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非峰会:奥巴马的一场“政治秀”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4~6日,首届美非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峰会邀请了非洲近50位国家元首或政府代表齐聚华盛顿,这在美国对非外交历史上尚属首次。此次峰会的主题是“投资于下一代”,主要议题包括贸易、投资、安全、公共卫生、青年培训等。峰会在贸易和安全领域推出了新版的美非合作计划,在培养非洲“青年领袖”方面也更加积极,成为峰会亮点,这些成果反映了美国对非战略正出现一些技术性调整。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会议成果的落实和峰会的机制化前景并不被各方看好。这场轰轰烈烈的峰会外交“雷声大、雨点小”,最终很可能只是奥巴马的一场“政治秀”,美非关系没有因此而获得实质性提升。
  峰会的“三大亮点”
  纵观此次美非峰会,主要的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经贸合作领域,奥巴马承诺延长和修订《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使其从过去为非洲提供单方面贸易优惠转向促进双边贸易投资。白宫宣布了总额为330亿美元的对非洲投资与融资计划,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金融服务和信息工程等领域。其中,有140亿美元是美国企业与非洲签署的合作协议,120亿美元是来自世界银行、瑞典政府等承诺为美国“电力非洲”项目提供的资金支持,还有70亿美元是美国政府提供的对非融资担保。奥巴马在峰会期间曾对美非商界领袖表示,目前美国只有约1%的出口针对非洲,美国需要做得更好。他表示“希望非洲人购买更多美国货,他也希望美国人购买更多非洲货”。为了加快美非贸易合作,奥巴马还在峰会期间签署了一份行政令,拟建立一个专门关注在非洲开展商业活动的顾问委员会。
  其次,在安全领域,奥巴马宣布,美国将增加对非洲维持和平行动的投入,帮助非洲国家提升维和力量和快速反应能力。未来3~5年,美国每年提供1.1亿美元帮助非洲建立快速反应部队,以支持联合国、非盟的维和行动,其中,首笔支付的6500万美元将用于提高加纳、肯尼亚、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突尼斯这六个“维和纪录良好”的国家提高应对安全挑战的能力。
  最后,在青年培训领域。奥巴马宣布从2014年起,通过“非洲青年曼德拉—华盛顿奖学金”计划,每年向500位非洲青年提供培训和交流机会。而就在此次峰会前夕,这一项目已经启动,来自非洲的500名青年在美国20所顶尖大学接受为期六周的培训,7月28日,作为此次峰会的预热,华盛顿举办了非洲青年领袖峰会,奥巴马在青年峰会上指出:“美国将在加纳、肯尼亚、塞内加尔和南非成立四个区域青年领袖中心,为非洲青年领袖近距离提供领导力培训,提供创业支持,同时实现与美方专业人士的无缝对接。”
  此次峰会的成果体现了美国对非战略思路发生了一些改变。第一,对非关系服务于复苏美国经济、提振制造业大局,注重经贸实利,淡化价值观输出。此次三天的峰会,经贸议题就占了两天,在会上,奥巴马不断强调非洲市场对美国的重要性,他指出:“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十个经济体中,六个位于非洲大陆,相信下一个经济奇迹会出现在非洲大陆。”此次峰会美国一反常态,淡化了反恐、民主、人权等传统议题的色彩,不再追求单方面对非援助,而是要求美非成为“平等合作”的经济伙伴,着力为美国商品与投资扫除非洲贸易壁垒。第二,对非关系服务于减少对外军事干预、减轻海外安全负担的大局。此次峰会上美国对非安全合作的思路和奥巴马5月在西点军校演讲相吻合。美国不愿意直接介入非洲冲突,而是希望非洲各国和区域组织“自行解决”,强调“非洲发展与安全要靠自身能力建设”,美国仅提供培训、资金和装备,军事行动“要靠非洲自己”。第三,更加注重运用软实力“塑造非洲未来”。数据显示,非洲10亿人中,35岁以下的人口比例占到了60%,美国战略界不断呼吁“抓住了非洲青年,就抓住了非洲的未来”。早在2010年,美国就推出了“非洲青年领导人倡议”,培养致力于“美非友好”或具有“民主变革思潮”的政商界非洲青年领袖,此次峰会上,美国对非洲青年培训项目的机制化,是美国运用软实力塑造非洲未来的具体体现。
  需要考虑的两个背景
  奥巴马召开此次峰会的目的何在?有两个背景需要考虑。
