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大连图藏本和崇祯本的插图比较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ju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连图藏本插图无论是人物、背景刻画还是细节处理,都不及崇祯本插图。由于技艺的不精、态度的不严谨以及成本等因素,使得前者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审美价值都远远不如崇祯本插图。
  【关键词】 大连图藏本;崇祯本;插图;比较
  【中图分类号】I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35-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7SJB2279)系列论文之一。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世情小说的代表。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同类小说中的佼佼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據统计,《金瓶梅》一书的刻本多达几十种,插图本占一半以上。其版本系统较为复杂,共有三大版本系统,分别是:词话本、崇祯本和张评本。大连图书馆收藏的本衙藏板甲本(简称“大连图藏本”)属于张评本系统。
  张评本插图本有插图二百幅、一百幅、八十幅、四十二幅四种情况。由于对成本等因素的考量,大连图藏本的插图数量较之崇祯本有删减,但是为了突出卖点,书坊主会对插图有所选择。现将两者插图整理如下(表1):
  从表1可知,大连图藏本关于主要人物的插图数量与崇祯本相似,显示出对文本的尊重。然而大连图藏本中关于三姑六婆和情色的插图占比非常大,这应该是为了迎合具有低级趣味的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他们的购买欲望。
  大连图藏本为张竹坡于1695年刊刻的初刻本,文本接近崇祯本,卷首盖有恭亲王藏书章,可见此版本是皇族世家的藏书。正文每半页十行,每行二十二字,有眉批、夹批、旁批,每回都有回前评,共有插图一百幅。大连图藏本的插图基本是摹仿崇祯本插图而刻,其背景和人物刻画较为简单,线条粗糙,对文本阅读起到简单辅助作用,审美价值稍显欠缺。由于大连图藏本和崇祯本关系密切,且两者插图都是单页大图,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将选取大连图藏本和崇祯本的部分插图,进行对比研究,说明两者在文本阐释方面的差异。
  一、对文本的阐释
  大连图藏本和崇祯本内容基本相同,但两者插图在文本阐释方面并不完全相同,总体来说,崇祯本插图忠实地还原了文本所传达的信息,大连图藏本插图对文本的阐释则没有崇祯本插图契合,试举几例说明。
  第四回,西门庆和潘金莲经常在王婆家私会,街坊无人不晓。有个名叫郓哥的卖梨小猴儿寻来想赚几个钱,不想却和王婆发生争执,被王婆打了,一篮子雪梨也被扔了出去。大连图藏本和崇祯本插图“闹茶坊郓哥义愤”(图1)同时描述了这个情景。比较两幅插图,还是有较明显的差异:崇祯本插图中王婆面容凶狠,一手指向郓哥,似在谩骂,郓哥一手指向王婆,似在回骂,同时弯腰好像要捡起地上散落的梨子。大连图藏本插图中郓哥同样弯腰手指王婆,但王婆两手垂放身体两边,脸部没有任何表情,此外地上也没有文本中提到的散落一地的梨子。很明显,崇祯本插图和文本中两人发生争吵的情节更为相扣。
