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五四期间“科学”、“民主”思想的社会背景下,涌现出的先哲们对科学教育的研究与思考,促进了中国近现代的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人们对科学观念的更新,本文梳理了五四期间的访华学者推士来华的经历,并与我国当时的科学教育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关键词:五四运动;科学教育;推士来华
一、科学思想启蒙与学制的保障
由于近代中国的时代局限,当时国内真正知道科学为何物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封建社会的学术文化长期被儒家经典所笼罩,科学技术是被看作“形而下”的末艺,不被重视。由于近代科技起自实学与西学的结合,“科学”概念及其含义在中国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科学”一词的最早出现,是在甲午战争以后。康有为在《日本书目志》中将日本汉字的“科学”直接译为中文。康有为也是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一词的人。他在年月进呈光绪帝的《请废八股试贴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中多次用了“科学”一词,“夫以总角至壮至老,实为最有用之年华,最可用之精力,假以从事科学,讲求政艺,则三百万之人才,足以当荷兰、瑞典、丹麦、瑞士之民数矣。”关于科学的外延或范围,五四先哲一般都做了狭义和广义的区别。从广义而言科学泛指一切关于社会生活和自然领域有调理的知识。狭义来说是指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及以后的近代科学。指传入我国的,包括自然知识、研究自然界的方法、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内容体系。科学就是一切有系统之知识的总和,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人事的知识。
近代中国颁布并实施的四个学制中都多少涉及到了科学教育的部分,体现在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制度建立之后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癸卯学制是第一个将近代科学规定为重要学习内容的学制,标志在科学教育在制度上得到初步确立。也是科学学科教师教育进入制度化的标志。其中初级师范学堂以培养初等、高等小学堂教员为宗旨,优级师范学堂开设更为深入的各种科学课程和教学法。
《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应该开设算术、格致;中学应开设算学,博物和理化的课程。但三者所占总教学内容比重小。还规定了实验课所用时间和比重。由于受但是国民经济所限,只有資金富裕学校的科学教学用具的比较齐全,南洋模范中学,南开中学,南洋中学等。但此时多数学校不具备财力进行实验课。
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中提倡在大学院外另设师范学校,开设了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博物等部。在民国之后,有学校自主开发乡土课程联结历史地理理科。
壬戌学制(1922新学制)标着中小学实施科学教育的良好制度环境的建立。学制颁布后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发起组织的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主持制定了各科课程标准刚要。其中物理化学生物都明确规定了时间所占比重和基本的实验项目。但是因为没有具体指标而流于形式。
二、推士访华经历与其科学思想
五四运动后,我国教育进入了师承美国阶段。1921年下半年,孟禄来中国调查后推荐了推士来华,作为当时教育改革的重要组织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的科学教育督导。并著《中国之科学与教育》和《科学教授法原理》,成为当时理科教学的指导用书,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前。1922年6月30日推士抵华,7月1日在南京的中国科学社总部做了中国第一次讲座。1922年的下半年时间里,推士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出差,出差期间主要和当地的科学教师、管理人员和政府官员开圆桌会议,给老师和师生一起开讲座,做演讲。对芜湖和安庆的教育机构做了一个特别的调查。1923年在国立东南大学开设了“科学教学之原则”的课程。对江苏科学教师进行短期培训。1924年也是讲座演讲和研讨会。工作量惊人,推士的工作把美国先进的科学教学法引入中国,改善了当时科学教育教学以及推动相关研究,也为中国科学教育人才培养做出了相应贡献。
推士对当时中国的科学教育提出了一些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教育的财政
推士认为当时科学教师的培训经费短缺,教师生活困难,科学教师的工资拖欠,学校各方面实验等由于资金问题运转困难,教学设备缺乏。推士认为这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薄弱导致的,所以推士认为要想解决教育财政的问题只能从国家政策入手。当时的教育经费多掌握在但是推士的这一建议有其可取之处,因为教育的回报时间较长,如果提高了入学率能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与今后的国民生产力。但推士的这一建议具有局限性,在当时的中国普通平民最基本的生存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根本没有余力去送自己孩子上学。
