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要有高素质、好思想的合格人才去完成。而人才思想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取决于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所以,只有通过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教育途径;重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他们的敏感性、可塑性、主观能动性都不相同。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接受社会的程度不尽相同,有的人善变,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有的人批判社会,与社会格格不入;有的人对社会充满幻想……这一系列的反应,都是有着深层次的根源。市场经济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提供了物质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水准得到改善,这就为大学生思想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必然促使大学生对物质与行为准则、物质与人生价值、物质与人际关系、物质与婚姻家庭关系等现实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为更好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我们需要时刻把握大学生思想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因子。
(一)主观性展现——个性十足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中国传统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处处可见,尤其在对新一代的教育问题上,这就逐步演变成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填鸭式。早期的课堂,老师是主导,几乎占据了课堂上所有可以有思想活动的空间,学生则如同课桌一样,只能在外力作用下才有动弹的意识。所以,我们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注重的只是单方面的存在因素。换句话讲,学生是被束缚、被禁锢的,他们的思想活动被埋没了,主观能动性受到很大压抑;另一方面,我国社会发展缓慢,较为落后的环境没有留给大学生思想独立发展太多的沃土,所以大学生思想的种子一直处在萌芽阶段,而没有生长的机会。时至今日,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信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大学生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张扬,主体意识极大的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这种信息化、网络化、市场化的当代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催生和保障。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更是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的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创造性的,自觉性的一些事情在当代学生的身上表现突出。他们开始自我发现、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完全与以前的学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们的思维开始发散、收敛而又不乏整合;他们知道主动学习、独立钻研、积极思考,自己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二)自制力消退——易受影响
1、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科技发展的结果。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对互联网的依赖更是显而易见,因此,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网络涉及范围宽、涵盖面广,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据统计,中国大学生上网率为84%。网络突破了距离的制约,以超越时空的方式成为大学生信息交流的方便快捷的工具。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世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所以,大学生在利用网络时,网络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这就要求大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觉察性要不断提高,对真、善、美与假、丑、恶判别思维意识要不断加强。
2、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流行文化是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思想结合的产物,流行文化反应着主流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虽然流行文化折射的是主流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但是每一种文化形态都有一种表现形式。再者,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产生不同的认识反映是理所当然的。“非主流”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能说“非主流”都是错的,他反应的是一个文化形态,也表现的是一个社会现状。接踵而来的还有普遍看不懂的“火星文”,这种文化和现实的社会有着诸多的不同,虽说是流行,但是接受的人却不是很多。希望大学生在这复杂的文化形态中增强辨别能力,受流行文化影响,却不被流行文化埋没。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所表现的个性十足,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保持了社会共性,但还有一些与社会主流不相适宜的思维和想法,这些思维和想法也正是导致大学生逐渐脱离社会主流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用一种积极地态度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思想教育自然就成了大学教育的一块重要根据地。
(一)良好的思想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我们将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当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当代教育在注重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想意识。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思想要求和素质要求,就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和素质状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素质不全面,素质技能与社会实践脱节,思想、心理素质欠缺等问题。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约占16%到25.4%,其中思想和心理存在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社会生活和大学校园里发生的许多不和谐的事件,已经一再警示人们,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素质亟待提升。所以,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的一种投资,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更是当代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对今后社会进步的奠基
进入新世纪,从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来讲,要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要有高素质、优思想的合格人才去完成。而人才思想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取决于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所以,只有通过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就要求在人力资源开发和高等教育中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和塑造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积极良好思想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如果从大学里走出来的那些所谓的拥有高智商,高学历的知识型“人才”,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那么,又何谈让他们来建设全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呢?
三、思想教育途径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良好的思想可以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得大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从容地面对社会中的顺境和逆境。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教育途径,因材施教,采用合理的途径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整个高校教育战线的共同努力。那大学生思想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扩充教育途径,注重自我教育
这种途径从大学生主观上讲,让他们认为学校在重视他们,也给他们一种自己思想已经成熟、已经能独立处事的感觉。如果在思想教育上,长久单一地输入只会导致输入对象的反感,甚至有躁动、叛逆思想的产生,这样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并在一定时间、空间内给学生自我教育的自由,使他们从自身的思想中真正认识到某些事情的真伪对错。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各种能力。。
(二)多种平台同时开放,思想教育多角度进行
时代变迁,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生活使当地大学生受到外界的影响太多、太杂,所以,针对这一点,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能一味的把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放在课堂上,而是应该多点开花,创造更多、更广泛的教育途径。
因此,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共同完成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当下高校教育的主流。第一课堂中的理论在第二课堂中得以实践,将理论付诸行动,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这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积极参加实践是大学生认识、了解自身与社会,完善自我、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他们在上学期间利用所学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主要方式。推动和组织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两种课堂结合并相互映射和衬托,才能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收获、有成果,否则就是知识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两种课堂相互弥补和辅助,第一课堂重理论,第二课堂抓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把理论付诸实践。这种思想教育才能使大学生自身真切地感受到某种思想理念和认识的对错真伪。另外,高校也要为大学生建造多方面的平台,如校园文化平台、网络教育平台、服务咨询平台等。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艺术修养,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逐步建立起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网站,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网页,搭建起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大学教育应及时地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服务,如心理咨询、多元化地社团等都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成熟、认识深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我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当代大学生,他们是人才竞争的主体,是祖国繁荣昌盛的保障,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思想教育应该作为当下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使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现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学生更加坚定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主义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和情感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我们的大学教育在追求大学生知识教育和技能学习同时,应该把大学生的思想、情感、素质、修养、意识、态度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水平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而作为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思想情感、心理素质的建设,为自己顺利走向社会,为社会的和谐进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教育途径;重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他们的敏感性、可塑性、主观能动性都不相同。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接受社会的程度不尽相同,有的人善变,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有的人批判社会,与社会格格不入;有的人对社会充满幻想……这一系列的反应,都是有着深层次的根源。市场经济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提供了物质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水准得到改善,这就为大学生思想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必然促使大学生对物质与行为准则、物质与人生价值、物质与人际关系、物质与婚姻家庭关系等现实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为更好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我们需要时刻把握大学生思想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因子。
