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加强对中暑的认识,做到积极救治,针对性健康教育,细致护理,积极预防治疗。方法 针对我社区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27例中暑患者,分析中暑发生原因,早期积极实施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中暑患者在医护人员积极救治,耐心细致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后,病情快速好转,康复出院。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对降低中暑发生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中暑、健康教育、护理
炎热的夏季,中暑频发。中暑是因为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出现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老弱及产妇、颅脑疾病的患者等耐热能力差者,尤易中暑。作好以下方面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可预防、避免中暑发生。
1、首先要了解中暑的原因: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如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再加上人呼吸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至0.7%~1%时,使人的嗅觉神经麻痹、呼吸急促、身体抵抗力低下,导致中暑发生。
2、2.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中,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
2.2、轻度中暑: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 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此时体温超过38℃。
2.3、重度中暑:除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表现外,并伴有头痛、不安、昏厥、昏迷、痉挛 或高热。重症中暑按表现不同可为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2.3.1热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浅快,神智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2.3.2热痉挛 :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2.3.3热射病: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造成颅内温度增高(最高可达42℃)。中暑者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故发生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体温可轻度增高。上述情况有时可合并出现。
3、中暑时的紧急救护:
3.1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3.2冰敷: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每10—15分钟测量1次体温。尽量扇凉以降低他的体温到正常温度。 3.3 补充液体: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3.4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要点:户外运动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长时间曝晒在猛烈的阳光下,体内的热温未能充分散发,使体温升高,脑内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连受破坏而停止活动,这就是中暑。给患者多饮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霍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有血压下降、虚脱时应立即平躺,及时上医院。 4、防护措施:
4.1 大量饮水。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同时,要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多食新鲜蔬菜、瓜果。
4.2夏天尽量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外出要躲避烈日,最好不要在10:00至16:00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必须外出时一定作好防范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擦防晒值SPF 15及以上的UVA/UVB防晒剂,准备充足水及饮料、药品。虽然各种人群均可受到高温中暑影响,但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发生危险,应格外予以关注。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在高温天气应特别注意,及时观察是否出现中暑征兆,夏天尽量不外出。
4.3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高,易疲劳。充足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即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同时注意不要贪凉快,以免感冒。
强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可降低中暑发生率,即使中暑也能自救及护理其他中暑患者,故中暑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意义重大。
【关键词】中暑、健康教育、护理
炎热的夏季,中暑频发。中暑是因为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出现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老弱及产妇、颅脑疾病的患者等耐热能力差者,尤易中暑。作好以下方面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可预防、避免中暑发生。
1、首先要了解中暑的原因: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如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再加上人呼吸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至0.7%~1%时,使人的嗅觉神经麻痹、呼吸急促、身体抵抗力低下,导致中暑发生。
2、2.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中,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
2.2、轻度中暑: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 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此时体温超过38℃。
2.3、重度中暑:除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表现外,并伴有头痛、不安、昏厥、昏迷、痉挛 或高热。重症中暑按表现不同可为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2.3.1热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浅快,神智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2.3.2热痉挛 :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2.3.3热射病: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造成颅内温度增高(最高可达42℃)。中暑者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故发生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体温可轻度增高。上述情况有时可合并出现。
3、中暑时的紧急救护:
3.1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3.2冰敷: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每10—15分钟测量1次体温。尽量扇凉以降低他的体温到正常温度。 3.3 补充液体: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3.4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要点:户外运动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长时间曝晒在猛烈的阳光下,体内的热温未能充分散发,使体温升高,脑内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连受破坏而停止活动,这就是中暑。给患者多饮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霍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有血压下降、虚脱时应立即平躺,及时上医院。 4、防护措施:
4.1 大量饮水。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同时,要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多食新鲜蔬菜、瓜果。
4.2夏天尽量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外出要躲避烈日,最好不要在10:00至16:00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必须外出时一定作好防范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擦防晒值SPF 15及以上的UVA/UVB防晒剂,准备充足水及饮料、药品。虽然各种人群均可受到高温中暑影响,但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发生危险,应格外予以关注。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在高温天气应特别注意,及时观察是否出现中暑征兆,夏天尽量不外出。
4.3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高,易疲劳。充足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即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同时注意不要贪凉快,以免感冒。
强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可降低中暑发生率,即使中暑也能自救及护理其他中暑患者,故中暑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