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告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以承接行业具体项目为主要学习任务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工艺全流程训练的项目式教学。
【关键词】广告工作室;特点;模式
当前商业竞争频繁,职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场竞争力,各职校都在寻求教学理念与模式上的突破。现行的广告专业教学大都延续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自己的动手空间。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是改善这种状态的一种选择。
作为项目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广告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旨在从广告设计制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工作室为平台,模拟行业岗位,由教师引导学生承接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具体工作任务,寓教于学,寓学于做。突出学生综合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的统一;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一、学情状态
1.学习兴趣
职校广告专业学生思维敏捷、活泼,性格外向者居多,对电脑操作感兴趣。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理论学习,专业基础相对较弱,起点不高,致使学习兴趣不够浓,存在厌学现象;课堂对他们似乎缺乏吸引力,电脑却能占据不少时间,大多在琢磨自己喜欢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教学关键,也是对教师教学热情与成果的一种检验。
2.动手能力
广告专业教材理论性强,概念相对抽象,学生不便于展开联想与理解,不利于发挥出自身创造力与团队合作意识。目前推行的多媒体中心授课方法,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自我动手意识,由于理论与实训环节错开,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设计实践时,时间跨度长,知识点的衔接容易出现遗漏;教师指导学生,如果停留在点的教学方法上,就会缺少面的覆盖,达不到普遍性效应,难以获取应有的教学效果;计算机的辅助使用,初步解决了广告流程的设计环节,但学生尚未亲身体验广告制作全流程,尤其以后期制作环节为甚,就业时往往不能很快地上手,用人单位也不愿投入额外的人力财力,为他们“充电”,形成操作上的“搁浅”,延长了适应期。
二、模式特点
1.立足职业成长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多就业,就好业”,反映在教学层面上就体现为“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建立广告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立足于学生的职业成长,还原行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充分体现职业特征,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利用学生爱好电脑的特点,引导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工作室接触目前市场上广告行业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全过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注重综合技能、操作过程训练,充分掌握广告设计各岗位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从而胜任广告行业需求的各类工作岗位,真正学会“做事”,尽快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2.更新教学观念
工作室以职业岗位分类设立,依据广告公司作业流程,在对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整合运用各学期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主干课程和支撑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内容涉及广告各专业岗位,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任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也可以突破课程内容,以课题的形式展开教学,课题由小到大,内容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知识技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重点锻炼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理念由传递知识向处理和转化知识转变;教师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教学形式由课堂向模拟岗位转变;教学手段由黑板、粉笔向网络电脑、实体设备转变;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的学做合一。
3.学生身临其境
学生在工作室学习掌握广告设计的全部流程。通过对项目任务的研究分析,形成对设计规律、设计方法的总结与见解;通过对设计要素的产生与组合,梳理出创意性构思;通过模拟行业职场环境和输送设备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并将成果运用的操作技巧指导完成实践活动。通过职场运作的全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寓知识学习、创意构思、技能训练于可触摸形象之中,专业认知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群体意识能力得以加强;学生目标清晰,思路开阔,能够亲身体验设计转化为成果所带来的乐趣,感悟职业角色内涵,自我价值感油然而生。
4.提前接触市场
以工作室为平台对接完成项目任务时,学生通过探索、分析、归纳、收集专业信息和相关素材,设计出项目实施方案,按照市场运作的要求和步骤,实地调研,提前触及社会,拉近与行业的距离,了解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增强危机意识。通过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状态,体会自身的不足;通过分析行业,写出内容客观、信息丰富的调查分析记录,积淀宝贵的工作经验。这一过程是学生能力和素质养成的过程,学生的社会阅历得到磨炼、反思,也就能够正确定位自己,摆正就业方向,缩短职业适应期。
三、模式运作
1.团队结构
以班为教学单位,按照商业广告设计、数码喷绘和快印、印刷版式设计、户外广告制作等广告行业分别建立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模拟为广告公司团队,人数搭配4-6人,设组长、文案、设计、制作等岗位,不同岗位人员可以相互轮换,既交叉适应不同工种,又淘选出适合自己的得心应手岗位;时间紧、任务重时,可以调整组合成大组,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组长可以按自荐、推荐办法轮流担任,起总监作用;组员担负设计、制作、施工等不同角色。
2.硬件设施
各工作室根据不同专业岗位要求配置相应的设备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学的屏幕、投影机、高端计算机等。按照多媒体形式,连接计算机,安装投影演示设备和声音图像采集设备,配备激光刻字机、高清写真机、雕刻机、喷绘机和条幅机等制作设备。学生用的计算机统一置放在工作室,辅以资料架和陈列架;工作室是固定的教学场所,任何教学活动都在工作室进行,教师在工作室直接辅导,讲解与操作紧密结合;工作室同时也是第二课堂、技能竞赛、对外合作的辅助场所。 3.课程体系