  第五回,郓哥在王婆那吃了亏,气愤之下于是找到武大郎,告诉他西门庆和潘金莲偷情之事,并且和他商量捉奸事宜。大连图藏本和崇祯本插图“捉奸情郓哥定计”(图2)都把画面定格在捉奸这一情节上。对应文本,两者虽然描述的文字基本相同,但是插图在细节上还是有差异。从崇祯本插图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屋外郓哥把雪梨扔在地上,死命地顶住王婆,武大郎裸起衣裳着急地奔向茶坊,屋内潘金莲衣服来不及整理慌乱地顶住门,西门庆吓得钻入床下藏了起来,表情惊恐,形象地还原了文本所描述的场景。而大连图藏本插图较为粗糙,首先没有清晰地绘刻回目标题中提到的捉奸主角之一郓哥以及他散落在地上的雪梨,这与文本不符;其次潘金莲面目表情模糊,看不出奸情败露时的慌张,而且床下躲藏的西门庆刻画得十分粗糙。
   第八十七回,武松听说潘金莲在王婆家待售,于是骗王婆称要娶金莲,潘金莲躲在帘后听说这话,不等王婆叫她,自己出来答应了。王婆让武松准备一百两银子,武松同意并承诺第二天来兑银子带潘金莲回去。王婆不信武松有银子,胡乱答应了。插图“王婆子贪财忘祸”(图3)画面定格在武松承诺回去拿银子,王婆不信胡乱答应的瞬间。两幅插图中武松边往外走边转身举起手似在和王婆承诺拿银子,王婆扭过脸去满脸不屑,这一点两者和文本都是契合的。但仔细比较,会发现崇祯本插图门后站着潘金莲,满脸期待,而大连图藏本门后没有潘金莲。文本虽没有提到武松走的时候潘金莲站在哪里,但是根据前文潘金莲主动答应嫁给武松,可知金莲此时的心情应该是欢欣雀跃、满心期待,很有可能会站在门后目送武松离开,因此崇祯本插图更好地阐释了文本的信息。
  这样的情况还有第一回、第八回、十一回、二十三回、五十一回和七十五回。
  二、绘刻水平
  比较大连图藏本和崇祯本插图,可以明显看出崇祯本插图无论是人物还是背景画面都绘刻精美,体现了木刻画家们成熟的绘刻技术,和文本内容相得益彰。而大连图藏本由于绘刻技术的粗糙和绘刻态度的不严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插图对文本的阐释。
  (一)对人物的绘刻
  插图在表现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时候,表情、动作十分重要,读者可以通过直观的画面了解小说的情节。相比较崇祯本插图的绘刻者,大连图藏本插图的绘刻者明显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百幅插图中有十六幅插图的人物绘刻没有对文本内容起到辅助作用。试举几例分析。
  第十一回,大连图藏本和崇祯本插图“潘金莲激打孙雪娥”(图4)对应的文本是:
  不想被西门庆听见了,复回来,又打了几拳,骂道:“贼奴才淫妇!你还说不欺负他,亲耳朵听见你还骂他。”打的雪娥疼痛难忍。
  崇祯本插图中的西门庆衣袖卷得高高,手握拳头,一脚踢向孙雪娥,表情凶狠;孙雪娥一手护着头,似有躲闪之意;吴月娘手指小玉,似在叮嘱她。而大连图藏本插图中西门庆袖子半卷,面部表情模糊不清;孙雪娥也不似文本叙述的“疼痛难忍”,更看不出吴月娘有叮嘱小玉的动作。    第四十六回,插图“妻妾戏笑卜龟儿”(图5)描绘的是卜龟儿卦的老婆子正在给月娘、孟玉楼等人卜卦的情景。比较大连图藏本和崇祯本插图,首先崇祯本插图中的四个人从长相上很容易辨别出坐着的三个貌美如花的年轻女子应该是月娘等人,站着的老妪应该是卜卦的老婆子,而大连图藏本中月娘等人的外貌竟和老妪无异;其次,崇祯本插图中月娘等人神情专注,紧紧地盯着面前的卦象,这符合人物的心理,毕竟关系到她们今后的命运,而大连图藏本插图中月娘等人面目表情木然简单;第三,大连图藏本插图中没有绘刻卜卦的重要道具——龟儿,这和文本不符。
