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政治的变化,会计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革命。
一、现行会计准则
经过十多年向市场体制目标转变的会计改革,中国会计已逐步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但仍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同时发行A、B股的公司年度报告汇总出的两个利润数字的调整项目多达近百项。对这些差异进行粗略归类,涉及会计准则的大体概括为:坏账准备、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确认、收入确认、税项调整、资产重估等。其它差异中有的是由于特有的一些制度造成的,如计提职工福利基金等;有的可能是境外审计师是以他们执行的会计准则为代表的。当然也不排除有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或职业道德因素造成的差异。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虽然我国在推动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接轨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必须承认,我国会计方面仍存在许多新问题,尤其是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和国际水准之间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不论外界环境怎样变化,资产和负债始终按业务发生时的成本计量,不确认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变化;按照实现——配比原则,收益表只反映已经取得现金或现金要求权的特定交易的结果,而不反映那些已经使价格发生了变化但尚未实现的事项或情况的影响;按照稳健原则,收益表也只确认预计的损失,而不答应确认预计的收益。这种收益表的主要特征是:确定性、可靠性和稳健性。但从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看,存在以下不可克服的缺陷:
一是由于收益表体现了一种狭隘的经营成果观,它只反映已经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了其他未实现的价值增值,使得当期收益报告不够全面,没有提供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全部信息;
二是价值增值在产生之时不予报告,而必须推迟到实现之时再予报告,这会导致收益确定存在潜在的时间误差,即价值增值发生在某一会计期间,而收益报告却在另一个会计期间。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这种可能性就会变成现实,严重损害收益报告的及时性,降低收益信息的品质;
三是对于已经发生的价值增值不予报告,还为管理当局提供操纵收益敞开方便之门。
三、中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一)增进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
首先,要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会计原则框架。国际会计准则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此来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但中国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只就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分项处理,这就无法有逻辑地发展一套在原则上连贯一致的具体会计准则。当前,中国尚未对许多会计问题发布具体准则,如企业合并、工具、所得税、资产减值等,要加强这方面具体准则的制定工作;同时,在商品销售与提供劳务收入的、债务准备的计量、利润分配方案等方面的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还存在差异,应及时修改,使之与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保持一致。
(二)加快培育国际会计人才
国际会计准则從形式上强调的是“公允反映”、“公允价值”等概念,实际上要求的是“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在会计人员的培养上,既要通过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语、技术等新的教学内容和会计专业技术考核制度来造就复合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又要重视会计现职人员的后续,使目前的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观念,全面了解国际会计惯例,提高业务素质。另外,要提高注册会计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职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三)正确对待会计国际化与中国国情的关系
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规模及其认可程度日益扩大,但中国特定的会计环境决定了我们既不能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也不能全盘否认国际会计准则,要在吸收、借鉴其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时,体现自己的特色。中国会计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为政府还是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法制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市场发育尚未完善、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还不高等等。鉴于此,我们在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要充分实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仍将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乃至漫长的任务。
(四)正确理解中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
应该看到,国际会计准则不是一种静态指标,而是一套动态规则,准则都是在发展变动之中的。因此,当我们说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时,应当是使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国际合拍,使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同步。单纯引进或套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某些规定,而不顾国际会计准则变动的方向,则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会永远存在,有的还会变大。
综上所述,我国的会计准则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不断的随着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起到的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会计准则也将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经长,杜胜利,陈轲.国际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Lawrence [N].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葛家澎,程春晖.论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财务业绩报告的国际动态及财务业绩报告的发展趋向[J].会计之友,2000,09
[4]郑红霞.透视国际会计协调[J].会计之友,2000,03
[5]杜万新.面对入世会计预备好了吗[J]会计之友,2000,11
[6]新准则新制度的中国特色及和国际惯例的协调[J].财会世界.
[7]王军.学先创优 继承发展 谱写我国会计工作新篇章[J].会计研究,2009
[8]刘玉廷.中国会计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上)[J].会计研究,2008
[9]刘金星.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进程与现状[J].财会学习,2009.
