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国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珍妮姑娘》和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两部小说都为读者展示了女主人公的爱而不得的爱情悲剧。本文试运用福科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女性人物的主体性丧失的必然性。
【关键词】 《欧也妮·葛朗台》;《珍妮姑娘》;权力话语;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42-02
一、引言
《珍妮姑娘》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创作的史诗级作品,小说讲述了贫穷女珍妮的爱情悲剧,揭示了金钱至上,等级森严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难以跨越的阶级障碍。《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系列中最受人关注的作品之一,讲述了视金钱如命的老箍桶匠葛朗台之女欧也妮·葛朗台的爱情悲剧。两个女主人公虽出身不同,然而最终都爱而不得,悲剧结尾。本文试运用福科的权力话语理论解读两位女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主体性丧失。
二、权力话语理论
法国哲学家福科对于权力的看法有别于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权力是体现在生产关系中,而福科对于权力话语的观点脱胎于尼采的权力意志。福科认为权力并不掌握在某一个人手里,而是一种关系。权力会体现在知识里,以真理的形式获得合理存在的意义。当某种规则获得认可,所有个体都最终参与到审视与被审视的过程中。在整个过程中,个体逐渐从他律转变为自律,将权力以最隐蔽的方式施加于个体。
三、“忠诚”下的伪善道德——珍妮的主体性丧失
珍妮出生在底层家庭,除去她还有五个兄弟姐妹,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但是珍妮生的美丽明艳,性格又温柔顺从,让见到他的男人无不为他倾倒。由于家庭贫穷,她早早就和母亲出去打工贴补家用,在那里她遇到了她的第一个男人布兰德。布兰德是虽不是名流公子,但作为参议院的他与珍妮在社会地位上天差地别。布兰德冲破了地位阶级的阻碍,超脱于世俗陈规选择了珍妮,他对珍妮一家给予了非常多帮助,常常救他们于水火中。布兰特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让珍妮在未婚的状态下委身于他。虽许下承诺,但之后的日子里,珍妮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布兰德在这段感情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从两人相遇之初,珍妮就因为地位的差距认为自己根本配不上布兰德而感到自卑,甚至逃避。珍妮虽然在物质生活上受到布兰德的诸多照顾,但他们的感情始终是由布兰德来主导推进。布兰德的突然离世让珍妮和她独自里遗腹子遭受了一世的恶名。福科的《性经验史》中指出,性行为只有在婚内才是合法合情合理的,此外任何情况下的性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这种有悖于公序良俗的行为让珍妮的父亲哈格特愤怒下把怀有身孕的亲生女儿赶出门外。
珍妮的第二个男人莱斯特出生上流家庭,同样也是被珍妮的外貌和内在气质深深吸引。他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和珍妮同居,随着两人在一起的时间不断变长,莱斯特对于珍妮的依恋与日俱增,他喜欢和珍妮在一起的自在感觉,甚至拒绝一切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同样,珍妮知道自己与莱斯特的地位差距,同样珍妮也羞于自己的过去,即便她热情,善良,没有城府,但她依然选择向莱斯特隐瞒了自己有私生子这件事。无论她对孩子是多么的思念,孩子对她是多么依赖,对分开是多么不舍,她依然选择了隐忍。这对于一个天性善良的女人是何等煎熬,珍妮最終只能在内心屈服于准则及世人对女人的评判。