2.教育与政治
推士认为当时的学习管理具有很明显的政治印记。学校内部管理多由校长一人控制,还经常受到军阀干预财政决策等,在学校人事方面,裙带影响严重,教育资金被军阀或政治活动挪用,学校整个笼罩旨在政治权威的奴役下。推士认为教育应该独立与政治,因为推士来自于美国,在美国三权分立的背景下,美国的学校分管于各州,而不直属于联邦政府,且美国的学校具有较高的自由度。推士建议效仿美国学校,成立学校董事会,学校有关事宜都经过董事会商议讨论后决定。学校独立与政治的权益建立立法保障。
3.教师训练与监管
推士认为当时科学教育的薄弱是由于教师没受过专门的教学训练,并建议当时的师范学校与大学开始专门心理学、教育学必修课,并推出科学教师专门的课程与培养体系。在教师监管方面,当时的科学教师没有专门懂教育的“督导”来测评教师,而是由政府官员来替代。推士建议应设立各科教师监管部门,监管部门的人员或管理者应该由大学或师范类院校进行培养。
4.教师授课方式
推士发现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教师的科学课程水平较低,通过推士自己开设的教学论坛观察那些科学教师发现,中国的科学教师还是有兴趣提高授课水平,但局限于对授课的方式认识不足,习惯性的采取讲授型的授课方式。近现代的中国为外来文化打开了一个窗口,科学教师了解除了讲授法以外,还有练习法、讨论法、实验法。推士建议设立国立初等学校自然课委员会。
三、启示
我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的提出,决定了科学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同时也预示一个科学教育的春天。值此时刻,我们总结历史,联系现实,展望未来,备感对近代科学教育思想进行综合考察和全面评估的重要性,它留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是多方面的。
从推士访华对中国科学教育发现的问题与提出的建议中发现,教育的发展不但受限于当时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政治局势,而且受限于当时的师资情况。现金科学教育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就必须具有研究的精神,不仅研究本学科的知识内容,还应研究如何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三个维度的内容关联到一起。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李醒民.关于科学史的几个问题[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02)
[2]王伦信.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
[3]王大明,张懿璇.推士中国之行记略[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版),2010,(05)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关键词:五四运动;科学教育;推士来华
一、科学思想启蒙与学制的保障
由于近代中国的时代局限,当时国内真正知道科学为何物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封建社会的学术文化长期被儒家经典所笼罩,科学技术是被看作“形而下”的末艺,不被重视。由于近代科技起自实学与西学的结合,“科学”概念及其含义在中国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科学”一词的最早出现,是在甲午战争以后。康有为在《日本书目志》中将日本汉字的“科学”直接译为中文。康有为也是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一词的人。他在年月进呈光绪帝的《请废八股试贴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中多次用了“科学”一词,“夫以总角至壮至老,实为最有用之年华,最可用之精力,假以从事科学,讲求政艺,则三百万之人才,足以当荷兰、瑞典、丹麦、瑞士之民数矣。”关于科学的外延或范围,五四先哲一般都做了狭义和广义的区别。从广义而言科学泛指一切关于社会生活和自然领域有调理的知识。狭义来说是指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及以后的近代科学。指传入我国的,包括自然知识、研究自然界的方法、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内容体系。科学就是一切有系统之知识的总和,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人事的知识。
近代中国颁布并实施的四个学制中都多少涉及到了科学教育的部分,体现在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制度建立之后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癸卯学制是第一个将近代科学规定为重要学习内容的学制,标志在科学教育在制度上得到初步确立。也是科学学科教师教育进入制度化的标志。其中初级师范学堂以培养初等、高等小学堂教员为宗旨,优级师范学堂开设更为深入的各种科学课程和教学法。
《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应该开设算术、格致;中学应开设算学,博物和理化的课程。但三者所占总教学内容比重小。还规定了实验课所用时间和比重。由于受但是国民经济所限,只有資金富裕学校的科学教学用具的比较齐全,南洋模范中学,南开中学,南洋中学等。但此时多数学校不具备财力进行实验课。
