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是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人们以肢体语言以及有规律的运动为外在媒介将其呈现。舞蹈艺术精髓的传递离不开舞台表现力,因此,舞蹈教学应重视舞者的舞台表现力的培养与提升。在本文中,笔者简要阐述了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台表现力;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263-2
如今,大部分舞蹈比赛已逐渐将舞蹈技巧的难度作为评价舞蹈质量和水平高低的标准。为此,许多舞者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技术技巧的训练上,而对于作品的感知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养,则显得漠不关心。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出于为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考虑,培养学生的舞感固然十分必要,而让学生深刻、细致地体会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更是至关重要的,舞蹈教师应兼顾二者,使得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
一、舞蹈表现力的概念
舞台表现力实际上是一种表演技巧或手段,其具有较强的舞蹈作品艺术感染力,是基于舞者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力和舞蹈美的感受力在表演技能上延伸而形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结合舞者的形体动作、情感表达及其作品思想内容来促使观众产生共鸣。舞台表现力既需要娴熟的技巧展示,又需要恰到好处的情感表现,对于舞蹈而言,艺术生命力的传递甚至比视觉美还要重要,因此,舞者在注重艺术修养的培养时,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舞台表现力。
二、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舞蹈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舞蹈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不过,就整体而言,其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舞蹈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在整个艺术教育中并无什么地位。不仅如此,目前,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师生都过于重视形体技巧训练,却忽略了舞台表现力的培养,而舞台变现力往往是更为重要的,许多学生因此而缺乏艺术感染力,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阻碍了舞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可见,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已成了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舞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表“情”的艺术,也就是说,无论是舞蹈的编排设计,还是舞者的表演动作,都饱含情感。舞者相当于情感的传递者,舞蹈创作者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往往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在作品中,舞者在表演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各种表演技巧与表现方式,从而将舞蹈创作者所融入的那份情感倾力呈现给观众。不过,这些效果的实现有赖于舞者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力,基于促进舞蹈表演水平进一步提升的本质需求,应对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重视起来。总而言之,不但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深入发展要求学生的舞台表现力的提高,舞蹈艺术本身的发展更是迫切要求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已是势在必行。为避免我国舞蹈教学脱离正轨,无论是出于为我国舞蹈教学的长远发展考虑,还是着眼于眼前成效,业界都应该为提高学生舞台表现力而积极寻找对策。
三、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对策
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好舞蹈基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作为一个舞者,首先应能够展示规范准确的舞蹈动作,因此,舞者只有先加快个人动作的反应速度,增强动作的协调性,才有可能提升舞感水平。舞感的培养有赖于舞者的扎实的舞蹈基础、全身各部位动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协调性。为了增强舞蹈技术技巧能力,增强肌肉组织、关节韧带之间的协调性,应强化学生规范专业的训练。身体素质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和舞者全身心的配合来体现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既要强化训练技能,又要培养自身动感准确性。对于舞蹈而言,细节至关重要,通过观察舞者手指、脚趾尖的延伸,观察肢体转动的方向、屈伸的程度以及其对动作的点、线、面的把握程度,可以看出这个舞蹈表演的水平。因此,应该做好每一个细节,使得感情充分融入动作,这样一来,舞蹈感染力便能随之增强。
(二)全面认识舞台表现力的内涵,重视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教师本身对于舞台表现力应具有深刻、全面的认识,为了强化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应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目前,在舞蹈教学中,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相当重视,而对于舞蹈表现力,却任其自生自灭。有的教师认为,舞蹈表现力是天生的,与后天的培养无关,还有的教师认为,舞蹈表现力会伴随着一两次的专门训练自然而然地提高,这些观念的滋生、蔓延限制了高职舞蹈专业的学生的舞台表现力的提升。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以往的这种教学观念,对培养学生舞台表现力引起重视,将新的科学的舞蹈教学观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在思想上提高对舞台表现力的重视,还要将这种重视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这样,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才能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诱导学生自我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应当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方法,教师不应一味向學生传授知识,应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尝试在课堂上引入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科学有效地教学方法。例如,以情境教学法进行藏族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教师充当导游,借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藏族记录片,带领学生走进西藏,开启西藏之旅。