如何表达这种在将来已经发生的概念。法语常用时态(temps)约十种,考察要求十二种,配合常用语式(mode)(直陈式、被动式、命令式、虚拟式、条件式)灵活使用,如果单一、分割地讲解时态,对学生无异于周期性地陷入迷惑,并且越来越迷惑。“联系”的思维在教学过程里面一定要贯穿始终。
练习是对学习的知识的操练,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始终让练习的准备比授课进程先行一步。和课本一样,法语学科找不到很多教辅和练习册,除开课本配套的课后练习,学生平时的练习都需要我自行设计和准备。练习出现的时机要紧扣课本教学的进度,量要适度(太多是对学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太少又达不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形式要多样(词形转换、句型转换、短文改写、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命题书面表达),内容要有意识地增加趣味性(可以从时事和涉及运动、时尚、娱乐的法语原版材料中提取素材),最后要把握节奏“杀回马枪”,时不时把前期学习的知识点(尤其与当下教授内容相关联的)掺杂到作业内容里面帮助学生回顾,加深记忆。
我个人有一个小技巧,把比较难理解的课文段落抠词设计成完形填空,在课文讲解完以后一到两个课时作为课堂练习限时让学生闭卷完成,这个练习能激发学生理解复杂句型和段落的“内驱力”,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操练他们独立解读复杂句型句式的能力。
老师的日常工作就是教书,备课是上课的准备工作。我个人每上一个课时的课,大约需要2.5个课时的时间来备课,前期准备充分以后,上课的过程就相对轻松了,具体细节不赘述。较以往來说,现在的学生对教学形式的重视程度大幅度增加,单一的插科打诨已经不够用。如今要想把控课堂,“吹拉弹唱”是最基本的技能,要适当了解年轻人关注的话题,与他们“共情共声共气”;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感觉力不从心,只好更认真地备课授课,期望以诚动人了。
关于备课这样平凡的日常工作,开始时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可写,到了这里竟然发现停不下笔,过去八年的平凡日常,也有很多值得回望的地方。既然做了总结,也就好比打包了一个阶段的过去,感觉能够更轻松地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篇幅所限,不再赘述,不足之处请各位行家谅解,恳请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