工作室有别于教研室,是以项目任务负责制为特征,实现与课程教学的密切对接。运行的课程以广告行业的实际项目为主,让学生在工作室学习掌握广告设计制作的全部流程。教师可以集中板块授课,讲授工作项目中需要用到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介绍资料查阅的范围和专业信息收集的途径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实现创意设计,再把设计构思表现出来,利用工作室的设备手段,保存输出教学资料、实训成果、课程改进、经验推广;保证优秀的创意方案高品质输出观摩;综合处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完成文字标志、包装图形、书记装帧、印刷海报、网络网页等平面广告的设计制作。可以把广告的各个诉求环节按教学要求,通过大幅面打印机、3D扫描仪、刻字机、喷绘机、写真机等设备输出,完成路牌、灯箱、霓虹灯、店牌、招贴、条幅、包装、POP等实体广告的制作;还可以承接学院、系部的一些画册、海报、条幅的设计制作,实战练兵,丰富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多参加一些技能比赛,体验创作乐趣和收获。
4.师资力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专业教师为主导,这就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师资必须过硬,教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应该上台阶。教师不但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应具备一定的综合化知识,要培养提高本专业师资队伍的行业实践、课题开发、课题研究能力,包括对设备设施的认识运用以及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都应了如指掌。教学中应该切实体现人文关怀,多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时融入时尚元素,使之适应市场发展。
5.市场合作
工作室可以与社会一些广告公司、展示公司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搭建教学与市场的桥梁。由行业公司承接设计业务,工作室对接完成项目任务,一对一的实效实训,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则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市场,加深了解行业各种运行机制;二则让不同企业全面了解学生整体水平,营造一定声誉。也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聚焦市场,重点针对广告行业的岗位群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及时了解本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把握本岗位匹配的职业内涵与工作职责、技术要求等,确保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尽可能吻合。
四、结语
广告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尚处于初始阶段,实践过程中还须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力求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使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更具实用性和实践性,更符合社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曹大勇,陈鸣.实践先导依托“项目工作室制”重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作者简介:易华重(1981—),男,江西南昌人,2003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工业设计系,江西技师学院信息技术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讲师,研究方向:广告设计与制作教育。
【关键词】广告工作室;特点;模式
当前商业竞争频繁,职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场竞争力,各职校都在寻求教学理念与模式上的突破。现行的广告专业教学大都延续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自己的动手空间。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是改善这种状态的一种选择。
作为项目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广告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旨在从广告设计制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工作室为平台,模拟行业岗位,由教师引导学生承接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具体工作任务,寓教于学,寓学于做。突出学生综合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的统一;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一、学情状态
1.学习兴趣
职校广告专业学生思维敏捷、活泼,性格外向者居多,对电脑操作感兴趣。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理论学习,专业基础相对较弱,起点不高,致使学习兴趣不够浓,存在厌学现象;课堂对他们似乎缺乏吸引力,电脑却能占据不少时间,大多在琢磨自己喜欢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教学关键,也是对教师教学热情与成果的一种检验。
2.动手能力
广告专业教材理论性强,概念相对抽象,学生不便于展开联想与理解,不利于发挥出自身创造力与团队合作意识。目前推行的多媒体中心授课方法,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自我动手意识,由于理论与实训环节错开,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设计实践时,时间跨度长,知识点的衔接容易出现遗漏;教师指导学生,如果停留在点的教学方法上,就会缺少面的覆盖,达不到普遍性效应,难以获取应有的教学效果;计算机的辅助使用,初步解决了广告流程的设计环节,但学生尚未亲身体验广告制作全流程,尤其以后期制作环节为甚,就业时往往不能很快地上手,用人单位也不愿投入额外的人力财力,为他们“充电”,形成操作上的“搁浅”,延长了适应期。
二、模式特点
1.立足职业成长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多就业,就好业”,反映在教学层面上就体现为“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建立广告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立足于学生的职业成长,还原行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充分体现职业特征,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利用学生爱好电脑的特点,引导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工作室接触目前市场上广告行业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全过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注重综合技能、操作过程训练,充分掌握广告设计各岗位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从而胜任广告行业需求的各类工作岗位,真正学会“做事”,尽快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2.更新教学观念
