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溪:寄宿制让校园成为留守儿童温馨的“家”
2008年秋季,随着资溪县嵩市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的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该县寄宿制学校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全县留守儿童入学难、教育难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资溪是闻名全国的“面包之乡”, 全县劳务输出人数达5万余人,因而留守儿童的比例一度居高不下。为了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弥补留守儿童在亲情方面的缺失,该县从2005年起,通过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结构,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先后在县实验小学、高阜中学、石峡中学、石峡中心小学、石陂小学建起了留守儿童寄宿部和嵩市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同时,通过构建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使校园成为留守儿童的花园、家园、学园和乐园,齐心协力打造留守孩的“第二个家”,真正让他们“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
嵩市镇是全县最小、最穷又较偏的乡镇之一,全镇4~6年级实行寄宿制,而寄宿制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寄宿制的实行,让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与教育更为便利。
高阜中学为每个寄宿留守儿童建立了信息卡和家校联系制度。同时,学校为每位留守儿童配备了一位“义务家长” 或“爱心妈妈”,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学校还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家长信箱、开通了真情热线电话,并定期进行家访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减少他们因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所带来的困难。
资溪县实验小学“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宿舍内,孩子们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鞋子、衣物也统一摆放。学校在宿舍管理方面重点抓好吃菜、住宿、往返等“六个重点环节”,建立了健康、活动、目标、责任、应急和激励 “六个管理机制”。从怎样洗碗叠被,到怎样打扫寝室;从牙刷毛巾的摆放,到整理内务;从早睡早起,到按时完成作业,不浪费粮食、不挑食……点点滴滴中,学生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逐步养成。(吴兴良郑莉芳何志红)
黄茅小学精心打造学校“红色”名片
日前,万载县黄茅小学举办了一场学生“红色歌会”,《社会主义好》《共产儿童团歌》《红星歌》《歌唱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红歌响彻校园,在该校刮起了一股“红色旋风”,这是该镇精心打造学校“红色”名片的一个缩影。
万载县黄茅镇是红色革命老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战斗的足迹,是杜平将军的故里,著名的“三一八”暴动的发生地。黄茅小学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大力弘扬红色文化。2008年4月,该镇中心校在全镇小学开展“师生同唱经典、红歌唱响校园”主题活动,并作为该镇小学的一张名片来打造。一方面,组织当地老红军、老苏区干部、老党员、老劳模、老文艺工作者,组成“五老”宣讲队,到学校作革命传统报告或讲红色革命故事,或表演反映红色历史题材的红色歌舞、小品等文艺节目。现在,全镇已有20多位老人参加了“五老”宣讲队,义务宣传红色文化,进学校宣传10余次,有2000多学生接受了教育。另一方面,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主题班会、“红色文化”德育手抄报评比、“红色歌曲”歌唱比赛等,使“红色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浸润学生的心田。目前,该镇已组织镇级红歌赛事一次,有600多人次参加演出;村小级红歌赛事20余场,5000多人次参加演唱。如今,“唱歌要唱最红的歌”在该镇小学已成为时尚,“学先烈、明荣辱,做红色少年”已成为该镇小学生的行动宣言。(钟观庚)
新干县四万学子接受廉政教育
“拒坐公车,从我做起;防腐倡廉,时刻不忘……”近日,新干县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廉政教育主题队会上郑重宣誓。这项名为“拒坐公车,从我做起”的活动,是该县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一项内容。
该县坚持把廉洁教育活动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始终,使全县4万多中小学生接受系统的廉政文化教育,从而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廉洁教育资源,在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和阐释,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走进学校,廉政文化宣传园地、校务公开专栏、文化长廊……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廉政文化气息。廉政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唱廉洁拍手歌、观看廉政电影、廉政故事大家讲、廉政文化手抄报、争做廉洁小公民演讲比赛……让学生们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真善美。
廉政文化进校园,犹如阵阵清风吹拂,净化了校园,也净化了学生心灵。一个名叫刘伟的学生在参加《天下清官第一》读后感比赛中,给自己的父母写了这样一段话:“爸爸妈妈,你们都是国家干部,我希望你们像家乡古代的王言一样,做一个廉洁从政的好干部,我希望你们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父母。”(刘春华)
