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v解决渗透作用的问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aym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举例说明公式c=n/v 在高中生物渗透作用中的具体应用,例如,渗透作用题目中关于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的大小确定。
  【关键词】c=n/v 渗透作用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思维能力就是生物教学中应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解题问题上,最主要的是在解题思路及应变能力方面表现较差。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但其中往往可以运用一些其他学科的公式来解决。本文总结如下:
  高中化学阶段提到过物质的量浓度c=n/v(n是溶质的物质的量,v是溶液体积),而高中生物中关于渗透作用的知识就涉及到物质的量浓度。下面先解释下渗透作用的概念: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一般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其中渗透作用的溶液浓度是指物质的量浓度。因此,接下来通过举几个实例来阐述c=n/v在渗透作用中的应用。
  一、利用c=n/v突破渗透作用在U型管中两侧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的流动方向问题
  在此探讨中注意质量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转换。如运用数学思想对生物学的一些过程加以总结,再用总结出的规律或公式进行提升,给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过程的理解和对生物习题的提供指导思想。
  例1:如果将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中间用半透膜隔开(葡萄糖和蔗糖分子均不能通过),如右图所示。
  开始时液面齐平,一段时间后
  解析:在体积和质量分数相同的条件下,根据公式c=n/v(n=m/M)的推算,蔗糖的摩尔质量大于葡萄糖(M蔗> M葡),m蔗=m葡,所以n蔗  由此,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水分子渗透的方向应该由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大小来决定。第二,相同体积的,等质量百分比浓度的不同物质,他们的物质的量百分比浓度不一定相等。举个例子,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20%的葡萄糖溶液和20%的淀粉溶液,显然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同,这与不同溶质的摩尔质量M有关。
  同上面题目,只是将条件改为半透膜允许水和葡萄糖通过,而不允许蔗糖通过,左右两侧液面开始和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情况是:( )。
  解析:先应该右侧的水分子物质的量浓度c大于左侧,故水一开始就进入左侧,与此同时,葡萄糖也从左侧渗透扩散进入右侧,因此,最后右侧不但有蔗糖溶液还有葡萄糖溶液,而左侧只有葡萄糖溶液,显然左侧的水比右侧的物质的量浓度大,故最后水要从左侧进入到右侧。因此正确答案为先左侧高于右侧,后右侧高于左侧。
  通过对上个例题的适当改变,可以看出半透膜如果对某种溶质也可以让其通过,题目的解题思路仍然可以运用公式c=n/v,并且理科生对解题方法中公式的运用明显更加容易接受。
  二、公式c=n/v关于渗透速率的运用
  数学公式在不同的习题中有不同的运用,指导学习根据习题的题境,适时而准确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提升解题能力和思考能力。
  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浓度差,浓度差越大,水的扩散越快,反之越慢。而在此类题目中也有很好的应用,举例如下:
  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培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4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地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解析:经过最初的处理后,甲组表皮细胞因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故而失水(v减小,n不变,c逐渐变大),从而细胞液浓度升高;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蒸馏水浓度,故而吸水(v增大,n不变,c逐渐变小),从而细胞液浓度降低。甲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4g/mL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小于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4g/mL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乙组表皮细胞在0.4g/mL蔗糖溶液通过渗透作用失去水分的速度比甲组表皮细胞快。渗透失水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答案为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总之,渗透装置有关题目的解答,要求学生们理解半透膜的作用以及渗透作用的原理。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才能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能力。
  我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对如何提高学生解题中的思维能力作了上述一些探索,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关键是要教给他们解题过程中的一般思维方法可以将比较分散的知识经过归纳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用于解题,可以从繁复的知识中抓住关键性的知识点运用于解题。
  【参考文献】
  [1] 王朝银、刘家福 等. 2007步步高高考总复习[J]. 生物,延吉:延边出版社,2007:171.
  [2] 梁国顺 等. 2015状元之路高考总复习[J]. 生物,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5:192.
  (作者單位:安徽省明光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想要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注重搭配多种教学工具与教学方法,同时注重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让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还要加强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渲染,以更加贴合实际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最后,采用科学设疑的方式保证学生的探究欲望。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直观化教学  地理学科知识的
【内容摘要】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软文化提升的一个途径,同时也是强化学生综合素养和技能的一把利刃。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学科的优势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教育 渗透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国家,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宝贵的知识和丰富的教育信息,从古代到现代,我国教育经过层层洗礼发展至今,文
纵观近几年高考生物学科呈现的一大特点是试题紧扣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大部分选择题和部分非选择题的情景和答案都是来自于教材及教材旁栏知识和课本小资料,如2018年全国理科综合Ⅱ卷生物试题就体现此特点。如再理科综合试题中生物选择题共六道,其中有第1、第2、第5、第6选择题涉及课本小知识;非选择题体现最为突出的是37题(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本题考查考查“消毒”和“灭菌”知识,共设有五道小
【内容摘要】新劳技课程纲要提出:学科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素质教育。劳技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劳动素养、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等方面。要做到培养学生的劳技学科素养,教师在课堂上怎样落实三维目标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劳技课课堂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重视第一个知识能力目标,而忽略第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渐推进,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以计算技能以及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育已经不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开放题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新题型近年来成为数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展开讨论,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开放題 特点 方法  引言  开放题对传统的数学教学而言是一种更好的补充,科学有
【内容摘要】在课程教学体系中,物理是与人们生活最为接近的一门课程,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无处不在。而培养学生,不仅是需要让学生学会相关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所以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现在教学模式中的必然发展趋势。而这恰恰是现代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心,在本文中对初中物理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 物理 课堂教学 生活化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
一、地理社团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内涵  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社团活动是对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补充,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指的是由学生组建的一个学生组织,大多由学生自发组成,在社团中的学生大多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学生社团在校园中开展各种兴趣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参与体验。  地理社团指的是学生们对地理学习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然后一起参与的社团组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学科的教师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跨学科理念下对科学学科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科学教师需要遵循新课程这一要求,积极打破学科之间各自为政的壁垒,实现学科间各知识的综合发展,让跨学科知识可以渗透在科学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有效地迁移知识,构建全面立体的知识结构,实现科学知识的高效学习。本文以浙教版初中科学教学为例,探讨跨学科知识在其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成长的关键,但是许多教师仍在沿用着旧时的讲授制教学,不去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依旧麻木僵硬的将知识一味的灌输给学生,导致他们对高中地理科目毫无兴趣,课堂昏昏欲睡。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提高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对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索做逐一深
【内容摘要】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文化常识考查题作为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如今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在掌握古代官职调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易面临望文生义、模棱两可、顾此失彼等问题;本文试图从古汉字溯源、例句记忆、联想、典籍积累四方面入手,以此对古代官职调动知识的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文化常识 官职调动 学科核心素养  一、关于古代官职调动知识  古代官职调动知识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