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和需求分析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pjk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地方企业对校企合作现状、意愿和需求的问卷调查,发现产教融合背景下阻碍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是:校企双方价值追求存在差异,合作体系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合作模式不够成熟,政策环境不够完善。为此,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搭建多方合作平台,加强校企沟通,寻求双方价值认同,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培育优质成熟的校企合作工作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意愿;需求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教学标准视角下中职校专业课程‘课证融通’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D/2020/02/276);2019-2020年度江阴市教育科研专项资金重大项目“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化研究”(项目编号:2019ZD/03)
  作者简介:李松,男,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产学研合作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8-0120-08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产教融合是国家产业发展的动力源。自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来,党和国家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之相关的文件也陆续出台。从职业教育来看,要深化产教融合,关键是校企合作,但由于长期以来产业与教育各自的独立发展,产教融合“融而不合”、校企合作“校熱企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了解企业真实需求、掌握校企合作实际困难、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才是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正确途径。为此,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江阴中专)在现有校企合作基础上,选取160家企业,分别从校企合作现状、校企合作意愿、校企合作需求及校企合作建议四个方面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本研究分析了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与痛点,以为后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化研究提供参考。
  一、问卷调查设计
  (一)样本选择
  因问卷内容相对专业,为保证调查信息的真实有效,本次调查问卷的样本选择是邀请与江阴中专已经开展各类合作的企业代表,参加调查的企业类型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问卷对象以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为主,也有中小企业的企业法人,他们均是在以往合作中对接校企合作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对以往的合作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对未来的合作能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设性意见。
  (二)问卷设计
  能否通过调查问卷取得真实有效的调查数据,调查问卷的设计至关重要。问卷设计一般包括以下七步:明确调查目的、了解背景知识、确定问题内容、选择问题形式、分析问卷信度、效度后修正问卷、确定问卷。本次调查问卷中目的、背景明确,问题内容围绕校企合作现状、意愿、需求和建议四个方面进行设计,问题形式有单选题、多选题、量表题和填空题(简述题)等,并通过小范围测试问卷后稍加修正完成问卷设计。
  1.信度检查。信度即可靠性或可信度,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指标,信度指标是通过对问卷回收后的数据统计得出的[1]。为了能获得较高的问卷信度,调查问卷的前期设计至关重要,本次问卷主要调研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待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因此,一方面,从样本选择方面提高信度,即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已有合作的企业代表参加调查,避免参加问卷的对象不了解问卷内容而随意回答,从而失去问卷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在问卷内容设计中优化问题避免内容歧义,量化尺度统一明确便于统计。问卷在对企业校企合作被动意愿和主动意愿、校企合作需求等方面共设置了10项量表尺度问题,在回收数据信度检验中,本问卷的信度参数如表2所示,属于高信度问卷。
  2.效度检查。效度即问卷的正确程度,指问卷能测出其所要调查内容的准确程度。效度越高则表示问卷越能反映真实问题[1]。问卷效度包括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等。在本问卷调查的效度设计中,针对提高问卷效度的设计,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1)在达成问卷目的的前提下尽量精选问卷,保护答题人的答题热情,消除抵触情绪,提高问卷表面效度;(2)清晰表达问卷意图,在征询被问卷者意见时,减少问题内容的冗余,量表题采用五级量表,便于被问卷者快速准确地完成选择,提高问卷内容效度;(3)借助问卷星平台,根据问卷题目内容,灵活使用单选、多选、排序、量表等不同题型,提高问卷结构效度。本次问卷围绕调查目的,共设计了25个问题,通过对回收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检验,得出表3所示检验数据,且显示数据合理,其中KMO=0.724,表明效度较高,适合因子分析,能为后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结果分析
  (一)数据统计与处理
  参加本次调查的共160家企业,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数据采用IBM SPSS 20统计分析。
  (二)统计数据分析