  一是奥巴马要用“黑人总统”身份为美非关系再留一笔政治遗产。作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当选一度在非洲引起一阵“美国热”,非洲国家对他任期内提升美非关系普遍抱有很大期望,然而,出于国内政治、全球布局等多重考虑,奥巴马第一任期明显忽略了非洲,除了对加纳进行过一次短暂访问之外,对非外交鲜有动作。事实与心理预期的巨大落差使奥巴马在非洲的形象一落千丈,国内非洲裔选民也对此颇为不满。黑人总统的身份理应成为拉近美非关系的资产而非负担,就奥巴马个人而言,其第二任期渴望寻求改变。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葬礼为契机,奥巴马成功地利用了自己的身份,将自己塑造成为黑人领袖的角色,拉近了美非关系,此次峰会,奥巴马有意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美非关系再留下一笔遗产。
  二是美国战略界担忧中国崛起,认为非洲是其全球体系“短板”,是美国全球战略中最薄弱的一环,在非洲经济快速发展、全球能源地位不断凸显、各国加速进入非洲的大背景下,美国对非影响力相对衰落,维护全球战略体系稳定的紧迫感增强。在2008年以前,美国长期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但2009年,中非贸易额已经超越美国;到2013年,中非贸易额已经达到2100亿美元,比2009年又翻了一番,而美非贸易额则从2009年的近千亿美元缩水至当前的6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影响力也外溢到其他领域,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非洲对中国的发展理念和模式认同度不断增大,对西方模式和国际经济规则的反思增多。非洲已经成为美国全球体系的一块短板。美国国内战略界对此忧心忡忡,认为“在中国崛起冲击下,美国的全球体系最有可能从非洲开始瓦解”。
  可以说,此次峰会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奥巴马第二任期内加大对非外交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又是对未来美非关系的一次规划和展望。
  奥巴马欲“重返非洲”?   此次峰会是否意味着美国要“重返非洲”?它是否会给美非关系带来实质性改变?峰会之外,还有其他三个背景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首先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即将开始,即将接受“中考”的奥巴马外交成绩单并不漂亮。去年,在对斯诺登事件和叙利亚危机的处理上,奥巴马处处被动,留给国际社会一个犹豫不决、进退两难的形象。今年,奥巴马亚太之旅无功而返,乌克兰危机、伊拉克乱局、巴以冲突也使美国的大国领导力饱受内外诟病。在选举压力之下,奥巴马亟需利用美非峰会为外交“打个翻身仗”,因此,此次美非峰会,奥巴马政治作秀的意味十分明显。
  其次是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状况。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巨大的赤字使联邦财政捉襟见肘,在对非援助上也面临缺钱的窘境。美国战略界普遍认为,奥巴马既需要减轻对非洲的援助的负担,又要采取更积极行动分享非洲经济发展红利。因此,发挥美国社会的力量,在推动中小企业参与非洲援助的同时,借机分一杯羹成为惟一可行路径。从此次峰会推出的330亿美元大单我们不难发现,其“金主”多是其他国家、国际组织或美国企业,而非美国政府。在政治极化的大背景下,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牢牢收紧了“钱袋子”,奥巴马给国内的发展项目提供资金尚且困难重重,对非洲的诸多许诺更像是“空头支票”,难以兑现。非洲各国对美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小算盘心知肚明,就非洲各国的舆论反应来看,他们对美国的新战略并不买账。
  最后是美国的外交全局。亚太仍是美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中东是美国的霸权之基与核心利益所在;欧洲是美国盟友,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的背景下,美欧合作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凸显;中亚地区、东欧地区作为美俄博弈的冲突核心区,对美国战略重要性将稳中有升;拉美一直被美国视为“后院”,在拉美国家与中俄等新兴大国关系突飞猛进之时,美国对“后院失火”的担忧不断加剧。在此背景下,美国对非洲的战略重视程度不可能超越上述地区,对非关心更多地体现在语言上而非行动上,一次美非峰会既不会给美非关系的战略地位带来实质性的提升,也不会给美国战略全局带来显著改变。
