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各种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利用化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通过创设认知冲突,呈现表层现象和内部变化的矛盾,新知与原有经验的冲突,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关键词:探究;兴趣;创新
一、探究性学习是保护持续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九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这一新学科的直接兴趣.但是随着学习进程的延伸,有的学生会由于畏难而导致兴趣逐渐减弱.要让学生对化学长期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就需要注重教学策略的研究,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是探究性学习的优势.
二、探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目的不能局限于具体化学知识的学习,而应当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三、探究性学习可以增进实践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相对的一对概念.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于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利用化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吸引学生
(1)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创设背景引入课题。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往往使他们自觉地去探讨和实践.这对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联系实际生活可以创设诸如: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的作用?加碘食盐加的是哪一种含碘的化合物?为什么钢笔混用不同墨水会写不出来?酒为什么是陈的香?炖鱼的时候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料酒或醋?等引入性课题,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2)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筛选并采用符合教材内容,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教师应注意实验的改进,如研究焰色反应的实验可这样改进:将酒精灯换成洁净的蒸发皿,倒入适量酒精,点燃,取各种化合物的粉末直接撒到火焰上,现象非常明显.再以“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为例: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教师提出问题:白磷可以在水底下燃烧吗?这就产生了问题情境.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提出实验的方案、制定实验计划.第二步按照设计的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第三步收集证据,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得出正确的现象.第四步学生通过交流对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得出结论,即燃烧的三个条件.知道了这三个条件也就能得出白磷可以在水底下燃烧的结论.第五步是反思与评价.在实验过程中本组成员的实验操作还存在哪些不足,对实验可以做哪些改进,能否设计其他的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2 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转为一种探究的动力.
(1)呈现表层现象和内部变化的矛盾.例如,在对鸡蛋壳主要成分的探究中,可引导学生讨论如下几个问题:①鸡蛋壳放在食醋中为什么有气泡产生?气泡可能是哪种气体?如何验证?②为什么鸡蛋会出现时浮时沉的现象?③如果把蛋壳放在稀盐酸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一样吗?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还能体会到探究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
(2)呈现新知与原有经验的冲突.如,“钠的化合物”一节,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通常我们用火点燃可燃物,用水可以灭火,现在看用水能不能点燃棉花呢?(教师用滴管向事先准备好的棉花上滴几滴水,结果棉花燃烧起来)水是怎样把棉花点燃的呢?因为我提前在棉花里放了一些过氧化钠.“反常”的实验现象引发了学生的讨论,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过氧化钠与水就能把棉花点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
3 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是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指导组织探究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探索者和发现者,因而在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想、假设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寻找、设计和验证的方法,帮助学生修改、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并在探讨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获得思维的自由空间.能否迅速地设计出方案,通过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自然掌握知识应用及研究成分的设计方法,为今后学习同类知识指明思维方向,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采用探究教学模式,上课时间安排较紧,教师上课前要充分估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当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应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正是提倡探究性学习的双重目的.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关键词:探究;兴趣;创新
一、探究性学习是保护持续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九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这一新学科的直接兴趣.但是随着学习进程的延伸,有的学生会由于畏难而导致兴趣逐渐减弱.要让学生对化学长期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就需要注重教学策略的研究,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是探究性学习的优势.
二、探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目的不能局限于具体化学知识的学习,而应当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三、探究性学习可以增进实践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相对的一对概念.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于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利用化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吸引学生
(1)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创设背景引入课题。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往往使他们自觉地去探讨和实践.这对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联系实际生活可以创设诸如: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的作用?加碘食盐加的是哪一种含碘的化合物?为什么钢笔混用不同墨水会写不出来?酒为什么是陈的香?炖鱼的时候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料酒或醋?等引入性课题,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2)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筛选并采用符合教材内容,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教师应注意实验的改进,如研究焰色反应的实验可这样改进:将酒精灯换成洁净的蒸发皿,倒入适量酒精,点燃,取各种化合物的粉末直接撒到火焰上,现象非常明显.再以“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为例: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教师提出问题:白磷可以在水底下燃烧吗?这就产生了问题情境.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提出实验的方案、制定实验计划.第二步按照设计的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第三步收集证据,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得出正确的现象.第四步学生通过交流对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得出结论,即燃烧的三个条件.知道了这三个条件也就能得出白磷可以在水底下燃烧的结论.第五步是反思与评价.在实验过程中本组成员的实验操作还存在哪些不足,对实验可以做哪些改进,能否设计其他的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2 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转为一种探究的动力.
(1)呈现表层现象和内部变化的矛盾.例如,在对鸡蛋壳主要成分的探究中,可引导学生讨论如下几个问题:①鸡蛋壳放在食醋中为什么有气泡产生?气泡可能是哪种气体?如何验证?②为什么鸡蛋会出现时浮时沉的现象?③如果把蛋壳放在稀盐酸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一样吗?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还能体会到探究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
(2)呈现新知与原有经验的冲突.如,“钠的化合物”一节,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通常我们用火点燃可燃物,用水可以灭火,现在看用水能不能点燃棉花呢?(教师用滴管向事先准备好的棉花上滴几滴水,结果棉花燃烧起来)水是怎样把棉花点燃的呢?因为我提前在棉花里放了一些过氧化钠.“反常”的实验现象引发了学生的讨论,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过氧化钠与水就能把棉花点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
3 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是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指导组织探究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探索者和发现者,因而在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想、假设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寻找、设计和验证的方法,帮助学生修改、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并在探讨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获得思维的自由空间.能否迅速地设计出方案,通过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自然掌握知识应用及研究成分的设计方法,为今后学习同类知识指明思维方向,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采用探究教学模式,上课时间安排较紧,教师上课前要充分估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当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应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正是提倡探究性学习的双重目的.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