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导航,兴趣指引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的作文教学,教师应寻求教学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式,使学生从厌倦写作文,也使自己从厌倦改作文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创设习作情境,挖掘学生内心;二是注重语言积累,应对言语匮乏;三是练笔不拘形式,培养习作兴趣;四是改变评价方式,变批改为交流。
  关键词:情境积累 兴趣评价
  “记流水账,语言干瘪苍白,情感迟钝虚假……”这些一直是农村小学生习作的通病。因此,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令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习作情境,挖掘学生内心
  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时候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缺乏能引起他们写作欲望的情境。其实,学生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许多的感想,只是常常在作文成为一项作业的情况下,变得无话可说了。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很好地创设习作情境,把学生内心的宝藏挖掘出来,或者说以情境为触点,激发他们本身就具备的写作能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之前费心思创设习作情境。那么,如何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情感呢?我觉得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活动情境教学
  把活动引进课堂,是创设习作情景、激发习作情感的一种方法。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许多科学家小时候就是在玩中开启了探求知识的大门。把活动引进习作课堂能让学生全身心地体验到快乐,由快乐产生智慧的火花,打开情感的闸门,用笔书写心中的快乐,从而减轻了学生习作的心理负担,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做到了“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
  (二)实物情境教学
  真实的视觉刺激能诱发人的内心情感。如那些成功的影视巨作,它们之所以能扣人心弦、震撼人心,不就是因为给人以视觉的享受吗?视觉上的冲击能激发人内心深处的“情弦”,让人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这就是“情动而辞发”。小学生在习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正是因为心中“无情”所以“无辞”。因此在习作教学时,教师应创设情境,把实物引进课堂,让学生得到视觉上的冲击,这样他们自然就有话可说了。
  (三)生活情境教学
  正如施建平老师所说的“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习作不仅仅是以生活为源泉,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的一部分。邵坤老师的《放飞童年》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邵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许多学生生活的照片和许多精彩的瞬间,让学生喜滋滋地回顾生活当中的趣事,乐滋滋地演示游戏过程,动情地讲述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所有的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精彩。学生心中的那股情感的潮水也就自然地从笔端流淌而出。
  二、注重语言积累,应对言语匮乏
  叶圣陶曾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叶老先生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我觉得,没有语言积累就没有习作素材,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所以,我们在习作的指导中,应采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间接获取经验,积累语言。
  (一)课堂阅读教学──语言积累的“主阵地”
  “重视文本”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立足课堂、重视课本的阅读教学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教材选文具有经典性、可读性等优点,是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有不少课文在练习中有摘抄好词、好句的要求,要是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好这些好词、好句,就能为他们以后的写作铺好路了。
  (二)课外阅读延伸──语言积累的“百宝箱”
  语言积累仅仅靠课内是不够的,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学生阅读量不够多,也是导致他们阅读、作文失分的一个主要因素。叶圣陶先生早在50多年前就说过:“但凭一部国文教材,是够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作为小学教师,如果我们能每周创造一两次和学生一起阅读的机会,对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了解课外知识和信息都大有帮助。天长日久,学生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而且丰富了大脑仓库,这样在写作时就能有丰富的内容如泉涌出。
  三、练笔不拘形式,培养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习作的最重要的动力。尤其是对小学生,更有激发兴趣的可能和必要。传统的作文,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根据命题来写作,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而如果能打破这一限制,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就能实实在在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一)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坚持写日记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因为日记的内容和行事都比较广泛,可写看到的,可写想到的……这样容易写出真实的情感,不至于为了完成指定的习作任务而胡拼乱凑。
  (二)充分发挥课堂小练笔的作用
  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而且不同的文章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因而,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如果弃置不用,那么,这些素材将渐渐被学生遗忘。小练笔能让学生及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为今后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四、改变评价方式,变批改为面对面交流
  其实,最让我们教师感到痛苦的可能就属作文的批改了。以前批改作文,那可是吃力不讨好,教师拿着自己的红笔,就好像专业的医生拿着手术刀一样,对学生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所写的文章从头批到尾,到最后再看作文已经面目全非。再等学生拿回自己的作文本,你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吗?会是感激的心情吗?答案当然是没有。这样的作文批改只能让学生看到自己更多的缺点,而不能发现自己一丁点的优点。这样,学生将不会有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快乐。所以,这种批改方法对学生是不利的。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批改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出面的,口头的,也可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综合形式。”这是相对宽松的评价,它能让教师和学生都从上面窘迫的情况走出来。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学生的个性写作和特设写作都将有极大的好处。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面对面交流
  很多时候,我们都错失了和自己学生交流的最好时机。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时候从作文本交上来到批改,我们要耽搁好几天才有时间看。这就错过了与他们交流的好时机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的做法是学生什么时候交就什么时候看,并和学生交流他们自己的思路,或解决一些他们遇到的难题。如以前有一个学生,他写道:“我家周围的景色很美。门口有个大院子,远处有条长长的小河,河水很清很清。再远点的地方是一片大田野。你看我的家是不是很美啊!”这位学生在写作顺序上没有问题,是从近到远,语句上也很通顺。我就是觉得有点不对劲,仔细一想,原来问题出在这:他主要写了三个地方,大院子、小河、大田野,他没有一个地方是详细些的,只用了三两句话。所以,我就当面找他交流了一下,让他去修改一下,在三个地方选择一两个地方写详细一点。等再看到他的作文,果然算得上是一篇好作文了。
  (二)文字交流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机会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我们可以换种方式,变成文字交流。有的人想了,文字交流不就和批改一样嘛?那可不一样,它多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还有教师提的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少了很多缺少情感的批判和挑剔。自然而然,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保护,更有一种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更强的创作热情。并且,我常建议他们到处玩玩,特别是风景美的地方和感觉自由的地方。这样更能充实他们的创作素材。
  综上所述,我们对待学生的作文,从大的方面来说教师还是应该采取多样的、宽松的评估手段,静下心来看学生的作品,与学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愿意想写,多写,乐写。
  参考文献:
  [1]姚金中.厚积薄发,追求真实个性——注重生活和语言积累,促进个性化习作的有效尝试.