2008年秋季,随着资溪县嵩市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的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该县寄宿制学校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全县留守儿童入学难、教育难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资溪是闻名全国的“面包之乡”, 全县劳务输出人数达5万余人,因而留守儿童的比例一度居高不下。为了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弥补留守儿童在亲情方面的缺失,该县从2005年起,通过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结构,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先后在县实验小学、高阜中学、石峡中学、石峡中心小学、石陂小学建起了留守儿童寄宿部和嵩市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同时,通过构建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使校园成为留守儿童的花园、家园、学园和乐园,齐心协力打造留守孩的“第二个家”,真正让他们“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
嵩市镇是全县最小、最穷又较偏的乡镇之一,全镇4~6年级实行寄宿制,而寄宿制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寄宿制的实行,让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与教育更为便利。
高阜中学为每个寄宿留守儿童建立了信息卡和家校联系制度。同时,学校为每位留守儿童配备了一位“义务家长” 或“爱心妈妈”,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学校还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家长信箱、开通了真情热线电话,并定期进行家访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减少他们因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所带来的困难。
资溪县实验小学“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宿舍内,孩子们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鞋子、衣物也统一摆放。学校在宿舍管理方面重点抓好吃菜、住宿、往返等“六个重点环节”,建立了健康、活动、目标、责任、应急和激励 “六个管理机制”。从怎样洗碗叠被,到怎样打扫寝室;从牙刷毛巾的摆放,到整理内务;从早睡早起,到按时完成作业,不浪费粮食、不挑食……点点滴滴中,学生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逐步养成。(吴兴良郑莉芳何志红)
黄茅小学精心打造学校“红色”名片
日前,万载县黄茅小学举办了一场学生“红色歌会”,《社会主义好》《共产儿童团歌》《红星歌》《歌唱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红歌响彻校园,在该校刮起了一股“红色旋风”,这是该镇精心打造学校“红色”名片的一个缩影。
万载县黄茅镇是红色革命老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战斗的足迹,是杜平将军的故里,著名的“三一八”暴动的发生地。黄茅小学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大力弘扬红色文化。2008年4月,该镇中心校在全镇小学开展“师生同唱经典、红歌唱响校园”主题活动,并作为该镇小学的一张名片来打造。一方面,组织当地老红军、老苏区干部、老党员、老劳模、老文艺工作者,组成“五老”宣讲队,到学校作革命传统报告或讲红色革命故事,或表演反映红色历史题材的红色歌舞、小品等文艺节目。现在,全镇已有20多位老人参加了“五老”宣讲队,义务宣传红色文化,进学校宣传10余次,有2000多学生接受了教育。另一方面,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主题班会、“红色文化”德育手抄报评比、“红色歌曲”歌唱比赛等,使“红色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浸润学生的心田。目前,该镇已组织镇级红歌赛事一次,有600多人次参加演出;村小级红歌赛事20余场,5000多人次参加演唱。如今,“唱歌要唱最红的歌”在该镇小学已成为时尚,“学先烈、明荣辱,做红色少年”已成为该镇小学生的行动宣言。(钟观庚)
新干县四万学子接受廉政教育
“拒坐公车,从我做起;防腐倡廉,时刻不忘……”近日,新干县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廉政教育主题队会上郑重宣誓。这项名为“拒坐公车,从我做起”的活动,是该县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一项内容。
该县坚持把廉洁教育活动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始终,使全县4万多中小学生接受系统的廉政文化教育,从而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廉洁教育资源,在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和阐释,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走进学校,廉政文化宣传园地、校务公开专栏、文化长廊……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廉政文化气息。廉政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唱廉洁拍手歌、观看廉政电影、廉政故事大家讲、廉政文化手抄报、争做廉洁小公民演讲比赛……让学生们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真善美。
廉政文化进校园,犹如阵阵清风吹拂,净化了校园,也净化了学生心灵。一个名叫刘伟的学生在参加《天下清官第一》读后感比赛中,给自己的父母写了这样一段话:“爸爸妈妈,你们都是国家干部,我希望你们像家乡古代的王言一样,做一个廉洁从政的好干部,我希望你们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父母。”(刘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