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课改以来,各个学校各位教师花大力气进行课内阅读的改革与研究,忽视了课外阅读目标的达成。单从阅读量来说,能在六年完成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的孩子很少,能在六年完成145万字阅读量的孩子少之又少。究其主要原因是,无书可读,没时间可读,不知怎么读。我们根据这些现状,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学生精力转移到课外阅读上来,充实学生的时间,充实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自觉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并在塑造完美的人格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能够健康智慧地成长。
一、创造条件,读好书
为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孩子们在课外应读哪些书,书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全校1000多人,有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书的家庭不到10%,家长为孩子购买的课外书除教辅书籍以外,主要是作文选。为了解决无书可读的问题,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参照课标读物首批购买了2000多册适合各年龄段的书籍,在每个班设立起了方便且能充分利用的班级图书角。书橱里的读物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有文字的、有画面的,有静态的、有动态的,有生活常识的、有科学知识的,也有文化娱乐的,可谓应有尽有。每学期年级之间、班级之间交换图书,利用现有资源增加学生的阅读面及阅读量,六年下来孩子们可以读到上千册图书,孩子们总算有书可读了。班级图书角,成了教室里瞭望世界、了解世界、掌握世界的一扇明亮的窗口。
二、传授方法,会读书
当无书可读,没时间读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二年级的孩子由于识字量少、不会默读、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原因,一下午坐在教室里自由读,难以真正施行。当我们从《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了解到山东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教学研究后,打开了思路,在以前的基础上,再进行了同年级学生同读一本书活动。通过精心挑选,我们选择了《每日一诵》《语文新天地》两本书。《每日一诵》为读本,本书共分五册,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能力有序地安排了1~5册的诵读内容。每学年为一册,每册分为上下两个分册,每分册安排了15个单元,以一个学期20周为例,教师与家长可以用15周的时间指导孩子诵读读本内容,另5周可以安排与之相关的复习、比赛、评价等活动。《语文新天地》由余秋雨总主编,吴秀明主编,是一本既注重经典性,又对当代生活表现出巨大热忱的丛书。学校要求孩子每日必背诵一篇《每日一诵》中的诗篇,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诵读《语文新天地》中的文章,第二节课自由阅读。至此我们才真正有了完成课标要求的“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基础任务。
低段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不仅巩固了课内生字,培养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增长了知识,而且增大了课外识字量,帮助提高了课内阅读教学的质量;中高段学生通过大量阅读,顺利完成了课标要求的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及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每学年我们把孩子们读过的《每日一诵》《语文新天地》集中捐赠给山区小学的学生,让课外阅读活动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打造氛围,好读书
开设阅读课。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有时间读书,学校安排了每周一下午两节课为全校阅读课,教师在阅读之前以种种方式如介绍一本好书,讲一则书中故事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上阅读课时,教师孩子一同坐在教室里静静地享受阅读;阅读课结束前组织学生交流今天看书的收获,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乐趣及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激发学生更大的读书兴趣和更多的人热爱阅读。放学后孩子们可以从各班图书管理员手中借到喜爱的图书回家阅读。教师不仅在家庭作业中增加了课外阅读任务,还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建议家长订阅杂志,每天花些时间关掉电视,与孩子一起在灯下阅读,形成爱读书的家庭氛围。从而逐步引导学生人人养成爱看书、看好书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夯实基础。
开展读书活动。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从居高临下的说教转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讲故事、朗诵、写作、读书心得、课本剧表演等读书活动,同时利用学校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播出学生的优秀作品,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得到读书带来的无限乐趣,从而爱上阅读。(作者单位:江西省贵溪市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一、创造条件,读好书
为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孩子们在课外应读哪些书,书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全校1000多人,有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书的家庭不到10%,家长为孩子购买的课外书除教辅书籍以外,主要是作文选。为了解决无书可读的问题,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参照课标读物首批购买了2000多册适合各年龄段的书籍,在每个班设立起了方便且能充分利用的班级图书角。书橱里的读物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有文字的、有画面的,有静态的、有动态的,有生活常识的、有科学知识的,也有文化娱乐的,可谓应有尽有。每学期年级之间、班级之间交换图书,利用现有资源增加学生的阅读面及阅读量,六年下来孩子们可以读到上千册图书,孩子们总算有书可读了。班级图书角,成了教室里瞭望世界、了解世界、掌握世界的一扇明亮的窗口。
二、传授方法,会读书
当无书可读,没时间读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二年级的孩子由于识字量少、不会默读、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原因,一下午坐在教室里自由读,难以真正施行。当我们从《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了解到山东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教学研究后,打开了思路,在以前的基础上,再进行了同年级学生同读一本书活动。通过精心挑选,我们选择了《每日一诵》《语文新天地》两本书。《每日一诵》为读本,本书共分五册,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能力有序地安排了1~5册的诵读内容。每学年为一册,每册分为上下两个分册,每分册安排了15个单元,以一个学期20周为例,教师与家长可以用15周的时间指导孩子诵读读本内容,另5周可以安排与之相关的复习、比赛、评价等活动。《语文新天地》由余秋雨总主编,吴秀明主编,是一本既注重经典性,又对当代生活表现出巨大热忱的丛书。学校要求孩子每日必背诵一篇《每日一诵》中的诗篇,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诵读《语文新天地》中的文章,第二节课自由阅读。至此我们才真正有了完成课标要求的“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基础任务。
低段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不仅巩固了课内生字,培养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增长了知识,而且增大了课外识字量,帮助提高了课内阅读教学的质量;中高段学生通过大量阅读,顺利完成了课标要求的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及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每学年我们把孩子们读过的《每日一诵》《语文新天地》集中捐赠给山区小学的学生,让课外阅读活动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打造氛围,好读书
开设阅读课。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有时间读书,学校安排了每周一下午两节课为全校阅读课,教师在阅读之前以种种方式如介绍一本好书,讲一则书中故事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上阅读课时,教师孩子一同坐在教室里静静地享受阅读;阅读课结束前组织学生交流今天看书的收获,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乐趣及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激发学生更大的读书兴趣和更多的人热爱阅读。放学后孩子们可以从各班图书管理员手中借到喜爱的图书回家阅读。教师不仅在家庭作业中增加了课外阅读任务,还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建议家长订阅杂志,每天花些时间关掉电视,与孩子一起在灯下阅读,形成爱读书的家庭氛围。从而逐步引导学生人人养成爱看书、看好书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夯实基础。
开展读书活动。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从居高临下的说教转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讲故事、朗诵、写作、读书心得、课本剧表演等读书活动,同时利用学校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播出学生的优秀作品,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得到读书带来的无限乐趣,从而爱上阅读。(作者单位:江西省贵溪市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