  1.从企业用工情况统计发现,员工是中职校毕业生占20%以下的企业占比39.86%,20%~50%的占比35.14%,50%以上的占比25%,说明中职校毕业生在企业员工队伍中的占比仍然不高。这与参加调研的企业所属的产业有关,如其中的长电科技、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其企业内员工分层跨度较大,研发、管理层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生产一线工人中还存在大量外来务工新市民;而海鹏汽车、诺普得等中小型技术企业中则有较大比例的员工为中职校毕业生。
  2.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愿的分析包括被动与主动开展统计分析。被动意愿是指学校希望企业参与的涉及学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合作事项,其问卷统计情况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在企业是否愿意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建议问题中,均值为4.750,接近5分,而原问卷量表中5分表示非常愿意,由此可知,企业均能以长远眼光看待未来市场的人力资源结构,均希望学校能考虑企业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在是否愿意参与中职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业评价的问题中,均值为4.574,处在4分与5分中间,而原问卷量表中4分表示愿意,5分表示非常愿意,由此可知,大多数企业还是愿意参与职业学校的教学和学生评价工作的;同样的情况,其余在是否愿意为中职校教师提供实践机会、是否愿意为中职校提供兼职教师、是否愿意为中职校提供实训设备的问题中,统计数据显示,企业针对问题的调查结论均为愿意至非常愿意之间。可见,所有企业对校企合作不排斥,在学校主动邀请其开展合作时,绝大多数都是非常愿意参与的,且国企和大型民企还普遍愿意承担一定的人财物投入。   校企合作主动意愿是指企业希望学校参与的涉及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合作事项,其问卷统计情况如表5所示。原问卷问题采用5阶量表,从1分至5分,分别对应为非常不愿意、不愿意、无所谓、愿意和非常愿意。由表5可知,在是否愿意与职业院校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的问题中,均值为4.291,接近并高于4分,表示企业愿意与中职院校一起开展科技攻关;在是否愿意委托中职校进行员工培训的问题中,均值为4.737,接近5分,表示企业非常愿意委托中职校开展员工培训;在是否愿意担任学校与行业协会合作的沟通桥梁问题中,均值为3.655,接近4分,表示企业愿意帮助学校与行业协会沟通服务;在是否愿意与学校共同开设订单班、冠名班等联合培养模式的问题中,均值为2.885,接近3分,表示企业总体对开设订单班、冠名班的联合培养模式保持观望状态;在企业是否愿意接受中职校毕业生为企业员工的问题中,均值为4.743,接近5分,表示企业非常愿意接受中职校毕业生成为企业员工。从以上企业主动合作意愿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对招录中职校毕业生和委托中职校为已有员工培训的意愿非常强烈,这也是企业与学校合作的主要动力;同时,企业也愿意与中职校一起开展科技攻关,而在担任学校与行业协会沟通桥梁和开展联合培养两个问卷题中,企业总体意愿为“无所谓”和“不愿意”。针对该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许多企业在是否愿意担任行业协会沟通桥梁中选择“无所谓”是因为有70多家受访企业自身还不在相关的行业协会中;而选择不愿意与学校开设订单、冠名联合培养的企业中,绝大多数是普通民企,其本身经营和管理精力不允许开展联合培养,有个别企业是之前与学校开设过订单培养的企业,但最终所培养人才的企业留用率非常低,使得企业失去了联合培养的热情。由此可见,企业愿意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因,主要还在物色新员工、培训老员工、获取新技术和实现资源共享四个方面。
  从问卷中还发现一个问题,有多家企业没有加入行业协会,或者是江阴地方尚未成立相关的行业协会。可见,目前江阴的行业协会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未来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急需加强地方行业商协会的建设。
  3.本次调查问卷中,除了以上量表题外,还针对校企合作开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措施进行了非量表问卷调查。合作现状方面,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因分析中,有54.05%认为能提前物色到好员工,52.02%认为能帮助企业宣传企业品牌,41.89%认为能为企业完成应急人才的培养,45.95%认为能引进新的技术和活力,47.97%認为可以实现校企资源共享,22.97%则认为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怎样培养中职校实习生的问题中,有75%的企业选择按需分配岗位,认真培养,其中有17.57%的会与学校联合进行双导师制培养;有10.13%的企业让学生在实习期以旁观为主,由师傅示范。在企业已设独立培训机构并能享受人员培养政府补贴时,是否还愿意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问题中,有93.2%的企业表示仍愿意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这主要出于多样化培养、增加员工职业能力梯度和资源共享多层次发展的出发点考虑。
  4.在关于影响企业主动合作的原因方面,对于在企业顶岗实习的中职学生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有58.11%的企业认为他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强,不能直接上岗;有66.89%的企业认为学生自我期望值过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37.16%的企业提到其纪律观念不强,工作时擅自离岗,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缺乏社会经验。关于企业认为目前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因,有33.11%的问卷反映缺乏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法律规范约束;有67.57%的问卷反映没有很好的校企双方交流平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够通畅;有35.14%的问卷反映合作育人没有保障,培养的学生可能流失,校企合作缺乏专项经费支持;有33.11%的问卷提到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和安全风险,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5.