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里巴巴突然玩起了跨界,情况还真不是一般诡异。
两个投资消息接踵而来,却风马牛不相及。阿里巴巴的一只脚踏进石油圈,另一只脚则朝着文化产业迈了一大步。
先是传出阿里巴巴将入股中石化油气销售业务—尽管当事双方公司都予以否认,但阿里被曝已经启动了加油卡线下销售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工作。几乎在同一时间,阿里巴巴以62亿港元控股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一个背景比业务更复杂的公司。
这样的投资到底为了什么?阿里巴巴的发展过程给人的感觉是,它一直是个比较讲究策略的公司,用所谓的同心圆战略来组织业务线。但这两宗传统领域投资跟它的主业显然关系不大,盈利前景也不明确。
一种说法是阿里要在中石化加油站,利用二维码等手段搭建起移动支付平台,而中石化也可以借助阿里的电商平台。撇下二维码支付被央行限制的事不谈,它对加油站的实际意义并不明显—毕竟加油站连手机都限制使用。至于文化中国,最值钱的业务恐怕就是影视公司、《京华时报》和甘肃卫视的合作关系了,但前者马云投过华谊并不缺,后两者作为传统媒体价值也不那么大—
起码没可能值10亿美元(感兴趣可以看后面P77Phil Libin专栏:我的公司真比《纽约时报》值钱吗?)。
假如是想为未来布局,马云的决定也显得太仓促。比如,央企允许民营混资经营,几乎是刚刚放开,在两会前后才被列为今后的重点。接连踏入两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事前没有任何征兆,是否做好了足够的准备,这也让人颇为怀疑。
通常,在上市前夜,任何策略都应以稳妥为前提—毕竟,马云有转移支付宝的“前科”,曾让阿里巴巴在美国投资界口碑受损;支付宝与阿里集团虽然已经分立,但它的国有化传闻却不是华尔街乐见的。
对于马云的行为,一种猜测是他在找靠山,入股中石化是为了一种所谓的政治诉求。但问题是,他们一直强调在商言商,假如守法做生意,为什么还要找靠山?这显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家对财富一贯的不安全感,以及对权力垄断者的犬儒态度—想努力变成“自己人”,但这条路显然并不那么容易走,或者说根本无法实现。
另一种说法是,大侠马云这次充当了“接盘侠”。文化中国的背景不简单,不久前,因创始人董平被传陷入一桩著名的反腐案中导致公司股价大跌,此事仍未完结;判断这一组传统媒体组合是否值62亿港元,可以看到至少在最近一年,它的股价一直维持在1元以下的“仙股”状态。中石化想让民企资本入股,如我之前的相关评论曾提到过的,对于民企来说,这里充满了风险:这种混合所有制形式,说到底还是为了解决改革中的利益格局,而非出自市场竞争诉求,民企入股其中并不具备话语权,无法摆脱掉施舍的命运。外界有分析提到,伴随民营资本的介入,中石化内一些神秘资本就可以退出,假如以30%为例,巴克莱银行估计中石化总共可以套现超过200亿美元。
这种牺牲自身利益高价接盘的做法,看上去还是为了找靠山。
我们很希望马云的所有决策都源自阿里巴巴自身的发展需求,所作所为能够符合经济规律,既有宏图大志,又能做大事业,成为市场经济中真正的大鳄。
但我们还是不免有很多担心。
当然,鉴于这些无法理解的行为,还有一种可能是,企业家一时头脑发热而丧失了判断力,甚至不顾自己的战略和节奏。这种可能性也不小,其实这样的事也发生过不少。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可以视之为企业家的个人悲剧;但如果是前面说的那两种情况,那就是企业的悲剧,中国企业的悲剧。
但愿我们是杞人忧天。
两个投资消息接踵而来,却风马牛不相及。阿里巴巴的一只脚踏进石油圈,另一只脚则朝着文化产业迈了一大步。
先是传出阿里巴巴将入股中石化油气销售业务—尽管当事双方公司都予以否认,但阿里被曝已经启动了加油卡线下销售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工作。几乎在同一时间,阿里巴巴以62亿港元控股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一个背景比业务更复杂的公司。
这样的投资到底为了什么?阿里巴巴的发展过程给人的感觉是,它一直是个比较讲究策略的公司,用所谓的同心圆战略来组织业务线。但这两宗传统领域投资跟它的主业显然关系不大,盈利前景也不明确。
一种说法是阿里要在中石化加油站,利用二维码等手段搭建起移动支付平台,而中石化也可以借助阿里的电商平台。撇下二维码支付被央行限制的事不谈,它对加油站的实际意义并不明显—毕竟加油站连手机都限制使用。至于文化中国,最值钱的业务恐怕就是影视公司、《京华时报》和甘肃卫视的合作关系了,但前者马云投过华谊并不缺,后两者作为传统媒体价值也不那么大—
起码没可能值10亿美元(感兴趣可以看后面P77Phil Libin专栏:我的公司真比《纽约时报》值钱吗?)。
假如是想为未来布局,马云的决定也显得太仓促。比如,央企允许民营混资经营,几乎是刚刚放开,在两会前后才被列为今后的重点。接连踏入两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事前没有任何征兆,是否做好了足够的准备,这也让人颇为怀疑。
通常,在上市前夜,任何策略都应以稳妥为前提—毕竟,马云有转移支付宝的“前科”,曾让阿里巴巴在美国投资界口碑受损;支付宝与阿里集团虽然已经分立,但它的国有化传闻却不是华尔街乐见的。
对于马云的行为,一种猜测是他在找靠山,入股中石化是为了一种所谓的政治诉求。但问题是,他们一直强调在商言商,假如守法做生意,为什么还要找靠山?这显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家对财富一贯的不安全感,以及对权力垄断者的犬儒态度—想努力变成“自己人”,但这条路显然并不那么容易走,或者说根本无法实现。
另一种说法是,大侠马云这次充当了“接盘侠”。文化中国的背景不简单,不久前,因创始人董平被传陷入一桩著名的反腐案中导致公司股价大跌,此事仍未完结;判断这一组传统媒体组合是否值62亿港元,可以看到至少在最近一年,它的股价一直维持在1元以下的“仙股”状态。中石化想让民企资本入股,如我之前的相关评论曾提到过的,对于民企来说,这里充满了风险:这种混合所有制形式,说到底还是为了解决改革中的利益格局,而非出自市场竞争诉求,民企入股其中并不具备话语权,无法摆脱掉施舍的命运。外界有分析提到,伴随民营资本的介入,中石化内一些神秘资本就可以退出,假如以30%为例,巴克莱银行估计中石化总共可以套现超过200亿美元。
这种牺牲自身利益高价接盘的做法,看上去还是为了找靠山。
我们很希望马云的所有决策都源自阿里巴巴自身的发展需求,所作所为能够符合经济规律,既有宏图大志,又能做大事业,成为市场经济中真正的大鳄。
但我们还是不免有很多担心。
当然,鉴于这些无法理解的行为,还有一种可能是,企业家一时头脑发热而丧失了判断力,甚至不顾自己的战略和节奏。这种可能性也不小,其实这样的事也发生过不少。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可以视之为企业家的个人悲剧;但如果是前面说的那两种情况,那就是企业的悲剧,中国企业的悲剧。
但愿我们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