在学习舞蹈语汇的基础上,再亲身体验藏族的民俗、民风和特殊的感情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另外,教师应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演以发现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并一一帮助其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有些学生或舞蹈表演时存在紧张感或对舞蹈不感兴趣,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也应尽心辅导,向学生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还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进取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舞蹈表现力。 (四)增强音乐节奏感,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古人云:“舞为乐之容。” 舞蹈的灵魂在于音乐,没有音乐的舞蹈不过就是体操。舞蹈音乐风格多样化,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优美的旋律,舞者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融情感于每一个动作中,动作、音乐和情感三者完美结合,向观众带来一次华丽的视觉享受与灵魂冲击。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发现,相对于音乐节奏感差的同学而言,音乐节奏感好的同学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和情感语言以及整个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与流畅性往往更强,可见,舞蹈演员表现力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受音乐节奏感强弱的影响。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先通过加强对音乐理解力的训练来让学生熟悉音乐的节拍,再让学生学会自己把握音乐节奏,从而使舞蹈表现力得到提升。
(五)大胆创新,发挥想象力
一是细致把握,大胆创新。对于舞蹈教学而言,创新是尤为重要的,它可以使得舞蹈作品能够“永葆不衰”。就舞蹈形式、传递情感以及舞者表现力这几方面来看,舞蹈作品都是各有千秋,只有加入了有新元素、新想法以及新形式的舞蹈作品才可能成为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如舞蹈动作的演变、舞蹈形式的多样、舞蹈服饰的变更等等都是这里所说的创新。舞蹈应敢于创新,当然,在此之前,舞者应牢牢把握舞蹈精髓,在创新过程中,可以在作品中融入自己所领会到的舞蹈思想与艺术情感以及自己在學习中所积累的艺术元素,赋予作品更加丰富的内涵,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二是揣摩作品,发挥想象。艺术表现通常离不开想象力,因此,舞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对于所要体现的艺术形态,舞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充实它,提高自己的表演素质,培养自己的表演思维,对于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可以以这种艺术思维作出精确的诠释。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创作的作品,几乎可以穷尽舞蹈之美,可以准确表达情感。在编排创造舞蹈动作和揣摩分析舞蹈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使舞蹈的视觉美与内在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想象力还可以赋予肢体动作以灵性与美感,赋予作品以丰富的内容。舞者创新都应该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这是一种必备的素质,如果艺术创作结合了丰富的想象力,舞蹈将更具有舞台表现力,舞台表演将更加夺人眼球、触人心弦。
参考文献:
[1]张啊宁.如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用音乐影响动作的表现力[J].大舞台,2012,(10).
[2]崔睿.对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思考[J].大舞台,2011,(11).
[3]杨光远.浅论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作者简介:
秦訸兮,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台表现力;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263-2
如今,大部分舞蹈比赛已逐渐将舞蹈技巧的难度作为评价舞蹈质量和水平高低的标准。为此,许多舞者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技术技巧的训练上,而对于作品的感知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养,则显得漠不关心。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出于为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考虑,培养学生的舞感固然十分必要,而让学生深刻、细致地体会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更是至关重要的,舞蹈教师应兼顾二者,使得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
一、舞蹈表现力的概念
舞台表现力实际上是一种表演技巧或手段,其具有较强的舞蹈作品艺术感染力,是基于舞者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力和舞蹈美的感受力在表演技能上延伸而形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结合舞者的形体动作、情感表达及其作品思想内容来促使观众产生共鸣。舞台表现力既需要娴熟的技巧展示,又需要恰到好处的情感表现,对于舞蹈而言,艺术生命力的传递甚至比视觉美还要重要,因此,舞者在注重艺术修养的培养时,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舞台表现力。
二、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舞蹈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舞蹈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不过,就整体而言,其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舞蹈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在整个艺术教育中并无什么地位。不仅如此,目前,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师生都过于重视形体技巧训练,却忽略了舞台表现力的培养,而舞台变现力往往是更为重要的,许多学生因此而缺乏艺术感染力,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阻碍了舞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可见,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已成了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舞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表“情”的艺术,也就是说,无论是舞蹈的编排设计,还是舞者的表演动作,都饱含情感。舞者相当于情感的传递者,舞蹈创作者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往往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在作品中,舞者在表演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各种表演技巧与表现方式,从而将舞蹈创作者所融入的那份情感倾力呈现给观众。不过,这些效果的实现有赖于舞者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力,基于促进舞蹈表演水平进一步提升的本质需求,应对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重视起来。总而言之,不但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深入发展要求学生的舞台表现力的提高,舞蹈艺术本身的发展更是迫切要求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已是势在必行。为避免我国舞蹈教学脱离正轨,无论是出于为我国舞蹈教学的长远发展考虑,还是着眼于眼前成效,业界都应该为提高学生舞台表现力而积极寻找对策。