在未来合作的建议方面,对于企业希望在校企合作中享受哪些优惠政策的问题,有72.97%的企业希望设立国家或地方政府校企合作专项基金,给予校企合作项目基金支持或奖励,希望员工职业培训费用可以得到政府补助;有77.03%的企业希望用于教育的所有费用可以计入生产成本或减免所得税,设立国家或地方政府校企合作贡献奖,由政府部门表彰优秀的企业或个人。在学校为企业培养员工方面需要哪些改进的多选问题中,有75%的企业提出加强专业技能培养,58.11%的企业提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50%的企业提出更新专业理论教学,39.86%的企业提出加强与企业需求的对接,29.05%的企业提出改善专业教学设施设备,12.16%的企业提出应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在结合当前的校企合作实际情况,提出对未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的建议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建议有:(1)在学生培养学制的中后期,由企业师傅带入企业课程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2)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培养,应企业所需,与市场接轨,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3)配合市场发展、企业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业技能和思想动态,尝试学科跨界、专业互补;(4)优势互补、资源利用最大化,让企业师傅进校授课、节假日授课、公司提供线上答疑。
  (三)结论
  综上,通过对企业在校企合作现状、意愿、需求和建议四个方面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开展存在以下经验和不足。
  1.校企合作价值认同方面。无论是大型国企、民企,还是普通中小型民企,均对校企合作持积极的认识。同时,不同企业受其规模影响,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深度尚有差距,一般而言,大型国企、民企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认识更深,眼光更远,相应地也更加愿意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主动开展校企合作。而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虽然也有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但受其规模、管理、资源的限制,更多的还是被动参与校企合作。
  2.校企合作政策环境方面。虽然企业一致认为目前国家在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导向上体现了从上至下的重视与关切,但具体到地方上的落地,许多优惠激励政策尚不够具体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如:对企业相关财税补贴尚未有具体流程指导,政策文件中提到的“在财政、税收、信用、土地上享受优惠”的政策怎样落实不够具体;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申报通过率也不是很高,对地方企业的辐射作用还不明显。因此,许多企业仍在观望之中,政策激励的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放大。   3.校企合作工作模式方面。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得以广泛开展,但校企合作没有可迁移的工作模式,校企合作受到地区、学校、专业、教师、学生和社会环境等多方因素影响,每个合作项目都只是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完善,目前还缺乏成熟可行的可借鉴合作模式。因此,需要更多的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校企合作,开展更多典型案例的创新实践,提供更多可借鉴的工作模式,以助推校企合作日趋完善、不断深化。
  4.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方面。当前,职业教育普遍能够获得地方企业的认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满意度较高;但同时也发现,校企双方对校企联合培养的绩效评价的侧重略有不同。学校侧重学生知识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企业更加关注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和企业忠诚度的确立。因此,如何协调平衡两者之间的差异,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若以升学为导向的中高职衔接等类型的学生培养来说,应采用学校评价,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评价校企合作绩效;若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的联合培养进行评价,则应偏向企业用人需求的评价,职业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在校内共同培养和顶岗实习阶段,通过教育管理的手段,帮助企业共同提升学生的顶岗能力和企业忠诚度,保证校企共同培养的学生有较高的留任率。
  三、启示与对策
  (一)寻求校企合作多方的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是不同社会主体之间通过互相交往、沟通、联系等行为之后对某种价值的认可,价值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成员的追求目标和自身的价值取向,会影响社会成员对共同价值规范的认可和遵循[2]。简而言之,价值认同是不同社会主体形成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校企合作中亦如此。
  以往的校企合作通常只是一味考虑怎样调动企业参与热情,往往以利益引导为主,没有从其自身发展需求出发,去引导企业与学校形成价值认同,因而造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内驱力不足。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更多的社会主体进入产教融合工作圈,如何让身在其中的各方都形成价值认同,积极的对话与互动是最佳方法。因此,本文建议应促使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组建地方产教联盟,积极组织产教对话,增强产教互动,从各自的角度去思考和推动校企合作,使政、企、行、校多方形成共同价值追求,共同关注地方经济和产业升级,关注企业发展和人才供给,关注地方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与办学质量,形成一致的产教融合价值认同。