莱斯特在知道珍妮有私生子后,鉴于家庭的压力,珍妮的实际情况,让他明确了自己的心意,无论多么爱这个女人,也绝不会和珍妮结婚。他能想到的减轻自己负罪感的办法就是用钱来解决这一切,对于富家公子莱斯特,给珍妮的补偿不值一提,而他却没有意识到,感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被物化的珍妮对男人而言,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的,仅仅是一个附属品。珍妮虽获得莱斯特在物质上的宠爱,但她并不具备主体性。与孩子长期分离,在莱斯特的许可下,她感恩戴德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因身份卑微不能成为莱斯特的正牌女友,她心甘情愿做莱斯特的情妇。明知莱斯特在她和其他女人间周旋,珍妮依然选择隐忍,并在莱斯特选择背信弃义抛弃她,娶了上流小姐莱蒂后,她依旧选择原谅,用大度和宽容成全莱斯特的人生。也许她的委曲求全有她的天性使然,但她在所有的感情中无疑都只是一个顺从、接受男性安排的“他者”。
四、物欲下的牺牲品——欧也妮·葛朗台的
主体性丧失
欧也妮出生富裕家庭,但是金钱并没有让她的结局胜过珍妮。欧也妮本应过上殷实,令人艳羡的生活,但她的父亲葛朗台是个出了名的吝啬鬼。他唯一的乐趣就是赚钱和数钱,对于花钱这件事,他能省则省。葛朗台身边的所有人被他压榨,他的妻子、女儿和仆人无一幸免。但是葛朗台一家,除了他本人之外,都是生性纯良,质朴的人。她们待人真诚、单纯、对金钱毫无欲望,欧也妮一生只向往恬静有爱的家庭生活,对像法国上流社会那种奢靡、尔虞我诈的生活没有丝毫兴趣。她身上有这那个时代很少见的质朴和善良。
因为葛朗台的巨额资产,欧也妮不乏追求者,但凡自觉能配上葛朗台家的人,都争抢着对欧也妮献殷勤,然而很显然,她们并不是真心喜欢欧也妮,而只是觊觎着她的家产而已。一大群人去到欧也妮家做客,看似玩乐,然而一个个心怀鬼胎。讽刺的是追求者给欧也妮送上的礼物,看似奢华精美,实则只是一个赝品。这种机关算尽的丑陋形态无不让人生厌。此时的欧也妮已过22岁,她虽未出嫁,但已是成年人。然而她对自己的人生并没有多少掌控的权力。欧也妮的父亲,却从没有真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谁,他把自己的女儿当作诱饵,周旋在所有追求者中,无非只是想利用他们的殷勤来获利,达到自己赚钱的目的。但作为女儿,欧也妮从来没有想过反抗父亲对自己的利用,甚至认为这一切本该如此。父权思想早已根植在每个家庭的基因里。 欧也妮的堂弟查理英俊潇洒,温文尔雅,很快吸引住了欧也妮。情窦初开的欧也妮爱上了查理之后,却因为堂弟的父亲破产自杀,被她的父亲坚决制止。即使是在查理刚得知父亲的离世伤心欲绝之时,葛朗台依然表现出冷漠不屑的态度,并且禁止家人对他给予任何的特殊照顾和帮助。善良的欧也妮不忍自己的心爱之人每天郁郁寡欢,不断暗自帮助查理,直到有一天她偷读到堂弟写给母亲的信,他需要一笔钱作为重新开始的启动资金,欧也妮偷偷将自己的钱全数交给了堂弟。然而瞬间的仗义却成了她和母亲日后挥之不去的噩梦。她们每天都在担心事情败露,没法跟父亲交代钱的去向,然而最终当葛朗台发现这件事后,几乎将欧也妮逐出,甚至因为他无休止的暴怒和发泄,夺去了欧也妮母亲的性命。然而她们始终没有抗争,欧也妮也并没有意识到她拥有对自己的财富的支配权。欧也妮在人格上是缺失的。
在爱情中,欧也妮同样也缺乏作为个体的主体性。欧也妮在最初爱上堂弟时,内心自卑,始终认定自己配不上查理,并陷入无尽的痛苦中。查理家破产,父亲自杀身亡之后,早已体会了世态炎凉的查理却受到欧也妮和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欧也妮的无私和对查理真挚的爱驱使她做出了自己无法承担后果的决定。但在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赠给查理时,因为害怕查理的拒绝,欧也妮哭着跪下哀求查理收下他的钱。欧也妮在这段单恋中极度不自信,即便是在自己为他人借燃眉之急时,依然需要用牺牲自己的尊严来获取认可。在查理交给她自己的信物保管时,欧也妮发誓要帮他保全这些信物,她也做到了。在葛朗台发现这些财宝并想占为己有时,欧也妮第一次反抗父亲并且以自己的性命保全了这些象征她与查理间爱情的信物。
