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考察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综合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推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单一,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等,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探索,进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逐渐完善学习的方法。
1 数学思维对学生成长产生的积极影响
1.1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家长和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数学作为小学学习的重点,更是备受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具备出色数学思维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会主动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考虑问题,数学思维会帮助学生在最短的实践中掌握问题解答的关键,进而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依靠数学思维解答问题也能保证做题的准确率。而有些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例如,解答汽车行驶问题:一辆车从A城行驶到B城,已经行驶100千米,是剩下路程的2倍,问AB两城之间的距离。这类应用题对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學生如果不具备数学思维在解答过程中容易陷入思考误区。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其让学生借助计算、检测的方式对事物进行判断,提倡用科学的思维考虑问题。例如,将两个10米的绳子衔接到一起,接头部分长20厘米,衔接后的绳子共有多长。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这类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衔接两根绳子的时候会将绳子进行打结,绳子打结后的长度比两根绳子单独加起来的长度要短。这种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数学思维问题能够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
1.3形成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
学生在小学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数学逻辑思维,但是学生在这个阶段对未知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强,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思想的最佳阶段。故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有意识的将数学思维培养和教学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观。数学思维对小学生的综合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也能够借助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而且学生也能够将数学思维逻辑应用在生活之中。
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2.1对授课方式进行创新,完善改进教学的理念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授课的方式,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积极贯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当中。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师生互动的环节,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发现乘法口诀的背诵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乘法口诀的背诵规律,有利于建立起学生对乘法口诀学习的自信心。
2.2对问题的情境进行创设,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不少知识暗藏对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培养,教师需要对教材深入挖掘。例如,两点之间直线最长便是经典的数学思维培养问题。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这类问题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对书上的练习题进行思考通过画辅助线等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为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对相应的练习题进行演示,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演示活动不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
2.3对思维导图进行构建完善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在结束阶段性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构架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的知识点,按照加法在先、减法在后,然后算乘除法,最后考虑混合运算的顺序设计思维导图。学生和教师一同构建思维导图,会对所学的知识形成自己的体系,有利于学生今后对该知识的应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首先要注意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逻辑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循序渐进的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
参考文献:
[1]薛咏梅.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20(06):44-45.
[2]闫军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学周刊,2020(07):140-141.
[3]朱雪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7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单一,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等,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探索,进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逐渐完善学习的方法。
1 数学思维对学生成长产生的积极影响
1.1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家长和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数学作为小学学习的重点,更是备受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具备出色数学思维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会主动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考虑问题,数学思维会帮助学生在最短的实践中掌握问题解答的关键,进而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依靠数学思维解答问题也能保证做题的准确率。而有些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例如,解答汽车行驶问题:一辆车从A城行驶到B城,已经行驶100千米,是剩下路程的2倍,问AB两城之间的距离。这类应用题对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學生如果不具备数学思维在解答过程中容易陷入思考误区。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其让学生借助计算、检测的方式对事物进行判断,提倡用科学的思维考虑问题。例如,将两个10米的绳子衔接到一起,接头部分长20厘米,衔接后的绳子共有多长。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这类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衔接两根绳子的时候会将绳子进行打结,绳子打结后的长度比两根绳子单独加起来的长度要短。这种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数学思维问题能够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
1.3形成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
学生在小学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数学逻辑思维,但是学生在这个阶段对未知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强,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思想的最佳阶段。故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有意识的将数学思维培养和教学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观。数学思维对小学生的综合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也能够借助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而且学生也能够将数学思维逻辑应用在生活之中。
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2.1对授课方式进行创新,完善改进教学的理念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授课的方式,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积极贯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当中。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师生互动的环节,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发现乘法口诀的背诵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乘法口诀的背诵规律,有利于建立起学生对乘法口诀学习的自信心。
2.2对问题的情境进行创设,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不少知识暗藏对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培养,教师需要对教材深入挖掘。例如,两点之间直线最长便是经典的数学思维培养问题。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这类问题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对书上的练习题进行思考通过画辅助线等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为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对相应的练习题进行演示,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演示活动不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
2.3对思维导图进行构建完善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在结束阶段性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构架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的知识点,按照加法在先、减法在后,然后算乘除法,最后考虑混合运算的顺序设计思维导图。学生和教师一同构建思维导图,会对所学的知识形成自己的体系,有利于学生今后对该知识的应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首先要注意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逻辑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循序渐进的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
参考文献:
[1]薛咏梅.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20(06):44-45.
[2]闫军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学周刊,2020(07):140-141.
[3]朱雪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