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节数学课,以问题教学法为指引,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贯穿课堂,优化了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课始,老师在屏幕上展示两个有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首先探索k>0时,反比例函数y=k/x函数值的增减性。
老师给学生安排了A、B、C、D四种角色。其中,角色A观察曲线的位置和发展趋势;角色B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任取两,分别比较其X、Y值;角色C在第三象限的图象上任取两点,分别比较其X、Y值;角色D分别在一、三象限上各取一点,分别比较其X、Y值。各角色都将所发现的记录下来。
学生根据要求,在4人小组中分别充当4种角色,并根据老师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思考着,做着,在小组内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老师不时穿插在各小组之间,或听、或看、或答、或解析……过了一段时间,老师示意大家停下来,由各个小组说出自己组的观点。“我们发现,k>0时,图象分布在 一、三象限。”角色A的发言人说。“我们发现,k>0时,y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角色B代表说。角色C、角色D的代表也都发表他们的发现和见解。
这个活动实际上是将老师设计的问题以不同的层次,分阶段、有梯度地呈现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又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答疑,教与学的方式都优化了。
二、细化深化问题,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通过老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起来了,老师又不失时机抛出下面的问题:比较反比例函数y=k/x,当k>0时与k<0时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总结它们的主要性质。这次是分三种角色:角色A当主持人,角色B当记录员,角色C为小组讨论成员。学生在6人小组中轮换充当各个角色,然后讨论、记录、总结、归纳、小组呈现……活动又把学生引向更高的教学目标。
这里虽有老师的集中讲解、演示,但更多的是老师、同学提出问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挥自主学习的潜能,独立解决问题。
三、知识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迁移、创新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前面两个问题。即探索反比例函数y=k/x函数值的增减性和探索k>0、k<0时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基础上,老师提出第三个问题:写出几个符合图象性质要求的反比例函数。题目呈现开放性,答案多种多样,根据性质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函数,便是把数学知识进行个性化处理。老师的点评使学生加深了认识,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这个问题是前两个问题结论的应用,在应用中学生学会迁移,并发展了创新能力,使教学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这节课通过多方向挖掘问题,从多角度(多种角色搭配和互换)引领学生去探究问题。学生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如角色分工、角色轮换),自主地选择地分析问题的角度。学生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归纳出来,这要比老师说一百遍有效得多,而且这些新知识能顺利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体系,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得到提高。
责编 王学军
一、以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课始,老师在屏幕上展示两个有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首先探索k>0时,反比例函数y=k/x函数值的增减性。
老师给学生安排了A、B、C、D四种角色。其中,角色A观察曲线的位置和发展趋势;角色B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任取两,分别比较其X、Y值;角色C在第三象限的图象上任取两点,分别比较其X、Y值;角色D分别在一、三象限上各取一点,分别比较其X、Y值。各角色都将所发现的记录下来。
学生根据要求,在4人小组中分别充当4种角色,并根据老师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思考着,做着,在小组内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老师不时穿插在各小组之间,或听、或看、或答、或解析……过了一段时间,老师示意大家停下来,由各个小组说出自己组的观点。“我们发现,k>0时,图象分布在 一、三象限。”角色A的发言人说。“我们发现,k>0时,y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角色B代表说。角色C、角色D的代表也都发表他们的发现和见解。
这个活动实际上是将老师设计的问题以不同的层次,分阶段、有梯度地呈现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又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答疑,教与学的方式都优化了。
二、细化深化问题,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通过老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起来了,老师又不失时机抛出下面的问题:比较反比例函数y=k/x,当k>0时与k<0时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总结它们的主要性质。这次是分三种角色:角色A当主持人,角色B当记录员,角色C为小组讨论成员。学生在6人小组中轮换充当各个角色,然后讨论、记录、总结、归纳、小组呈现……活动又把学生引向更高的教学目标。
这里虽有老师的集中讲解、演示,但更多的是老师、同学提出问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挥自主学习的潜能,独立解决问题。
三、知识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迁移、创新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前面两个问题。即探索反比例函数y=k/x函数值的增减性和探索k>0、k<0时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基础上,老师提出第三个问题:写出几个符合图象性质要求的反比例函数。题目呈现开放性,答案多种多样,根据性质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函数,便是把数学知识进行个性化处理。老师的点评使学生加深了认识,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这个问题是前两个问题结论的应用,在应用中学生学会迁移,并发展了创新能力,使教学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这节课通过多方向挖掘问题,从多角度(多种角色搭配和互换)引领学生去探究问题。学生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如角色分工、角色轮换),自主地选择地分析问题的角度。学生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归纳出来,这要比老师说一百遍有效得多,而且这些新知识能顺利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体系,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得到提高。
责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