(一)主观性展现——个性十足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中国传统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处处可见,尤其在对新一代的教育问题上,这就逐步演变成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填鸭式。早期的课堂,老师是主导,几乎占据了课堂上所有可以有思想活动的空间,学生则如同课桌一样,只能在外力作用下才有动弹的意识。所以,我们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注重的只是单方面的存在因素。换句话讲,学生是被束缚、被禁锢的,他们的思想活动被埋没了,主观能动性受到很大压抑;另一方面,我国社会发展缓慢,较为落后的环境没有留给大学生思想独立发展太多的沃土,所以大学生思想的种子一直处在萌芽阶段,而没有生长的机会。时至今日,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信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大学生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张扬,主体意识极大的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这种信息化、网络化、市场化的当代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催生和保障。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更是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的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创造性的,自觉性的一些事情在当代学生的身上表现突出。他们开始自我发现、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完全与以前的学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们的思维开始发散、收敛而又不乏整合;他们知道主动学习、独立钻研、积极思考,自己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二)自制力消退——易受影响
1、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科技发展的结果。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对互联网的依赖更是显而易见,因此,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网络涉及范围宽、涵盖面广,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据统计,中国大学生上网率为84%。网络突破了距离的制约,以超越时空的方式成为大学生信息交流的方便快捷的工具。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世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所以,大学生在利用网络时,网络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这就要求大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觉察性要不断提高,对真、善、美与假、丑、恶判别思维意识要不断加强。
2、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流行文化是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思想结合的产物,流行文化反应着主流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虽然流行文化折射的是主流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但是每一种文化形态都有一种表现形式。再者,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产生不同的认识反映是理所当然的。“非主流”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能说“非主流”都是错的,他反应的是一个文化形态,也表现的是一个社会现状。接踵而来的还有普遍看不懂的“火星文”,这种文化和现实的社会有着诸多的不同,虽说是流行,但是接受的人却不是很多。希望大学生在这复杂的文化形态中增强辨别能力,受流行文化影响,却不被流行文化埋没。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所表现的个性十足,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保持了社会共性,但还有一些与社会主流不相适宜的思维和想法,这些思维和想法也正是导致大学生逐渐脱离社会主流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用一种积极地态度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思想教育自然就成了大学教育的一块重要根据地。
(一)良好的思想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我们将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当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当代教育在注重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想意识。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思想要求和素质要求,就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和素质状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素质不全面,素质技能与社会实践脱节,思想、心理素质欠缺等问题。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约占16%到25.4%,其中思想和心理存在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社会生活和大学校园里发生的许多不和谐的事件,已经一再警示人们,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素质亟待提升。所以,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的一种投资,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更是当代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对今后社会进步的奠基
进入新世纪,从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来讲,要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要有高素质、优思想的合格人才去完成。而人才思想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取决于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所以,只有通过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就要求在人力资源开发和高等教育中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和塑造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积极良好思想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如果从大学里走出来的那些所谓的拥有高智商,高学历的知识型“人才”,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那么,又何谈让他们来建设全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呢?
三、思想教育途径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良好的思想可以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得大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从容地面对社会中的顺境和逆境。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教育途径,因材施教,采用合理的途径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整个高校教育战线的共同努力。那大学生思想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扩充教育途径,注重自我教育
这种途径从大学生主观上讲,让他们认为学校在重视他们,也给他们一种自己思想已经成熟、已经能独立处事的感觉。如果在思想教育上,长久单一地输入只会导致输入对象的反感,甚至有躁动、叛逆思想的产生,这样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并在一定时间、空间内给学生自我教育的自由,使他们从自身的思想中真正认识到某些事情的真伪对错。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各种能力。。
(二)多种平台同时开放,思想教育多角度进行
时代变迁,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生活使当地大学生受到外界的影响太多、太杂,所以,针对这一点,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能一味的把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放在课堂上,而是应该多点开花,创造更多、更广泛的教育途径。
因此,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共同完成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当下高校教育的主流。第一课堂中的理论在第二课堂中得以实践,将理论付诸行动,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这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积极参加实践是大学生认识、了解自身与社会,完善自我、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他们在上学期间利用所学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主要方式。推动和组织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两种课堂结合并相互映射和衬托,才能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收获、有成果,否则就是知识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两种课堂相互弥补和辅助,第一课堂重理论,第二课堂抓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把理论付诸实践。这种思想教育才能使大学生自身真切地感受到某种思想理念和认识的对错真伪。另外,高校也要为大学生建造多方面的平台,如校园文化平台、网络教育平台、服务咨询平台等。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艺术修养,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逐步建立起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网站,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网页,搭建起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大学教育应及时地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服务,如心理咨询、多元化地社团等都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成熟、认识深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我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当代大学生,他们是人才竞争的主体,是祖国繁荣昌盛的保障,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思想教育应该作为当下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使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现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学生更加坚定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主义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和情感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我们的大学教育在追求大学生知识教育和技能学习同时,应该把大学生的思想、情感、素质、修养、意识、态度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水平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而作为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思想情感、心理素质的建设,为自己顺利走向社会,为社会的和谐进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