  美国应向中国学什么
  不少美国学者将美非峰会称为“中非峰会的美国版”,认为这种外交形式既不是美国原创,又不是美国强项,很有“被中国牵着鼻子走”的意味。也有不少学者指出,与中国相比,美国对美非峰会的投入显然稍逊一筹,由于缺乏实质好处,很多成果能否落实存在疑问,非洲国家未来参与此类峰会的热情将大打折扣;美非峰会能否形成长期的机制尚无定论,这种外交方式很可能沦为奥巴马“一次性的、哗众取宠的工具”。更有甚者指出,此次峰会上美国居高临下的态度没有丝毫改变,奥巴马拒绝举行双边会谈,在峰会闭幕时也没有发表成果文件,“对非洲领导人缺乏尊重”,令非洲国家大失所望,最后的结果只是美国提供场地,非洲国家领导人“开了一个共同抱怨美国的派对”。的确,有了历届中非峰会的成功举办做参照系,此次美非峰会的意义和效果着实打了折扣。这种峰会外交的形式虽然也并非中国原创,但中非峰会的很多经验值得美方借鉴,概括而言,主要有四。
  首先,一视同仁,不带任何意识形态色彩,平等对待非洲各国。此次峰会,美国仍以意识形态划界,没有邀请津巴布韦、苏丹、中非共和国、厄立特里亚四国领导人,这种区别对待非洲国家的态度遭到了很多与会国家的批评。
  其次,重义轻利,“急非洲之所急”。非洲发展亟需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援助贷款国,在对非基础设施援助上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美国对非援助额多年没有增加,在减免非洲债务、扩大技术转让等领域也没有突破,在美非关系上没有考虑非洲的最急切诉求,而是在援助上附加诸多苛刻条件,要求的多,给予的少,精于算计,此次峰会上,美国的这种功利色彩依然浓厚。
  再次,言出必践,把援助承诺落到实处。多年来,中国对非援助已积累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而西方国家对非的很多援助却往往是“口惠而实不至”。此次美非峰会上奥巴马的诸多承诺将是美非关系的“试金石”,非洲国家虽听其言,但更观其行,“空头支票”对美非关系有害无益。
  最后,发展对非关系从不针对第三国。一直以来,中国发展中非关系只是出于互利共赢的需要,从未含沙射影地攻击别国、排斥他国、或有意把第三国作为竞争对手,中国欢迎各国一起努力增加投入,共同带动非洲经济的发展。非洲各国也希望能够成为各国争取的“香饽饽”、从多方获利,而竭力避免自己成为“大国关系的角斗场”。此次峰会上,奥巴马鼓吹美国是比中国更好的伙伴,暗中指责中国,这种做法不仅有损大国领导人的形象,还会为非洲国家发展美非关系平添一份焦虑感。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有关“华侨华人”的称谓常见于书本描述和媒体报道。通过阅读2014年2月出版的《中国领事工作》全书,尤其是上册“领事关系编”中的第二章“中外领事关系的拓展”,方知“华人”之称最初来自“原双重国籍的华侨”。  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是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双重国籍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具有两个国籍。  1909年,清政府以“血统主义”原则颁布的《国籍条例》规定:父为中国人,或者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国
地球另一端的穷乡僻壤中不断扩大的“死亡阴影”,终于让超级大国美国的总统无法置身事外。8月1日,奥巴马明确表示,此次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比以往严重得多,需要“非常严肃地对待”。7月31日,美国政府发布最高级别旅行警告,要求人们避免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与塞拉利昂的“非必要旅行”。而此时,距离这场疫情爆发已经快半年了。  对于人类来讲,埃博拉病毒并不是陌生的死神,早在近40年前就曾一露狰狞。1976年7
