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位一体的快递包装治理体系

来源 :绿色包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AGUK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三位一体的快递包装治理体系
  中国快递业已进入每年600亿件时代。“十三五”以来,我国快递包裹量每年以新增100亿件的速度迈进,已连续6年超过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寄递市场,包裹快递量对世界快递业增长贡献率超过50%,已成为世界邮政业的动力源和稳定器。据测算,我国平均每个包裹的价值约为137元,这意味着新增100亿件包裹间接拉动经济增量1.37万亿元。目前,我国呈现出“1225”的特点,即邮政业业务收入规模占GDP近1%,每年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国新增就业人数2%,每年间接拉动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增量20%;我国包裹量占全世界包裹总量的50%以上。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物流行业作為电子商务行业的重要支撑同步兴起,我国快递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产生了海量快递包装垃圾,造成越来越广泛的过度包装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不仅给生活环境带来破坏,而且严重影响着可持续发展。
  我国加大力度推进快递行业的绿色发展,正在着力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快递包装合作治理体系。
  在治理体系中,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搭建我国快递包装治理的顶层设计和合作平台,不断完善包装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快递行业上下游企业是推动快递包装标准化、减量化和循环化的中坚力量,环保包装材料的推广使用、包装回收体系的建立完善都有赖于企业的积极参与。
  政府和企业都认清解决包装垃圾问题的关键是实施“源头治理”,也就是实现快递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和标准化,消除过度包装。
  国家已经颁布了绿色包装标准,相关企业积极开展了绿色包装的创新探索。例如,菜鸟网络推出的菜鸟驿站创新绿色共享配送模式,让40%的纸箱直接回收利用;京东推出“青流计划”,研发的新型物流标签每年可减少700吨纸张,同时投放了十万青流可循环包装箱。苏宁物流推出的共享快递盒、冷链循环箱、零胶纸箱,目前已累计投放1亿次,节约的胶带可以绕地球3.74圈。
  随着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对包装要求的逐渐提高,“过度包装”问题日趋严重。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领域,如外卖餐食、快递等,过度包装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例如消费者小崔在网购平台购买的咖啡杯到货,但包装箱吓了她一跳。“接近40厘米长宽、30厘米高的大箱子,里头就一个7厘米高的小杯子。”曾女士在App上购买任何水果,都是一个种类一个纸盒,外面还要再配一个大的纸箱子,6个大奇异果与6根进口香蕉,共使用到了35×26×24厘米的纸箱1个、31×28×8厘米的纸盒1个、26×18×9厘米的纸盒1个、空气袋子14节、35×25厘米的防撞气泡膜2个、10×8厘米的泡沫网袋6个(包裹单个奇异果)、27×9厘米的塑料袋6个(包裹单根香蕉)。“我真的觉得没必要,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包装过度的确浪费资源,损害消费者利益,不加以治理,气愤了群众,影响了环境。
  政府与市场合力治理过度包装,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并存的治理模式,需要包括快递企业、包装企业、消费者、垃圾回收等多方面的共同协作,并系统性地培养和改变消费者原有的包装回收习惯,重视相关数据开放与收集,以数据为基础进行监管,进一步加强公民环保意识,形成闭环环保。
  “过度包装”的解决方案必须是系统性的。系统的各环节必须明确其责任并承担责任,在互信、互重、互助、互惠的基础上,逐步推进,达成一致。利益相关方的视角都应当被正确的倾听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才能进一步推动全产业链协作改变“过度包装”问题。
  很多快递包装都存在减量空间。例如,将商品包装和快递包装合二为一或者减少包装材料特别是胶带、填充物等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过度包装、二次包装等行为不利于实现快递包装的减量化。网店和快递企业为了避免运输途中造成商品破损,往往对快递包装进行“加量化”而非“减量化”。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一些快递包裹使用了明显超出正常用量的胶带,而这些胶带一方面难以降解,另一方面也会因其附着在包装箱表面造成包装箱难以回收再利用。因此,过度包装也成为快递包装治理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应对“过度”纸制品包装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多样化的,包括成熟智能化绿色仓储和物流体系,前端优化纸制品包装设计与应用以及末端促进消费者纸制品包装回收。
  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快递包装回收体系。除了“源头治理”,解决快递包装垃圾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便是实现包装使用的循环化,而循环化的实现有赖于建立起高效的快递包装回收体系。但在我国,当前快递包装的回收存在不少难点,都成为制约快递包装回收和循环利用的瓶颈。
  包装回收由谁来完成?如果快递企业承担包装回收工作,便意味着快递企业需要为此付出一定成本。一方面,如果靠快递员来回收包装,不可避免的会付出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回收后的包装还需要再进行分类处理后经过运输到位才能使用,由此而带来的成本也会高于购买新包装。
  包装回收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快递包装除了瓦楞箱,还有各种塑料袋、胶带、泡沫等填充物,这其中除了瓦楞箱,其余包装材料均难以被回收或二次利用。
  现实中大部分消费者习惯将快递包装直接丢弃,而不是选择回收再利用,这固然与快递网点没有提供包装回收服务有关,还与消费者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回收包装的习惯有关。
  快递环保包装的技术研发并非难点,关键是使用环保材料的成本令企业望而却步。一个可降解的包装袋的价格会比普通包装袋高几倍,不论是快递企业、政府部门还是消费者,没人愿意为此买单,这也成为快递包装治理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面对以上问题和情况,国家邮政总局负责人对快递企业提出要求:
  一是要加强法规标准的宣贯和实施。主要品牌寄递企业:邮政EMS、顺丰、申通、中通、圆通、韵达、百世、德邦、天天、京东、苏宁等,要制定细化宣贯方案,明确培訓计划,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固废法》、《邮政业寄递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邮件快件包装基本要求》、《邮件快件绿色包装规范》等法规标准的宣贯培训。
  二是要推进实施“9792”工程。“9792”工程,即2020年底前力争实现45毫米以下“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90%;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7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0%;新增2万个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
  三是要积极参与和支持配合做好试点工作。
  四是要强化专项治理。按照邮政管理部门的部署,在本品牌、本网络组织开展黑色包装袋等重金属和特定物质超标包装专项整治、过度包装专项整治。
  五是要充分利用好各地出台的利好政策。各企业总部要加强同各省局的沟通交流,推进利好政策在行业内的落地实施。
  政府部门强调了企业责任,主要是快递企业,但实际意义上相关企业是包括商品出售企业、快递企业、包装企业、运输企业。这些企业互相合作,彼此配合,认真做好以上工作,才能达到行业自律。那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快递包装治理体系必定会早日实现。(何理)
  重新思考如何利用塑料
  近年来,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但很明显,尽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创新和投资,清理工作仍无法跟上步伐。虽然解决塑料污染危机的症状至关重要,但它们并没有解决根本原因。
  什么是新塑料经济计划?
