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钓鱼岛事件”从2012年4月到11月一直是媒体关注的重要议题,对于此次事件各媒体都作了充分的报道。本文以新浪网对“钓鱼岛事件”的专题报道为例,分析网络媒体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策略并分析其采用特定策略的原因。
【关键词】钓鱼岛 新浪网 传播策略 公共事件
一、钓鱼岛事件
钓鱼岛一直以来是中日争端的重要因素,2012年4月17日日本右翼分子宣布购买钓鱼岛,钓鱼岛争端再次升级。网络媒体利用其快捷、迅速的优势先于传统媒体对钓鱼岛事件做出及时报道。新浪、网易、搜狐、凤凰网都大量转载有关钓鱼岛争端的新闻,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了信息。对于此类重大政治事件,网络媒体如何设置议程,采用何种模式进行信息传播的?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之所以选择新浪网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新浪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是全国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信息量大,用户数量多,在网络媒体行业有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其次,新浪网是商业门户网站,与其他依附于传统媒体的网络版或数字报相比,新浪网具有独立性,能真正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第三,钓鱼岛事件升级后,新浪网开办钓鱼岛事件专题报道,内容详尽,涉略面广,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新浪网专题报道的典型个案分析,研究网络媒体对于钓鱼岛事件的报道特点。
二、新浪钓鱼岛事件专题报道的特点
1、多元面向——突发政治事件中的全方位视角
从4月份到11月份,新浪网对钓鱼岛事件的报道共计2748条,其中4月份报道25篇,5月份报道6篇,6月份报道17篇,7月份报道132篇,8、9、10、月为钓鱼岛事件报道的集中期,每月报道数量均在500篇以上,日平均报道数量至少15篇,11月份报道150篇。钓鱼岛事件虽是政治事件但其影响波及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领域,新浪网在报道过程中体现了全面、多元的特点。
首先,从报道主体来看,既有中方声音,也有日方声音,还有其他各国政府、媒体、专业人士对钓鱼岛问题的态度报道。例如《外交部:日本都政府“购买”钓鱼岛非法无效》、《日本东京都拟本周正式申请登陆钓鱼岛》、《专家称日本公众不了解钓鱼岛真相被利用》、《美国公开称钓鱼岛为“尖阁诸岛”》、《澳大利亚华侨华人谴责日购岛行为》,对钓鱼岛的报道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多视角、多元声音的表达。
其次,从报道内容来看,新浪专题报道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政治新闻报道,而是全面充分地报道钓鱼岛事件的影响,并没有将角度停留在钓鱼岛事件本身,而是扩展了其外延,关注了钓鱼岛争端引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对钓鱼岛事件的报道内容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多个维度,例如《日媒称日本大阪政府取消参加上海旅游节》、《部分旅行社赴日游团队撤销》、《初中地理修订可能细化钓鱼岛内容》、《中方决定调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招待会时间》、《日美举行夺岛联合演习 模拟抢回被占岛屿》。通过这些报道可以看出新浪网报道的主题多样化。
第三,从报道手法看,既有历史回顾式的叙事框架,又有现实解剖式的传播模式。基于钓鱼岛事件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网络媒体报道多采用了新闻背景加新闻事实的报道手法。既有历史性地看待钓鱼岛问题的视角,例如《国际法专家:历史可证明钓鱼岛非无主地》、《日本老地图证实钓鱼岛是中国领土》、《钓鱼岛主权考证:多证据表明钓鱼岛属中国》,又有真实地体现钓鱼岛事件进展的跟踪报道。新浪专题首页的“中方动态”、“日方动态”栏目及时跟踪钓鱼岛事态,“钓鱼岛争端背景”栏目从历史的角度为钓鱼岛事件提供历史佐证,对于受众而言既便于了解历史,又利于认清事实。
2、图像战略——视觉时代的强大传播工具
