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damiao_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个性发展指的是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向。而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也不应过于拘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来设定不同的考查方式,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培养个性化能力。
  一、转变眼光,换个角度认识小学生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很多教师看待学生都是统一的。在他们眼中,只有上课仔细听讲,下课不捣乱、不闹事,考试成绩优异,这样的学生才算得上是好学生。这样的好学生自然在老师眼中是最棒的,即使有一点缺点,在老师眼中也是可以原谅的。与此同时,这些学生也成为老师在课堂上照顾的对象。教师很多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是围绕这些学生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没有什么好处。首先对于优等生来说,他们受到教师的过分照顾,不利于以后在社会上进一步发展;其次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永远跟不上老师的脚步,因此一泻千里。
  为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对待学生的眼光,从各个角度来认识每一位同学,认识他们的优缺点,并让他们的优缺点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比如在讲授《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不同特点,开设课文理解小组、绘画小组和歌曲演唱小组,让持有不同兴趣的爱好者加入到不同的小组当中,然后让学生在不同小组中自由发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成果给出点评,从而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转变眼光后,教师认识学生的角度就变大了,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二、营造氛围,激励学生自由学习课文
  营造氛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新时期要想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营造一些学习气氛,以便更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营造氛围开展活动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主导学生学习。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再适当结合课文营造合适的氛围,学生就会自觉地发挥自己的个性,不断进行自主的学习。
  比如在讲授《蒲公英》一文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创设这样的氛围:“先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一类小组去野地采集蒲公英,一类小组上网下载蒲公英的图片,一类小组与教师一起布置教室。当外出的同学采集好蒲公英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蒲公英粘在墙上,并在ppt上照出图片蒲公英,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研究蒲公英这一植物。由于教室氛围已经被蒲公英所包围,因此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更自觉地去研究蒲公英。”当学生很好地研究完蒲公英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认识蒲公英时有什么遗漏,这样在学习课文时就可以更能认识蒲公英,并且可以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蒲公英的内在精神。在整个创设氛围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个性考查,依据学生兴趣转变考核方式
  小学语文学习成果检验,在传统教学环节中往往是教师最为重视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传统的检验方式往往是以随堂考试和闭卷考试两种考试的方式进行检验的,这种检验方式尽管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的基本情况。但是对于个性各异的小学生来讲,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好、上课能仔细听讲的学生才能考高分,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想取得好成绩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考查时,应适当改变考查方式,引导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有一定的提升。
  比如在讲完课文《西湖》《拉萨的天空》《北大荒的秋天》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测验。在试卷中前面几道题目都是一样的,即传统教学试卷中的类型,如填空、选择、阅读等,但最后教师一定要设计一道创新题,如“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旅游的看法”表现手法不限。这样对于写作能力好的同学,就会用简单的文字进行表述,而对于一些画画较好的同学,则会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而对于手工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则会用剪纸的方式来表达。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考试,学生在前面的基础能力考查上面如果得分不是太高,而下面的创新题如果能做得很好的话,教师一样可以给予表扬,并给予一定的高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断受到激励,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个性化创新发展。个性的检验方式可以让不同个性的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来完成考试,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上更进一步,从而提高学生的个性化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个性化能力,而想要提高学生的个性化能力,教师一定要从多方位上解放学生。只有让不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保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个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新区枫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其他文献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而判断教学效益好差的唯一标准即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因此,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应该先从研究教学对象入手。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儿童,儿童具有感性思维、自控能力差等学习特点,教师唯有针对这些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切实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活跃氛围  创设情境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方法。儿童
一提到初读,人们就会想:初读不就是在新课开讲之前扫清文字障碍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通顺就是了,有什么可说的?其实不然,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开始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把初读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读得熟,读得欢,读得有效,并逐渐由初读过渡到精读,就可以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初读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初读课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课
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应立足于此,坚持把学生推到语文学习的主体位置上,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语文素养。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宗旨呢?笔者认为必须坚持做到“四要”。  一、要促进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  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现行苏教版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力发展,金融业也得到了很大空间的提升,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银行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争夺客户资源更加激烈。在客户资源争夺中,客户满意度水平
企业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被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提出以来,广受关注。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专家和学者对于企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竞争模式,
旅游地可以人格化并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独特的旅游地品牌个性,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的旅游地,影响游客对于旅游地的偏好和选择行为,积极改善旅游地,并提高游客忠诚。   市场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对教材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在阅读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学生思维充分运转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其感知理解的有效性。那如何才能在阅读教学中践行探究性学习策略呢?  一、打开学生思路,夯实探究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中,呼吁师生关系的平等化、课堂氛围的民主化,要求积极构建伙伴型、帮扶型、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在阅读教学中给予学
当前,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己聚焦到质量的竞争上来,质量竞争力的提升已成为当今世界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质量管理工作普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