  世界经济论坛指出半世纪以来,塑料使用量已增加20倍。根据ewatersystems的报道,塑料包装约占了塑料总量的1/4,而其中有95%的塑料包装,在第一次短暂使用后,就直接消失在经济体系中,而它们的价值每年高达800亿到1200亿美元。
  人类每年丢掉的塑料价值高达上千亿美元,而更合理的塑料经济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产生收益。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未来20年塑料需求量还要翻一番,如果我们无法改变废物的处理方式,那就意味着到2050年海里的塑料将比鱼还多。
  每年有超过800万吨的塑料进入海洋,但三大清理行动只处理了其中的0.5%。海龟、海鸟误食塑料死亡的新闻屡见不鲜,面对失控的塑料垃圾,人们开始选择少用一次性的塑料产品、落实回收等,然而这些不足以为整个塑料产业收拾残局。这场危机迫切要求创新者、行业和政府制定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从一开始就防止塑料成为垃圾。
  这就是为什么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设立了200万美元的新塑料经济创新奖,由基金会新塑料经济倡议的主要慈善合作伙伴温迪·施密特资助。
  根据World Economic Forum报道,目前承诺合作打造更有效率的全球塑料系统的企业包含:全球大型包装企业Amcor、可口可乐、饮料集团达能(Danone)、玛氏食品(MARS)、意大利生物塑料公司Novamont、联合利华(Unilever)、法国水处理公司Veolia等。
  新塑料经济计划于今年着手促进全面性的大规模创新,并建立一套塑料包装设计的标准(Global Plastics Protocol),藉由与伙伴企业及城市合作计划、回收系统将获得改善。为了鼓励“循环经济”式的设计思考与观点,并给予创业家、设计师灵感,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和IDEO联合制作一份循环设计指南(Circular Design Guide)。
  改变塑料包装三大策略
  除了放弃使用塑料的选项外,企业是否可能创造不会污染环境的“新塑料经济”呢?
  世界经济论坛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发表了《新塑料经济:促进行动(The New Plastics Economy: Catalysing action)》。报告中指出,全球塑料包装回收率可由目前的14%提升至70%,逾40家跨国企业承诺加入行动行列。回应2016年调查报告所指出的塑料危机,《新塑料经济:促进行动》报告进一步探讨解决的方法。根据Waste Management World报道,《新塑料经济:促进行动》报告中为跨国塑料产业提供改变全球塑料包装市场的三大策略:重复使用、改善回收经济及质量、重新设计塑料包装并创新。
  地球要求科学家、设计师和其他创新者,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如何制造、使用和再利用塑料。
  如今约有13%的包装是由不同的材料层融合在一起制成的,比如薯片包装袋和食品包装纸。这种多层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功能,如保持食品新鲜,但也使包装难以回收。与必要的基础设施相结合,“循环材料挑战”获胜者的创新可以防止相当于每秒100个塑料袋的塑料垃圾产生。
  来自捷克共和国的MIWA推出了一款应用程序,可以让购物者订购他们所需的准确数量的杂货,然后将这些杂货以可重复使用的包装从生产商送到离他们最近的商店或家里。
  Algramo是智利的一家社会企业,在智利1200家当地便利店的网络中提供小批量的可重复使用的容器产品。
  每年全球售出超过1000亿个一次性咖啡杯,然而今天几乎没有一个被回收再利用。
  总部位于英国的CupClub推出了一项可重复使用的杯子订购服务,在这项服务中,可重复使用的杯子可以被送到任何参与服务的商店。
  来自美国的TrioCup公司提供一种一次性纸杯,这种纸杯采用类似折纸的技术,不需要塑料盖。该团队选择了一种100%可堆肥的材料,并正在研究一种100%可回收的替代材料。   匹兹堡大学的研究小组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取代无法循环利用的复杂多层包装。这就像自然界利用几个分子积木来制造各种各样的材料。
  Aronax Technologies西班牙公司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材料的磁性添加剂,能更好地隔绝空气和水分,使其适用于保护咖啡和药品等敏感产品,同时仍有可能回收利用。
  芬兰VTT技术研究中心从农业和林业副产品中创造了一种可堆肥的多层材料,它可以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如什锦麦片、坚果、干果和大米。
  弗劳恩霍夫硅酸盐研究所已经开发出一种含有硅酸盐和生物聚合物的涂层,它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食品包装应用,并且是完全可堆肥的。
  每个获奖者现在将与专家合作,使他们的概念在规模上具有市场价值,这是一个为期12个月的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与创新催化剂Think Beyond Plastic公司合作。
  当循环经济的原则得到采纳时,这些创新展示了其可能性,但要实现这些创新,需要工业、政府、设计师和初创企业做出新的承诺,进行新的合作。它将依靠投资来扩大新的选择,并提供必要的收集和分类基础设施来支持它。这就是为什么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欢迎领先企业和政府在创建塑料循环经济方面采取的最新举措。
  科学使用塑料是经济机遇
  新塑料经济这项计划与以往作法的不同之处也许在于,它归结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工业化的世界,塑料是最万用的材料。塑料本身并不邪恶,出了问题的是人们设计、制造、使用和废弃与再利用等方式。
  如果塑料能与石化原料脱钩,并且普及地再利用,石油的消耗也会减少,并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使用过的塑料仍有其剩余的经济价值,值得相关产业把握,让将来的永续经济更为完整。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新塑料经济倡议的负责人罗伯·奥普索默认为,必须承认塑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轻便、多用、廉价,可以保护我们的食物,让汽车更加轻便。它们集无敌的功能与低廉的成本于一身,已经成为现代生产无处不在的主要材料。但是现在必须解决塑料污染的根源问题,并向循环再利用的方向发展,使塑料停留在经济系统内而不进入环境。倡议把包括40多个顶尖的企业、城市、慈善家、决策者、设计师、学术机构、学生和非政府组织聚集到一起。这项投入1000万美元、为期三年的倡议旨在推动以循环经济原则为基础,对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最新研究为业内人士勾勒出了一个塑料循环经济转型的行动计划。
  关于塑料废弃物(其中40%不可循环)环境和健康风险的公共讨论日益活跃,但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到2030年可能翻一番。作为一个全球化社会,我们为什么变得如此依赖塑料呢?首先,塑料对日常生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塑料制品尤其是包装的安全处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负担。多数塑料都被填埋或进入海洋环境,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废弃物则给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伤害。塑料包装占到整个塑料市场的26%,而糖纸、洗发水小包装袋和快餐盒等一次性包装根本无法被经济地回收。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加上处理中的损耗,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另外30%的塑料包装(按重量计算)的设计归宿就是填埋、焚烧或能量回收。剩下30%(以重量计算)的塑料包装,则需从源头创新、改变设计,否则无法被回收,即相当于每年有100亿个垃圾袋注定进入掩埋场或焚化炉。这些日常用品如糖果包装纸、密封袋和快餐包装等皆目前无法被回收,以个数来说,占了塑料包材总量的一半。在首个通用回收标志诞生四十年后,全球仍然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32%進入自然环境,常常留在海滩上以及河流和海洋里。这意味着全球经济每年要损失800到1200亿美元。
  各国应该把塑料污染转化为一个经济机遇。如果我们可以对包装设计和包装材料的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将有50%的塑料包装能在回收过程产生收益。超过20%的塑料包装可以有收益地再使用,比如用可重复使用的塑料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通常可以让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量大减,中国在2008年颁布“禁塑令”后,一次性塑料袋使用量下降66%,相当于少用400亿个塑料袋。
  研究人员指出,约有20%的塑料包装能够有效地被重复使用(re-used),例如以更耐用、可重复使用的塑料包装取代一次性的塑料袋,或设计创新的包装鼓励重新填装。