  (二)营造校企合作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指影響公共政策生成、运行、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一切条件的总和,政策环境比通常所说的制度体系更加抽象、外延更广、内涵更丰富,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动态性的特征。目前,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教融合的纵向推进[3]。究其原因,也是因为整体政策环境尚未成熟,制度体系建设缺乏可参考的范例和模式。因此,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校企合作政策环境,是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的土壤和基础。
  良好校企合作政策环境的营造需要以政府主导、行业参与、企业主动、学校主体为工作基础,逐步建立“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制度体系健全路径。“自下而上”是指政策环境建设初期,政府发挥指导和支持的作用,适当放大“放管服”职能,给予产教双方一定的自由度,让产教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有更大的创新实践空间,通过不断摸索尝试,寻找最优融合途径,形成优秀的融合典型案例,并将这种优秀案例归纳总结,形成范例,为政府的政策修订提供实证支持。“自上而下”是指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证明,在前人的改革实践经验已确认可以借鉴的时候,各地政府部门可以联合各社会组织,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制定和健全地方产教融合制度,实现“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导。
  (三)培育校企合作成熟工作模式
  成熟的校企合作工作模式主要包含完整的组织架构、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成熟的实施路径。
  产业与教育融而不合的“两张皮”问题是影响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4]。如何让产教双方不断融合,搭建产教融合协同体系是基础性工作。因此,建议在产教融合协同体系建设中,应广泛利用政、企、行、校多方资源优势,搭建区域产教供需对接平台、产教联盟、职教集团、科协组织、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校企技术服务队、职业体验中心、企业工作站、名师工作坊等各种组织为典型的合作平台,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产教融合体系。
  为使搭建的组织体系长期稳定发挥效能,完善的工作机制必不可少,校企合作工作机制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合作体系的职权功能,并通过较为完备的工作制度协调工作程序,才能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以江阴中专为例,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地方产业人才为中心目标,学校重点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三方面形成工作机制,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三个保障:(1)完善专业建设工作机制,保障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对口,培养目标适应岗位需求;(2)完善课程建设工作机制,保障培养内容严格贯彻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所培养的人才对标合规、技能过硬;(3)完善教学实施工作机制,保障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得以实施,“三教”改革、“三全”育人得以落实,人才培养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实施路径是产教融合的基础形式。建立稳定成熟的校企合作实施路径应基于已有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和合作体系,针对不同的合作内容,梳理归类典型的校企合作实施路径。同样以江阴中专为例,在校企合作的实施路径研究中,学校形成了以“点→线→面”三种形式并行的校企合作运行样态。“点”状合作主要是以横向课题、技术服务为典型的阶段性小范围合作。“线”状合作有两类:一类是围绕创新链开展的科研服务线;另一类是围绕人才链开展的人才培养线,是贯通人才培养的合作。“面”状合作是由多种形式并行或交叉的“点”“线”合作组合而成的综合状态。
  另外,在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特别是要强化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避免有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因管理不到位而离职,帮助企业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帮助顶岗实习学生快速融入企业团队,实现毕业生的稳定就业。以江阴中专为例,学校创新实践“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通过主体二元、企业三进、四级分层、五员共管的管理模式[5],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留用率,增进了地方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的热情。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直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其研究结果也将影响未来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校企合作的各主體不能受困于现有政策环境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仅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口号之中,而应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坚持边实践边研究,在实践中发现真问题,在不断的改革探索中寻找真办法,提供更好的融合模式,为国家优化相关政策文件提供实证支持,为产业经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灿,辛玲.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的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8,25(5):541-544.
  [2]姚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红色文化价值认同的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9:43.
