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立足创新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ichunxing89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理念与课程结构的变化,高中语文的新内容大量涌现。这些新内容包罗万象:课程定位、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教材呈现方式、写作训练体系,甚至具体到文本内容的确定。然而,课程实施两轮后的今天,很多“新”依然是“新”,令教师困惑。其中最突出的是三个“新”:“活动体验”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必修教材全新的写作训练体系,选修各个模块的定位。
  一、活动体验关键在体验语言而非活动
  “活动体验”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正确运用,原因很多。从语文本身看,主要是三个方面。传统方式的惯性作用是基本原因。常态教学中,静态的“文本研习”是主要方式,并且是“教”的方式而不是“学”的方式,虽然“以学定教”已提倡多年,但实施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同时,新的“文本研习”要求中带有“活动”特点的元素被忽略,比如加圈点、写批注、作摘录等解读方法。另一个相反的倾向是,积极实践活动体验,但活动体验课脱离文本,出现大量为活动而活动的“非语文”现象,任务指向与体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无关。
  教材当中部分训练题归属何种方式不清,给方式的运用带来了不便。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属于“活动体验”类型,然而设计的活动有些令人费解。如:(1)《亡人逸事》写了“亡人”的哪些“逸事”?这些“逸事”表现了“亡人”什么样的性格?(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翠翠、傩送和祖父的形象特点,并说出你的理由。(3)下列两组学习材料,分别是清人脂砚斋对《红楼梦》主要人物出场的评点和现代作家王蒙对《红楼梦》主要人物性格的评点,你同意他们的见解吗?请说说你的理由。前两组应属于“文本研习”,后一组应属于“问题探讨”,均不是活动体验。类似的问题在教材中还有。这说明编者对教材三种学习方式的涵义难以明确界定,导致三种方式在教学中的模糊。
  消除传统方式的惯性作用需要从制度层面促进课程实施者转变观念,尝试运用,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教材存在的问题与实施中的“非语文”现象则需要清晰界定三种方式,确立各自的定位,提供设计“活动”的合理路径,便于教材修订与正确实施。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这里重复已有的理论界定。“文本研习”指向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包括文本关键词句的理解、主要意思的概括、相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作家观点态度的把握、表达技巧的赏析。“问题探讨”指向文本内容的“质疑探究”,探究的问题,是理解基础上的深层次问题,需要分析和综合,侧重于理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培养。
  “活动体验”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专题的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参与和亲历语文的学习,在活动中倾听、开口、动手,体验语言,借助运用习得语言技能,特别是听、说能力。这些活动都应基于文本,并且用学生自己个性化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苏教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历史画外音”板块选了两组摄影图片,“活动体验”可以要求学生互相交流对照片的感受,对照片发表自己的评论;交流对摄影图片取材、画面构成的认识,归纳读图要领;可以要求从两组图片中选一幅,拟写解说词;可以要求给文前安妮的照片配一段说明文字或为她写一则墓志铭;等等。
  二、必修写作应当围绕写作观整体规划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写作训练具有多元性。写作观、写作指导还有写作实践,这么多内容,到底教什么?是教“写作观”还是教“写作指导”?还是二者都教?写作实践的能力点呈现散状,按照这样的方式训练,效果会好吗?另外,量也太大了,阅读的选文量本来就大,哪来课时训练呢?……这是我们现在还能听到的疑问,而且持这些观点的教师绝不在少数。于是写作训练就有了三种状态:一是随意散漫;二是读写分离;三是强制表达。
  问题出在哪儿呢?陈旧的观点与能力的缺乏使我们拒绝全新的训练形式,我们习惯的文体训练架构不见了,于是开始手足无措。客观地说,相对于原来的教材,写作的静态序列的确被弱化了,而这恰恰是教材编写者所要达到的目的。它不是没有体系,而是变得开放了,注重生成了,它有一个框架但并不严谨有序。它的训练有3个向度,即“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借助阅读专题并依托它让学生获得话题素材,对话题形成个性认识。围绕向度,它有与阅读相对应的19个训练专题,每个专题由写作观、写作指导、作文题3个要素组成。5个写作观主要解决写作的“态度”问题,“写作指导”侧重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作文题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能不能达到训练效果?还有待通过实践得到验证。
  从操作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建立角度意识,围绕写作观整体规划。写作观是对写作的看法与认识。教材编排了五个方面的写作观,试图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导向作用——作文与生活,启示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作文与思想,启示学生意识到自己思想的价值,善于发现,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文与生命,启示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真诚、平等的心灵沟通,是个体心灵的陶冶;作文与做人,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尊重他人,敢爱敢恨,会爱会恨;作文与语言,启示学生学会表达,向生活与经典学习语言,善于运用修辞并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应该说,这个安排基本上是由浅入深的,从自身起始,以学生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结尾,因此,必修阶段的训练安排可以按照教材的现有顺序进行。
  一个“写作观”统领一个模块中的四个技法指导与表达实践。因此,“写作指导”与“写作实践”应该围绕“写作观”进行,建议四次训练各自针对所统领的“写作观”中的一个角度进行,“写作指导”穿插于指导、讲评过程中。以第一模块为例,实践一可以定位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成长的喜悦与烦恼,技法上侧重指导叙述;实践二定位于感悟经典,技法上侧重指导如何使观点鲜明;实践三定位于故土的记忆与心灵的回归,技法上侧重于指导如何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实践四定位于感悟自然,技法上侧重于指导如何绘景状物。这四个角度基本覆盖了“写作观”中阐述的主要观点。“写作指导”中涉及的技法不宜机械地读或讲授,可以要求学生在重读经典时自主阅读它,可以在讲评学生作文时对照它,重新体会它。   三、选修重在个性化知识与个性化学习
  有教师觉得,有一些选修模块的重点与难点难以把握,比如“中外戏剧选读”“新闻阅读与写作”“鲁迅作品选读”等。其实,这一问题的背后是对课程定位的模糊,不了解各个模块的课程任务。这就自然导致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用必修理念处理选修教材,选修课成了必修课的重复。“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必修强化“共同基础”,选修则侧重“多元”与“选择”。“共同基础”意在全面、共性,“多元”与“选择”意在个性、特长。也就是说,选修课程重在学习个性化知识、个性化学习知识与深度学习知识。
  个性化知识取决于课程定位,它规定了个性化知识的方向。5个选修系列都有自己的方向,如“诗歌与散文”和“小说与戏剧”,方向是培养文学鉴赏与审美能力,使学生获得鉴赏与审美的策略知识;“文化论著研读”,方向是培养探究能力,着眼于“研”,使学生获得探究的方法;“新闻与传记”,方向是引导理解与实践,尤其是实践能力养成。在这些方向下,16个模块都有自己特定的、独有的知识。个性化与深度学习一般指自主与探究学习。自主强调选择性,鼓励独立思考与独特体验,探究强调发现问题、深度解读、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教师需要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定位模块的独有知识,教会自主与探究的方式。