一、现行会计准则
经过十多年向市场体制目标转变的会计改革,中国会计已逐步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但仍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同时发行A、B股的公司年度报告汇总出的两个利润数字的调整项目多达近百项。对这些差异进行粗略归类,涉及会计准则的大体概括为:坏账准备、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确认、收入确认、税项调整、资产重估等。其它差异中有的是由于特有的一些制度造成的,如计提职工福利基金等;有的可能是境外审计师是以他们执行的会计准则为代表的。当然也不排除有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或职业道德因素造成的差异。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虽然我国在推动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接轨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必须承认,我国会计方面仍存在许多新问题,尤其是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和国际水准之间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不论外界环境怎样变化,资产和负债始终按业务发生时的成本计量,不确认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变化;按照实现——配比原则,收益表只反映已经取得现金或现金要求权的特定交易的结果,而不反映那些已经使价格发生了变化但尚未实现的事项或情况的影响;按照稳健原则,收益表也只确认预计的损失,而不答应确认预计的收益。这种收益表的主要特征是:确定性、可靠性和稳健性。但从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看,存在以下不可克服的缺陷:
一是由于收益表体现了一种狭隘的经营成果观,它只反映已经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了其他未实现的价值增值,使得当期收益报告不够全面,没有提供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全部信息;
二是价值增值在产生之时不予报告,而必须推迟到实现之时再予报告,这会导致收益确定存在潜在的时间误差,即价值增值发生在某一会计期间,而收益报告却在另一个会计期间。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这种可能性就会变成现实,严重损害收益报告的及时性,降低收益信息的品质;
三是对于已经发生的价值增值不予报告,还为管理当局提供操纵收益敞开方便之门。
三、中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一)增进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
首先,要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会计原则框架。国际会计准则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此来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但中国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只就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分项处理,这就无法有逻辑地发展一套在原则上连贯一致的具体会计准则。当前,中国尚未对许多会计问题发布具体准则,如企业合并、工具、所得税、资产减值等,要加强这方面具体准则的制定工作;同时,在商品销售与提供劳务收入的、债务准备的计量、利润分配方案等方面的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还存在差异,应及时修改,使之与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保持一致。
(二)加快培育国际会计人才
国际会计准则從形式上强调的是“公允反映”、“公允价值”等概念,实际上要求的是“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在会计人员的培养上,既要通过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语、技术等新的教学内容和会计专业技术考核制度来造就复合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又要重视会计现职人员的后续,使目前的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观念,全面了解国际会计惯例,提高业务素质。另外,要提高注册会计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职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三)正确对待会计国际化与中国国情的关系
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规模及其认可程度日益扩大,但中国特定的会计环境决定了我们既不能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也不能全盘否认国际会计准则,要在吸收、借鉴其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时,体现自己的特色。中国会计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为政府还是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法制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市场发育尚未完善、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还不高等等。鉴于此,我们在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要充分实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仍将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乃至漫长的任务。
(四)正确理解中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
应该看到,国际会计准则不是一种静态指标,而是一套动态规则,准则都是在发展变动之中的。因此,当我们说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时,应当是使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国际合拍,使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同步。单纯引进或套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某些规定,而不顾国际会计准则变动的方向,则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会永远存在,有的还会变大。
综上所述,我国的会计准则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不断的随着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起到的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会计准则也将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经长,杜胜利,陈轲.国际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Lawrence [N].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葛家澎,程春晖.论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财务业绩报告的国际动态及财务业绩报告的发展趋向[J].会计之友,2000,09
[4]郑红霞.透视国际会计协调[J].会计之友,2000,03
[5]杜万新.面对入世会计预备好了吗[J]会计之友,2000,11
[6]新准则新制度的中国特色及和国际惯例的协调[J].财会世界.
[7]王军.学先创优 继承发展 谱写我国会计工作新篇章[J].会计研究,2009
[8]刘玉廷.中国会计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上)[J].会计研究,2008
[9]刘金星.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进程与现状[J].财会学习,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