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浸润人生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62282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课改以来,各个学校各位教师花大力气进行课内阅读的改革与研究,忽视了课外阅读目标的达成。单从阅读量来说,能在六年完成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的孩子很少,能在六年完成145万字阅读量的孩子少之又少。究其主要原因是,无书可读,没时间可读,不知怎么读。我们根据这些现状,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学生精力转移到课外阅读上来,充实学生的时间,充实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自觉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并在塑造完美的人格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能够健康智慧地成长。
  一、创造条件,读好书
  为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孩子们在课外应读哪些书,书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全校1000多人,有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书的家庭不到10%,家长为孩子购买的课外书除教辅书籍以外,主要是作文选。为了解决无书可读的问题,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参照课标读物首批购买了2000多册适合各年龄段的书籍,在每个班设立起了方便且能充分利用的班级图书角。书橱里的读物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有文字的、有画面的,有静态的、有动态的,有生活常识的、有科学知识的,也有文化娱乐的,可谓应有尽有。每学期年级之间、班级之间交换图书,利用现有资源增加学生的阅读面及阅读量,六年下来孩子们可以读到上千册图书,孩子们总算有书可读了。班级图书角,成了教室里瞭望世界、了解世界、掌握世界的一扇明亮的窗口。
  二、传授方法,会读书
  当无书可读,没时间读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二年级的孩子由于识字量少、不会默读、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原因,一下午坐在教室里自由读,难以真正施行。当我们从《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了解到山东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教学研究后,打开了思路,在以前的基础上,再进行了同年级学生同读一本书活动。通过精心挑选,我们选择了《每日一诵》《语文新天地》两本书。《每日一诵》为读本,本书共分五册,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能力有序地安排了1~5册的诵读内容。每学年为一册,每册分为上下两个分册,每分册安排了15个单元,以一个学期20周为例,教师与家长可以用15周的时间指导孩子诵读读本内容,另5周可以安排与之相关的复习、比赛、评价等活动。《语文新天地》由余秋雨总主编,吴秀明主编,是一本既注重经典性,又对当代生活表现出巨大热忱的丛书。学校要求孩子每日必背诵一篇《每日一诵》中的诗篇,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诵读《语文新天地》中的文章,第二节课自由阅读。至此我们才真正有了完成课标要求的“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基础任务。
  低段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不仅巩固了课内生字,培养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增长了知识,而且增大了课外识字量,帮助提高了课内阅读教学的质量;中高段学生通过大量阅读,顺利完成了课标要求的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及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每学年我们把孩子们读过的《每日一诵》《语文新天地》集中捐赠给山区小学的学生,让课外阅读活动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打造氛围,好读书
  开设阅读课。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有时间读书,学校安排了每周一下午两节课为全校阅读课,教师在阅读之前以种种方式如介绍一本好书,讲一则书中故事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上阅读课时,教师孩子一同坐在教室里静静地享受阅读;阅读课结束前组织学生交流今天看书的收获,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乐趣及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激发学生更大的读书兴趣和更多的人热爱阅读。放学后孩子们可以从各班图书管理员手中借到喜爱的图书回家阅读。教师不仅在家庭作业中增加了课外阅读任务,还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建议家长订阅杂志,每天花些时间关掉电视,与孩子一起在灯下阅读,形成爱读书的家庭氛围。从而逐步引导学生人人养成爱看书、看好书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夯实基础。
  开展读书活动。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从居高临下的说教转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讲故事、朗诵、写作、读书心得、课本剧表演等读书活动,同时利用学校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播出学生的优秀作品,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得到读书带来的无限乐趣,从而爱上阅读。(作者单位:江西省贵溪市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从教十年来,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名班主任,要通过温暖的语言、爱的行动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感悟出老师对他们的关切之情,更要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对学生的爱.rn刚来到这所小学时
学生犯了错误,即将面对的场面大多是这样:教师一味地训斥,摆大道理,抑或是气不打一处来,凶言厉语,更有甚者对学生讽刺挖苦。试想,此种批评,学生是否能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的效果何在?我们曾提倡对待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其实,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少批评”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讲究教育艺术的批评。  如果我们冷静地去对待学生的错误,用艺术的批评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改正它们,就像轻轻拂去心爱衣服
We report the miscibility and molecular orientation of carbazole (CA) molecules in the mixed Langmuir and Langmuir-Blodgett (LB) films of CA in polymethyl metha
期刊
We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 the spin-polarize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T-shaped double quantum dots coupled to two ferromagnetic leads by the Anderson Hami
期刊
那年我刚接手一年级,在第一节课上,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一名剪男孩子发型的小女孩。她高高的个子,显得有点鹤立鸡群,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总偷偷地注意着我的一举一动,可当我的目光与她对视时,她又马上忽闪着双眼慌乱地避开了。看来她是一个挺害羞的孩子。这就是她留给我的第一印象。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课前点名,我连喊三遍“余奀园”,没人应。最后全班同学的名字全点完了,这个女孩站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你没有点到我的名字
编者按: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个性化、创造性阅读倡导以下一些观点:一是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二是阅读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权威;四是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课堂,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升课堂实效,既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的迫切要求,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必修课。  怎样提升课堂实效呢?增强自身魅力,吸引学生,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良好途径。教师的魅力增强了,学生自然就会对我们产生好感,从而亲近我们、信服我们,课堂效果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因此,《学记》中的“亲其师,信其道”便成为了一句至理名言。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屡见不鲜:轮到学生喜欢
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人类文化的瑰宝,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千年圣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所承载的是圣贤伟大的思想。我们日日诵读浸润,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将会逐渐养成,生命才能有深度和宽度,这正是厚德载物的大基础。语文课堂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现就经典诵读对小学生的影响说说我所感受到的“国学”性。  一、 读经典,厚德固国本  《大学》曰:“德者,本也。”“本固则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素质教学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催生的一种全新教学策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对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研究性阅读的浓
摘 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个体。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以学生的整体感知为前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会让阅读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个性阅读 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