  研究显示若改善包装设计及回收处理系统,有约50%的塑料包装便能被有效地回收利用。只需要很小的改变就能造成很大的不同,例如:单纯使用PET制成的透明瓶装水容器,就比不透明的PET还容易回收,后者每年在法国卖出5千至6千吨,相当于每年需多花100-200万美元来处理它们。
  世界上包括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其次是欧盟)在内的好几个国家已经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袋。欧盟计划出台一项塑料战略,作为其“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新塑料经济倡议”七大核心伙伴之一的联合利华公司已经宣布,该公司将在2025年之前,通过具有商业可行性的方式让其所有的塑料包装变得可再用、可回收或可降解。
  法国政府重申了其对系统性解决方案的承诺,承诺到2025年100%回收塑料。今年3月,他们将公布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实际步骤的循环经济路线图。据生态和包容性过渡部长的国务卿Brune Poirson说,这些好处包括新的就业机会、增强竞争力和创新。
  在英国,包装和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已经宣布合作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实施计划新的塑料经济在英国,一个独特的政府支持的协作结合企业、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一步改变在创建和实施循环经济解决塑料垃圾。
  世界知名大品牌、零售商和包装公司致力于到2025年或更早,使用100%可重复使用、可回收或可降解的包装。已经有11家公司——Amcor、Ecover、依云、欧莱雅、火星、玛莎百货、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公司、联合利华、沃尔玛和Werner&Mertz,代表着每年使用的约600万吨塑料包装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要想极大地减少漏入自然系统(尤其是海洋)中的塑料,并通过可再生原料、去物质化和减少循环损失,塑料包装的设计、利用和回收过程中的创新至关重要。(计汇)
  废弃塑料资源化迎来新机遇
  塑料已经变成了当前全球的巨大污染源。恐怕塑料的发明者也没有想到,时至今日,塑料居然会变成“污染”的代名词。随着塑料的使用量增加,大量的废弃物也随之产生。据调查,地球表面上几乎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塑料的存在,哪怕在最深的大洋底部,最远的南极北极都不例外。因为塑料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我们使用的时候,赞叹它“轻便耐用”,在我们遗弃它后同样也会埋怨它“难以降解”。如果随意遗弃,没有及时处理,塑料垃圾就会越堆越多,从而人为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深化和严格,继十年前我国政府发布禁塑令,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区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应对塑料污染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各地闻风而动。海南、北京、山东、河南等省市纷纷出台升级版“限塑令”,制定了详细的限定范围和限定时间,肯定会有更多省市迅速跟进,再加之实施垃圾分类的强大助力,塑料废弃物的治理和资源化迎来新机遇。
  我国是塑料生产和使用大国,面对巨大的塑料污染压力,十几年来国务院和各部委陆续采取了多项政策和行动。如2008年国务院发布的“禁塑令”,2012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起逐步禁止废塑料进口,2018年无废城市建设,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行动,2020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一系列文件均针对塑料问题做了具体规定。
  塑料作为人工发明的一种材料,塑料制品极大方便了人类生活,本身并没有错,错也是错在当塑料完成第一次使用目的后,我们对使用后的塑料处置不当罢了。塑料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我们是否应当考虑如何去合理规划,使之变废为宝?
  据了解,当前废弃塑料的处理方式包括物理回收、化学回收、焚烧、填埋、遗弃。填埋和遗弃会对水体、土壤造成较大污染。来自《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2019—2020)》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产生废塑料6300万吨,其中填埋量为2016万吨,占比32%;焚烧量1953万吨,占比31%;遗弃量为441万吨,占比7%;回收量为1890万吨,较2018年的1830万吨增加60万吨,增幅3.3%。我国废塑料总体回收利用率为30%。可以看出,回收再利用的潜力还是非常大。
  “处理废塑料,首先肯定是减量化,能不用的地方就不用或少用,然后再考虑综合回收再利用方式。”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会长王永刚表示,“中国在廢弃塑料回收利用方面比世界其他国家做得好,我们有几十年积攒的回收利用的经验,过去进口大量废塑料加工处理,应用端我们也有非常广泛的再生塑料应用领域。”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庞广廉看来,对待塑料问题不能盲目禁止,需要科学引导。“目前我国约有超过13%的原油用来生产聚烯烃等塑料相关产品,且原油用于产品原料的功能在增加,未来越来越多的石油将被用来生产塑料,预计到2025年左右可能会达到20%。所以石化行业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动我国塑料废弃物的综合治理。”
  塑料化学回收成新方向
  我们常常忽略了塑料的另外一种成本。在塑料完成了使用使命,把它扔在自然界之后,其后处理成本并不像木材这些容易降解的物质一样,成本比较低甚至趋于零。塑料被遗弃后,可能对环境造成额外的负担,这些不当遗弃造成的额外负担,就产生了额外的成本。
  当前塑料的回收方法主要有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物理回收再生是现在积极提倡并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但目前主要受困于回收分拣环节,回收收益小,分拣难度大,成本高。相较于物理回收,化学回收会成为塑料循环经济的新方向。
  “生活中产生的废塑料品类特别复杂,物理回收的难度就特别大,并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比如餐盒这些东西上沾有很多油质,如果前端分类做不好,后端加工的话,从环境效益上来讲并不一定比焚烧好,因此,并非所有废塑料都适合物理回收。”王永刚表示,“此外,目前大部分物理回收的塑料都只能降级利用,利用率不高。”
  “化学回收是最好的回收方式,通过高温催化、裂化将塑料变成单体后又重新作为原料生产产品,能保证它的充分利用。”庞广廉表示,“化学循环、化学回收肯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但目前技术还不成熟,还需要探讨它的经济性问题,成本投资比较高。”
  当前多家国际化工巨头已经开始布局废塑料化学回收领域。据悉,巴斯夫正在与一家德国公司Recenso合作,使用后者的原料油生产原始聚合物,Recenso开发了一种将混合塑料馏分转化为加工油的工艺,使用热力、催化剂和物理力的结合来裂解碳氢化合物。
  废塑料治理是系统工程
  对废旧塑料进行治理,达到回收再利用,需要对全链条综合治理,涉及到塑料全生命周期的广泛合作。
  “治理塑料污染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从源头设计到后端应用都要做综合判断,是一个系统工程。”王永刚表示,“比如,设计塑料制品时就要考虑其可回收性、易回收性,采用可以普遍使用的材质,不能为了降成本而使用一些很难回收的塑料。现在一些塑料袋上有可回收标识,只能说它可回收,但做到易回收就比较难。”
  “我们要倡导整个链条的、全生命周期的广泛合作,从全生命周期认识塑料物流,包括生产、加工行业以及下游的供应商、回收行业,把整个链条串起来,形成闭环管理。”庞广廉说。
  “虽然国家把塑料回收划到新兴产业里,但由于这个行业过去给人的印象就是小散污,造成项目在地方落地时比较难。废塑料行业是整个社会新陈代谢的基础,跟大城市里遍布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公共厕所一样,社会需要排泄,没有这些东西就没法支撑社会的发展,所以不能把这个行业当做工业体系,而是服务体系。首先从行业定位,应该把各个地方的塑料回收功能补全;其次,我们需要龙头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往好的方向发展;另外,需要优化产业链,让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做好行业的整合、融合和提升。”王永刚进一步说明。   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显然是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首先是政府有政策有措施,需要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和支持,完整的回收体系,先进的再生技术,回收与再生企业的积极性。现在各方面条件逐步提升,趋势向好,废弃塑料资源化迎来新机遇。(杜力)
  威胁到人类生命的微塑料
  大声疾呼:可怕的微塑料,威胁到人类生命的微塑料!
