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十兄弟 我还没有坐上酒席, 人已经少了很多个,他们散落各地。 那桌告别的酒席 每个人的生命中只出现一次—— 在出门娶亲的前夜, 一桌特设的酒席像轮渡码头, 新郎端起酒杯敬向在座的九位未婚兄弟, 九位兄弟随即斟满他的杯子。 烟火爬满墙壁,熏黑了房梁, 酒融入血,而沸腾的情感 最终冷却成墙脚的残雪。 这桌酒席消失多年, 离乡的人们搭上天际的航班。 酒瓶空空,风吹过院子空旷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兄弟
我还没有坐上酒席,
人已经少了很多个,他们散落各地。
那桌告别的酒席
每个人的生命中只出现一次——
在出门娶亲的前夜,
一桌特设的酒席像轮渡码头,
新郎端起酒杯敬向在座的九位未婚兄弟,
九位兄弟随即斟满他的杯子。
烟火爬满墙壁,熏黑了房梁,
酒融入血,而沸腾的情感
最终冷却成墙脚的残雪。
这桌酒席消失多年,
离乡的人们搭上天际的航班。
酒瓶空空,风吹过院子空旷的水泥地。
我坐在桌边,有人会铺好桌布,摆上碗筷,
往每只杯子倒上谷酒,
掌勺厨子又扯起嗓门催人上菜。
我坐在桌边,一辆收割机隆隆开过,
我的黑发少了一点,
父辈们的日子,还有我的日子都少了一点。
那些旧时场景,我平时已经淡忘,
偶然想起便发愿赶赴那桌酒席。
人们聚在堂屋,酒已倒好,
桌邊的长凳总是没法坐满,时光收割了所有人。
秋夜鸟鸣
每在深秋的日子,更多是夜里
鸟叫从高空传来,
我总是不经意遇到这位久违的朋友。
它去向年年要到的地方,
我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看不见的鸟,在我的头脑
已成为一个既定的符号,
常常给我一击,
像棒喝又像突袭。
一位朋友说去北方,她拒绝
伸筷子去搛酒席上那钵炖好的大雁,
我为此而对她多了一些好感。
在汽车呼啸声的间歇、楼宇的缝隙,
一声鸟叫落下来,穿越重重夜色,
荡进我的耳朵,清洗迟钝的鼓膜。
那只鸟是领头还是已经落单,
它的处境,我无从得知。
我了解一点它的生活习性,
也知道自己不孤单也不合群。
滇朴林
我们特意骑车去河边
看那些滇朴。刚刚立冬,傍晚
夕阳从眼皮缝里射出来的最后光束
落在那些树上,叶子亮黄亮黄。
多好瞧啊!你轻声说着,像在叹气。
我从前去一个地方,也有一片滇朴树林,
当地彝人还给它取了名字。
春天来了,人们穿上新衣服
(在衣服上,花了很多夜晚
女人们绣出斑斓的花鸟虫鱼)
聚在树林空地,跳舞,唱歌,
小伙子在人群里寻找自己中意的姑娘。
直到夜色弥漫,一拨拨男女走了,
第二年又来一拨新人,
歌声仍然响起,和季节一样准时。
那个该相遇的春天,总有人错过什么,
剩下自己像目击证人徒然端详整树的金黄。
还有多久,天将会黑,
在冬天后面,春天又会到来,
年年回荡山谷的歌声
再度潮水般冲刷一群男女的心。
其他文献
一张照片到底要表达些什么? 鬼海弘雄避而不谈。 鬼海是一位出生于1945年的日本摄影家。他做过货车司机、造船厂工人、远洋渔船船夫、暗房工作人员等,快40岁开始摄影,拍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一直在消磨,他们在黑暗中观察,不说话,看到的听到的都深深地融化在骨血里,等待有朝一日绽放成烟火。鬼海的摄影作品频频获奖,继而写文,写生命中的过客,并陆续在报刊上发表。《那些渐渐喜欢上人的日子》就是这样一本书。
一 从塞维利亚的过夜巴士上下车的时候,天还没亮。对着手表上的指针算了算时差,差不多是早上5点。 带着朦胧的睡意,透过微弱的灯光环视四周,依稀可以看到沉浸在夜幕之中尚未苏醒的整座城市的轮廓。从建筑风格来看,这是一座与塞维利亚、巴塞罗那,抑或是西班牙的其它城市,都不一样的城市——记得刚经历了十几个小时漫长飞行抵达西班牙巴塞罗那的那个晚上,微光之下,浓烈的异国气息扑面而来——哥特式建筑标志性的尖顶、
