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个性发展指的是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向。而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也不应过于拘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来设定不同的考查方式,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培养个性化能力。
一、转变眼光,换个角度认识小学生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很多教师看待学生都是统一的。在他们眼中,只有上课仔细听讲,下课不捣乱、不闹事,考试成绩优异,这样的学生才算得上是好学生。这样的好学生自然在老师眼中是最棒的,即使有一点缺点,在老师眼中也是可以原谅的。与此同时,这些学生也成为老师在课堂上照顾的对象。教师很多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是围绕这些学生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没有什么好处。首先对于优等生来说,他们受到教师的过分照顾,不利于以后在社会上进一步发展;其次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永远跟不上老师的脚步,因此一泻千里。
为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对待学生的眼光,从各个角度来认识每一位同学,认识他们的优缺点,并让他们的优缺点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比如在讲授《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不同特点,开设课文理解小组、绘画小组和歌曲演唱小组,让持有不同兴趣的爱好者加入到不同的小组当中,然后让学生在不同小组中自由发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成果给出点评,从而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转变眼光后,教师认识学生的角度就变大了,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二、营造氛围,激励学生自由学习课文
营造氛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新时期要想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营造一些学习气氛,以便更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营造氛围开展活动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主导学生学习。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再适当结合课文营造合适的氛围,学生就会自觉地发挥自己的个性,不断进行自主的学习。
比如在讲授《蒲公英》一文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创设这样的氛围:“先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一类小组去野地采集蒲公英,一类小组上网下载蒲公英的图片,一类小组与教师一起布置教室。当外出的同学采集好蒲公英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蒲公英粘在墙上,并在ppt上照出图片蒲公英,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研究蒲公英这一植物。由于教室氛围已经被蒲公英所包围,因此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更自觉地去研究蒲公英。”当学生很好地研究完蒲公英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认识蒲公英时有什么遗漏,这样在学习课文时就可以更能认识蒲公英,并且可以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蒲公英的内在精神。在整个创设氛围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个性考查,依据学生兴趣转变考核方式
小学语文学习成果检验,在传统教学环节中往往是教师最为重视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传统的检验方式往往是以随堂考试和闭卷考试两种考试的方式进行检验的,这种检验方式尽管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的基本情况。但是对于个性各异的小学生来讲,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好、上课能仔细听讲的学生才能考高分,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想取得好成绩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考查时,应适当改变考查方式,引导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有一定的提升。
比如在讲完课文《西湖》《拉萨的天空》《北大荒的秋天》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测验。在试卷中前面几道题目都是一样的,即传统教学试卷中的类型,如填空、选择、阅读等,但最后教师一定要设计一道创新题,如“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旅游的看法”表现手法不限。这样对于写作能力好的同学,就会用简单的文字进行表述,而对于一些画画较好的同学,则会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而对于手工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则会用剪纸的方式来表达。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考试,学生在前面的基础能力考查上面如果得分不是太高,而下面的创新题如果能做得很好的话,教师一样可以给予表扬,并给予一定的高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断受到激励,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个性化创新发展。个性的检验方式可以让不同个性的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来完成考试,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上更进一步,从而提高学生的个性化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个性化能力,而想要提高学生的个性化能力,教师一定要从多方位上解放学生。只有让不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保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个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新区枫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一、转变眼光,换个角度认识小学生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很多教师看待学生都是统一的。在他们眼中,只有上课仔细听讲,下课不捣乱、不闹事,考试成绩优异,这样的学生才算得上是好学生。这样的好学生自然在老师眼中是最棒的,即使有一点缺点,在老师眼中也是可以原谅的。与此同时,这些学生也成为老师在课堂上照顾的对象。教师很多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是围绕这些学生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没有什么好处。首先对于优等生来说,他们受到教师的过分照顾,不利于以后在社会上进一步发展;其次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永远跟不上老师的脚步,因此一泻千里。
为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对待学生的眼光,从各个角度来认识每一位同学,认识他们的优缺点,并让他们的优缺点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比如在讲授《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不同特点,开设课文理解小组、绘画小组和歌曲演唱小组,让持有不同兴趣的爱好者加入到不同的小组当中,然后让学生在不同小组中自由发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成果给出点评,从而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转变眼光后,教师认识学生的角度就变大了,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二、营造氛围,激励学生自由学习课文
营造氛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新时期要想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营造一些学习气氛,以便更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营造氛围开展活动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主导学生学习。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再适当结合课文营造合适的氛围,学生就会自觉地发挥自己的个性,不断进行自主的学习。
比如在讲授《蒲公英》一文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创设这样的氛围:“先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一类小组去野地采集蒲公英,一类小组上网下载蒲公英的图片,一类小组与教师一起布置教室。当外出的同学采集好蒲公英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蒲公英粘在墙上,并在ppt上照出图片蒲公英,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研究蒲公英这一植物。由于教室氛围已经被蒲公英所包围,因此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更自觉地去研究蒲公英。”当学生很好地研究完蒲公英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认识蒲公英时有什么遗漏,这样在学习课文时就可以更能认识蒲公英,并且可以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蒲公英的内在精神。在整个创设氛围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个性考查,依据学生兴趣转变考核方式
小学语文学习成果检验,在传统教学环节中往往是教师最为重视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传统的检验方式往往是以随堂考试和闭卷考试两种考试的方式进行检验的,这种检验方式尽管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的基本情况。但是对于个性各异的小学生来讲,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好、上课能仔细听讲的学生才能考高分,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想取得好成绩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考查时,应适当改变考查方式,引导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有一定的提升。
比如在讲完课文《西湖》《拉萨的天空》《北大荒的秋天》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测验。在试卷中前面几道题目都是一样的,即传统教学试卷中的类型,如填空、选择、阅读等,但最后教师一定要设计一道创新题,如“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旅游的看法”表现手法不限。这样对于写作能力好的同学,就会用简单的文字进行表述,而对于一些画画较好的同学,则会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而对于手工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则会用剪纸的方式来表达。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考试,学生在前面的基础能力考查上面如果得分不是太高,而下面的创新题如果能做得很好的话,教师一样可以给予表扬,并给予一定的高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断受到激励,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个性化创新发展。个性的检验方式可以让不同个性的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来完成考试,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上更进一步,从而提高学生的个性化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个性化能力,而想要提高学生的个性化能力,教师一定要从多方位上解放学生。只有让不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保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个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新区枫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