  塑料制品在发明之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塑料制品,在当今现代社会与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塑料是人工合成的大分子聚合物,在环境中难以自然降解,随着人类的使用量的增加,在失去使用价值并被当作垃圾丢弃后,废弃塑料在环境中不断累积,并且对地球上越来越多的生物及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塑料污染影响生存环境
  有预测称,塑料生产在未来20年还将翻一番,到2050年将翻四倍,达到3.18亿吨。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正如同潮水一般流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带来的污染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现在全球每年消耗2.45亿吨塑料,其中四分之一用于包装,是最常见的用途。全球范围内,只有14%的塑料包装被回收,三分之一没有被收集,直接污染着我们的街道、田野、海滩和海洋。
  大量塑料垃圾通过填埋、焚烧等方式侵占和污染着我们的生存环境,而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更是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威胁。2010年以来,每年相当于每分钟都有一卡车装载量的塑料垃圾被倒入海洋。早在2015年,《科学》杂志就发表论文称,每年大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从陆地流入海洋。如果不加限制,2050年塑料的重量甚至将超过鱼类重量。
  由于难以降解,塑料垃圾在海洋环境中迅速积累着。今天的海洋中有5万亿个塑料碎片,足以围绕地球超过400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每年有数十万海洋生物因不分解海洋塑料而死。
  每年不同海域,因为塑料垃圾死亡的鲸数量在逐年增加。每只鲸胃部取出的塑料垃圾,都能够装满几只大水桶。有30万只海豚因被丢弃在海上的渔网缠住、或者受到其他海洋污染物的影响而死亡。此外,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都被发现在食用塑料。在英国捕获的鱼中,有三分之一的鱼在内脏中发现了塑料。
  有报告称,每年有超过100万只海鸟,因污染原因失去生命。一只刚满90天死亡的雏鸟体内, 被检测出276块塑料,塑料占它本身体重的15%,导致它无法正常飞翔,也无法正常进食,只能被活活饿死。如果换做人体的話, 就是一个人的胃里有6到8公斤的塑料。
  塑料污染正以高速的、不可逆的方式侵蚀着海洋,如果人类不立刻采取行动,海洋的未来将一片黯淡。
  微塑料无处不在
  由于微塑料尺寸小,进入地球循环系统,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危害比大块塑料更大。
  微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巨大。据估计,海洋中约有3.5万吨微塑料,占比超过总塑料垃圾数量的55%和重量的72%。二是增速快。在过去40年中,北太平洋中部洋流中微塑料的浓度升高了两个数量级,而表面的塑料垃圾浓度则没有显著变化。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献刚博士说,微塑料,顾名思义,也就是粒径非常小的塑料颗粒,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包括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释放到海洋环境中的原料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颗粒,在风浪、紫外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破碎或分解形成的塑料碎片。
  令人担忧的是,微塑料已经无处不在。这些5毫米或者米粒般大小的塑料,来自降解后的塑料碎片、合成纤维和塑料胶球。早先人们认为塑料垃圾会让海洋生物误食,然后动物可以排泄掉摄入的塑料制品。研究人员在鱼类、蚯蚓和其他动物的体内也检测出了微塑料。
  众所周知,海洋中含有大量微塑料,而这些微塑料,进入海洋生物的身体后,又经食物链传递到人体中。一项基础研究也表明,在英国市场上出售的贻贝中全部发现了微塑料颗粒,平均每100克贻贝就有70个微塑料颗粒,而且野生贻贝微塑料含量通常比养殖贻贝要多。而加拿大的养殖贻贝每千克软组织中最高达1.3万个。
  《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人们日常接触的食物有些已经发现了微塑料的成分。
  今年4月由外籍教授Oluniyi Fadare,中科院及广东药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一项研究的成果显示表明,我们每天接触的一次性塑料包装中存在微塑料颗粒。
  这项工作调查了用于食品包装、快餐和饮用水的塑料产品中,微塑料或纳米级塑料的存在和数量。通过光谱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盛放外卖、饮用水的塑料包装中存在制造过程中无意添加了塑料碎片。这项研究基于各种形状的颗粒,比前人所做的(基于固定形状)要更贴合实际情况。
  圆形的容器(用来盛汤、饭的)每个平均含有12毫克微塑料,每个长方形的塑料容器(一般的外卖包装)平均含有38毫克微塑料,而每个一次性杯子则含有3毫克的微塑料。我们每天用的外卖饭盒和一次性杯子里,居然有这么多微塑料。
  这项研究表明,微塑料和纳米级塑料十分容易分离。通过简单的水洗,塑料容器就会释放出尺寸太多小于50nm的颗粒。
  今年,发表在《有害材料期刊》第253期的文章专门调查了中国石家庄、青岛、成都、杭州和厦门的数个供应商供应的不同外卖容器的微塑料含量。结果显示:在PP,PS,PE和PET四种塑料材料中,在由PS制成的容器中发现了最高的微塑性密度,随后是PE,PET和PP。
  外卖容器中有两种主要的微塑料来源,即大气尘埃和容器内表面剥落的颗粒。PS容器的松散结构和粗糙表面很可能导致容器中含有更多的微塑料。根据外卖容器的微塑料含量和外卖订购频率,假设一餐的进餐时间为20分钟,使用一个外卖容器,则一个人每周摄入的微塑料量为12到203个。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委托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进行过一项针对微塑料的综合研究。研究显示,在食物中,甲壳类海鲜、啤酒和盐的微塑料颗粒含量最高。
  据华东师范大学于201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他们收集到的所有食盐样品中都含有“微塑料”,尤其是海盐,每公斤中超过550块微塑料。按照每天6克的食用量来计算,一个吃海盐的人一年吃下的微塑料总量超过1000块。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今年(2020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在广东东南方的海域,测出的微塑料密度是8895个/m3。这些微塑料会轻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海生生物的体内。当然北方海域也不例外,今年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发表的报告指出,渤海、北黄海和南黄海海域平均每千克贻贝分别含有171.80、123.60和72.00个微塑料,三个海区的微塑料丰度依次为:渤海>北黄海>南黄海。
  2020年6月20日,《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山东大学王曙光课题组及袁宪正课题组和美国麻省大学Baoshan Xing课题组等合作的研究文章。该研究为纳米塑料可以被陆生植物吸收并积累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对今后分析纳米塑料在陆地环境中的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骆永明研究员、李连祯副研究员等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Sustainability》杂志发表了微塑料可通过新生侧根间隙进入可食作物的研究论文。这项最新研究显示,发现尺寸在亚微米级甚至是微米级的塑料颗粒都可以穿透小麦和生菜根系进入植物体,并能在蒸腾拉力的作用下通过导管系统随水流和营养流进入作物可食用部位,大约两微米甚至更大的塑料微粒也可以进入植物中。这也意味着微塑料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而存在于食用的肉类和奶制品中。
  微塑料对人类危害更可怕
  尽管人类知道塑料对于地球的危害,却不知道微塑料也在侵蚀地球。国际上针对微塑料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引起重视是在2000年之后。
  微塑料污染终于轮到人类了。不管是食用已经受了污染的食物,或者无意识吃下食品包装上的微小塑料,都可能造成人体内的微塑料污染。
  人体内已经被微塑料入侵已经是铁定的事实了,科学家推测海鲜、盐、水、空气悬浮物、食品加工和包装材料,是微塑料摄入的潜在来源。尽管各国塑料污染的情况有所差异,但几乎没有任何地区能置身事外。
  摄入微塑料的一个主要的途径是饮用水。纽卡斯尔大学的报告称,人类摄入微塑料的最大来源是饮用水,世界范围内的瓶装水、自来水、地表和地下水中都含有微塑料。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公布了一项涉及全球9个国家的大型研究,研究团队和其他实验者在9个国家的19个地点分别购买了259瓶瓶装水进行检测,包括依云(Evian)、雀巢Pure Life等11个品牌的瓶装水,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尼罗红(Nile Red)荧光染料,让染过色的塑胶微粒在蓝色光线照射下得以显现。