三、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对策
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好舞蹈基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作为一个舞者,首先应能够展示规范准确的舞蹈动作,因此,舞者只有先加快个人动作的反应速度,增强动作的协调性,才有可能提升舞感水平。舞感的培养有赖于舞者的扎实的舞蹈基础、全身各部位动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协调性。为了增强舞蹈技术技巧能力,增强肌肉组织、关节韧带之间的协调性,应强化学生规范专业的训练。身体素质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和舞者全身心的配合来体现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既要强化训练技能,又要培养自身动感准确性。对于舞蹈而言,细节至关重要,通过观察舞者手指、脚趾尖的延伸,观察肢体转动的方向、屈伸的程度以及其对动作的点、线、面的把握程度,可以看出这个舞蹈表演的水平。因此,应该做好每一个细节,使得感情充分融入动作,这样一来,舞蹈感染力便能随之增强。
(二)全面认识舞台表现力的内涵,重视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教师本身对于舞台表现力应具有深刻、全面的认识,为了强化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应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目前,在舞蹈教学中,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相当重视,而对于舞蹈表现力,却任其自生自灭。有的教师认为,舞蹈表现力是天生的,与后天的培养无关,还有的教师认为,舞蹈表现力会伴随着一两次的专门训练自然而然地提高,这些观念的滋生、蔓延限制了高职舞蹈专业的学生的舞台表现力的提升。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以往的这种教学观念,对培养学生舞台表现力引起重视,将新的科学的舞蹈教学观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在思想上提高对舞台表现力的重视,还要将这种重视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这样,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才能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诱导学生自我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应当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方法,教师不应一味向學生传授知识,应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尝试在课堂上引入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科学有效地教学方法。例如,以情境教学法进行藏族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教师充当导游,借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藏族记录片,带领学生走进西藏,开启西藏之旅。在学习舞蹈语汇的基础上,再亲身体验藏族的民俗、民风和特殊的感情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另外,教师应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演以发现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并一一帮助其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有些学生或舞蹈表演时存在紧张感或对舞蹈不感兴趣,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也应尽心辅导,向学生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还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进取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舞蹈表现力。 (四)增强音乐节奏感,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古人云:“舞为乐之容。” 舞蹈的灵魂在于音乐,没有音乐的舞蹈不过就是体操。舞蹈音乐风格多样化,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优美的旋律,舞者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融情感于每一个动作中,动作、音乐和情感三者完美结合,向观众带来一次华丽的视觉享受与灵魂冲击。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发现,相对于音乐节奏感差的同学而言,音乐节奏感好的同学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和情感语言以及整个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与流畅性往往更强,可见,舞蹈演员表现力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受音乐节奏感强弱的影响。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先通过加强对音乐理解力的训练来让学生熟悉音乐的节拍,再让学生学会自己把握音乐节奏,从而使舞蹈表现力得到提升。
(五)大胆创新,发挥想象力
一是细致把握,大胆创新。对于舞蹈教学而言,创新是尤为重要的,它可以使得舞蹈作品能够“永葆不衰”。就舞蹈形式、传递情感以及舞者表现力这几方面来看,舞蹈作品都是各有千秋,只有加入了有新元素、新想法以及新形式的舞蹈作品才可能成为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如舞蹈动作的演变、舞蹈形式的多样、舞蹈服饰的变更等等都是这里所说的创新。舞蹈应敢于创新,当然,在此之前,舞者应牢牢把握舞蹈精髓,在创新过程中,可以在作品中融入自己所领会到的舞蹈思想与艺术情感以及自己在學习中所积累的艺术元素,赋予作品更加丰富的内涵,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二是揣摩作品,发挥想象。艺术表现通常离不开想象力,因此,舞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对于所要体现的艺术形态,舞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充实它,提高自己的表演素质,培养自己的表演思维,对于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可以以这种艺术思维作出精确的诠释。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创作的作品,几乎可以穷尽舞蹈之美,可以准确表达情感。在编排创造舞蹈动作和揣摩分析舞蹈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使舞蹈的视觉美与内在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想象力还可以赋予肢体动作以灵性与美感,赋予作品以丰富的内容。舞者创新都应该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这是一种必备的素质,如果艺术创作结合了丰富的想象力,舞蹈将更具有舞台表现力,舞台表演将更加夺人眼球、触人心弦。
参考文献:
[1]张啊宁.如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用音乐影响动作的表现力[J].大舞台,2012,(10).
[2]崔睿.对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思考[J].大舞台,2011,(11).
[3]杨光远.浅论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作者简介:
秦訸兮,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