技术的发展引领社会进入了视觉图像时代,图像成为媒体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地位的重要传播策略,图像的视觉冲击性、可读性、形象性使其具有强大的传播影响力。此次新浪专题报道中,新闻照片和新闻视频成为独立的传播形式。
对于钓鱼岛事件的报道新浪专题设置了“最新消息”、“视频播报”、“分析评论”“新浪图解新闻:保钓从未停止”、“图辑:民间保钓行动40年”、“微话题:两岸三地联合保钓”、“网友观点”等版块,其中图解新闻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提供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技术优势使其能创造新型的报道方式。“图解新闻”版块以跨越历史的主线——穿越六百年的钓鱼岛主权问题追寻为主题,运用文字、图表、批注、地图等多种元素串起中国六百年的保钓历史线索,形式活泼新颖、表达清晰明确。图解新闻形式简洁,事实清晰,便于传播,突破了受众的文化、知识、学历等限制因素,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因而能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专题的“滚动图片”版块中共使用了1249张新闻照片,其中包括新闻照片、视频截图、历史资料图片等,完整地再现了钓鱼岛的历史争端。“视频播报”版块共提供视频资料1181条,既有我方权威媒体的代表性观点,又有日方动态,视频资料大多来自于CCTV官方权威机构。在“视频播报”版共设置9个类目来呈现“钓鱼岛事件”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共推荐视频新闻660条。
由表1可看出,660条推荐视频新闻中,反映中方态度和行动的占据一半,在“视频播放”版块,视频新闻明显倾向于中方视角,对日本动态报道的视角较少。但这并非由于网络媒体自身的报道倾向造成的,而是由于国际传播的局限性,不能及时采集到关于日本动态的视频新闻,而从日本官方媒体取得的第一手视频资料由于语言差异,并未被专题采纳。
运用独立的图片和视频新闻报道,新浪专题报道并非特列,而且也并非单独使用于钓鱼岛事件,然而由于钓鱼岛事件的重大性和特殊性,具有纪实作用的新闻照片和视频资料更具客观性。视频和图片比文字更能引导受众认清事实,起到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另外,钓鱼岛事件中,新浪专题的图片和视频使用规模大,数量多,这也是报道“钓鱼岛事件”的一大亮点。
3、互动传播——网络媒体独特的新闻传播方式
【关键词】钓鱼岛 新浪网 传播策略 公共事件
一、钓鱼岛事件
钓鱼岛一直以来是中日争端的重要因素,2012年4月17日日本右翼分子宣布购买钓鱼岛,钓鱼岛争端再次升级。网络媒体利用其快捷、迅速的优势先于传统媒体对钓鱼岛事件做出及时报道。新浪、网易、搜狐、凤凰网都大量转载有关钓鱼岛争端的新闻,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了信息。对于此类重大政治事件,网络媒体如何设置议程,采用何种模式进行信息传播的?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之所以选择新浪网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新浪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是全国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信息量大,用户数量多,在网络媒体行业有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其次,新浪网是商业门户网站,与其他依附于传统媒体的网络版或数字报相比,新浪网具有独立性,能真正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第三,钓鱼岛事件升级后,新浪网开办钓鱼岛事件专题报道,内容详尽,涉略面广,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新浪网专题报道的典型个案分析,研究网络媒体对于钓鱼岛事件的报道特点。
二、新浪钓鱼岛事件专题报道的特点
1、多元面向——突发政治事件中的全方位视角
从4月份到11月份,新浪网对钓鱼岛事件的报道共计2748条,其中4月份报道25篇,5月份报道6篇,6月份报道17篇,7月份报道132篇,8、9、10、月为钓鱼岛事件报道的集中期,每月报道数量均在500篇以上,日平均报道数量至少15篇,11月份报道150篇。钓鱼岛事件虽是政治事件但其影响波及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领域,新浪网在报道过程中体现了全面、多元的特点。