  第七十五回,春梅因申二姐怠慢,氣狠狠地把她骂了一顿,月娘刚说几句,潘金莲便和她对驳起来,两人心存怨气。月娘不让西门庆到金莲房里,误了壬子日,潘金莲更是生气,借机和月娘吵闹起来。插图“为护短金莲泼醋”(图6)正是定格在“泼醋”这一情节,相对应的文本为:
  那潘金莲见月娘骂他这等言语,坐在地下就打滚撒泼……头上?髻都撞落一边……月娘越发大怒……
  崇祯本插图人物一目了然,躺在地上?髻散乱的正是撒泼的潘金莲,站在屋里四人中用手指着潘金莲情绪激动的是吴月娘,拼命地拦着月娘的便是吴大妗子等人。大连图藏本插图则绘刻得十分粗糙,首先人物容貌模糊不清,其次潘金莲?髻没有散乱,表情不似撒泼;第三,屋内四人团在一起,吴月娘表情模糊不清,其他三人也看不出有拦住吴月娘的动作,显然没有崇祯本绘刻得生动形象。
  此外,由于刊刻态度的不严谨和刊刻技术的粗糙,使得大连图藏本中的插图都难以将年轻女子的如花美貌刻画出来,甚至出现了年轻女性和三姑六婆形象相似的情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文本的阐释力度,并且画面的美感不足。
  (二)对背景的绘刻
  崇祯本插图的背景到处弥漫着浓郁的徽州文化气息,展现了徽州的人土风情,无论是奇松怪石还是楼宇亭阁都点缀得恰到好处,为整幅插图的美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连图藏本插图虽然也能看出徽州的特征,但背景绘刻得比较简单,整体画面没有崇祯本插图饱满,使得美感大打折扣。试举几例简单说明。
  第四回,比较两者插图“赴巫山潘氏幽欢”(图7),崇祯本插图明显更加饱满,首先一棵茂密的大树将潘金莲、西门庆和王婆从视觉上自然地分为两个空间,照应文本中潘金莲和西门庆偷情时王婆在屋外的描写,大连图藏本则没有绘刻这棵需要花费绘刻者不少精力的大树;其次崇祯本插图中屋顶的瓦片一片片非常清晰整齐,而大连图藏本图方便没有细致地绘刻瓦片。
  第六回,插图“王婆帮闲遇雨”(图8)描述的是王婆上街打酒买肉,回来时忽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崇祯本插图中树木倾斜,树枝向后飘扬,再加上王婆手遮着头,腰带飞舞起来,狂风暴雨之感油然而生,照应了标题中“遇雨”二字。而大连图藏本背景则过为简单,削弱了这种感觉。
  从以上分析可知,大连图藏本插图无论是人物、背景刻画还是细节处理,都不及崇祯本插图。由于技艺的不精、态度的不严谨以及成本等因素,使得前者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审美价值都远远不如崇祯本插图。
  参考文献:
  [1]张杰.《金瓶梅》版本关系新论[J].人文杂志,2001,(6).
  [2]滋阳.《金瓶梅》的重要版本[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2).
  [3]王汝梅.天津图书馆藏《金瓶梅》崇祯本探微[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
  [4]金霖.再论《金瓶梅》崇祯本系统各本之间的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
  [5]戴义涛.论张竹坡对〈金瓶梅〉崇祯本评点的继承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3.
  [6]杜明德. 《金瓶梅》研究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7]刘辉. 《金瓶梅》主要版本所见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
  [8]梅节.《金瓶梅》的版本与文本[J].明清小说研究,2004,(1).