在与欧也妮海誓山盟后,查理独自去到印度开始自己的新事业,然而查理的承诺终究没有兑现,为了给自己的背信弃义找到开脱的理由。他的一封长信将感情中两性关系的不对等展现的一览无余。语言只是一种符号,男性代表理智,事业心强,女性代表附属和依附,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只是“他者”。男性的忠诚和女性的忠诚出发点截然不同,男性的忠诚表明个人较于其他同类的优越性,而女性则因附属于男性所以必须做到忠诚。查理在信中反复提到失信于欧也妮的主要原因是他需要一个可以扶持他在上流社会游刃有余的得力助手,并且他像所有人一样需要一个可以让他在社会地位上更上一层楼的另一半,而在他的认知里,欧也妮并不適合。他用社会准则试图“强迫”欧也妮接受他的无可奈何,并作出自我牺牲。查理把最终决定权交给欧也妮,因为他知道,善良体贴的欧也妮是不会为了私欲而毁掉一个自己深爱的男人的前途的。欧也妮遭背弃后,在选择了另嫁他人,但她却以绝不同房为前提结婚,这在当时是多么骇人听闻的事情。欧也妮的灵魂和人格是伟大的,她的无私和善良与那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格格不入。但她也是可悲的,欧也妮用她最后的能做的方式,保持自己的贞操,守护了她的初恋,但同时也体现出在一切的规则背后女性主体性的丧失。
五、结语
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珍妮和欧也妮·葛朗台虽出身不同,但都拥有与那个时代不想匹配的良好品质,她们都真诚,善良并富有同情心。她们都试图冲破世俗,定义自我。但在金钱至上的,男性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女性无法逃避个人的主体性丧失。
参考文献:
[1](美)德莱塞.珍妮姑娘[M].潘庆舲译.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M].廖嵘译.连云港: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
[3]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刘北城,杨远婴译.三联书店,2007.
[4](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作者介绍:金姿,硕士,江西水利职业学院,高职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关键词】 《欧也妮·葛朗台》;《珍妮姑娘》;权力话语;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42-02
一、引言
《珍妮姑娘》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创作的史诗级作品,小说讲述了贫穷女珍妮的爱情悲剧,揭示了金钱至上,等级森严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难以跨越的阶级障碍。《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系列中最受人关注的作品之一,讲述了视金钱如命的老箍桶匠葛朗台之女欧也妮·葛朗台的爱情悲剧。两个女主人公虽出身不同,然而最终都爱而不得,悲剧结尾。本文试运用福科的权力话语理论解读两位女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主体性丧失。
二、权力话语理论
法国哲学家福科对于权力的看法有别于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权力是体现在生产关系中,而福科对于权力话语的观点脱胎于尼采的权力意志。福科认为权力并不掌握在某一个人手里,而是一种关系。权力会体现在知识里,以真理的形式获得合理存在的意义。当某种规则获得认可,所有个体都最终参与到审视与被审视的过程中。在整个过程中,个体逐渐从他律转变为自律,将权力以最隐蔽的方式施加于个体。
三、“忠诚”下的伪善道德——珍妮的主体性丧失
