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介绍了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关键词:就业;创业教育;问题;路径
0引言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晚,仍处于积极探索与发展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借创业教育之力,更新高等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观点,分析了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阐述了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1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创业型人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要直接帮助大学生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转变传统就業、择业观念,发现并创造就业机会,最终实现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也在不断推出各种针对性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以此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就显得尤为必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1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创业型人才,注重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仅受单一教育培训的人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强调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不断转变学生就业择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助于通过学生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1.2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是高校谋求自身变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其紧跟时代脚步,进一步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的融合,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进而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1.3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如何充分发现自身优势,开发自身潜能,调整就业观念,增加就业出路,成为当前解决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的首要考虑问题。高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不断转变学生的就业与择业观念,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对学生的创业实践的指导提高了学生创业尝试的成功率,增强了学生创业信心。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进一步明确学生所需,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实习,有助于其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育,不断积累创业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综合创新创业能力,在解决自身就业难题的前提下,有助于其个人理想的实现,体现自身价值,从而更大程度的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达到内外愉悦的良性循环。
2.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2.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理念。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去自主创业,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造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多人的就业。高校应该转变传统育人观念和就业观念,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体教育体系之中,正确处理好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致力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2.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缺乏体系化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当前创业教育实效性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课程是高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和核心载体,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需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之中,设置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创业教育课程,并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
在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教育课程必须与多种学科相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另外,高校还应积极加强创业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学生对创业教育理念的认同感,使得学生在创业教育学习过程中更加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竞争力。
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活动,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有助于教师切身体验创业过程,不断积累创业案例,丰富创业教学经验,拓宽创业人脉和创业资金渠道。创业教育只有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创业教育教师只有真正内化创业教育理念,丰富创业教育教学经验,才能更好满足学生所需,促进创业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2.3整合创业教育资源,拓展创业教育新思路
要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性,实现本土化创业教育的目标,光靠学校现有资源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充分发掘各区域有助于创业教育发展的各类资源,不断拓展创业教育新思路。通过调查发现,创业资金、创业课程、创业实践活动、创业环境、创业服务、创业实践基地等是学生普遍关注的重要内容。而这些内容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可能的,需要学校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创业资金来源渠道,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另一方面还需要立足地区实际,深挖区域文化中有助于创业教育本土化的优秀资源,引入到创业教育教学之中,不断拓展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新思路。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需要充分整合政府资源、企业资源、校友资源、侨务资源、家庭资源等社会各类资源,发掘有助于创业教育本土化的有利因素,拓展创业教育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刘萍.“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西北民族大学的尝试与探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9):71-72+70.
[2]袁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孙亮.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1.
[4]成长群.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
关键词:就业;创业教育;问题;路径
0引言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晚,仍处于积极探索与发展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借创业教育之力,更新高等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观点,分析了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阐述了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1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创业型人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要直接帮助大学生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转变传统就業、择业观念,发现并创造就业机会,最终实现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也在不断推出各种针对性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以此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就显得尤为必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1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创业型人才,注重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仅受单一教育培训的人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强调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不断转变学生就业择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助于通过学生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1.2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是高校谋求自身变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其紧跟时代脚步,进一步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的融合,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进而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1.3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如何充分发现自身优势,开发自身潜能,调整就业观念,增加就业出路,成为当前解决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的首要考虑问题。高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不断转变学生的就业与择业观念,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对学生的创业实践的指导提高了学生创业尝试的成功率,增强了学生创业信心。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进一步明确学生所需,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实习,有助于其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育,不断积累创业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综合创新创业能力,在解决自身就业难题的前提下,有助于其个人理想的实现,体现自身价值,从而更大程度的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达到内外愉悦的良性循环。
2.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2.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理念。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去自主创业,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造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多人的就业。高校应该转变传统育人观念和就业观念,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体教育体系之中,正确处理好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致力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2.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缺乏体系化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当前创业教育实效性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课程是高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和核心载体,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需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之中,设置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创业教育课程,并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
在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教育课程必须与多种学科相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另外,高校还应积极加强创业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学生对创业教育理念的认同感,使得学生在创业教育学习过程中更加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竞争力。
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活动,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有助于教师切身体验创业过程,不断积累创业案例,丰富创业教学经验,拓宽创业人脉和创业资金渠道。创业教育只有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创业教育教师只有真正内化创业教育理念,丰富创业教育教学经验,才能更好满足学生所需,促进创业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2.3整合创业教育资源,拓展创业教育新思路
要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性,实现本土化创业教育的目标,光靠学校现有资源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充分发掘各区域有助于创业教育发展的各类资源,不断拓展创业教育新思路。通过调查发现,创业资金、创业课程、创业实践活动、创业环境、创业服务、创业实践基地等是学生普遍关注的重要内容。而这些内容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可能的,需要学校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创业资金来源渠道,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另一方面还需要立足地区实际,深挖区域文化中有助于创业教育本土化的优秀资源,引入到创业教育教学之中,不断拓展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新思路。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需要充分整合政府资源、企业资源、校友资源、侨务资源、家庭资源等社会各类资源,发掘有助于创业教育本土化的有利因素,拓展创业教育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刘萍.“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西北民族大学的尝试与探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9):71-72+70.
[2]袁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孙亮.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1.
[4]成长群.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