  结果显示,93%的瓶装水含有塑料微粒。每升水中,直径大于100微米的颗粒数有10.4个,而更小的、可能是塑料成分的颗粒每升含有314个。其中常用于制作瓶盖的聚合物聚丙烯占这些较大颗粒的54%,其次是尼龙,用于瓶身制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占6%。
  美国的自来水取样中,94.4%都含有塑料纤维,平均每升水中含有9.6根纤维;而在欧洲地区,72.2%的取样水含有塑料纤维,平均每升水中含3.8根塑料纤维。
  一项今年发表在《总体环境科学期刊》的研究首次揭露了饮料中微塑料含量的情况。研究者在墨西哥沃尔玛购买了总计57种饮料样品,涵盖27个不同品牌。其中2个品牌的4个样品是冰茶,10个品牌的19个样品是(其他)软饮料,2个品牌的8个样品是能量饮料,13个品牌的26个样品是啤酒。
  结果显示,在100%的冰茶样品中,都检测到了微塑料颗粒,每升中约有3.4个微塑料颗粒。而在19个(除冷茶外的其他)软饮料样品中,有16个样品(84.2%)检测出微塑料,每升中约有3个微塑料颗粒。在测试的8个能量饮料样品中,有5个样品(62.5%)检测出微塑料,每升约有4个颗粒。
  啤酒中监测出最高的微塑料含量。26个啤酒样品中,共有约152个微塑料颗粒。其中,三个样品发现了惊人的15-28个微塑料颗粒/L的数据。发现的绝大多数微塑料为纤维(93.42%),其余为碎片(6.58%)。
  研究团队从芬兰、意大 利、日本、波兰、俄罗斯、英国、 奥地利和荷兰8个国家分别选择了一名志愿者。這些年龄33到65岁的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饮食控制,最终提供粪便样本供研究。结果,8个样本均发现了微塑料,而且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大小从0.05~0.5毫米不等,比头发丝还小几倍。
  我们每天呼吸着的空气中,居然也含有微塑料。2019年巴黎理工学院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位于距巴黎市中心约10公里的大学屋顶上收集的室外空气样本中,每立方米空气含有0.2-0.8个微塑料颗粒。而此地的室内平均颗粒浓度则比室外高,在3-15个/立方米的范围之间。在我们中国,情况可能要更严峻一些。每天,研究人员在广东东莞市的室外空气中检测出175-313个/立方米的微塑料密度;而在室内环境中,污染更严重,范围是每立方米523个以上。
  全球重视微塑料威胁
  目前微塑料议题上升到全球治理层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呼吁为更有效保护全球海洋环境,各国应在微塑料管理方面采取预防性措施。
  我国在禁塑限塑方面是积极的倡导者。今年1月份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俗称“新版《限塑令》”)中,对于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也提出了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的规定。   许多国家明确认识到了微塑料污染问题。美国和英国的塑料行业已经实施“除草行动”来减轻树脂颗粒对环境的损害,尤其是在运输和装运期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发布了《火奴鲁鲁战略》,要求将塑料颗粒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废弃物来处理。多个州相继出台法案,禁止散发和销售含有塑料微珠(小于5毫米)的化妆品。加拿大政府宣布对微珠进行全面禁止。
  微塑料充斥着我们的环境。日常生活中,人类一直在摄入微塑料,会吸入从空中掉落的微纤维;在灌注饮料的过程中,微塑料会渗进饮料;大气中的微纤维也会落到自来水储水池,全世界83%自来水样品中都检测到了微塑料的身影;微塑料和有毒物质积累到食物链中,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潜在影响。
  人类自身也是塑料垃圾的制造者。比如人们使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瓶,都可能是微塑料的来源。面对可怕的微塑料,要提高警惕,万万不可忽视。最小的微塑料已经侵入了人的血液、肠道、淋巴系统甚至肝脏,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不容小觑。
  我们普通人目前无法完全避免对塑料制品的使用,但可以从自身做起: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少用塑料袋,少购买瓶装水,让减少塑料消费、消除塑料污染的理念与行动融入日常生活中,保护地球,保护人类,保护我们每一个人!
  我国塑料包装行业概览
  目前我国塑料包装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内竞争激烈。塑料包装行业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龙头型企业,主要有永新股份、安姆科(中国)、紫江企业等;第二梯队为行业内主要竞争者,主要有通产丽星、王子新材、珠海中富等;第三梯队为行业集群力量,主要为南方包装、普拉斯包装、宏裕包材、海顺新材等大中型企业,此梯队企业数量最多,也更有可能出现新的龙头企业;第四梯队为广大中小企业,产品偏向中低端,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
  塑料包装主要包括塑料薄膜、塑料软包装、塑料瓶、塑料编织、塑料包装箱与容器及托盘、泡沫塑料等,其中占比突出的产品是塑料薄膜、塑料软包装和塑料瓶。
  塑料薄膜包装主要包括热收缩包装薄膜、缠绕包装薄膜、食品无菌包装膜、果蔬保鲜膜、液体包装膜等等。近年来,随着各个产品的发展,行业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如佛山塑料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国风塑业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塑料薄膜产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5%。2018年,中国塑料薄膜实现工业总产值2191.86亿元,其中塑料包装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71.92亿元,占到塑料薄膜总产值的67%。
  2015-2019年,我国塑料薄膜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全部工业法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断增加,但逐年来增速有所放缓。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塑料薄膜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累计营业收入2704.93亿元,同比增长4.26%。
  从产量方面来看,2015-2019年,我国塑料薄膜产量整体呈波动趋势。2018年,我国塑料薄膜产量为1180.36万吨,为近年来最低值。2019年全国塑料薄膜产量为1594.62万吨。
  以塑料薄膜为主要原材料的软包装是塑料包装的主体。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凹版印刷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软包装市场规模约为1870亿元,占到中国凹版印刷市场规模的66%。目前凹印是中国软包装中占比最大的印刷技术。
  塑料薄膜行业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软包装是应用最广泛数量最大的包装产品,与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政策的升级,行业需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向高性能、绿色化方向发展。
  标签是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增长较快的一个部门,现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标签是软包装行业中的一个专业分支,与软包装的生产设备、印刷、工艺等非常相近,严格说,标签也属于包装范畴。根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标签印刷分会的最新统计,2018年我國标签印刷工业总产值实现468.7亿元,比2017年增长8.5%,依然高于AWA报告显示的全球6.9%的增长率。其中,不干胶总产量达64亿平方米,比2017年增长10%。标签和软包装市场发展都处于成熟期,每年的增加相对稳定。
  目前,中国的软包装印刷依然以机组式宽幅凹印机为主导,主要特点是:多长单、价格低、幅面宽、印刷速度快。但随着终端市场需求的改变,尤其是主流的年轻消费群体对健康、便携和个人享用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软包装的订单长度在逐渐减少,但对多样性的要求在逐步增加。这对凹印生产软包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软包装与标签的生产,在材料、印刷、复卷、分切等方面具有不少相似之处。未来随着短单、个性化软包装需求持续增加,软包装和标签相互交融的现象将进一步加强,部分软包印厂会生产一些标签订单,标签印厂也会承接一些软包装的产品。
  塑料瓶是塑料包装行业的主力军之一,尤其是饮料瓶,数量大,看看遍及城乡的矿泉水、果汁饮料、乳品,谁能离得开塑料瓶?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塑料瓶生产近几年突飞猛进,成为塑料包装产品中增速最快的细分行业。
  塑料瓶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并添加了多种有机溶剂后制成的。塑料瓶广泛使用聚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为原料,添加了相应的有机溶剂后,经过高温加热后,通过塑料模具经过吹塑、挤吹、或者注塑成型的塑料容器。塑料瓶具有不易破碎、成本低廉、透明度高、食品级原料等特点。主要用于饮料、食品、酱菜、蜂蜜、干果、食用油、农兽药等液体或者固体一次性塑料包装容器。塑料瓶具有不易破碎、成本低廉、透明度高、食品级原料等特点。
