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传统的卡式磁带机,到CD、车载MP3、车载GPS动态导航仪的日益普及,从单一的ABS标配,到EBD、ESP等电子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正快速兴起。
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为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而基于市场对车辆安全性的要求、节能和环保法规等的推动,汽车电子产业在汽车产业中所占比重还将持续提高,这也为自主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汽车电子产业规模日渐扩大
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发布的《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带动了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汽车电子产品销售额达到1215.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预计到2012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超过3200亿元。汽车电子产业的快速兴起,得益于我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万辆和1364万辆,预计今年将分别达到1500万辆左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和汽车产品的持续升级。
“从历史上看,近30年来每一次汽车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技术在一定意义上主导着汽车技术进步的方向和步伐,未来汽车技术的竞争,也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汽车电子技术的竞争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在接受采访时说。
据了解,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信、导航等各个方面。“实际上,在整车成本构成中,电子产品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6升以下紧凑型轿车的汽车电子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为15%,中高端汽车为28%,混合动力汽车为47%。未来的汽车就是计算机驱动着4个轮子行走的智能汽车。”相比传统汽车,电动汽车则是汽车电子技术更重要的载体。据有关专家介绍,从未来发展看,汽车电子技术在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匹配控制技术、车载动力蓄电池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汽车电子产品在这些车辆成本中所占比例更高,有些车型甚至比同级别传统汽车高出一倍左右。这也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为汽车电子产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土企业奋力前行
我国广阔的汽车电子市场,早就吸引了跨国汽车电子巨头的注意。《报告》显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德尔福等汽车电子巨头已经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并已开始建立独立的研发体系。
汽车电子产品的封闭配套体系,是制约本土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超过70%的轿车产品都是由合资企业生产,合资企业的外方牢牢掌握着汽车电子产品配套的决策权。凭借长期形成的合作关系,外商投资的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在国内整车配套中早早占得先机。”付于武说。
值得欣喜的是,尽管基础技术薄弱、积累不足,部分国内汽车电子企业依托国内市场,通过加强自主研发,奋力前行。比如东风电子、浙江亚太等企业通过与整车企业既有的合作关系,通过自主研发开始涉足控制类汽车电子产品;部分新进入的企业,如佛山三水好帮手、深圳航盛电子等,通过专注于自动空调系统、车门车窗控制系统、车载娱乐系统和GPS等市场,也逐渐取得了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关的政策措施也为本土汽车电子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据了解,早在几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倍增计划”专项,对汽车电子重点项目进行支持。从2003年开始,先后有长春一汽启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一汽集团汽车卫星定位、监控及导航系统”等多个项目获得了“倍增计划”的重点支持,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
多措并举夯实基础
目前,汽车电子产业已受到国内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了“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和方向;《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提出“要大力发展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产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从目前状况看,我国加速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还需多措并举,夯实基础。
《报告》调查显示,多数专家认为,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化发展,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载货车、客车、中低档轿车应该首先成为我国控制汽车电子产品发展的突破口。在未来5年,上述领域可以发展成“主机厂获得控制类汽车电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
“为了实现汽车电子产业技术上更快的突破,需要大力鼓励整车企业采用自主研发的汽车电子产品。”付于武认为,一是需要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激励政策,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采购的支持力度;二是需要加强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法规、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三是需要进一步鼓励发展新技术和新产品,引导更多的企业进入汽车电子领域。
《报告》建议,解决好“产”、“学”、“研”结合问题,是汽车业也是汽车电子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之一。建议组建汽车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针对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有效整合和利用产学研三方面的优势,进行联合攻关,并通过建立合法有效的成果转移渠道,实现技术推广,节约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
主动安全、远程信息处理、汽车信息娱乐、绿色环保
成为未来新车的标准配备——汽车电子迈向第三代
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中所占比例日益增高,据报道已占到25%左右,在一些豪华轿车上甚至超过了50%,这种趋向特别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已成为换车的驱动力,推销的热卖点。
汽车电子发展至今已历三代,第一代汽车电子系统的特点是单向沟通,包括救援、防盗、侦察等设备,以安全为核心。第二代进步到双向互动,建立在V2I(Vehicle toInfrastructure一汽车到基础设施)的平台上,实现了汽车导航、交通信息更新及音乐下载等。第三代则是汽车电子智能化,也称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时代,具有从V2I扩展到V2V(Vehi—cle to Vehicle)和V2R(Ve—hicle to Road)等特点,通过各种电子技术的应用和运算,加上配置侦测疲劳驾驶感测器和车道偏离报警器等,以保证交通安全,避免事故发生。具体设备包括自动停车、主动车距控制巡航系统(ACC—AC—tive Cruise Control)、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由陀螺仪、加速度计和胎压传感器三大传感器组成的电子车身稳定系统(ESC—ElectronicStabiliny Control)等等,实际上,它包括了主动安全、远程信息处理(Telematics)、汽车信息娱乐(infotainment)、绿色环保等各个方面,成为未来新车的标准配备,人在车中不论对办公室还是家庭均可随时随地联系,随意处理各项事务,日欧美等地的新车中都已开始采用这类汽车电子新技术。
在汽车电子化发展中,智能手机将扮演万用终端的角色,据悉,2011年所有车用导航设备中,采用智能手机的将超过一半,并将逐渐取代传统PND(便携导航设备)。此外,有公司如NXP可提供相应API等介面连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以实施远程诊断、在线升级、语音浏览、被盗追踪、车队管理等服务。