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中提倡在大学院外另设师范学校,开设了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博物等部。在民国之后,有学校自主开发乡土课程联结历史地理理科。
壬戌学制(1922新学制)标着中小学实施科学教育的良好制度环境的建立。学制颁布后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发起组织的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主持制定了各科课程标准刚要。其中物理化学生物都明确规定了时间所占比重和基本的实验项目。但是因为没有具体指标而流于形式。
二、推士访华经历与其科学思想
五四运动后,我国教育进入了师承美国阶段。1921年下半年,孟禄来中国调查后推荐了推士来华,作为当时教育改革的重要组织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的科学教育督导。并著《中国之科学与教育》和《科学教授法原理》,成为当时理科教学的指导用书,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前。1922年6月30日推士抵华,7月1日在南京的中国科学社总部做了中国第一次讲座。1922年的下半年时间里,推士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出差,出差期间主要和当地的科学教师、管理人员和政府官员开圆桌会议,给老师和师生一起开讲座,做演讲。对芜湖和安庆的教育机构做了一个特别的调查。1923年在国立东南大学开设了“科学教学之原则”的课程。对江苏科学教师进行短期培训。1924年也是讲座演讲和研讨会。工作量惊人,推士的工作把美国先进的科学教学法引入中国,改善了当时科学教育教学以及推动相关研究,也为中国科学教育人才培养做出了相应贡献。
推士对当时中国的科学教育提出了一些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教育的财政
推士认为当时科学教师的培训经费短缺,教师生活困难,科学教师的工资拖欠,学校各方面实验等由于资金问题运转困难,教学设备缺乏。推士认为这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薄弱导致的,所以推士认为要想解决教育财政的问题只能从国家政策入手。当时的教育经费多掌握在但是推士的这一建议有其可取之处,因为教育的回报时间较长,如果提高了入学率能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与今后的国民生产力。但推士的这一建议具有局限性,在当时的中国普通平民最基本的生存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根本没有余力去送自己孩子上学。
2.教育与政治
推士认为当时的学习管理具有很明显的政治印记。学校内部管理多由校长一人控制,还经常受到军阀干预财政决策等,在学校人事方面,裙带影响严重,教育资金被军阀或政治活动挪用,学校整个笼罩旨在政治权威的奴役下。推士认为教育应该独立与政治,因为推士来自于美国,在美国三权分立的背景下,美国的学校分管于各州,而不直属于联邦政府,且美国的学校具有较高的自由度。推士建议效仿美国学校,成立学校董事会,学校有关事宜都经过董事会商议讨论后决定。学校独立与政治的权益建立立法保障。
3.教师训练与监管
推士认为当时科学教育的薄弱是由于教师没受过专门的教学训练,并建议当时的师范学校与大学开始专门心理学、教育学必修课,并推出科学教师专门的课程与培养体系。在教师监管方面,当时的科学教师没有专门懂教育的“督导”来测评教师,而是由政府官员来替代。推士建议应设立各科教师监管部门,监管部门的人员或管理者应该由大学或师范类院校进行培养。
4.教师授课方式
推士发现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教师的科学课程水平较低,通过推士自己开设的教学论坛观察那些科学教师发现,中国的科学教师还是有兴趣提高授课水平,但局限于对授课的方式认识不足,习惯性的采取讲授型的授课方式。近现代的中国为外来文化打开了一个窗口,科学教师了解除了讲授法以外,还有练习法、讨论法、实验法。推士建议设立国立初等学校自然课委员会。
三、启示
我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的提出,决定了科学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同时也预示一个科学教育的春天。值此时刻,我们总结历史,联系现实,展望未来,备感对近代科学教育思想进行综合考察和全面评估的重要性,它留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是多方面的。
从推士访华对中国科学教育发现的问题与提出的建议中发现,教育的发展不但受限于当时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政治局势,而且受限于当时的师资情况。现金科学教育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就必须具有研究的精神,不仅研究本学科的知识内容,还应研究如何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三个维度的内容关联到一起。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李醒民.关于科学史的几个问题[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02)
[2]王伦信.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
[3]王大明,张懿璇.推士中国之行记略[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版),2010,(05)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