  [3]邢承设,何少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视野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架设[J].成人教育,2020,40(6):35-40.
  [4]姜桂红.产教融合视域下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6):14-17.
  [5]李顺富,朱小英,张伟.五年制高职“二三四五”顶岗实习模式的创新实践——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3(6):24-27.
  [责任编辑 曹 稳]
  Analysis on the Willingness and Demand of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Based on 160 Enterprises
  LI Song
  Abstra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local enterpri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willingness and needs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problems hinder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ar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value pursuit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e cooperation system and working mechanism are not perfect, the cooperation mode is not mature, and the policy environment is not perfect.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we should build a multi-party cooperation platform, strengthen school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seek the value recognition of both sides, create a good policy environment and cultivate a high-quality and matur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desire; demand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应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吻合,从而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效能。从分析常熟市区域内最新产业布局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入手,反观当前区域内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和不足,在产业引导职业学校办学定位、专业优化、内涵建设等方面给出建议,为区域职业教育新一轮规划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基金项目: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区
期刊
摘 要:中职学校教科研课题的主持者(项目负责人)与参与者(课题组成员)是影响中职教科研质量的“重要他人”,他们既是教科研成果的“培育者”,又是教科研成果的“转化者”。因此,通过对吉林省延边州内的8所公办中职学校教科研项目的主持者与参与者进行调查,分析了主持者与参与者在科研目的、科研活动形式爱好、影响科研的因素、科研成果应用情况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中职学校应该重视教科研、加强科研能力培训、
期刊
人生最美是从容  ■马亚伟  宋丹丹曾说过这样的话:“特想告诉那些急着成名的年轻演员——急没用。我31岁演完《我爱我家》,20来年除了《家有儿女》几乎没演过啥。从容过属于自己的一生就挺好,别光奔目标忘了看眼前的风景,该啥样就啥样,开心就好!”  非常欣赏宋丹丹的人生态度:从容过好属于你的一生。人生没有那么多非做不可的事,极力攀登高峰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事,波澜壮阔的人生也并非适合每一个人。从容过好自
期刊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是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中职学校在产教融合实践过程中存在合作资源匮乏、学生能力不足等问题,以致于产教融合的推进困难重重。以常州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对中职学校在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中的不断尝试与实践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形成多元发展、具有特色的中职学校产教融合的新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产教融合;实践;探索  作者
期刊
摘 要: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体育休闲娱乐与陶冶情操的需求日益增长。通过分析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现状,指出当前在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动力、制度和工作机制,提出与培训机构合作、与校内企业合作和与校外企业合作的三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共建、共享、共施路径,为广大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展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建设;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  作
期刊
摘 要: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分析了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优化专业结构,服务地方发展;明晰培养目标,满足学生需求;建立协同机制,拓宽育人路径;完善支持体系,服务学生发展。同时,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对职业学校主动融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举措进行了探析,以期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学校;技术技
期刊
摘 要:当前阶段,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新学生群体(00后和成人)出现、职业变迁与兴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工作环境的变化给新型职业院校教师带来更多挑战,要求教师形成包括专业知识、教学知识、生产知识和情境知识在内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以及包括专业能力、工作胜任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过程掌控能力、自学能力、专业实践发展能力、经济与管理
期刊
摘 要:在共生理论视角下,产教协同育人共生模式形成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路径。以东莞纺织服装学校为例,提出产教融合分成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和引领产业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路径,即以“专业对接产业”面向产业,以“企业对接学业”融入产业,以“职业纳入课业”服务产业,以“就业与创业并举”引领产业。中职纺织专业服装专业“四段八业”产教协同育人模式是对“四链融合”理论的合理拓展,
期刊
摘 要:针对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学生学习体验差、实训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基于库伯的学习圈模型,构建了一种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循环加强体验与教师主导的循环加强体验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实践证明,循环加强体验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能为中职学校机器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循环加强体验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基于对巴基斯坦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研讨和实地调研的基础,通过文献检索、案例研究、解析分析等方法,对巴基斯坦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就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的相关援助合作项目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职业技术教育援助与合作的关键环节、影响因素、问题和解决途径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合理的战略布局定位、过硬的设备质量、合理的资源配置、双方“时间差”的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