首先,从报道主体来看,既有中方声音,也有日方声音,还有其他各国政府、媒体、专业人士对钓鱼岛问题的态度报道。例如《外交部:日本都政府“购买”钓鱼岛非法无效》、《日本东京都拟本周正式申请登陆钓鱼岛》、《专家称日本公众不了解钓鱼岛真相被利用》、《美国公开称钓鱼岛为“尖阁诸岛”》、《澳大利亚华侨华人谴责日购岛行为》,对钓鱼岛的报道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多视角、多元声音的表达。
其次,从报道内容来看,新浪专题报道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政治新闻报道,而是全面充分地报道钓鱼岛事件的影响,并没有将角度停留在钓鱼岛事件本身,而是扩展了其外延,关注了钓鱼岛争端引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对钓鱼岛事件的报道内容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多个维度,例如《日媒称日本大阪政府取消参加上海旅游节》、《部分旅行社赴日游团队撤销》、《初中地理修订可能细化钓鱼岛内容》、《中方决定调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招待会时间》、《日美举行夺岛联合演习 模拟抢回被占岛屿》。通过这些报道可以看出新浪网报道的主题多样化。
第三,从报道手法看,既有历史回顾式的叙事框架,又有现实解剖式的传播模式。基于钓鱼岛事件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网络媒体报道多采用了新闻背景加新闻事实的报道手法。既有历史性地看待钓鱼岛问题的视角,例如《国际法专家:历史可证明钓鱼岛非无主地》、《日本老地图证实钓鱼岛是中国领土》、《钓鱼岛主权考证:多证据表明钓鱼岛属中国》,又有真实地体现钓鱼岛事件进展的跟踪报道。新浪专题首页的“中方动态”、“日方动态”栏目及时跟踪钓鱼岛事态,“钓鱼岛争端背景”栏目从历史的角度为钓鱼岛事件提供历史佐证,对于受众而言既便于了解历史,又利于认清事实。
2、图像战略——视觉时代的强大传播工具
技术的发展引领社会进入了视觉图像时代,图像成为媒体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地位的重要传播策略,图像的视觉冲击性、可读性、形象性使其具有强大的传播影响力。此次新浪专题报道中,新闻照片和新闻视频成为独立的传播形式。
对于钓鱼岛事件的报道新浪专题设置了“最新消息”、“视频播报”、“分析评论”“新浪图解新闻:保钓从未停止”、“图辑:民间保钓行动40年”、“微话题:两岸三地联合保钓”、“网友观点”等版块,其中图解新闻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提供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技术优势使其能创造新型的报道方式。“图解新闻”版块以跨越历史的主线——穿越六百年的钓鱼岛主权问题追寻为主题,运用文字、图表、批注、地图等多种元素串起中国六百年的保钓历史线索,形式活泼新颖、表达清晰明确。图解新闻形式简洁,事实清晰,便于传播,突破了受众的文化、知识、学历等限制因素,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因而能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专题的“滚动图片”版块中共使用了1249张新闻照片,其中包括新闻照片、视频截图、历史资料图片等,完整地再现了钓鱼岛的历史争端。“视频播报”版块共提供视频资料1181条,既有我方权威媒体的代表性观点,又有日方动态,视频资料大多来自于CCTV官方权威机构。在“视频播报”版共设置9个类目来呈现“钓鱼岛事件”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共推荐视频新闻660条。
由表1可看出,660条推荐视频新闻中,反映中方态度和行动的占据一半,在“视频播放”版块,视频新闻明显倾向于中方视角,对日本动态报道的视角较少。但这并非由于网络媒体自身的报道倾向造成的,而是由于国际传播的局限性,不能及时采集到关于日本动态的视频新闻,而从日本官方媒体取得的第一手视频资料由于语言差异,并未被专题采纳。
运用独立的图片和视频新闻报道,新浪专题报道并非特列,而且也并非单独使用于钓鱼岛事件,然而由于钓鱼岛事件的重大性和特殊性,具有纪实作用的新闻照片和视频资料更具客观性。视频和图片比文字更能引导受众认清事实,起到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另外,钓鱼岛事件中,新浪专题的图片和视频使用规模大,数量多,这也是报道“钓鱼岛事件”的一大亮点。
3、互动传播——网络媒体独特的新闻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