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为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而基于市场对车辆安全性的要求、节能和环保法规等的推动,汽车电子产业在汽车产业中所占比重还将持续提高,这也为自主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汽车电子产业规模日渐扩大
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发布的《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带动了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汽车电子产品销售额达到1215.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预计到2012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超过3200亿元。汽车电子产业的快速兴起,得益于我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万辆和1364万辆,预计今年将分别达到1500万辆左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和汽车产品的持续升级。
“从历史上看,近30年来每一次汽车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技术在一定意义上主导着汽车技术进步的方向和步伐,未来汽车技术的竞争,也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汽车电子技术的竞争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在接受采访时说。
据了解,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信、导航等各个方面。“实际上,在整车成本构成中,电子产品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6升以下紧凑型轿车的汽车电子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为15%,中高端汽车为28%,混合动力汽车为47%。未来的汽车就是计算机驱动着4个轮子行走的智能汽车。”相比传统汽车,电动汽车则是汽车电子技术更重要的载体。据有关专家介绍,从未来发展看,汽车电子技术在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匹配控制技术、车载动力蓄电池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汽车电子产品在这些车辆成本中所占比例更高,有些车型甚至比同级别传统汽车高出一倍左右。这也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为汽车电子产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土企业奋力前行
我国广阔的汽车电子市场,早就吸引了跨国汽车电子巨头的注意。《报告》显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德尔福等汽车电子巨头已经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并已开始建立独立的研发体系。
汽车电子产品的封闭配套体系,是制约本土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超过70%的轿车产品都是由合资企业生产,合资企业的外方牢牢掌握着汽车电子产品配套的决策权。凭借长期形成的合作关系,外商投资的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在国内整车配套中早早占得先机。”付于武说。
值得欣喜的是,尽管基础技术薄弱、积累不足,部分国内汽车电子企业依托国内市场,通过加强自主研发,奋力前行。比如东风电子、浙江亚太等企业通过与整车企业既有的合作关系,通过自主研发开始涉足控制类汽车电子产品;部分新进入的企业,如佛山三水好帮手、深圳航盛电子等,通过专注于自动空调系统、车门车窗控制系统、车载娱乐系统和GPS等市场,也逐渐取得了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关的政策措施也为本土汽车电子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据了解,早在几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倍增计划”专项,对汽车电子重点项目进行支持。从2003年开始,先后有长春一汽启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一汽集团汽车卫星定位、监控及导航系统”等多个项目获得了“倍增计划”的重点支持,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
多措并举夯实基础
目前,汽车电子产业已受到国内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了“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和方向;《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提出“要大力发展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产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从目前状况看,我国加速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还需多措并举,夯实基础。
《报告》调查显示,多数专家认为,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化发展,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载货车、客车、中低档轿车应该首先成为我国控制汽车电子产品发展的突破口。在未来5年,上述领域可以发展成“主机厂获得控制类汽车电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
“为了实现汽车电子产业技术上更快的突破,需要大力鼓励整车企业采用自主研发的汽车电子产品。”付于武认为,一是需要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激励政策,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采购的支持力度;二是需要加强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法规、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三是需要进一步鼓励发展新技术和新产品,引导更多的企业进入汽车电子领域。
《报告》建议,解决好“产”、“学”、“研”结合问题,是汽车业也是汽车电子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之一。建议组建汽车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针对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有效整合和利用产学研三方面的优势,进行联合攻关,并通过建立合法有效的成果转移渠道,实现技术推广,节约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
主动安全、远程信息处理、汽车信息娱乐、绿色环保
成为未来新车的标准配备——汽车电子迈向第三代
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中所占比例日益增高,据报道已占到25%左右,在一些豪华轿车上甚至超过了50%,这种趋向特别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已成为换车的驱动力,推销的热卖点。
汽车电子发展至今已历三代,第一代汽车电子系统的特点是单向沟通,包括救援、防盗、侦察等设备,以安全为核心。第二代进步到双向互动,建立在V2I(Vehicle toInfrastructure一汽车到基础设施)的平台上,实现了汽车导航、交通信息更新及音乐下载等。第三代则是汽车电子智能化,也称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时代,具有从V2I扩展到V2V(Vehi—cle to Vehicle)和V2R(Ve—hicle to Road)等特点,通过各种电子技术的应用和运算,加上配置侦测疲劳驾驶感测器和车道偏离报警器等,以保证交通安全,避免事故发生。具体设备包括自动停车、主动车距控制巡航系统(ACC—AC—tive Cruise Control)、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由陀螺仪、加速度计和胎压传感器三大传感器组成的电子车身稳定系统(ESC—ElectronicStabiliny Control)等等,实际上,它包括了主动安全、远程信息处理(Telematics)、汽车信息娱乐(infotainment)、绿色环保等各个方面,成为未来新车的标准配备,人在车中不论对办公室还是家庭均可随时随地联系,随意处理各项事务,日欧美等地的新车中都已开始采用这类汽车电子新技术。
在汽车电子化发展中,智能手机将扮演万用终端的角色,据悉,2011年所有车用导航设备中,采用智能手机的将超过一半,并将逐渐取代传统PND(便携导航设备)。此外,有公司如NXP可提供相应API等介面连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以实施远程诊断、在线升级、语音浏览、被盗追踪、车队管理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