珍妮出生在底层家庭,除去她还有五个兄弟姐妹,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但是珍妮生的美丽明艳,性格又温柔顺从,让见到他的男人无不为他倾倒。由于家庭贫穷,她早早就和母亲出去打工贴补家用,在那里她遇到了她的第一个男人布兰德。布兰德是虽不是名流公子,但作为参议院的他与珍妮在社会地位上天差地别。布兰德冲破了地位阶级的阻碍,超脱于世俗陈规选择了珍妮,他对珍妮一家给予了非常多帮助,常常救他们于水火中。布兰特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让珍妮在未婚的状态下委身于他。虽许下承诺,但之后的日子里,珍妮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布兰德在这段感情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从两人相遇之初,珍妮就因为地位的差距认为自己根本配不上布兰德而感到自卑,甚至逃避。珍妮虽然在物质生活上受到布兰德的诸多照顾,但他们的感情始终是由布兰德来主导推进。布兰德的突然离世让珍妮和她独自里遗腹子遭受了一世的恶名。福科的《性经验史》中指出,性行为只有在婚内才是合法合情合理的,此外任何情况下的性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这种有悖于公序良俗的行为让珍妮的父亲哈格特愤怒下把怀有身孕的亲生女儿赶出门外。
珍妮的第二个男人莱斯特出生上流家庭,同样也是被珍妮的外貌和内在气质深深吸引。他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和珍妮同居,随着两人在一起的时间不断变长,莱斯特对于珍妮的依恋与日俱增,他喜欢和珍妮在一起的自在感觉,甚至拒绝一切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同样,珍妮知道自己与莱斯特的地位差距,同样珍妮也羞于自己的过去,即便她热情,善良,没有城府,但她依然选择向莱斯特隐瞒了自己有私生子这件事。无论她对孩子是多么的思念,孩子对她是多么依赖,对分开是多么不舍,她依然选择了隐忍。这对于一个天性善良的女人是何等煎熬,珍妮最終只能在内心屈服于准则及世人对女人的评判。
莱斯特在知道珍妮有私生子后,鉴于家庭的压力,珍妮的实际情况,让他明确了自己的心意,无论多么爱这个女人,也绝不会和珍妮结婚。他能想到的减轻自己负罪感的办法就是用钱来解决这一切,对于富家公子莱斯特,给珍妮的补偿不值一提,而他却没有意识到,感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被物化的珍妮对男人而言,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的,仅仅是一个附属品。珍妮虽获得莱斯特在物质上的宠爱,但她并不具备主体性。与孩子长期分离,在莱斯特的许可下,她感恩戴德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因身份卑微不能成为莱斯特的正牌女友,她心甘情愿做莱斯特的情妇。明知莱斯特在她和其他女人间周旋,珍妮依然选择隐忍,并在莱斯特选择背信弃义抛弃她,娶了上流小姐莱蒂后,她依旧选择原谅,用大度和宽容成全莱斯特的人生。也许她的委曲求全有她的天性使然,但她在所有的感情中无疑都只是一个顺从、接受男性安排的“他者”。
四、物欲下的牺牲品——欧也妮·葛朗台的
主体性丧失
欧也妮出生富裕家庭,但是金钱并没有让她的结局胜过珍妮。欧也妮本应过上殷实,令人艳羡的生活,但她的父亲葛朗台是个出了名的吝啬鬼。他唯一的乐趣就是赚钱和数钱,对于花钱这件事,他能省则省。葛朗台身边的所有人被他压榨,他的妻子、女儿和仆人无一幸免。但是葛朗台一家,除了他本人之外,都是生性纯良,质朴的人。她们待人真诚、单纯、对金钱毫无欲望,欧也妮一生只向往恬静有爱的家庭生活,对像法国上流社会那种奢靡、尔虞我诈的生活没有丝毫兴趣。她身上有这那个时代很少见的质朴和善良。
因为葛朗台的巨额资产,欧也妮不乏追求者,但凡自觉能配上葛朗台家的人,都争抢着对欧也妮献殷勤,然而很显然,她们并不是真心喜欢欧也妮,而只是觊觎着她的家产而已。一大群人去到欧也妮家做客,看似玩乐,然而一个个心怀鬼胎。讽刺的是追求者给欧也妮送上的礼物,看似奢华精美,实则只是一个赝品。这种机关算尽的丑陋形态无不让人生厌。此时的欧也妮已过22岁,她虽未出嫁,但已是成年人。然而她对自己的人生并没有多少掌控的权力。欧也妮的父亲,却从没有真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谁,他把自己的女儿当作诱饵,周旋在所有追求者中,无非只是想利用他们的殷勤来获利,达到自己赚钱的目的。