  塑料瓶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当前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对于塑料瓶企业来说,人工成本成了巨大压力。其次,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受市场各种成本上升,原材料上涨明显,这给塑料瓶企业造成了压力。再次,随着世界经济的疲软,塑料瓶的外贸订单逐渐下降,许多外贸型企业纷纷转战国内市场,这给本来已经竞争激烈的国内塑料瓶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价格战越来越厉害,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塑料瓶厂家在当前各种压力的情况下,更应该走产业升级之路,在塑料包装领域走创新之路,努力提高塑料瓶的附加值。   塑料包装箱行业规模增速趋缓。塑料包装箱类产品主要有果蔬箱、塑料周转箱、托盘等。近年来,塑料箱类产品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木质包装,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塑料箱产品的升级。
  2015-2019年,我国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全部工业法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断增加,但2019年增速有所放缓。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累计营业收入1592.39亿元,同比仅增长1.29%。
  塑料编织布编织袋包括塑料网袋,是重要的塑料包装产品种类,尤其是在化工、建材、矿物、农产品等的运输包装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主力。但近几年随着环保要求的升级,需求下降。
  泡沫塑料制品产量下降明显。2015-2019年,我国泡沫塑料制品产量波动较大。2019年,我国泡沫塑料制品产量为258.19万吨,同比下降16.16%。产量下降的同时,塑料泡沫制造业收入也随之下降。2017-2019年,我国塑料泡沫制品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逐渐下降,2019年出现负增长。2019年塑料泡沫制品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9.38亿元,同比下降2.61%。
  当前世界经济在发生的变化,国内的产业结构也处于不断的升级阶段。在当前的产业升级过程中,一些低附加值的企业遭各种各样的经营困境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整体来看,近三年,我国塑料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不断增加,但由于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禁,塑料包装行业也逐渐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趋势转变,所以整体行业收入增长速度受到影响。但毫无疑问,作为包装产业的主力军,塑料包装行业通过转型升级,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包普)
  金属包装材料的再生
  在主要的包装材料纸张、塑料、玻璃、金属中,金属是回收再生效果最好的,可以循环使用,性能没有变化。生活中金属包装处处可见,大到作为运输包装的钢桶,小到马口铁的饼干桶、罐头盒、茶叶盒、铝制和马口铁制饮料易拉罐,尤其是易拉罐数量猛增。随着回收再生技术的提高和垃圾分类的推广,金属包装回收再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可以看一看铝和钢铁再生情况。
  再生铝环境效益
  原始铝的生产涉及铝土矿的开采和高温冶炼,会影响生态系统并产生相对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反,与生产原铝相比,制造再生铝所需的能源减少了95%,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95%。
  废饮料容器(UBC)构成了消费后回收铝供应的最大组成部分。大多数UBC都重新制成铝罐。回收铝的额外供应来自工业后制造废料,来自消费后物流的其他形式的铝包装以及非包装工业的来源,例如某些等级的汽车废料或建筑和建筑废料。
  平均而言,铝罐含有70%的回收铝,这些回收的铝来自消费后和工业后的混合物。这是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铝制造商会根据UBC的供应情况来调整再生铝用量的特定百分比。
  铝罐被市政回收系统广泛接受,因为它们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和强劲的市场需求。根据EPA的最新估计,铝制饮料罐中有54.9%被回收利用。UBC的国内供应并不总是能够满足需求,这迫使钢厂从国外进口UBC。铝罐通常从墨西哥,中东以及某些情况下从欧洲进口。
  品牌所有者通常很难获得有关其铝罐中的再生铝的确切数量的信息,因为制造商经常不会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此信息。由于其大量的供应商和大规模的生产,追踪流经该行业的再生铝的数量具有挑战性。铝罐的分批生产过程涉及原始铝和来自工业后和消费后来源的回收铝的混合物。在不同的时间可以使用不同的原料,而包含回收铝的能力取决于批量生产时的可用性,合金成分和回收鋁的质量。有时没有足够的UBC来填充批次。
  再生铝成本
  铝制造商经常面临着寻找附近供应稳定的UBC的挑战,这很重要,因为长距离运输UBC的成本可能会削弱使用再生铝而不是原始铝的价格优势(以及温室气体排放节省)。从经济和环境角度来讲,将一包UBC运到最近的铝厂是有意义的。
  品牌所有者应准备与供应商紧密合作,以鼓励使用再生铝,同时考虑在需要长距离运输再生铝以替换原始铝时可能会在生命周期影响中进行权衡取舍。生命周期评估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可用于权衡这些影响。
  再生铝性能与加工
  在新的铝罐中使用再生铝几乎没有明显的性能或美观问题。
  新型铝制饮料罐中的再生铝质量或性能没有问题。在薄箔中,再生铝可能会产生针孔,因此必须小心以检测缺陷。
  再生铝罐没有任何加工挑战。UBC在600至700摄氏度下重熔,从而消除了市政回收流中可能接触到的大多数杂质。
  在铝罐中,罐体,盖和拉片均由独特的合金制成,其化学成分略有不同。由于在使用UBC制作新的罐身时将这些合金混合在一起,因此可能需要用纯铝稀释回收的铝,以便获得合适的罐身合金化学成分。合金的调整始终取决于进料流中合金的混合情况以及所需的最终用途。
  成功的再生铝产品
  雷诺包装?提供了一种由100%再生铝制成的箔,该箔由工业后和消费后的铝制成,具有食品安全性。雷诺消费类产品在其产品页面上指出,铝箔有可能再次被回收利用,但消费者需要在当地检查以查看其当地的回收设施是否接受铝箔,这是提高未来再生铝质量的重要一步。他们制造再生铝箔的过程比由纯铝制造箔所消耗的能量少80%。
  钢铁可无限循环利用
  钢铁是一种高度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并不限制用于制造新钢铁产品(例如包装)的废钢数量。钢可以无限循环利用,而不会破坏固有物理性能。再生钢包装中的回收内容物不会造成性能缺陷或不足。钢的回收过程不会引起材料性能的任何内在降低,也不会引起任何重要的性能或外观变化。   几乎所有钢包装都包含20-30%的再生钢。由于炼钢工艺的本质,炼钢厂通常不会使用超出此范围的再生钢百分比进行制造。
  再生钢成本低
  在BOP炼钢中使用20%到30%的废料可以优化制造过程相关的成本。每回收一吨钢可避免使用2500磅的铁矿石,1400磅的煤炭和120磅的石灰石。
  钢制容器的整体回收率很高,约为73%。与其他基材相比,由于钢本身具有磁性,因此很容易从其他材料中识别和分类。所有钢铁产品都包含再生钢,因此对再生钢的需求是对钢需求的固有需求。
  再生钢加工
  有两种主要的炼钢工艺:电弧炉(EAF)炼钢,通常使用大约90%的废料;基本氧气法(BOP),通常使用大约20-30%的废料。只有BOP炼钢能够生产用于包装的钢种,并且BOP炼钢中使用的废钢百分比可以在大约20%到30%的范围内进行调整,但通常认为所有钢包装都包含25%的可回收成分就足够了,因为BOP炼钢厂使用的废钢百分比变化有限。
  与其他材料的回收系统相比,钢的再加工操作对污染物的耐受性极强,因为炉温可能达到3000华氏度。高温导致所有塑料、玻璃、纸张和铝制物体蒸发,其中一部分能量被捕集以向炉子传递少量热量。
  BOP炼钢中使用的废料来自多种来源,通常不符合制造新钢包装所需的等级。BOP炼钢厂必须调整废料混合物中的碳含量,这很简单,因为脱碳是BOP炼钢的核心功能,必须去除进料废料涂层中可能存在的锡和铬等元素。(宗述)
  包装设备加速智能化
  我国制造业正在展开一场智能化的新工业革命。我国自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开始,中国智造的进程就开始了加速阶段。在智能化浪潮下,机械智能化成为工业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重心,而这也使包装机械必然也要向智能化转变。包装机械产业是中国制造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包装机械行业作为包装加工的装备提供方,对我国的整个包装产业有着重要影响。
  智能化包装设备需求蓄势待发。近年来,伴随着人口红利的不断削弱,我国制造业从传统走向智能,已成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数据统计,我国普通劳动力呈逐年减少趋势,用工难和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已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而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向高新、高科技产业聚集,进一步加剧了制造业用工形势的严峻,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显得日益迫切。而包装行业智能化的第一步就是实现包装设备的智能化。
