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摄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对这一内在发展规律的内涵把握,一方面有助于巩固摄影学科的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助于将其转化为方法论指导新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摄影艺术;分离派;艺术发展
绘画主义摄影作为一种艺术流派诞生于19世纪中期,流行于20世纪。该派摄影家在摄影创作中追求一种绘画的效果与境界。绘画主义摄影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古典阶段与画意阶段。绘画主义摄影代表摄影师是英国画家希路,其作品主要以人像摄影为主,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美,追求一种情感与意境相融合的形式美,促进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印象派摄影形成于10世纪末,是绘画印象派在摄影领域的反应。印象派摄影师提出了“软调摄影要比尖锐摄影更优美”、“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像照片”等审美观点与理论。在此中理论的指导下,印象派摄影师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主动通过画笔、铅笔等工具在照片上加工,有意改变原有的明暗层次,刻意追求其“绘画”效果,使作品完全丧失摄影艺术的自身特点。印象派摄影是绘画摄影的一个分支,主要的摄影家与作品有:杜马希的《后台》、奇里的《桥》等。
纯粹摄影产生于20世纪初,其倡导者是美国著名摄影家斯蒂格利茨。纯粹派主张摄影艺术应发展其自身的特质与性能,把摄影从绘画的影响下解脱出来,用纯粹的摄影技法来追求摄影独特的艺术效果与美感。准确、直接、自然的去表现光、色、线条、形式、纹理等质感,而不是对它主管刻意的改造。纯粹派摄影代表人物和作品有斯蒂格利茨的《三等船舱》等。自然主义摄影起源于20世纪初,由摄影家埃默森发表的一篇名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论文引起的摄影流派。其批判绘画主义摄影是支离破碎的摄影,主张并提倡摄影家要走向自然,师法自然去寻找创作灵感,认为只有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
自然主义摄影对摄影自身的发展有着促进作品,尤其是新闻摄影、纪实摄影更有着较大的影响。自然主义摄影的拍摄题材大多是自然风光和现实的社会生活,风格自然生动,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缺乏对于生活本质的挖掘与表现。
反写实主义的摄影流派,主张采取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来对待拍摄对象,要求客观真实反应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并对人民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的写实摄影背道而驰。该派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兴起,主要反映社会各阶层的人,尤其以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主。
写实主义摄影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领域的反映与表现。写实主义摄影再创作中遵守纪实性特点,认为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同的忠实性,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具有准确性,才能发挥其独特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写实主义艺术家主张摄影创作要有所选择,要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力,主张艺术反映人生的观点,敢于正视现实。写实主义摄影的创作来源主要取自社会生活,艺术风格朴实无华,以强烈的现实性和深刻性著称于摄影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种反对绘画主义摄影的流派,这一流派的摄影家主张尊重摄影自身的特性,提倡拍摄时不摆布、不干涉拍摄对象,抓去自然状态下被拍摄对象的瞬间情态,作品的艺术特色是客观、真实、自然,不事雕琢、形象生动且富有生活气息。堪的派摄影家大部分从事新闻摄影。布列松提出了决定性瞬间的拍摄理论,并对摄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达达派摄影艺术家的创作,大都是利用暗房技术进行剪辑加工,创造某种虚幻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意念。由于达达派摄影艺术作品不符合人们一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1924年以后就逐渐受到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冲击。但其影响仍在以后出现的现代派摄影艺术中依稀可见。
1886年爱默生发表《摄影:一种绘画式的艺术》标志着画意摄影的诞生。明确的提出摄影追求绘画的效果。法国摄影家罗贝尔·德马西以绘画的表现手法、构图和光线为创作样本,以绘画的意境为最高目标,将欧洲画意摄影带上了顶峰。摄影与绘画始终保持一种辩证关系。绘画在摄影诞生后,一方面作为绘画的参照系协助绘画。同时随着科学的进步所诞生的机械图像又迫使绘画在具象写实之外寻找出路,促使了印象派、立體主义、表现主义、波谱、照相现实主义等新走向。
参考文献:
[1]“重构”与“植入”[D]. 张菲菲.东北师范大学.
[2]架上绘画与摄影的自我抽离和相互影响[D]. 刘鲲鹏.天津师范大学.