但作为女儿,欧也妮从来没有想过反抗父亲对自己的利用,甚至认为这一切本该如此。父权思想早已根植在每个家庭的基因里。 欧也妮的堂弟查理英俊潇洒,温文尔雅,很快吸引住了欧也妮。情窦初开的欧也妮爱上了查理之后,却因为堂弟的父亲破产自杀,被她的父亲坚决制止。即使是在查理刚得知父亲的离世伤心欲绝之时,葛朗台依然表现出冷漠不屑的态度,并且禁止家人对他给予任何的特殊照顾和帮助。善良的欧也妮不忍自己的心爱之人每天郁郁寡欢,不断暗自帮助查理,直到有一天她偷读到堂弟写给母亲的信,他需要一笔钱作为重新开始的启动资金,欧也妮偷偷将自己的钱全数交给了堂弟。然而瞬间的仗义却成了她和母亲日后挥之不去的噩梦。她们每天都在担心事情败露,没法跟父亲交代钱的去向,然而最终当葛朗台发现这件事后,几乎将欧也妮逐出,甚至因为他无休止的暴怒和发泄,夺去了欧也妮母亲的性命。然而她们始终没有抗争,欧也妮也并没有意识到她拥有对自己的财富的支配权。欧也妮在人格上是缺失的。
在爱情中,欧也妮同样也缺乏作为个体的主体性。欧也妮在最初爱上堂弟时,内心自卑,始终认定自己配不上查理,并陷入无尽的痛苦中。查理家破产,父亲自杀身亡之后,早已体会了世态炎凉的查理却受到欧也妮和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欧也妮的无私和对查理真挚的爱驱使她做出了自己无法承担后果的决定。但在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赠给查理时,因为害怕查理的拒绝,欧也妮哭着跪下哀求查理收下他的钱。欧也妮在这段单恋中极度不自信,即便是在自己为他人借燃眉之急时,依然需要用牺牲自己的尊严来获取认可。在查理交给她自己的信物保管时,欧也妮发誓要帮他保全这些信物,她也做到了。在葛朗台发现这些财宝并想占为己有时,欧也妮第一次反抗父亲并且以自己的性命保全了这些象征她与查理间爱情的信物。
在与欧也妮海誓山盟后,查理独自去到印度开始自己的新事业,然而查理的承诺终究没有兑现,为了给自己的背信弃义找到开脱的理由。他的一封长信将感情中两性关系的不对等展现的一览无余。语言只是一种符号,男性代表理智,事业心强,女性代表附属和依附,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只是“他者”。男性的忠诚和女性的忠诚出发点截然不同,男性的忠诚表明个人较于其他同类的优越性,而女性则因附属于男性所以必须做到忠诚。查理在信中反复提到失信于欧也妮的主要原因是他需要一个可以扶持他在上流社会游刃有余的得力助手,并且他像所有人一样需要一个可以让他在社会地位上更上一层楼的另一半,而在他的认知里,欧也妮并不適合。他用社会准则试图“强迫”欧也妮接受他的无可奈何,并作出自我牺牲。查理把最终决定权交给欧也妮,因为他知道,善良体贴的欧也妮是不会为了私欲而毁掉一个自己深爱的男人的前途的。欧也妮遭背弃后,在选择了另嫁他人,但她却以绝不同房为前提结婚,这在当时是多么骇人听闻的事情。欧也妮的灵魂和人格是伟大的,她的无私和善良与那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格格不入。但她也是可悲的,欧也妮用她最后的能做的方式,保持自己的贞操,守护了她的初恋,但同时也体现出在一切的规则背后女性主体性的丧失。
五、结语
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珍妮和欧也妮·葛朗台虽出身不同,但都拥有与那个时代不想匹配的良好品质,她们都真诚,善良并富有同情心。她们都试图冲破世俗,定义自我。但在金钱至上的,男性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女性无法逃避个人的主体性丧失。
参考文献:
[1](美)德莱塞.珍妮姑娘[M].潘庆舲译.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M].廖嵘译.连云港: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
[3]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刘北城,杨远婴译.三联书店,2007.
[4](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作者介绍:金姿,硕士,江西水利职业学院,高职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