  截至目前,我国包装机械领域的自动化比例已超过50%,这为智能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伴随着5G时代的来临,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如火如荼地发展,未来3-5年,我国自动化包装设备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从而有效提升包装生产的效率,破解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的难题。
  工业智能化进程下的包装机械智能化正在加速。自动化、集成化、大数据、工业云等词汇已经耳熟能详,无人车间、全自动化生产线、数控机床等,成为企业的追求和努力方向。智能包装机械,能够对生产数据进行整合并反馈,结合智能终端装备的操控,实现生产的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机械产品的发展对提升包装机械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重大意义,并且随之带来的是包装机械生产的质效提升和能耗走低。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萎缩,机器换人的进程推进,无人化车间的实现和广泛应用将在未来形成一种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大型企业的智能化将走在前列,而中小企业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在2017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到,在2020年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将有显著提升,这其间有赖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因而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培养以信息技术丰富自身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推广服务于智能制造的信息化集成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将推动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包装机械行业中小企业众多,我国作为包装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科技发展,绿色包装成为国际科研活动的焦点之一,使得包装机械在我国包装制造业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大企业的机械智能化可以起到行业带头作用,但是并不代表整个行业的水准,因而中小企业的包装机械智能化程度将左右我国包装机械行业整体智能化的进程。
  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需求第一市场,机器人销量和市场增速稳居世界前列。而在销量和需求的背后,技术仍然是目前最大负面影响,核心技术的不足使我国机器人产业难以向上游进发,最核心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相同功能机器人在能耗、精度上与国外产品相比缺乏竞争力,产业低端化仍然较为普遍。
  我国机器人市场仍处于被国外四大家族广泛占据的情况(KUKA、ABB、发那科、安川电机),鉴于国内工业对智能化生产的需求和民族品牌对变革的支撑,国内如拓斯达、新松、钱江、伟立等机器人企业迅速崛起。国产装备的崛起不仅代表着我国的科研力量增强,更将加速我国工业智能化趋势的加强。拓斯达推出的惠企行动,对中小包装企业而言就是走近生产智能化的一次良机。
  浙江省出台了《关于推动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的意见》,其中提出对智能化技术改造覆盖率、企业智能化水平、机器人应用密度、数控化率、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比等一系列目标,并且将加快产品的智能化升级、推动装备的智能化改造、实施制造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以及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等内容发展为《意见》的五点方向,事实上这也是对我国工业企业智能化方向的一个缩影。
  工业智能化浪潮不可阻挡,包装机械的智能化也势在必行,智能化作为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的开端,起着引领作用并实现共赢。工业装备的智能化将走在细分产业智能化的前面,得益于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包装机械的智能化進程也将进入快车道。(葛支汇)   东方精工布局智能包装设备全产业链
  东方精工是我国纸箱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高举科技创新大旗,研发生产国际一流精品,引领行业前行。
  1996年,东方精工由唐灼林董事长在广东佛山创立,主营业务为瓦楞纸箱印刷生产线,公司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上市后,集团在“内生+外延”的总体发展思路指引下,完成了高端智能装备的全球化产业布局。集团主营业务除了有瓦楞纸板生产线、高端瓦楞纸板印刷生产线及印前印后配套设备以外还有舷外机、其他高端智能制造产品。
  瓦楞纸箱印刷成套生产线是东方精工上市时的主营业务,东方精工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智能瓦楞纸箱包装设备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的公司,为下游纸制品印刷包装行业,尤其是瓦楞纸制品印刷包装行业国内外市场的中大型客户提供高技术含量、高性能和高质量的纸板生产和印刷包装设备。公司精耕二十多年,围绕中高端瓦楞纸箱印刷设备持续进行自主创新,丰富产品体系,已经能够满足全球市场客户的广泛需求。
  2016年,东方精工全资收购意大利EDF公司,并调整该公司在集团内部的定位,由此涉入瓦楞纸箱全自动化印刷生产线和印前、印后自动化配套设备领域。东方精工将其作为高端瓦楞纸箱印刷成套生产线在欧洲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不但实现了对公司现有印刷设备系列产品的研发升级,而且实现了高端机型在欧洲的研发、生产,进一步带动公司产品的全球销售,践行了公司定位高端市场、放眼国际化布局、全球资产均衡配置的发展战略。
  在高端瓦楞纸板生产线方面,公司通过两步收购,于2017年全资控股Fosber集团。Fosber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两家高速宽幅瓦楞纸板生产线供应商之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高端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客户覆盖了等全球知名大型包装企业,是全球重要的高端瓦楞纸板生产线技术推动者与革新者。2019年Fosber集团完成了对意大利Tiruna集团70%股权的收购,使瓦楞纸板生产线业务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得到了坚实的保障。2020年年初,Fosber集团完成了对意大利老牌瓦楞纸板制造商Agnati相关业务资产的收购,拥有了向客户提供世界领先的、更加适用于与数码印刷技术结合的瓦楞纸板生产线的能力。
  同时,公司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Fosber亚洲,将Fosber集团产品国产化。通过“收购+合资公司”的海外并购模式,东方精工实现了海外优质技术资产的国产化和有效转移。
  在智能包装设备下游行业拓展方面,东方精工于2014年收购嘉腾机器人20%股权,布局智能物流领域。经过多年资源整合和研发配套,公司在“包装—智能物流”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已积累了经验和实力。随着下游客户对印刷设备产线后续物流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增加,公司提前在智能物流领域布局的优势将逐渐显现。
  截止目前,东方精工已正式形成了以高端智能装备为核心主业的发展战略,确立了海外优质技术、智能制造先进理念与自有高效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核心策略。经过东方精工在高端智能装备的精益求精以及海外市场的不断探索,可以真正实现定位高端市场、拓展国际化布局、力求全球资产均衡化配置的发展目标。(华印宣)
  瓶盖扭矩仪保证包装密封性企业关注度和需求不断提升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药品、食品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质量和档次的逐步提高,水涨船高,产品包装随之升级。瓶盖扭矩仪悄悄地进入市场和企业,成为企业关注的不可缺少的测量设备,对于瓶盖扭矩仪的需求以及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打开电脑搜索查询一下,跑出来一大堆资料,从这也可以看出来这瓶盖扭矩仪还真是受关注了。
  瓶盖扭矩测试仪为测量瓶装产品锁紧、开启扭矩值大小的专用设备,其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试验设备。
  瓶类包装是食品饮料、药品常用的包装形式之一。其包装瓶盖锁紧、开启扭矩值的大小,是生产单位离线或在线重点控制的工艺参数之一。扭矩值是否合适对产品的运输以及最终消费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企业重点控制的产品指标之一。