2010年元旦。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军报《朝鲜人民军》和金日成社会主义青年同盟机关报《青年前卫》联合发表社论。提出了“在建党60周年的今年大力发展轻工业和农业。使之成为人民经济生活发生转折的一年”的口号。  2010年的新年,朝鲜民众是用新朝币购买节日用品的。  去年11月的最后一天,朝鲜内部突然下达通知:更换现有的流通货币。根据规定,自12月1日起,朝鲜居民到所在的人民班(相当于中国的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一意孤行,已经引发两岸同胞的强烈愤慨,台湾岛内也掀起一股“保钓”热潮。一向主张“与日友好”的马英九当局,也提升了反制力度,连续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抗议日本窃据钓鱼岛的行径。马当局渐趋强硬的举措获得了岛内主流民意的肯定,进一步压缩了民进党在“保钓”问题上大做文章的空间,客观上发挥了与大陆共同向日施压的效果。  反制措施逐步升级  马当局在“保钓”问题上一直被外界认为立场偏软,但
7月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访韩。就在习主席访问前后,东北亚地区形势也出现了各种动向。各方的热议远远超越了中韩双边关系,更多地聚焦于习主席此访将会对东北亚地区地缘关系、格局变化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  各方最大的关注点是,中朝韩三方关系的重心变化问题。韩国首次成为新任中国国家领导人首访的东北亚国家。联系中朝间近年来未有高访,很多人猜测,是不是中国对朝政策以及对朝鲜半岛政策发生了变化?  问题导向的思
2004年11月11日,75岁的巴勒斯坦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在法国巴黎溘然长逝,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尽管阿拉法特已经离世整整十周年,但关于他的话题依然不时出现在国际媒体的头条版面,尤其关于他死因的猜测近年来更是不绝于耳。2013年10月,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瑞士科学家的调查报告,认为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11月,巴勒斯坦官方证实阿拉法特为“非自然死亡”。但时至今日,
张慧君(以下简称张):奥朗德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您认为他此访的工作重点和主要目的是什么?目前的中法关系又是怎样的?  赵进军(以下简称赵):奥朗德此访的重点,一是深入结识中国领导人,增强中法关系“在战略上的互信”,夯实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二是借助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在经贸领域签署一些长效合作项目,推动中法全面关系向前发展。  中法之间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法国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
《被折腾的世界》所描述的是自9.11之后了不得的这十年。这十年,世界处在一团乱糟糟的季节更替里。本书是张国庆先生继《话语权》后的又一力作。他向世人揭秘了世界穿越沸腾的闹腾,和在闹腾背后的折腾,以及这一切背后闪动着的那三个清晰的幻影:美国、利益和被激怒的大自然。  愤怒的大自然,总是苍凉地掀起利益薄纱的衣角,撩动着美国的猜想。原来,国际问题也可以变得简单、实用、有营养,在一个被折腾的世界,一个充满纠
“犹如好莱坞大片《壮志凌云》中的场景,中国战机在距离美国侦察机仅30英尺的距离作出翻滚动作。”这是美国CNN、英国天空电视台等西方媒体8月23日披露的、发生在8月19日的一则“旧闻”,美国P8侦察机、中国歼-11战机、南海上空、“惊险拦截”……这些关键词的组合无疑十分抓人眼球。与以往相似,又是五角大楼首先宣称“中方做法非常危险”、是“令人深感担忧的挑衅”,等等。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指出,这次中国战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北美时间2011年5月4日上午,华尔街11号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早早地在大楼外墙挂出了蓝白色的旗帜和横幅,那上面的“人人网”中英文标志显得格外鲜明。9点30分,人人网CEO陈一舟郑重地敲响了纽交所5月4日的上市钟,此起彼伏的掌声响彻整个交易大厅。人人网股价当日报收于18.01美元,较发行价上涨28.64%。按照首日收盘价计算,人人网的市值超过70亿美元,蹿升为仅次于腾讯、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