  作者简介:朱妙伶,女,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 柏拉图所著《文艺对话集》作品中运用了苏格拉底的“论辩法”,把各方观点以对话的形式将矛盾抽丝剥茧逐层揭露,从而引向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其中,在“法律篇”中,谈论文艺教育、诗歌创作过程中读者与诗人的关系以及诗歌与诗人在检查制度中的存在等问题,表现了柏拉图作为贵族政体对文艺创作话语权的掌握。本文主要围绕《文艺对话集》“法律篇”中关于文艺创作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浅谈自由审美下的文艺创新观点。  
期刊
【摘要】 虽然《说苑》是一部杂著类编,只能算在稗官野史之列,然而细读下来,却有其独特的价值。本文便以《说苑》第一卷《君道》为例,谈谈《说苑》一书的叙事艺术、人物塑造和文学价值。  【关键词】 《君道》;《说苑》;叙事艺术;人物塑造;文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06-02  一、《说苑》及《君道》简述  《
期刊
【摘要】 身体书写一直是女性作家建构话语权的重要方式,萧红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自身经历在小说创作中对女性身体进行书写,以此消解男权制话语,让历史听到更多女性的声音。本文从母体动物化、女性遭受的外部暴力和饥饿状态等角度来分析萧红早期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的女性身体书写,揭示王阿嫂等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及其对女性话语权利的重构。  【关键词】 萧红;《王阿嫂的死》;身体书写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 《消失的地平线》描述了香格里拉喇嘛和山谷居民的生活状态及处世态度,体现了与中庸思想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度契合。本文以中国传统中庸思想为基础,以适度原则为指导思想,分别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三个方面,对蕴含在作品中的生态道德思想及伦理道德思想进行研究。进而发现希尔顿的自然观与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在构建生态道德、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这充
期刊
【摘要】 为了顺应书写世界文学的时代潮流,以李伯勇为代表的赣南作家立足乡土,在兼具地方性的同时放眼世界。以《轮回》为代表的李伯勇长篇小说立足于传统赣南农村的书写,体现出望向世界的胸怀值得称道。其对政治、个人力比多与家族文化交织之下幽暗家园的展现和赣南家族精神的书写,不但为建构赣南乡土文化地标注入了新的血液,还为扩充当代中国文学提供新的思路。赣南文学史不但应该给其一个合理的定位,当代文学史也理应为其
期刊
前情提要  前丐帮帮主冼红阳被人诬陷为杀害太子的凶手,幸得莫寻欢所救,并在越赢和杜春的帮助下踏上逃亡之旅。三人步入江北地界,正巧碰上黑道集会。薛明王欲使计夺取黑道首领之位,越赢和杜春也被卷入混战。关键时刻冼红阳果断出手化解了危机,却和薛明王一起被炸入了洞中。  章十二 洞穴之中  冼红阳“啊”的一声,转头看向薛明王:“原来竟是你得了云阳卫地字头领!”他曾听越赢提到地字部头领空缺一事,未想竟是被面前
期刊
【摘要】 《转吧,这伟大的世界》(Let the Great World Spin,以下简称《转》)作为200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可以视作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转》在其宏大的叙事背景中以暗线的形式书写美国20世纪以来参与的几场重要战争,并通过9·11事件的历史创伤影射当代美国社会中的人性,揭露美国普通民众内心的不安全感与信任危机,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交流实现灵魂救赎的可
期刊
【摘要】 传统意义上的经典叙事学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从文本本身出发,研究叙事及其形式;小说叙事思维则立足于写作学,主要关注的是作者与人物的主体思维,主张从“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本文从小说叙事思维切入,从“人物形象触发生成——人物活动展开情节——人物活动完成命运”三个思维阶段及“人物自身的独特魅力”来分析《人生》是如何从人物入手把握写作的思维变化,丰富小说叙事思维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小
期刊
【摘要】 律诗是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律诗兴起之后,诗才有了严密的格律,得以与自由体诗相区分。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作为研究格律诗的入门之作,对律诗的韵、平仄、对仗做了详细介绍。对律诗而言,调平仄是其灵魂,本文通过对平仄拗救的分析和探讨,旨在形成初步的诗词格律学的体系,提高对平仄拗救的认识。  【关键词】 《诗词格律》;平仄;拗救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凯瑟琳·安·波特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也是美国南方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颠沛波折的人生和从未圆满的感情生活让波特笔下的小说独具魅力,也为她赢得了“女性福克纳”的赞誉。本文选取《玛莉亚·孔塞普西翁》作为分析文本,剖析波特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进一步解密波特的文学魅力。  【关键词】 凯瑟琳·安·波特;婚恋观;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