[3]论照片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D]. 孟燕.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
王雨萌(1999.7-),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
王玉鑫(1999.2-),女,河北省石家庄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
蒋依娜(1999.5-),女,广西省桂林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
金瑞宜(1999.12-),女,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环境设计景观方向。
关键词:摄影艺术;分离派;艺术发展
绘画主义摄影作为一种艺术流派诞生于19世纪中期,流行于20世纪。该派摄影家在摄影创作中追求一种绘画的效果与境界。绘画主义摄影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古典阶段与画意阶段。绘画主义摄影代表摄影师是英国画家希路,其作品主要以人像摄影为主,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美,追求一种情感与意境相融合的形式美,促进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印象派摄影形成于10世纪末,是绘画印象派在摄影领域的反应。印象派摄影师提出了“软调摄影要比尖锐摄影更优美”、“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像照片”等审美观点与理论。在此中理论的指导下,印象派摄影师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主动通过画笔、铅笔等工具在照片上加工,有意改变原有的明暗层次,刻意追求其“绘画”效果,使作品完全丧失摄影艺术的自身特点。印象派摄影是绘画摄影的一个分支,主要的摄影家与作品有:杜马希的《后台》、奇里的《桥》等。
纯粹摄影产生于20世纪初,其倡导者是美国著名摄影家斯蒂格利茨。纯粹派主张摄影艺术应发展其自身的特质与性能,把摄影从绘画的影响下解脱出来,用纯粹的摄影技法来追求摄影独特的艺术效果与美感。准确、直接、自然的去表现光、色、线条、形式、纹理等质感,而不是对它主管刻意的改造。纯粹派摄影代表人物和作品有斯蒂格利茨的《三等船舱》等。自然主义摄影起源于20世纪初,由摄影家埃默森发表的一篇名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论文引起的摄影流派。其批判绘画主义摄影是支离破碎的摄影,主张并提倡摄影家要走向自然,师法自然去寻找创作灵感,认为只有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
自然主义摄影对摄影自身的发展有着促进作品,尤其是新闻摄影、纪实摄影更有着较大的影响。自然主义摄影的拍摄题材大多是自然风光和现实的社会生活,风格自然生动,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缺乏对于生活本质的挖掘与表现。
反写实主义的摄影流派,主张采取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来对待拍摄对象,要求客观真实反应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并对人民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的写实摄影背道而驰。该派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兴起,主要反映社会各阶层的人,尤其以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主。
写实主义摄影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领域的反映与表现。写实主义摄影再创作中遵守纪实性特点,认为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同的忠实性,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具有准确性,才能发挥其独特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写实主义艺术家主张摄影创作要有所选择,要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力,主张艺术反映人生的观点,敢于正视现实。写实主义摄影的创作来源主要取自社会生活,艺术风格朴实无华,以强烈的现实性和深刻性著称于摄影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种反对绘画主义摄影的流派,这一流派的摄影家主张尊重摄影自身的特性,提倡拍摄时不摆布、不干涉拍摄对象,抓去自然状态下被拍摄对象的瞬间情态,作品的艺术特色是客观、真实、自然,不事雕琢、形象生动且富有生活气息。堪的派摄影家大部分从事新闻摄影。布列松提出了决定性瞬间的拍摄理论,并对摄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达达派摄影艺术家的创作,大都是利用暗房技术进行剪辑加工,创造某种虚幻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意念。由于达达派摄影艺术作品不符合人们一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1924年以后就逐渐受到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冲击。但其影响仍在以后出现的现代派摄影艺术中依稀可见。
1886年爱默生发表《摄影:一种绘画式的艺术》标志着画意摄影的诞生。明确的提出摄影追求绘画的效果。法国摄影家罗贝尔·德马西以绘画的表现手法、构图和光线为创作样本,以绘画的意境为最高目标,将欧洲画意摄影带上了顶峰。摄影与绘画始终保持一种辩证关系。绘画在摄影诞生后,一方面作为绘画的参照系协助绘画。同时随着科学的进步所诞生的机械图像又迫使绘画在具象写实之外寻找出路,促使了印象派、立體主义、表现主义、波谱、照相现实主义等新走向。
参考文献:
[1]“重构”与“植入”[D]. 张菲菲.东北师范大学.
[2]架上绘画与摄影的自我抽离和相互影响[D]. 刘鲲鹏.天津师范大学.
[3]论照片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D]. 孟燕.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
王雨萌(1999.7-),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
王玉鑫(1999.2-),女,河北省石家庄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
蒋依娜(1999.5-),女,广西省桂林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
金瑞宜(1999.12-),女,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环境设计景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