工作室以职业岗位分类设立,依据广告公司作业流程,在对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整合运用各学期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主干课程和支撑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内容涉及广告各专业岗位,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任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也可以突破课程内容,以课题的形式展开教学,课题由小到大,内容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知识技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重点锻炼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理念由传递知识向处理和转化知识转变;教师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教学形式由课堂向模拟岗位转变;教学手段由黑板、粉笔向网络电脑、实体设备转变;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的学做合一。
3.学生身临其境
学生在工作室学习掌握广告设计的全部流程。通过对项目任务的研究分析,形成对设计规律、设计方法的总结与见解;通过对设计要素的产生与组合,梳理出创意性构思;通过模拟行业职场环境和输送设备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并将成果运用的操作技巧指导完成实践活动。通过职场运作的全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寓知识学习、创意构思、技能训练于可触摸形象之中,专业认知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群体意识能力得以加强;学生目标清晰,思路开阔,能够亲身体验设计转化为成果所带来的乐趣,感悟职业角色内涵,自我价值感油然而生。
4.提前接触市场
以工作室为平台对接完成项目任务时,学生通过探索、分析、归纳、收集专业信息和相关素材,设计出项目实施方案,按照市场运作的要求和步骤,实地调研,提前触及社会,拉近与行业的距离,了解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增强危机意识。通过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状态,体会自身的不足;通过分析行业,写出内容客观、信息丰富的调查分析记录,积淀宝贵的工作经验。这一过程是学生能力和素质养成的过程,学生的社会阅历得到磨炼、反思,也就能够正确定位自己,摆正就业方向,缩短职业适应期。
三、模式运作
1.团队结构
以班为教学单位,按照商业广告设计、数码喷绘和快印、印刷版式设计、户外广告制作等广告行业分别建立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模拟为广告公司团队,人数搭配4-6人,设组长、文案、设计、制作等岗位,不同岗位人员可以相互轮换,既交叉适应不同工种,又淘选出适合自己的得心应手岗位;时间紧、任务重时,可以调整组合成大组,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组长可以按自荐、推荐办法轮流担任,起总监作用;组员担负设计、制作、施工等不同角色。
2.硬件设施
各工作室根据不同专业岗位要求配置相应的设备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学的屏幕、投影机、高端计算机等。按照多媒体形式,连接计算机,安装投影演示设备和声音图像采集设备,配备激光刻字机、高清写真机、雕刻机、喷绘机和条幅机等制作设备。学生用的计算机统一置放在工作室,辅以资料架和陈列架;工作室是固定的教学场所,任何教学活动都在工作室进行,教师在工作室直接辅导,讲解与操作紧密结合;工作室同时也是第二课堂、技能竞赛、对外合作的辅助场所。 3.课程体系
工作室有别于教研室,是以项目任务负责制为特征,实现与课程教学的密切对接。运行的课程以广告行业的实际项目为主,让学生在工作室学习掌握广告设计制作的全部流程。教师可以集中板块授课,讲授工作项目中需要用到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介绍资料查阅的范围和专业信息收集的途径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实现创意设计,再把设计构思表现出来,利用工作室的设备手段,保存输出教学资料、实训成果、课程改进、经验推广;保证优秀的创意方案高品质输出观摩;综合处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完成文字标志、包装图形、书记装帧、印刷海报、网络网页等平面广告的设计制作。可以把广告的各个诉求环节按教学要求,通过大幅面打印机、3D扫描仪、刻字机、喷绘机、写真机等设备输出,完成路牌、灯箱、霓虹灯、店牌、招贴、条幅、包装、POP等实体广告的制作;还可以承接学院、系部的一些画册、海报、条幅的设计制作,实战练兵,丰富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多参加一些技能比赛,体验创作乐趣和收获。
4.师资力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专业教师为主导,这就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师资必须过硬,教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应该上台阶。教师不但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应具备一定的综合化知识,要培养提高本专业师资队伍的行业实践、课题开发、课题研究能力,包括对设备设施的认识运用以及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都应了如指掌。教学中应该切实体现人文关怀,多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时融入时尚元素,使之适应市场发展。
5.市场合作
工作室可以与社会一些广告公司、展示公司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搭建教学与市场的桥梁。由行业公司承接设计业务,工作室对接完成项目任务,一对一的实效实训,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则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市场,加深了解行业各种运行机制;二则让不同企业全面了解学生整体水平,营造一定声誉。也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聚焦市场,重点针对广告行业的岗位群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及时了解本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把握本岗位匹配的职业内涵与工作职责、技术要求等,确保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尽可能吻合。
四、结语
广告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尚处于初始阶段,实践过程中还须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力求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使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更具实用性和实践性,更符合社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曹大勇,陈鸣.实践先导依托“项目工作室制”重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作者简介:易华重(1981—),男,江西南昌人,2003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工业设计系,江西技师学院信息技术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讲师,研究方向:广告设计与制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