“泱泱中华,悠悠古邦;地大物博,源远流长。长城巍峨,运河浩荡;两条巨龙,神州形象。千载运河,举世无双;南驰吴越,北走燕乡。荡荡碧水,点缀炎黄;飞龙灵秀,气势雄壮。养育黎庶,灌溉沃壤;玉带飘舞,传播文明,载入史章;世界遗产……” 从县城西部移居城乡结合部的中运河北岸定居。第一天早晨,铺纸、握笔,正楷书写着久仰的马惠彬先生的《大运河赋》。 初次走进县城时,时刻为住处犯愁。租房总有寄人篱下的伤感。在
主持人点评 银杏文学社的诗歌创作,是云南大学文学院自1980年代以来的一个小传统。创办文学社的当事人之一张稼文这样写道:“上午课休时间,四合院内,在那几棵枝干灰白、光滑的紫薇树下,一个黑且矮的家伙朝刘梦轩走来。……‘现在的那些诗歌太旧了。’大魏说,‘诗人要像上帝一样思考,像普通人一样的说话、生活。’……大魏说他早打算约人办一个文学社。这家伙略微有些大舌头。刘梦轩听得肃然起敬,心头随之火热。”为什
一 寄尘轩里蹩进来一个闲人,背着手滴溜溜乱转,眼睛却朝着茶台边对坐着喝茶的两位,嘴里直嚷嚷:“哎哟,小朱老板啊,你店里这些货色还属我卖给你的这支翎管好吧!这灯光一照就完全够得上羊脂级啦!啊?哈哈……”咋咋呼呼的,纯属没话找话。这店铺面积不过十几个平方,狭长的一条,坐东朝西,初夏的血红落晖正好漾满店堂,把人脸都镀成了枣红色。当着人家顾客的面,来这么一手,明摆着是上门撬客户嘛,小朱仰起关二爷般的脸,
午后突然一阵手机铃声响起,我和孩子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快递员打来的,说有一箱快递放在了门卫室要抓紧去拿,貌似有什么东西坏了,一股味儿,箱子也因小雨潮湿了。我一听就知道,是母亲又寄蔬菜来跟我分享丰产的成果了,于是思绪飘向了远方的家乡和那一年四季生机勃勃丰收满满的小院。 我从幼年到上高中之前一直和父母住在小镇医院的家属区内,我家有一个红砖墙围起来的小院子,这院子就像我家的小型农场和田地,种花种菜养猫
“我的影片是我终身漫长而连续不断的一场演出。” ——费德里科·费里尼第一场 对于这件事,镇上的人已经说什么的都有了……董夫人告诉我们,牌坊建起来的彼时,天气略有阴晦。她不想再多说什么。就在这平常的一天,北方溽热的夏季,一个史料研究员躲在第三资料室一张缺角的桌上做着日常的研究工作。 我想象着他翻动书页的动作和神态—— 这个人慢慢抬起头,若有所思地看向四周。 房间静谧而幽深。他不知道同事何时
火车 陈燃坐过很多次火车。她去过的地方不多,也不远,从南京到景山,从景山到南京。五六小时车程,总能在抵达疲乏边界之前到站。每每钻进车厢,总有一团浓郁的烟气扑面而来,将她包裹,空气凝滞不动,异常沉闷。在车厢连接处站着吸烟的人,他们彻夜未眠,吞吐着浊味和倦怠。落座后,面对陌生的人群,她总觉得这里与记忆中遗落的世界更近些。 邻座叔嫂延续着陆上的规矩,各尽地主之谊,热络招待,帮她把行李箱塞进座下,背包
《卡斯特桥市市长》 【英】托马斯·哈代 张玲 张扬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3月,定价:17.00元 刘心武导读: 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受家庭影响喜欢阅读,喜欢读文学书,喜欢读小说,喜欢读长篇小说,喜欢读翻译过来的外国长篇小说。有天我得到一本英国小说,小说开头写一对夫妻在田野上行走,丈夫是个打草工人,背着打草工具,他的妻子与他并肩行走,怀里抱着一个女婴,他们走啊走啊,走到一个露天集市。在
在七月的一个下午,我邀请复旦大学的张怡微老师来学校给我们的本科生做了一场关于散文写作的讲座。在讲座中她提到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她认为散文是不能虚构的,散文的创作过程,“是接受生活给你的答案”。她还提到作家王安忆曾经写过的一篇关于散文的长文,其中有一段我也非常喜欢:“散文在语言上没有虚构的权利,它必须实话实说。看起来它是没有限制的,然而,所有的限制其实都是形式,一旦失去限制,也就失去了形式。失去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