  瓶盖扭矩仪适用于瓶装包装产品、吸嘴包装产品、软管包装产品的瓶盖锁紧、开启的扭矩值大小测试。其扭矩值是否合适,对产品的中间运输、以及最终的消费都具有很大的影响。瓶盖扭矩仪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试验设备。
  瓶盖的设计方面,一般要求便于消费者开启。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都遇到过瓶盖太紧,怎么使劲都拧不开,恼火的很,真是很不方便。如何合理的对瓶盖开启力大小进行控制是生产单位在线或离线检测的重点。瓶盖的开启扭矩是指开启封装的防盗盖时力矩,对于不同规格的瓶盖开启扭矩性能要求有所不同。合适的瓶盖扭矩不紧就可以让人方便打开,而且能保证包装的密封性。
  如何做到这样合适?瓶盖扭矩仪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从理论上讲,扭矩仪非常可靠,系统采用微电脑控制,搭配LCD液晶显示屏幕和PVC操作面板,方便用户快速、直观的查看检测数据和结果。提供开启力和锁紧力双重试验模式;测量峰值自动保持,保证测试结果被准确记录;采用标准试验单位,方便数据参考和比对;过载保护、自动清零、以及故障提示等智能配置,保证用户的操作安全;配备微型打印机和RS232通用数据接口,方便数据输出和传递;支持实验室数据共享系统,统一管理试验结果和检测报告。
  但实际上,并不是像想象的那么理想。
  当前,我国的瓶盖扭矩仪市场上以进口产品居多,主要用于食品、药品等行业的瓶盖预紧力测试。随着包装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国内的瓶盖扭矩仪厂家数量越来越多,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产品重叠率高,行业整体水平还处于中、低端阶段,与国外进口的仪器设备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瓶盖扭矩仪还需要从核心技术、创新、人性化设计等方面进行突破。
  用户的痛点与需求,以及市场发展趋势,是瓶盖扭矩仪厂家在升级改进设备的过程中需要牢牢抓住的因素,将影响产品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据了解,不少用户在使用国产瓶盖扭矩仪的过程中遇到测量精度不准、稳定性差等问题,严重时大大影响了产品包装质量和消费者的体验效果。因此,企业需从痛点着手,破除难点。
  瓶盖扭矩仪的测量精度影响瓶盖封装的力矩检测。因此,测量精度高的瓶盖扭矩仪在市场上更具备竞争力。
  稳定性是任何设备都必须追求的目标,也是用户选购设备时非常看重的因素。加强瓶盖扭矩仪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检测水平,助力用户生产的产品更放心。
  性价比高是用户非常关注的因素。虽然在市场上,同类产品存在同质化竞争、低价竞争的局面,但是提高设备的性价比,打破低价局面,在产品的质量、服务等方面多下功夫,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体验。
  目前,不少瓶盖扭矩仪厂家对产品进行更新。例如,有厂家研发的瓶盖扭矩仪采用微电脑控制,具有打开力与锁紧力双重试验模式,仪器选用进口传感器,设备整体性测试精度高,并且操作简单,具备自动清零、故障提示、超载保护等功能。
  市场的需求必然是企业的追求。有高质量的市场需求,企业就会研发生产高质量的产品。食品、医药那么多企业需要可靠的可信赖的瓶盖扭矩仪,我們的生产企业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的!(鲍集威)
其他文献
创业浪潮风起云涌,有一技之长又想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的人们也纷纷加入创业大潮中。而作为中国第一本创业类杂志的《科技创业》在关注创业者创业的同时,也希望能给创业者提供一个交流心得的平台,让不同创业领域的创业者,把自己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和别的创业者与众不同的心得拿出来共享和共勉。  创业定位  《科技创业》:您在美国的事业发展的也很好,为什么想到回国创业呢?您的创业定位是什
期刊
2020年“亚洲之星”包装奖作品征集  “亚洲之星”AsiaStar包装奖是亚洲包装联合会(APF)在亚洲范围内评选出的优秀包装设计最高奖项,代表着亚洲包装设计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亚洲之星”AsiaStar包装奖每年评选一次。由亚洲包装联合会各成员国(地区)理事机构推荐已取得本国(地区)包装奖项的优秀设计作品,并由亚洲包装联合会理事会进行评审,产生“亚洲之星”包装奖获奖作品。获奖作品将获得亚洲
期刊
对创业者来说,能否快速、高效地筹集资金,是创业企业站稳脚跟的关键,更是实现二次创业的动力。据了解,目前国内创业者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而实际上,风险投资、民间资本、创业融资、融资租赁等都是不错的创业融资渠道。对创业者来说,既然是“条条大路通罗马”,那又何必“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呢?为帮助有志创业和已经创业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些融资渠道,本期特推出“小企业如何长大——创业融资”专题
期刊
经历了2003年投资大幅增长之后,中国创业投资2004年首季度再续辉煌:调查范围内共有35中外创投机构对33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已知投资金额2.16亿美元,与2003年第四季度相比,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认为,尽管在投资企业数量和投资金额上少于2003年同期,但由于参与投资的机构(主要是外资创投机构)数量的增加,本季度投资活力指数达到了108.33,创下了2003年以
期刊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上,教师应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从统整单元目标入手,利用深度阅读、设立支架、统整资源等方法强化语言实践,开展教学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能使学生在思考、动手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一、单元主题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比如,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的主题为“观察与发现”,分别编排了《花钟》《蜜蜂
期刊
作为政府专门用于鼓励、培育、扶持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基金,创新基金过去若干年取得的不俗业绩已得到业内外广泛认同。而新近颁布的《2005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却在原有基础上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值得我们认真解读。  对中国还嫌稚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而言,真正缺失的是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大环境。对此,创新基金过去6年的作用则具有以点带面、画龙点睛的作用。其资助
期刊
摘 要: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常常忽略读写结合,导致学生读而不能写,学而不能用。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诗文阅读,积累知识,做到兴趣先导,以读促写;合作探究,读后评写;融会贯通,读写并举。这样才能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获,作文有文采、有内涵。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文欣赏;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师应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巧妙提炼教材重点,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初中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思维导图能直观反映知识。本文以思维导图的作用为切入点,切实分析了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以期为生物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生物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有学情调查意识,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本文从创设灵动学习情境、创新合作互动活动、创编演绎课本剧目、创新读写结合训练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了构建趣味语文课堂的策略,希望为课堂教学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年近40,打算辞职创业的大刘之前一直在几家当地知名的IT外企之间“漂泊”,丰富的阅历和工作经历让他拥有了引以为豪的行业操盘经验,并且在空余时间通过努力研发出了自己的技术;手下团队最多时有三、四十来人的大刘也不缺乏管理经验,只是生性耿直又一直是在外企打工的大刘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背景和人脉交往资源,颇觉得心里没底。  拥有一定的创业资源,是创业活动的基本前提。创业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行业经验资源
期刊