  [2]姬百合.创设习作情境,激发习作情感.
  [3]曾凡月.变批改为交流——作文批改新举措.
  [4]袁建.关于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经验.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对职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统计分析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培养职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并就此开展了构建职校“四维一体”人际交往辅导活动网络与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职校学生 人际交往 重要性 辅导活动网络  一、引言  在我坐班职校心理辅导室接待来访学生心理咨询期间,我经常会遇到类似于如下的两则人际交往案例:学生俞某因怕与人交往前来咨询。为了减少和舍友的接触,起先她早出晚归,后来干
期刊
摘要: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与模式的影响,艺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而忽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的现象,学生学习效率低。因此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刻不容缓。笔者就培养艺术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谈谈自己在教学课堂中用过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艺术生 数学学习 兴趣  数学是一门文化必修基础课。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方式对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一方面,数学高度的抽
期刊
摘要:我国研究生考试诚信的缺失与我国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和信任水平下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公众期望的反差、有效监督与制约机制的缺失、制度倾斜与不公正现象相关。  关键词:考试 诚信缺失 发生机制 治理思路  近年来,造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考试工作信任缺失局面的各种形式的负面事件不断发生。可以说,数量多、规模大、涉及面广是这类事件发生的特点。笔者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考试工作信任缺失的类型进行梳理,使纷繁复杂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即使在全面推行新课程理念的今天,在语文课堂上,传统阅读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依然明显。课堂上,学生学得被动,课堂气氛沉闷。略加思索,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理性化的阅读分析法已抑制了学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教育者,是教学的引导者。能否提高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活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环。传统的空洞的说教,照本宣读,一味地单向灌输,使得学生感到乏味、厌倦,甚至出现教师讲得起劲,学生睡倒一片的现象。“体验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求真、向善、爱美,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德育课 “体验式教学”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期刊
前不久,学校组织的汇课比赛中,一位教师的识字课让我深有感触。这位教师讲授的是一年级上册的《日月明》一课。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自由拼读课文,把屏幕中出示的汉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同桌读一读。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指名读、比赛读、接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认读,纠正读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些字是怎么组成的。学生顺利说出如“日加月组成明”等汉字加法。之后的巩固环节,教师设计了两个游戏:先是摘苹果游戏,出示课件,
期刊
摘要:小学生大多用感性的方式学习语文,在学习时形象观察多于抽象演义,情感体验多于理性把握,直觉感悟多于逻辑分析。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上,而语感正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本文从反复诵读、推敲品味、创设情境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感的培养作了阐述。  关键词:诵读 品味 情境 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德育手段与内容也要不断地更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这个平台就可以很好地提升德育效果。比如,利用视频来渗透德育意识,利用网站来强化德育意志,利用QQ进行交流,利用邮箱单独辅导,利用通讯来沟通家校,这些都是利用现代科技实施德育的策略。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德育取得实效。  关键词:巧用 科技 提升 德育 效果  社会的发展,网络与通讯工具的不断普及,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
期刊
现行的语文教材,很多课文文质兼美,但仅仅让学生阅读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盲目地给学生增加阅读量,也不能达不到阅读的预期效果。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所谓扩展阅读,是指以课文内容为阅读基点,围绕课文有关的知识能力要求,通过追踪、扩散,寻根究底,从而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的一种阅读方法。这种方法,犹如在阅读枝头缀满繁花,吸引着学生积极地撷取。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增强理解
期刊
《大山的儿子》是秦皇岛市小海燕评剧团,根据本市英武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家庚的事迹创作演出的。(编剧:李兴庚,石润生,导演:魏爱国)讲的是共产党员李家庚,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毅然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带领乡亲们搞养殖,扣大棚,引泉水,修公路。把一个燕山深处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山绿水甜,公路通的小康文明村。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曾批示:“李家庚同志的事迹十分感人,他是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干部的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