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不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育渗透不是直接的理论说教,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本人从听、说、读、写、行五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听——挖掘教材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催化剂
1.介绍作者,树立榜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大文豪,这些大文豪的人格、思想品质都受后世所敬仰。如叶圣陶发奋创作、苏东坡屡遭贬谪却乐天超脱、萧红身处逆境而不懈追求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好榜样。
2.教师引导,升华思想。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都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内涵,而且弘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中的内容反映的事件和思想,都是在生活中长期沉淀下来的精华,其丰富的思想性、哲理性是我们借鉴和欣赏的宝藏,要体会教材内容和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情感是构成健全人格重要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乡情、《曼谷的小象》中的友情、《春蚕》中的母子情、《圆明园的毁灭》中的爱国情,都是极好的范例。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的同龄人,命运如此悲惨,从而使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练意志等等。有位教师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就注意了这一点。他先指导学生找出公鸡的情绪变化:(得意——伤心——惭愧),继而讨论公鸡情绪变化的原因。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懂得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实现提高自我心理修养的目的。所以,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教材中吸收思想精髓,促进身心健康。
3.听中融情,陶冶心灵。如六下《月光曲》一课,课文难点是理解贝多芬的感情变化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课文中没有具体答案,如果教师仅仅指导学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 等词语,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很难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变化。如果此时课堂内响起优美的钢琴曲——《月光曲》,学生亲耳聆听,能通过充溢着优美意境的语言文字想象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的情景,定会听中融情,陶冶学生心灵。
二、说——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心理学家认为,心事如果堆压得太久、太多,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大胆说、喜说、乐说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倾诉心事。
首先,启发学生主动回答和提出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其次,重视口语交际课。许多教师对口语交际课不重视,有的根本跳过不教;有的老师对内容的选择偏离了学生生活,只注重趣味性,忽视了真实性和实用性;有的把口语交际变成普通的看图说话,丧失了课堂的生机和灵气。口语交际课与其说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倒不如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灵对话。
此外,还应善于把文本内容引出课堂、引向生活,使它们成为学生“说”心声的话题。
三、读——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1.读有利于改变学生性格和情绪。如果学生能大声地朗读课文及其他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学生爱说话,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活泼。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巨人的花园》一文时,可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读中感悟,领会深义。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交流;然后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孩子时和没孩子时巨人花园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句子,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到巨人的自私和冷酷,以及他之后的转变,由此体悟自私、狭隘的人并不能拥有美好的事物,只有打开心胸、学会分享才能收获幸福和快乐;最后,再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巨人的自私、冷酷与不幸,使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在思考有所得的基础上用朗读升华情感。朗读还能平静心绪,让学生从浮躁烦闷的状态中及时平静下来,积极投入学习状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2.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广泛阅读促进心智。教师可推荐适合学生读的表现以积极向上为主题的文章,比如那些表现忠国爱家的、社会爱心的、友情的、艰苦奋斗的文章。像那种反映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的、反映政治斗争的、反映经济潮流中人们的心态的等文章,就不适合拿给学生阅读了,读了反而不利于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所以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故事、人物,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写——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升华
写作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一种表达和宣泄的通道,是得到理解和支持的来源,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有利渠道,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多得的良机。学生平时那些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如师生、同学之间的冲突,学习、生活中的自卑、挫折,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喜悦,还有青春期的萌动、茫然等,都可能会不经意地诉诸文字,尤其是日记、周记等习作,正是学生抒发情感的最佳园地。此时,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心灵的抚慰很重要。写作使心理健康教育别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习作洞察他们的心理,这样更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获得他们的理解与信任。
五、行——多样的心理健康引导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背诵名言警句、班队课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凸现学生的自我意识,锻炼他们的能力,诱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展示他们的自我价值,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获得自信。同时名言警句中有许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背诵时必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而名言警句背后的名人也都是些先贤大德,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些名人的言语和行为也必能起到榜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也可以利用语文书中的《综合性学习》。如五下第五单元安排了《遨游汉字王国》,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了保证活动效果,要求活动前有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成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他们自由组成小组,讨论活动内容,制定计划,各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收集谐音对联、收集和编写字谜、查阅汉字演变过程、编手抄报、办课堂内展览,忙得不亦乐乎。综合性学习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汉字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会了团结合作、谦让。事实证明,这些活动不但能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而且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心理素质。