  从教学设计角度看,选择、重组、整合教材内容最为重要。选修模块往往内容多,量又大,篇篇都讲、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应当依据模块任务与学情灵活处理:有的重点篇目可以集中时间认真研读赏析,有的课文则可以一带而过或在组合中学习,有的则完全可以自学,不必在课内讲析;学生感兴趣的篇目、愿意学的篇目就集体学,有的则可个别化处理。课文适于练的就练,适于讲的就讲,适于读的就读,不平均使用力量。对文本的解读,要在服从模块任务的前提下,发现文本的独特性并把它确立为重点、难点,组织学生探究这种独特性,深度解读,透彻认识。
  以苏教版《中外戏剧名著选读》为例。此模块以戏剧文学的基本元素为主线,选择中外戏剧文学的经典作品,构成七个学习单元,铺设不断深入和拓展的学习序列。通过戏剧评论、演出、创作等个性化的鉴赏探究活动,学生能感悟戏剧文学的奥妙,体味舞台艺术的魅力,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获得鉴赏戏剧文学的能力。第一单元选择了曹禺话剧剧本《家》中“鸣凤之死”这个片段,以小说文本与戏剧文本对比的方式呈现,提供了一个通过比较来认识戏剧的案例和视角,让学生初步领略戏剧与小说等体裁的不同,在赏鉴过程中感受到戏剧的特点。显然,戏剧特点是这一单元的个性化知识,对比是学生要掌握的方法知识,这就是学习重点。
  (作者单位:南京市秦淮区教研室)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的MRI及MRA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3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行MRI检查,病程中均有MRA及CT检查资料。 结果 36例患者均见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较大片状T1WI低、T2WI及FLAIR高信号、DWI高、ADC低信号,以DWI序列显示最佳。4例FLA
[摘要] 目的 探討建设信息化协作诊疗研究平台对中医“阳痿病”管理水平的影响性,以期提高“阳痿病”诊疗研究水平。 方法 选取2015年3~12月在我院男科门诊就诊的阳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阳痿病”协作诊疗研究平台管理组140例(研究组),电子病历 纸质档案管理组140例(对照组),分析比较相关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两组在资料完整度、首诊时间、复诊时间、复诊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摘要] 目的 分析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癌(UCE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种蛋白(MLH1、PMS2、MSH2和MSH6)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将4种MMR蛋白中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全部阳性则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MMR)。检测UCEC患者MMR蛋白
【摘 要】“4F”问题建模教学模式体现了“立足问题开展教学”这一核心理念,围绕问题诊断、问题探究、问题建模和问题解决四个模块进行教学。本文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一单元Grammar and Usage板块“定语从句”的语法专题为例,展示“4F”问题建模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关键词】“4F”问题建模 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引言  当下的教学研究中,重视用分析的方法
在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江苏省震泽中学许雅倩老师以较高的英语专业素养,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充分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对《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第一单元Reading Advertisements进行了创造性设计,演绎了一堂精彩纷呈的英语阅读课,给英语阅读教学吹来一股新鲜之风,给听课者耳目一新之感。  一、阅读前置,课堂高效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
[摘要] 目的 探讨能全力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重要性。 方法 2015年1~4月选择在我院成人消化内科住院的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能全力肠内营养,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及生命体征变化及大便次数。 结果 治疗3个月后能全力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能有效控制腹泻的发生。治疗后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水平同治疗前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
“题”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跑题”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处理某个教学环节时临时增加或迁移到其他内容而暂时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  语文课程内容的交融性、语文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以及语文课堂思维的发散性都使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容易“跑题”。语文教师跑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激情跑题,教师在讲解个人感兴趣或较有体会的知识点时,临时有感而发;另一种是“激趣”跑题,为引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既定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临时进行
[摘要] 目的 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与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60例慢性心衰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缬沙坦片金三角抗心衰治疗)和治疗组(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抗心衰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比EF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住院频率、BNP数值、NYHA分级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 结果 治疗6个月后,
[摘要] 目的 探讨绳带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异常步态和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采用抛银币法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酌情予控制颅内压、血压、血糖和血脂,营养神经细胞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绳带疗法。两组均干预8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勾刀治疗成人扳机指(trigger finger,TF)的临床疗效。 方法 80例成人扳机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勾刀治疗,对照组在传统盲视条件下行勾刀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随访3个月,评价疗效。并对所有患者手指活动过程中的疼痛评分进行记录和统计,具体记录时段为: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3个月,疼痛评分依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