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设计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sc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调光台灯的制作与调试”课题是中职校电子专业《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该课题以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模式,从内容、学情、目标、教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详细叙述了教学设计的流程,并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0C-0035-04
  當前,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过程中如何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已经成为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核心问题。笔者以教学分析、教学程序及教学反思为着力点,以“调光台灯的制作与调试”课题为例,采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尝试,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教学分析
  (一)析内容
  本课题是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必修内容,作为教学单元的总结与提高,既融入理论教学要求,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巩固和深化知识。通过采用以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更能够让学生掌握晶闸管的控制过程,学会电路制作和调试的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讲学情
  本次授课对象为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电工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具备电子装配的基本技能。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对纯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喜欢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和向往,这为本次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性格的差异、实践能力差异,采取互补方式分组搭配,加强引导。
  (三)定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别与检测元器件,学会调光台灯的组装与调试步骤,学会它典型故障排除的方法。
  2.通过观看动画把握调光台灯的组装步骤,元器件测试方法。
  3.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小组讨论,把所学知识点转换为实际运用的能力。
  (四)谈方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达到本次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笔者主要采用以任务驱动,理实一体为主,情境教学、讲解演示、启发诱导为辅的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笔者指导学生采用实践操作、观摩领悟、自主探究、归纳小结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程序
  本课题教学过程,笔者采用了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任务引入、任务分解制定计划、任务实施具体操作、任务总结评价、任务拓展等环节完成4个课时的组织教学(如图1)。
  (一)创设情境任务引入
  首先,通过模拟一个企业订单的情景,让学生围绕完成订单展开学习,明确学习的目的,引入创设情境,营造职业氛围。接着,设疑启发:在调光台灯里究竟有什么玄机,让灯光有亮暗变化呢?然后通过实物展示调光台灯实物,同时老师直观地向学生演示制作好的调光台灯,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自己尝试的愿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任务分解制定计划
  首先展示电路原理图(如图2),引导学生观看电路的组成,从原理图上让学生分析电路的组成结构,再根据平时制作电路的一般工艺流程,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将本课题分解为三个任务来实施。任务一:元器件的选择与测试任务;任务二:调光台灯电路的焊接与装配;任务三:调光台灯电路的调试与测量。任务分解的过程中,同时学生分组制定计划并引导学生在各阶段任务中角色扮演。质检工负责检测和识别元器件及检查各阶段任务情况;插件工、焊接工负责进行电路的焊接与装配;调试工负责调试与测量,使得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创设了工学结合企业情境。
  (三)任务实施具体操作
  任务实施是实践技能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也是本次教学内容的重点。具体完成3个任务,从元器件的选择与测试,电路的焊接与装配,到电路的调试与测量,层层推进展开教学,并在每个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过程评价。
  任务一:电路元器件的选择与测试
  第一步:常用元器件的选择与测试
  老师给学生提供元器件的套装,质检工根据任务书中的元器件清单正确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同时检测元器件的质量,查找与测量元器件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中级工考证的考量指标之一,能够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学生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存在没有见过的元器件——晶闸管,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选择与检测晶闸管。
  第二步:晶闸管的识别与检测
  本环节通过“看(看外形)—识(识电极)—画(画符号)—探(探特性)—测(测电极)”流程,根据认知规律完成晶闸管的识别与检测。
  首先,老师引导学生看晶闸管的外形图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晶闸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接着识别单向晶闸管的三个电极,在任务书上学生自行画出它的图形符号。在探究单向晶闸管的导通特性时,学生通过做实验——记录数据——总结归纳单向晶闸管的导通特性,同时联系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比较学习,加深理解。最后用万用表测量单向晶闸管的电极。老师先通过仿真实验,示范测量如何判别单向晶闸管的三个电极,这种仿真教学方式判别方法更直观,学生观看后再模仿自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二:电路的焊接与装配
  本环节通过“理—试—议—看—比—装”流程,完成电路的焊接与装配。   为了让学生熟悉各元器件的连接关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为后续调试排故作准备,因此结合原理图,在PCB印制电路板上,调试工根据电流的流向练习“理通”电路。同时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结合本电路装配图实际特征,插件工对相应的元器件进行整形。通过元器件整形,應用已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装配做好准备。接着小组讨论装接流程可行么?老师通过仿真软件,形象的展示主要元器件装接流程,学生先观看,再模仿。
  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及时地通过模拟技能考试来检测。运用这种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检验各组内部由合作学习递进到自主学习的成效。焊接时,焊接工首先列出本电路的装配注意事项,然后根据工艺要求,按照原理图和装配图进行焊接装配。本电路的装配注意事项如下:
  1.有极性的元器件二极管、晶闸管、单结晶体管等,在安装时要注意极性,切勿装错。
  2.所有元器件尽量贴近印制电路板安装。
  3.色环电阻的安装,应考虑色环的方向,方便识读。
  4.电源线、灯泡的连线与接线端子连接不得露铜。
  5.印制板四周用螺母固定支撑。
  任务三:电路的调试与测量
  电路的调试与测量是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之二,也是教学难点,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先让学生接通电源初调电路,发现故障写在黑板上,如果与其他组相同,可以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学生先进行模拟排故,对于疑难故障,老师播放预先拍摄的视频,给出排故思路接着自行排故,本电路中常见的故障如下:
  为了淡化理论的讲解,通过观看原理演示动画,学生对于原理的理解感兴趣,理解了原理,同时明白老师给出疑难故障的排故思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四)任务总结评价
  任务实施后进行任务总结评价,通过组长对组员进行评价,再结合质检员对指定小组的过程评价,加上老师的评价,评出最佳团体和优秀个人。通过三维评价方式尽量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让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总结评价的同时要求各组学生进行学习小结,各组代表展示产品,谈经验,说不足。通过总结,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位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改进。
  (五)任务拓展
  为了检测和巩固所学内容,引导学生任务提升,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和迁移,设立了任务拓展环节,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引导学生加入学校小家电维修站,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
  1.本次课运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角色转换、设疑导入、观察图片、视频动画,结合生活实例的方式创设轻松的教学情境,尤其通过角色转换与扮演,让学生有了职业体验,与企业拉近了距离。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讲解演示、启发诱导等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采用实践操作、观摩领悟、自主探究、归纳小结等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整个教学过程都能处于积极、高涨的良性互动氛围之中。
  3.本次课分为三个任务来完成,通过学生完成任务,回答相应问题,引导学生扩展学习思路,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实施过程中个别操作能力不高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因此,在学生操作时应进一步加强组长的组织意识,更多地发挥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督促作用,同时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环节中。
  (责任编辑:冯志军)
  作者简介:吴华娟,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江阴,214400)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校电工电子专业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学生评价与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已逐渐产生诸多脱节之处,需进行变革。思贤实验小学依托本校“贤文化”办学载体,对学生评价进行校本化改良。在评价的导向、內容、过程、主体、功能等方面进行有效实践,使学生成长得更厚实。  关键词:贤文化;贤童;评价改良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0B-0040-03  苏州市吴江
新一轮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可以说激起了识字教学研究的层层涟漪。新《课标》不仅在识字数量上作了增减,对识字先后顺序也有明确的指示,为识字教学更加科学指出了更为明确的方向。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提出了识字教学的新理念,即关注汉字的文化性,关注儿童的汉字学习规律,关注儿童汉字学习资源的生活背景。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水珠从哪里来》这课主要以水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变化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是在“水结冰了”“冰融化了”两节课探究了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之后,引导学生以“杯子外壁上的水珠哪里来”为探究内容,经历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这是一节很好的展现学生完整探究过程的课,也是一节呈现思维训练过程、彰显思考技能培训的课例。  吴韦萍老师上的这节课是精心设计的有思想、有特点、有启发的科学课。在这节课
摘要:翻译与美学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回顾和梳理了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与翻译美学的渊源,对比阐释了李清照词原文和译文的语言审美特征,并指出诗词翻译的最高境界——翻译无痕。  关键词:翻译美学;古典诗词;李清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1C-0020-03  一、引言  李清照享有婉约词之宗的美誉,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摘要:从经验思维走向实证思维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必然要求。苏州市教育局以问题为中心,重视系统调研,形成多项品牌调研项目。在教育规划方面,创新政府教育目标责任考核方式,使教育规划成为基于监测的动态发展过程,并不断推动教育经费预算的科学规划、编制和执行。苏州教育提出“数字治理”思路,成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创建平台,改革评价方式,着力提升校长、教师的数据治理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探索信息化背景下“以学习者为中
摘要:专业群建设是学校提升内涵、获得外部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可将学校松散孤立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本文阐述了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专业群的内涵,并提出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思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群、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等为重点,保证专业群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校企共建;现代化专业群;汽车维修  中图分类
摘要:专业群建设是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通过数控技术专业群的建设,建立一个以数控技术品牌专业为核心,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支撑的具有特色的专业群体系;从数控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内容方面来阐述专业群建设,以期达到专业群的发展和学生专业技能培
一、当前的问题:割裂的知识教学  当前学校的课程更多的以“学科课程”为中心分化成各门学科,这种“分成众多的科目、各自独立授受”的分化课程,很少考虑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其弊端是“经验片断化”与“知识割裂化”。[1]以语文教学为例,长期以来强调语文能力训练的序列化,因为语文能力训练的条块分割,使学生处于相对孤立的能力训练体系,进行着各种语文能力训练,由此造成语文课程蕴涵的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的缺失。[2]
摘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和传承刘国钧精神,精心打造“刘国钧”校园景观、活动平台和宣传阵地,在刘国钧精神观照下开展文化育人实践,成效显著:学生自信、自立、自勉、自强和“自由”,成为具有自信阳光气质、文明有礼品质和创新创业特质(简称“三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刘国钧精神;文化育人;载体;成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
摘要:技能教学已成为提升高职学生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直观地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毕业生要拥有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技能和适应新技术革命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学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重任。机电专业作为我校的品牌专业,在教学中不断改革与创新,取得较好成绩,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市场需要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