一、听——挖掘教材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催化剂
1.介绍作者,树立榜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大文豪,这些大文豪的人格、思想品质都受后世所敬仰。如叶圣陶发奋创作、苏东坡屡遭贬谪却乐天超脱、萧红身处逆境而不懈追求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好榜样。
2.教师引导,升华思想。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都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内涵,而且弘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中的内容反映的事件和思想,都是在生活中长期沉淀下来的精华,其丰富的思想性、哲理性是我们借鉴和欣赏的宝藏,要体会教材内容和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情感是构成健全人格重要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乡情、《曼谷的小象》中的友情、《春蚕》中的母子情、《圆明园的毁灭》中的爱国情,都是极好的范例。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的同龄人,命运如此悲惨,从而使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练意志等等。有位教师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就注意了这一点。他先指导学生找出公鸡的情绪变化:(得意——伤心——惭愧),继而讨论公鸡情绪变化的原因。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懂得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实现提高自我心理修养的目的。所以,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教材中吸收思想精髓,促进身心健康。
3.听中融情,陶冶心灵。如六下《月光曲》一课,课文难点是理解贝多芬的感情变化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课文中没有具体答案,如果教师仅仅指导学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 等词语,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很难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变化。如果此时课堂内响起优美的钢琴曲——《月光曲》,学生亲耳聆听,能通过充溢着优美意境的语言文字想象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的情景,定会听中融情,陶冶学生心灵。
二、说——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心理学家认为,心事如果堆压得太久、太多,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大胆说、喜说、乐说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倾诉心事。
首先,启发学生主动回答和提出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其次,重视口语交际课。许多教师对口语交际课不重视,有的根本跳过不教;有的老师对内容的选择偏离了学生生活,只注重趣味性,忽视了真实性和实用性;有的把口语交际变成普通的看图说话,丧失了课堂的生机和灵气。口语交际课与其说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倒不如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灵对话。
此外,还应善于把文本内容引出课堂、引向生活,使它们成为学生“说”心声的话题。
三、读——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1.读有利于改变学生性格和情绪。如果学生能大声地朗读课文及其他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学生爱说话,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活泼。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巨人的花园》一文时,可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读中感悟,领会深义。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交流;然后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孩子时和没孩子时巨人花园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句子,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到巨人的自私和冷酷,以及他之后的转变,由此体悟自私、狭隘的人并不能拥有美好的事物,只有打开心胸、学会分享才能收获幸福和快乐;最后,再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巨人的自私、冷酷与不幸,使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在思考有所得的基础上用朗读升华情感。朗读还能平静心绪,让学生从浮躁烦闷的状态中及时平静下来,积极投入学习状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2.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广泛阅读促进心智。教师可推荐适合学生读的表现以积极向上为主题的文章,比如那些表现忠国爱家的、社会爱心的、友情的、艰苦奋斗的文章。像那种反映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的、反映政治斗争的、反映经济潮流中人们的心态的等文章,就不适合拿给学生阅读了,读了反而不利于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所以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故事、人物,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写——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升华
写作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一种表达和宣泄的通道,是得到理解和支持的来源,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有利渠道,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多得的良机。学生平时那些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如师生、同学之间的冲突,学习、生活中的自卑、挫折,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喜悦,还有青春期的萌动、茫然等,都可能会不经意地诉诸文字,尤其是日记、周记等习作,正是学生抒发情感的最佳园地。此时,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心灵的抚慰很重要。写作使心理健康教育别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习作洞察他们的心理,这样更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获得他们的理解与信任。
五、行——多样的心理健康引导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背诵名言警句、班队课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凸现学生的自我意识,锻炼他们的能力,诱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展示他们的自我价值,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获得自信。同时名言警句中有许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背诵时必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而名言警句背后的名人也都是些先贤大德,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些名人的言语和行为也必能起到榜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也可以利用语文书中的《综合性学习》。如五下第五单元安排了《遨游汉字王国》,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了保证活动效果,要求活动前有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成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他们自由组成小组,讨论活动内容,制定计划,各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收集谐音对联、收集和编写字谜、查阅汉字演变过程、编手抄报、办课堂内展览,忙得不亦乐乎。综合性学习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汉字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会了团结合作、谦让。事实证明,这些活动不但能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而且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